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391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吃饭是要收费的,当时的英国还在实行战后配给制度,所有的物资都限量供应,即便是英国本土的运动员,也不可能敞开肚皮吃饭。而且由于物资紧缺,英国政府提前告知所有代表团,允许各国运动员自带食物,于是乎新西兰人带来了炼乳和羊脂;匈牙利代表队带了辣椒和柠檬;一海之隔的荷兰农夫们直接将新鲜蔬菜运至伦敦;中国代表团除了带了大米白面之外,还带了腌咸菜和茶叶。最有钱的美国人,每天从美国本土空运食品,除了蔬菜和肉类之外,甚至有空闲地方运鲜花来伦敦。
  很多国家的运动员都带了家乡的土特产来伦敦,这也使得运动员宿舍成了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有些人会从其他国家的选手那里购买食物,也有人会以物易物。甚至很多伦敦本地人专门跑来找运动员买东西,比如美国人带来的巧克力,就深受伦敦市民喜爱,由于战争的原因,英国的孩子们可是有好多年没有吃上巧克力了。
  运动员的驻地也是整日炊烟缭绕,既然自己可以带食材,当然得自己做饭,某些国家的代表队中,还真有厨师出身的运动员,做出来的食物令人垂涎三尺。可惜中国代表团里没有沙县的,要不然去开个沙县小吃,肯定能大赚一笔。
  英国虽然处于物资管制当中,但物资管制这种事情往往只针对普通老百姓,有钱有势的人还是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类商品,就比如陈强下榻的高级酒店,只要肯花钱,什么吃的都能买到,陈强也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陈强在伦敦住了几天,已经习惯了伦敦的天气和水土,而这时候,中国代表团终于抵达了伦敦。
  这一次中国一共派出了三十三名运动员,而且全都是男性,其中篮球队和足球队就占去了28个名额,另外有三位田径运动员,一位游泳运动员和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其中游泳运动员吴传玉是印尼华侨,而自行车运动员何浩华是荷兰华侨,这两人都是自费参赛。
  陈强作为田径运动,这一次只报名了两个项目,短跑的100米和200米,这也是陈强最早从事的两个项目。
  实际上陈强选择这两个项目,风险是非常大的。短跑一直都是美国的强项,说是被美国运动员垄断也一点儿也不为过,美国参加100米和200米的选手,实力依旧十分强劲,比其他国家的选手要高上一个档次。陈强报名这两个项目,相当于选择了一个困难模式的副本。
  二战期间美国本土并没有遭受到损坏,虽然美国国内的体育比赛有所减少,但是并没有终止,美国两个大学体育联赛NCAA和AAU的比赛也是照常举行,所以二战后的美国依旧有很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美国运动员的水平虽然也有所退步,但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直接退步了二十年。这个时候的美国运动员,平均的实力差不多跟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相当,说是领先欧洲五到十年也不为过。也因此美国队派出了三百人,便摘走了近四分之一的奖牌。
  只不过像是杰西·欧文斯那种十几年一遇的天才运动员,并不是每一届奥运会都能出现的,参加伦敦奥运会美国运动员中,并没有杰西·欧文斯那种逆天的存在。
  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奖牌榜第二位是瑞典,瑞典在二战当中保持中立,国内的体育水平也没有后退。而东道主英国队,派出的参赛选手比美国还要多,几乎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结果最终只排在奖牌榜的第十二位。
  已经34岁的陈强,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并不显得突兀,这一届奥运会上,三十多岁的选手有一大堆,甚至还有很多四十岁以上的运动员,参加田径这种对身体要求极高的运动。
  超过三十岁的运动员,有一些是参加过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不过像是陈强这样,参加过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运动员,却是凤毛麟角。在这个时代,训练水平很低,运动员不可能像后世那样长时间的保持竞技状态,1932年到194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纪,普通运动员也很难保持16年的竞技状态。
  更何况中间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知道有多少有潜力的运动员战死沙场,或者在战场上受伤致残。战争导致体育运动发展停滞,也使得很多运动员放弃了体育事业,转行去做其他的事情,能够从1932年坚持到1948年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么大的体育赛事,也总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英国有一名击剑运动员,名叫阿奇博尔德·克雷格,他曾经参加过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当时他37岁,之后的三届奥运会他都没有参加,到了1948年,英国大概是真的无人可用了,便让这位老爷子再次参赛,他参赛的时候已经61岁了,是伦敦奥运会上最年长的参赛选手。
  而到了四年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英国又派出了一位65岁的射击运动员。由此可见二战对于英国体育的伤害,到了1952年还没有缓过来。
  65岁并不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年长的参赛选手,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以72岁279天的高龄参赛,这位传奇人物在60岁时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而且还拿到了两金一铜,64岁时在奥运会上获得一金一铜,即便是72岁时还获得了一个团体的银牌。不得不说这位老爷子眼神真好,换成寻常人五十岁就花眼了。
  ……
  7月30日,百米短跑将完成初赛和复赛。
  百米短跑是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参赛选手最多的一个项目,毕竟这个项目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参赛门槛比较低,所以很多刚刚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都报名了这个百米短跑项目,反正这个时代也没有奥运A标B标这种硬性的参赛标准,而那些新兴国家原本就是为了在奥运会上露个脸,参加最简单的百米短跑是最佳选择。
  像是印度、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缅甸等国,都派出了选手参加百米短跑的比赛,当然印度、缅甸只是来打个酱油,而牙买加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选手,是真的有实力取得名次。
  初赛的规则依旧跟前几年一样,一组四到六人,前两名晋级半决赛。
  对于陈强来说,初赛也没有必要尽全力,按照往届奥运会的经验,随便跑一个10秒6或者10秒7便能晋级。
  复赛的时候,按照往届的惯例,10秒5应该足够晋级了,陈强稍微发力,跑了一个10秒4,便是取得了复赛的总成绩第一名,除了陈强之外,有两位美国选手也跑出了10秒4的成绩。
  复赛晋级的选手,成绩都在10秒4到10秒6之间,这样的成绩完全看不出运动员的真实水平,或者说无法明显区分运动员的实力高低。
  百米短跑就是这样,速度越慢,越难以定义强弱,反之速度越快,越容易分辨出谁才是技高一筹。
  以职业运动员的标准,跑10秒4的人并不比跑10秒6厉害多少,甚至可以说两人是同一档次,但是跑9秒8的人却要比跑10秒的人厉害好几个层级。
  所以想要检验运动员真正实力,还需要等到明天的决赛。
第三六九章
宝刀未老
  百米短跑的半决赛分为两组,每组六人,陈强被分在第二组。根据规则,小组前三名可以晋级到决赛。
  三个美国选手自然全都进入到了半决赛,除此之外三位澳大利亚选手也都进入到了半决赛。
  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并没有遭受到很严重的损失,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军舰就很难靠近澳大利亚本土了,这也使得澳大利亚的体育发展并没有严重的倒退。反倒是欧洲各国的体育水平倒退二十多年,此消彼长下,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了一个体育强国。
  半决赛当中,陈强依旧跑出了一个10秒4的成绩,轻松晋级到了决赛。而三位美国选手,一人也跑了10秒4,另外两人跑了10秒5。其他的非美国选手,最好成绩也只是10秒6。
  在短跑项目上,美国依旧强大,如果不是陈强这个“开挂者”的存在,美国仍旧会垄断这个项目。
  美国队的三位参赛选手,两位是黑人,一位是白人,白人运动员能够从美国国内的奥运选拔赛中突围,已经是很罕见的事情了。更让陈强吃惊的是,这个白人运动员还是美国国内选拔赛的第一名!
  这名白人运动员名叫梅尔·巴顿,这个名字陈强只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印象,好像是在田径名人堂的名单当中见过这个名字。
  梅尔·巴顿是NCAA联赛中的“百码王”,1947年的时候他平了100码的世界纪录,到了1949年,他又打破了杰西·欧文斯所保持的220码的世界纪录。这一届奥运会上,他也将参加100米和200米两个项目的比赛,而且是美国三人组中最有可能夺冠的一个人。
  一个白人运动员,夺冠呼声却要高于另外两位黑人运动员,这也足以证明梅尔·巴顿的实力非同小可。历史上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200米的金牌获得者,也正是这个梅尔·巴顿。
  美国队另外人都是黑人运动员,一个名叫巴尼·艾威尔,另一个叫哈里森·迪拉德。
  巴尼·艾威尔已经三十岁了,是一个大龄的短跑运动员。早在三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他就是美国著名的高中短跑运动员,他应该算是陈强那个时代的运动员。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导致奥运会停办的话,或许他早就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尼·艾威尔参军入伍,退伍后又重返大学,也重新拾起了短跑。在美国那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一名三十岁的运动员还能够击败那些更年轻的小伙子,从预选赛中突围,也足以证明巴尼·艾威尔的实力非常了得。
  另一位黑人选手哈里森·迪拉德,他跟杰西·欧文斯一样,都是克里夫兰人,他之所以走上运动员的道路,也是受到了老乡杰西·欧文斯的影响,当年的杰西·欧文斯在克利夫兰有着很旺盛的人气,无数的黑人少年希望成为第二个杰西·欧文斯,哈里森·迪拉德也是其中之一。
  大学时期的哈里森·迪拉德最擅长的项目是跨栏,他曾经获得了十几个美国大学联赛的跨栏冠军。然而在1948年的奥运会选拔赛上,哈里森·迪拉德却没有取得110米栏的参赛资格,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哈里森·迪拉德以第三名的成绩,拿到100米的奥运会参赛资格。
  历史上伦敦奥运会的百米短跑冠军就是被哈里森·迪拉德所摘走,四年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哈里森·迪拉德也再次卫冕了百米短跑的冠军。哈里森·迪拉德退役以后加盟的棒球MLB大联盟的克里夫兰印度安人队,担任球队的球探。
  ……
  三位美国选手全都进入到最终的决赛,然而他们的脸上却并没有多少笑容,因为陈强也进入到了决赛。
  “10秒4,应该不是陈强的极限成绩吧?我可记得当年的柏林奥运会,他能跑到10秒大关的。”巴尼·艾威尔开口说道。
  “你别忘了陈强已经34岁了,我觉得他这个年纪,能跑10秒4就已经堪称奇迹了,你还指望他能够像十二年前那样,再次跑到10秒大关?”说话的是哈里森·迪拉德。
  巴尼·艾威尔听了这话,很是不爽的皱了皱眉头,而后开口说道;“我也30岁了,可我的最好成绩也能够达到10秒3!”
  作为一个大龄运动员,巴尼·艾威尔最不希望谈起的话题就是年龄,即便他比陈强小四岁,可当别人说起大龄运动员时,巴尼·艾威尔仍然忍不住会想起自己。
  “我们三个人都能跑到10秒3,甚至更快。梅尔,我说的没错吧!”哈里森·迪拉德说着望向了梅尔·巴顿。
  “啊,是的。”梅尔·巴顿有些迟疑的点了点头,他像是有心事的样子,仿佛并不在状态。
  “梅尔,你看起来有些紧张啊!”巴尼·艾威尔开口说道。
  “上午的半决赛,我跟陈强分在一组,我觉得他并没有尽全力。”梅尔·巴顿开口说道。
  “或许陈强也可以再快0.1秒吧,那他顶多跟我们一样快!但我们有三个人,我们当中只需要有一个发挥好一些,就可以战胜他!”哈里森·迪拉德一脸激动地说道。
  对于这个时代的短跑运动员来说,战胜陈强就像是屠神般的壮举,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作为一个百米短跑运动员,如果能够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战胜陈强的话,金钱、荣誉、地位,他可以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一切!
  而且如今的陈强已经34岁了,不再是十二年前那个无敌的存在,战胜陈强仿佛成为了一件有可能完成的任务,至少哈里森·迪拉德觉得,自己很有机会。
  ……
  百米短跑的角色是当天比赛的重头戏。
  英国观众对于这场比赛表现出了比较高的热情,因为有一位英国选手进入到了最终的决赛,英国人希望他可以取得好成绩,至少为英国添上一枚奖牌。
  其实这位选手其实并不是在英国出生的,他叫麦克唐纳贝利,出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二战期间曾为英军服役,于是便加入了英国国籍,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他曾经在1951年跑出过10秒2的好成绩,并且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铜牌。
  参加决赛的六名选手站上了跑道,第一道是美国白人选手梅尔·巴顿,第二道是三十岁的美国选手巴尼·艾威尔,巴拿马选手劳埃德拉处于第三道,陈强则被排在第四道,第五道是英国选手麦克唐纳贝利,最后一位美国选手哈里森·迪拉德排在第六道。
  陈强对于身边的五位对手并不了解,除了对梅尔·巴顿的名字有些印象之外,其他人的事迹是一概不知。主要是因为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水平比较的差劲,整届奥运会基本上没有很出彩的地方,冠军成绩也不如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所以即便是陈强这个体育专家,也没有特别留意过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情况。
  “这届奥运会上可没有杰西·欧文斯那种顶级高手,我估摸着即便是这三位美国运动员,顶多能跑一个10秒3的成绩,我还可以应付的了。若是再快0.1秒的话,那胜负就犹未可知了。”陈强心中暗道。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美国选手埃迪·托兰和拉尔夫·梅特卡夫双双跑出了10秒3的成绩。现如今美国运动员的水平跟1932年时差不多,所以陈强判断,这三位美国选手,最好成绩也应该是10秒3,不太可能达到10秒2。
  发令员给出了准备的指令,六名参赛选手齐刷刷的站上了起跑线。
  起跑的枪声响起,六人的身体几乎同时的动了起来,向前猛冲。
  “陈强的反应更快一些!”美国队的主教练眉头一皱,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情况,在他看来,已经34岁的陈强在反应方面肯定要比年轻人慢一些,然而在刚才的起跑当中,反应最快的依旧是陈强。
  “看来陈强今天的状态还不错。”美国队主教练心中暗道,在他看来,起跑反应快,就是状态好的象征。
  电子计时出现之前,短跑运动员并不重视起跑反应时间,也没有针对起跑反应的训练。陈强倒是有起跑的训练方法,不过并没有泄露出去,所以起跑反应就成了陈强的独门绝招。
  更快的起跑所带来的优势,在比赛刚开始的阶段还看不出来,但是到了加速阶段,起跑更快的人便会体现出一些优势。
  加速靠的是力量和肌肉爆发,现在的陈强,肌肉的爆发力肯定不如十二年前,好在陈强本来就不是那种肌肉棒子型的铁憨憨选手,他本来就是那种技术型的选手,十二年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黄种人在短跑项目上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陈强就算是将身体练的再好,也比不过那些顶级的黑人运动员,在这方面黑人运动员有种族优势。陈强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也一直在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获得比赛的胜利,可以说技术才是陈强真正的依仗。
  十二年前的陈强,尚且是依靠技术取胜,现在的陈强,想要获得胜利,就更需要技术的支持。
  蹬地、摆腿,陈强使用出了未来最先进的短跑技术,他的身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空中的,只有前脚掌蹬地的一瞬间,身体才会跟地面接触。这种来自未来的奔跑技术,在奔跑的姿势上明显的跟四十年代的运动员不一样。
  三秒后,陈强已经取得了领先,虽然领先的幅度并不大,但却是肉眼可见的。关于这一点,与陈强相邻的两个赛道上的选手,感知最为明显。
  陈强排在第四道,他的左边是巴拿马选手劳埃德拉,右边是英国选手麦克唐纳贝利,这两人的实力都不如美国选手,所以他们能够明显的察觉到,陈强跑在自己的前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