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391

  美国夺回菲律宾以后,大量的美国商人第一时间便返回了菲律宾,他们的情况跟尼尔森差不多,曾经在菲律宾拥有产业,所以当美国重新占领菲律宾之后,这些美国商人也迫不及待的要找回自己的产业。有巨舰大炮的加持,美国商人们很轻松的就找回了自己的产业。
  菲律宾的天然橡胶,也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美国。
  天然橡胶这东西,每两三天就可以割一次胶,也就是说只要树活着,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所以美国商人夺回了橡胶庄园以后,立马就有天然橡胶供应到美国。
  东南亚是天然橡胶的主产区,而菲律宾又是东南亚的橡胶主产区。
  四十年代的时候,各地的橡胶产量与现在不同,当时两个最主要的橡胶产地就是菲律宾和巴西。
  橡胶原产自拉丁美洲的亚马逊森林,后来被欧洲殖民者带到了东南亚,所以在巴西有大量自然生长的橡胶树,而东南亚的橡胶树都是人工种植的。
  未来世界上极大天然橡胶生产国,比如泰国、印度、中国,在四十年代都还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橡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虽然有一些橡胶庄园,但是规模并不大,荷兰人对于殖民地的发展历来都是不怎么上心的。只有菲律宾,在美国人的殖民统治下,种植了数百万英亩的橡胶。就天然橡胶的产量而言,菲律宾要远胜于巴西。
  事情正如陈强所预料的那样,日本还没有投降,菲律宾的天然橡胶便源源不断的被运到了美国。
  美国仍然对重要战略物资进行管制,当然也包括天然橡胶,但是当菲律宾橡胶再次出现在美国时,橡胶原料的配额制度瞬间变得岌岌可危。产品的管制和生产过剩,永远都是处于对立面的。
  国会那边,议员们已经开始讨论,要不要放宽橡胶资源的管制,而市场的反应则更加的迅速,国会那边的讨论还没有结果,已经有很多的橡胶原料涌入到了市场。
  从法律角度上说,未经批准倒卖重要战略资源,这当然是违法的,但是资本这东西什么时候在乎过法律,更何况战争即将结束,即便是美国的监管部门,也对这件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纽约市场上,橡胶原料的价格差不多是一天一个价,每天都在下降,越来越多的菲律宾橡胶庄园已经恢复了生产,每天都有橡胶原料运来美国,橡胶的价格自然是不断的下降。
  贾里德很开心,他终于不用担心耐克的制鞋厂会因为原料不足而停产了。
  同时贾里德也对陈强佩服的五体投地,陈强对于战争的预测精准度,超出了贾里德的想象,贾里德甚至去询问陈强,是不是军事学院毕业的。
  ……
  波茨坦会议结束了,中美英三国共同发布了《波茨坦公告》,这也成为了美国人关注的焦点,毕竟对日作战,是目前美国的头等大事。
  而在欧洲,人们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情,英国的大选结束了。
  由于战争的缘故,英国已经许久没有进行大选了,战争期间英国实行的是战时内阁制度,战争结束以后,战时内阁随即解散,丘吉尔也不再担任英国首相,新一届的政府将在选举中诞生。
  这次选举的结果是,英国工党击败了保守党,获得了选举的胜利,这也是工党第一次以多数党统治英国!
  保守党输给了工党,也就意味着温斯顿·丘吉尔正式下台了!
  没有人能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年丘吉尔临危受命,在英国最困难的时候担任了首相,然后带领英国打赢了这场战争,这样的功劳,胜选应该是必然的事情。
  在德国宣布投降的时候,丘吉尔在英国的支持率达到了空前的九成,这样的支持率当然让丘吉尔和保守党信心满满,认为只要是进行大选,必然赢定了,所以丘吉尔才会在第一时间解散战时内阁,举行大选。
  可等到公布选举结果的时候,保守党只获得了197个席次,而工党却获得了393个席次。丘吉尔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却输了选举,在丘吉尔看来,这更像是全体英国人对他的背叛,在选举之后,丘吉尔甚至称之为“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
  二战结束以后,有两位大国领袖是赢了战争却丢了江山,丘吉尔就是其中一个。丘吉尔是被选下去的,而另一个是被揍跑的。
  好在六年之后的大选,保守党重新夺回了政权,丘吉尔也再度担任首相。而六年后的那次选举,轮到工党领袖郁闷了,因为那位工党领袖带领英国人完成了战后的重建,迅速的恢复了经济,只用了三年多便让英国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准。按说取得了这样的政绩,连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偏偏英国人还是把他给选了下去,重新推丘吉尔上台。
  7月28日,日本拒绝了《波斯坦公告》。
  也是在同一日,一架美军的B25轰炸机竟然撞进了纽约的帝国大厦,造成14个人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大雾,飞行员没有看到帝国大厦。也不知道是帝国大厦太结识,还是B25轰炸机太小了,帝国大厦依旧是屹立不倒,没有像世贸大楼那样坍塌掉。
  7月30日,一艘美军的重型巡洋舰在菲律宾海域被日本潜艇击沉,900多名幸存者跳如到大海中,漂流了四天后才获救,而这期间已经有600多美国海军在救援到来之前便已经死亡。
  日本人很清楚,海军的正面交锋已经没有希望,于是开始用潜艇玩起了老阴逼战术,能阴一个是一个。而这一事件也让美国人意识到日本抵抗的决心,如果不给日本一些毁灭性的打击,只靠放嘴炮的话,日本人是不会投降的。
  杜鲁门终于下定决心,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此时距离第一枚原子弹实验成功,只过去了20天。
  8月6日,早上8点15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落在了广岛。
  8月9日,上午11点02分,代号“胖子”的原子弹落在了长崎。
  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瞒得住的,正乘军舰从波茨坦返回美国的杜鲁门,干脆就直接宣布,成功的对日本进行了原子弹轰炸。
  虽然日本是一个孤岛,但各国还是很快探听到,原子弹那毁天灭地的破坏力。但凡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日本投降在即。否则的话真的要全国“玉碎”了。
  果不其然,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
第三五四章
顺水人情
  埃丝特慵懒的靠在躺椅上,手指拿着一份Cosmopolitan大都会杂志,饶有兴趣的翻阅着。
  Cosmopolitan大都会是美国的一个老牌时尚杂志,创刊于1886年,这份时尚杂志以“大都会女郎”为风格,主要就是介绍大城市的流行风尚,在当时算是一份很大胆、很有创意的时尚杂志。对于普通的美国女性来说,Cosmopolitan大都会杂志的内容或许太过于超前了,但是对于埃丝特这种电影明星却会对Cosmopolitan大都会这类杂志爱不释手。
  陈强捧着一杯茶走进房内,看着躺椅上的埃丝特,不由得咽了咽口水,今天的埃丝特只穿了一件吊带睡意,就这样侧着靠在躺椅上,好身材一览无余。虽然是自己的亲老婆,就算没穿衣服也见过,但眼前这副场景,陈强仍然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24岁的埃丝特,真的是处于人生最美丽的年华,是颜值最巅峰的时刻。对于欧美白人女性来说,这大概是最迷人的年龄,已经脱去了青春期的稚嫩,而多了几分成熟的诱惑,但是又不会显得衰老,这样比少女成熟一些,而比少妇稚嫩一些的状态,能够满足任何年龄段男性的幻想。
  陈强走到埃丝特脚边坐了下来,然后开口问道:“我听说好莱坞那边又罢工了。”
  埃丝特顺势将双脚放在陈强的大腿上,然后开口说道:“不知道这次罢工要持续多久?”
  “我记得上半年的时候,好莱坞不是有过一次罢工么?而且那一次有十万人参加,规模可不小。”陈强接着问。
  “上半年的那次是电影摄制组的工作人员罢工,这次是布景师和道具师罢工。”埃丝特开口答道。
  陈强点了点头,电影制作当中,电影摄制组大概算是一线岗位,而布景师和道具师算是后勤岗位。陈强稍微一猜便知道,一线的电影摄制组通过罢工获得了好处,后勤的布景师和道具师有些眼红,于是也发动了罢工。
  四十年代的美国,工会制度并不健全,所以各行各业的罢工也是常有的事情。
  有些人或许不理解,工会组织不是罢工的组织者么?为什么不健全的工会反而会发动更多的罢工。而事实上正是因为工会制度不健全,所以工会无法有效的行使其权力,同时法律对于工会也缺乏管辖,因此罢工变成了一种很随意的事情,工会对于工人罢工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就导致罢工频发。
  未来的美国会出台一个劳动管理关系法,也就是著名的塔夫特·哈特利法案,这个法案在法律层面上给予雇主、工人和工会更多的限制,比如工会做出罢工决定前,也提前多少天通知雇主;比如工会决定罢工以后,联邦调解机构会介入调解;比如规定雇主有反对工会的权利等等。所以媒体上每次报道美国的罢工,都会提前预告罢工事件。
  美国人并没有去一味的压制罢工,而是用法律对工人罢工进行了管理,所以在未来的美国,虽然很多行业经常发生罢工,但是罢工当中很少会发生骚乱,雇主和工会之间也比较容易进行谈判。与之相比其他国家的罢工却经常会发生骚乱,罢工的同时,打砸抢烧偶有发生。
  此时的华盛顿正忙于处理日本战后的事宜,说白了就是在跟苏联人瓜分远东这一块大蛋糕,对于好莱坞的罢工并没有在意。毕竟好莱坞的罢工,只是会影响到电影行业而已,少看几场电影又不会死人,对于美国人的生活并不大。
  然而让华盛顿没有想到的是,罢工潮很快就延伸到了其他的行业。
  十月份,五万名石油工人举行了大罢工。
  石油的地位可不是好莱坞电影能够比拟的,对于美国人来说,石油更是国家的命脉,石油工人的大罢工,已经可以影响美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到了十一月,超过二十二万名汽车工人举行了大罢工。
  汽车虽然不是生活必备物品,但是汽车行业却可以影响到很多的上游产业,二十二万汽车工人的罢工,会影响到上百万美国工人的生计。
  十二月的圣诞节让美国工人的罢工暂时停止了一段时间,不过只是爆发之前的安静罢了,进入到1946年后,更大的罢工潮到来,全美将会有一千万工人参加大罢工。
  圣诞节刚刚结束,罢工潮便再次席卷而来,超过十七万名电业工人罢工,十万多名肉类包装工人罢工,近八十万钢铁工人罢工,五十多万矿工罢工,二十五万铁路工人罢工……
  1946年的罢工浪潮,以及罢工潮带来的经济动荡,是杜鲁门就任总统后,在美国国内迎来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
  耐克的工厂内,陈强正在巡视生产车间。
  “最近罢工闹的很凶,我们这里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吧?”陈强开口问道。
  贾里德摇了摇头:“一切正常,我没有发现罢工的苗头。虽然我们的给出的工资不高,但是我们这里的工作也很简单,很多家庭妇女都能够胜任,就算是出现罢工的话,我们也可以很快招到新的工人。”
  陈强点了点头,这种技术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应对工人罢工方面,显然是有优势的,缝制运动鞋并不是一种很难的技术,只要学会使用缝纫机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如果有人不想干了,可以很容易找到替代者。
  贾里德则接着介绍道:“其实外面的那些罢工,主要原因是因为雇主降低了工人的薪水,你知道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士兵们会从欧洲和亚洲返回美国,他们从军队退役,离开军事部门,转移到传统部门,在战争结束后的一年时间里,大概会有一千万人离开军队,美国也会增加一千万的劳动力,工作机会将会变少,竞争也会变得激烈,雇主们当然会压低工人的薪水。”
  “既然有了更多的劳动力,你打算给我们的工人降低薪水么?”陈强开口问道。
  “我不打算降低工人的薪水。首先,我们这个行业,给予工人的薪水并不高;其次,新增的那一千万劳动力,也跟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关系,那些都是退伍军人,都是男人,而我们招聘的都是制鞋女工,男人是不屑于坐在缝纫机前,做这种工作的。”贾里德开口说道。
  “还是你想的透彻。”陈强点了点头,贾里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做生意方面还是很精明的。
  1946年的罢工潮,根本原因是因为大量的美军士兵退伍,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当中,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一年内多了一千万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雇主可以更加容易的雇佣到工人,给工人开出的待遇当然就会降低,原来那些工人的薪水也因此而减少。
  同时由于战争的结束,军需品的订单大减,原本很多工厂巴不得二十四小时开工来满足战争的需求,但是现在这些需求没有了,工厂的开工率也就降低了,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降薪是节约成本的最好方法。
  整个1946年,美国蓝领工人的薪水平均下降了12%,而且美国人又没有储蓄的习惯,他们是寅吃卯粮,今天花的是明天赚的钱,薪水一下子下降了12%,直接影响到了很多美国人的正常生活,惨一些的或许会直接破产。
  更严重的是,美国在战后出现了巨大的通货膨胀,1945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是8%,这样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放在未来的话就是经济危机的前兆,而到了1946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高达14%!
  薪水降低了12%,通货膨胀率却高达14%,美国蓝领工人的日子顿时过的苦哈哈,所以美国工人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罢工,目的就是阻止雇主降低薪水。
  参加罢工的也都是诸如电力工人、石油工人、钢铁工人、铁路工人这些行业,这些行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需求人多,而且不容易被替代。
  就比如钢铁行业,在那个没有炼钢自动化的年代,可不是按下几个按钮就能生产出钢材,每生产一吨钢材都需要工人辛勤的汗水,需要工人手动去操作,那个时代的炼钢,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培养一个合格的钢铁工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几十万的炼钢工人才敢于去罢工,因为工厂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足够多的替代者。
  与之相比,那些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就没有罢工的底气了。
  陈强的制鞋工厂比较特殊,招聘的都是女工,四十年代女性就业受到严重的歧视,女性所获得的薪水本来就很低,所以制鞋行业的平均薪水也很低。更何况缝纫机前的工作,男性并不屑于去做。让一个退伍的美国大兵参加坐在缝纫机前工作,薪水还很低,人家肯定不干,去工地搬砖都比这个强。
  外面罢工闹得厉害,陈强自己的工厂却没有受到影响,这让陈强很是欣慰,他不知道外面的罢工潮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但只要别影响工厂的生产,别影响运动鞋的销量,那管外面洪水滔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