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391

  “我可以扩大厂房,反正我们这里还有空置的地方,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做成厂房,然后再订购一批缝纫机,另外还需要再招募一些制鞋女工。这些都不算难题。”贾里德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
  “那难题是什么?我们应该不缺乏经费吧?”陈强开口问道。
  “也不是经费的问题,我们账上还有很多钱,而且之前准备用来做宣传的广告费,也还没有动用呢!”贾里德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原料,我们从政府那里得到的橡胶配额,大概只够生产八十万双鞋子的,如果我们扩大产能的话,等到年底,我们的橡胶原料就不够用了。”
  陈强想了想,开口问道:“如果按照你所说扩大产能的话,我们的橡胶配额能撑到几月份?”
  “九月份吧,顶多是十月份。”贾里德开口说道。
  “能撑到九月份就可以了,按照你的想法,装修新车间,购买缝纫机,招聘新人吧!”陈强开口说道。
  陈强知道,等到八月份的时候,日本就会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此结束,美国对于各种战略物资的配给制度也会取消,到时候陈强就不用拿着政府的配额单去购买橡胶原料了。
  而且由于战争的结束,市场对于物资的需求量也会大大的下降,诸如钢铁、橡胶能战略物资,价格同样会随之下降,陈强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橡胶原料。
  贾里德可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会在八月份结束,他开口劝道:“陈先生,如果我们提前用完了橡胶配额,那么之后的几个月,我们就只能停产了,没有橡胶,我们无法制造鞋子。年底的时候还会遇到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节日是销售商品的最佳时机,很多家庭都习惯在这两个节日采购商品,或者给家人购买礼物。如果我们停产的话,等于是错过了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最重要的节日。”
  “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据我判断,战争不会拖延到年底的,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夏天的时候,战争就会结束,到时候战略物资的配给制度会取消,我们根本就不用担心橡胶原料的来源。”陈强开口说道。
  “陈先生,您说的是欧洲方面的战争,还是亚洲方面的战争?”贾里德开口问。
  “有什么区别么?”陈强一脸不解。
  “如果是欧洲方面的战争,我相信会在夏天来临时结束,我们已经攻入了德国本土,我听说在东线战场上,苏联人也已经进入到德国境内,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攻入柏林,结束欧洲的战争。但是在亚洲战场,进展未必会像欧洲那样的顺利。虽然我们已经消灭了大部分的日本海军,但是日本还有数百万的陆军,日本本土也还能够再武装几百万的士兵,日本毕竟是个岛国,我们想要攻占日本本土,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情。”贾里德开口说道。
  不得不说,贾里德的判断很准确,当然其他美国人的判断也跟贾里德一样,他们认为欧洲战场上很快就能取得胜利,而亚洲战场则需要打很久。毕竟从战略层面和实力方面进行分析,德国大势已去,而日本仍然有反抗的资本。
  陈强总不能告诉贾里德,日本人之所以会那么快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而且就算是陈强说出原子弹,贾里德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曼哈顿计划毕竟是美国的核心机密,要是陈强说漏嘴的话,说不定会被FBI当成间谍给抓起来。
  陈强琢磨着如何给贾里德解释,眼睛不由得扫倒了桌子上的一张传单,这份传单是呼吁大家购买政府发行的军券,以支援战争,传单上有一副照片,六个美国大兵正站在山顶,正扶着一面美国国旗,插在地上。
  这张照片来自于硫磺岛,而这一张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照片,也是二战期间最经典的照片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在影视作品中见过这张照片的雕像或者绘画。
  此时此刻,陈强突然有了灵感,他指着海报上的照片说:“就是这张照片告诉我,战争会在今年夏天结束!”
第三四四章
泰坦之战
  贾里德一脸疑惑的望着那张美军售卖军券的宣传海报,以及海报上那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照片。
  陈强则开口解释道:“美军已经成功的拿下了硫磺岛这一个战略要地,这座岛上面积可不小,可以修建飞机场,作为空军的基地。美军占领了硫磺岛,等于是打开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通道。美国空军的轰炸机,可以直接由硫磺岛起飞,空袭美军的本土。”
  “你说的这些我也知道,但是日本还有好几百万的陆军,即便是美军能够空袭日本的本土,但是总不可能靠着轰炸机把几百万的日本陆军统统炸死吧?轰炸机一来,日本人可以躲进防空洞,等到轰炸机走了再出来,而美军的飞机不可能一直待在日本上空。”
  贾里德颇为沉痛的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陈先生,你或许没有看最近的新闻,美军为了夺取硫磺岛,也是付出了巨大的损失,虽然美军有空军和海上的支援,而且在登岛之前已经用舰炮对着硫磺岛轰了四次,可最终美军依然付出了将近三万的伤亡。这还仅仅是一个硫磺岛,如果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话,美军遭遇到的抵抗会更大,伤亡也会更多!想要占领整个日本,恐怕还得两三年的时间。”
  陈强则是微微一笑:“你自己也说了,美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才拿下了硫磺岛,那么你觉得美军会为了占领日本,再付出上百万人的代价么?你觉得美国人能承担的起这么大的损失么?”
  “这个嘛……”贾里德没有正面回答。
  贾里德是从波兰逃到美国的犹太人,所以也不是美国人,他也觉得美国人恐怕不会舍得为了拿下日本,而牺牲数以百万的美国大兵的性命。
  陈强接着也说道:“日本在硫磺岛上自杀式的防守方式,必然会让美国人意识到,进攻日本本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美国肯定会避免牺牲。所以我认为接下来美军应该会对日本采取封锁战略。用海军将日本团团围住,时不时的对着日本的沿海城市放上几炮,或者派轰炸机溜达一圈。”
  “封锁战略?那样有什么用呢?”贾里德开口问道。
  “你别忘了,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如果日本得不到外国的物资补给,他们自己就会饿死。到时候他们撑不住,自然会投降的。”陈强开口说。
  “可日本人要是死守本土据不投降呢?从太平洋反馈的战况看,那些日本人可是一群疯狂的家伙!”贾里德开口说道。
  “那也没有关系,封锁住日本本土的话,至少可以保证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航线的安全,东南亚的橡胶资源便可以安全的运到美国,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就是搞到足够多的橡胶资源么?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陈强笑着答道。
  “好吧,你是老板,你来做决策,但愿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贾里德无奈的叹了口气,算是认可了陈强的想法。
  陈强则拿起了那张美军售卖军券的宣传海报,仔细的端详起了上面的那张照片。
  这张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照片实在是太有名了!美国人为这张照片制作过绘画,建立过雕像纪念碑,印制了邮票,甚至拍摄了电影。而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也看到过很多对这张照片的致敬。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2月23日,两天后的2月25日便发表在了报纸上。随后这张照片也获得了普利策奖。
  当时美国正在对硫磺岛发动了进攻,虽然在美军登陆之前,已经用舰炮和轰炸机对硫磺岛进行了四次的狂轰滥炸,但是日军却躲在地下工事和掩体里,给登岛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提振美军的士气,美军决定在山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照片所拍摄的就是当时的情况。
  事实上这张照片是升起第二面国旗时所拍摄的,当时美军升起第一面国旗以后,摄影师也拍摄了照片,只不过照片的角度并不好。美国海军的一位将军看到那面国旗后,决定将第一面国旗拿回去收藏,于是美国大兵不得不再次登上山顶,用一面更大的国旗更换了原来的国旗,恰好这时候另一位摄影师也在场,便拍下了六个美国大兵扶起国旗的场景。
  在硫磺岛战役当中,这六个升旗的美国大兵,两个人被日军的炮弹炸死,一个人被日军的狙击手打死,最终只有三个人活下来。而由于这张照片的走红,这三个幸存下来的士兵也没有参加后来的战役,而是被召回了美国,受到了英雄一般的待遇。
  当然军方将他们塑造成战斗英雄,主要是为了帮助军方出售军券。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支援战争,发行了很多战争债券,于是这三位升旗的幸存者,便开始在全美范围内轮回演讲,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要现场的表演一下当时升旗的情况,以帮助美军销售债券。
  美国军方将这张照片印制在军券的宣传海报上,根据战后的统计,这一张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照片为帮助美军卖掉了263亿美金的战争债券。
  ……
  二月七日对于麦克阿瑟来说是一个好日子,这一天,他又重返菲律宾了。
  三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由于误判了形势和糟糕的指挥,从菲律宾灰溜溜的逃到了澳大利亚,美军也是真的无人可用,为了稳住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只能继续任用麦克阿瑟这个败军之将,先是给麦克阿瑟晋升了陆军上将,然后又任命为盟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在两个月前,麦克阿瑟刚刚晋升了五星上将,这一晋升也使得麦克阿瑟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备受鼓舞。他废寝忘食的努力的两个月,终于光复了马尼拉。
  坐着吉普车,行驶在马尼拉的街头,麦克阿瑟心中百感交集。他想到三年前自己从这座城市逃走时是那么的灰头土脸,对于麦克阿瑟来说,马尼拉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如今麦克阿瑟成功的收回了马尼拉,也有一种一雪前耻的感觉。
  “我麦克阿瑟又回来了!”麦克阿瑟忍不住露出了胡汉三式的表情。
  此时的麦克阿瑟得意洋洋的望着街头地面上散落的日本国旗,享受着洗刷人生污点带来的快感,他并不知道五年之后,在亚洲东北部的那个半岛,他又一次被揍成了猪头,而且还给他带来一生都无法洗干净的人生污点!
  ……
  欧洲方面,英美联军自从光复法国以后,放慢了进攻的步伐,一来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来恢复法国的秩序;二来冬天的天气比较寒冷,对于后勤补给的压力比较大,不利于大军进攻,要知道美军没有补给是打不了仗的;第三则是英美联军不想走到苏联前面去,毕竟谁先攻入德国本土,必然会遭到德军的拼死抵抗,吸引敌人火力这种事情,还是交给苏军吧!
  或许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苏军要比美军更早的进入到柏林。
  苏军并不在意在冬天发起进攻,对于苏联人来说,德国的冬天反而算是暖和的。不过苏联人也没有忙着直接进攻德国本土,他们先攻下了布达佩斯,占领率匈牙利。
  看看欧洲地图,匈牙利和德国之间,还有奥地利,还有捷克,还有斯洛伐克,不过在二战时期,这三个地方都是德国的领土,所以拿下匈牙利后,接下来就算是向德国本土进攻了。
  南美洲最近也挺热闹,像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智力等国,纷纷对德国宣战。这些国家在战争初期的时候全都是在保持中立,如今大局已定,一个个跳出来打算摘桃子,准备混上一个战胜国的身份,看看能不能在战后得到一些好处。
  ……
  纽约,爱德华·爱尔兰专门找到了陈强。
  “陈先生,我想去跟大学生体育协会商谈一下,将NCAA篮球的半决赛和决赛,放在纽约进行。”爱德华·爱尔兰开口说道。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陈强开口问。
  “纽约大学今年的战绩非常不错,是夺冠的热门,我们承办纽约大学的比赛,肯定能赚到钱。”爱德华·爱尔兰开口说道。
  “纽约大学么?我昨天看报纸,他们已经进入八强了吧?那么距离四强和决赛,也只是一步之遥。纽约的观众应该很想希望到纽约大学的比赛,好吧,这事情就交给你了。”陈强点头答应下来。
  爱德华·爱尔兰去找美国大学体育协会,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将NCAA的半决赛和决赛,放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
  比赛的主办方肯定都希望去更大更豪华的体育场打比赛,然而去顶级体育场是要花很多钱的,美国大学体育协会本来就是一个不盈利的组织,他们就算是想去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比赛,也是有心无力。如今爱德华·爱尔兰主动找上门来,大学体育协会当然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而对于麦迪逊广场花园来说,举办NCAA的比赛也不会亏本,而且还能小赚一笔,因为纽约大学今年的战绩非常好,是夺冠大热门。
  然而让爱德华·爱尔兰和陈强都没有想到的是,最受关注的一场比赛并不是纽约大学的比赛,而是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对阵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一场半决赛。
  这一场比赛被媒体称之为“泰坦之战”,因为这两所大学的主力球员都是两个“巨人”,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核心球员正是6英尺10英寸的乔治·麦肯,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核心球员,则是七尺长人鲍勃·库兰。
  乔治·麦肯早就不是那个移动缓慢、动作笨拙的傻大个了,经过教练的调教后,现在的乔治·麦肯已经变成了统治级的球员,他的技术越来越全面,动作也越来越敏捷,俨然成为了一颗篮球新星,虽然他还没有大学毕业,但很多职业球队都已经开始关注他。
  至于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鲍勃·库兰,则是当时大学篮球的另一位篮球名人,历史上他带领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获得了过两次NCAA的冠军,带领美国队获得了两届奥运会的篮球冠军,并且在美国的AAU业余联赛中获得了三次全国冠军。他也是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成员,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篮球远古大神,并没有打过职业篮球,否则的话早期的NBA,未必是乔治·麦肯的天下,说不定会出现鲍勃·库兰和乔治·麦肯双雄对峙的情况。
  鲍勃·库兰是密苏里州人,他原本打算去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大学,但是圣路易斯大学只肯为他提供就学的机会,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则愿意为他提供奖学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鲍勃·库兰便选择了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而此后的几年,圣路易斯大学便再也没有赢过俄克拉何马州州立大学,其中一年的比赛里,鲍勃·库兰甚至在圣路易斯大学头上砍下了58分。要知道那可是四十年代,而且使用的还是老篮球规则,没有24秒进攻违例,单场58分真的是堪称壮举。
  鲍勃·库兰身高七英尺,比乔治·麦肯还要高上半头,这个身高在今天的NBA中也是大个子,正是因为两位巨人的存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和阵芝加哥德保罗大学之间的比赛,才会被称之为“泰坦之战”。
  鲍勃·库兰的弹跳也很不错,再加上七英尺的身高,他经常能够在篮筐上面抢到篮板球,NCAA的干扰球规则,正是为了限制鲍勃·库兰而制定的。
  ……
  这一场“泰坦之战”备受关注,陈强也亲自到现场观看比赛。
  “那个戴眼镜但是乔治·麦肯啊!”陈强望着这尊远古篮球大神,两眼冒出了精光。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那个大个子是谁啊,比乔治·麦肯还要高,技术也很不错,鲍勃·库兰?好像听说过他的名字,应该也是一尊远古篮球大神吧!”陈强心中暗道。
  鲍勃·库兰虽然也是名人堂球员,但他在未来的名气远远不如乔治·麦肯,所以陈强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
  陈强凑到爱德华·爱尔兰的身边,低声问道:“我们纽约尼克斯队有没有可能得到乔治·麦肯?”
  “几乎没有可能,我们球队的战绩还算不错,所以我们的选秀顺位也会比较靠后,而乔治·麦肯已经是大学篮球里领袖级别的球员了,很多球队都盯着他,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我们的顺位都不可能选中乔治·麦肯。”爱德华·爱尔兰开口说道。
  陈强略微失望的叹了一口气,无法将乔治·麦肯这尊远古大神弄到纽约尼克斯队中,的确有些遗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