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91

  陈强放眼过去,靠近过道的座位上都有人。
  陈强走到其中一个位置旁,这个座位的乘客是坐在靠过道一侧,靠窗的地方还是空着的。
  陈强刚要请这个乘客给让个空,自己好过去,座位上的人却抢先说道:“这里有人了!”
  陈强心头顿时升起一丝怒意,整个车厢都被上海队包下了,而陈强是最后一个上车的选手,后面根本就不会有人再来这个车厢,这个车厢的空座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人。
  很明显,座位上的这个人压根就不想让陈强坐在身边。
  遇到这种人,陈强并不意外,即便是后世,这种人也很多,一个人霸者两个人的位置,只图自己舒服,不给别人方便。
  陈强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又走向了下个座位。那个座位上,乘客也是紧挨着过道坐,靠窗的位置也是空着的。
  那座位上的人看到陈强走过来,立刻将包向着靠窗的位置一放,一副占座的架势,显然是在告诉陈强,你不要坐在这里。
  “这里有人坐了。”
  “我要躺着休息一会,你找别的座位吧!”
  “我包太大了,只能放在座位上。”
  一个又一个的人,用各种理由拒绝了陈强,甚至有些人压根就不会回应陈强求座的请求,即便是他们身边有空位置,也不愿意让陈强坐下。
  这些人显然都是故意的,而且那态度上还充满了歧视的味道。
  陈强心中充满了愤怒,但很快的,这种愤怒又变成了无奈。
  他知道,大家之所以会排斥他,只因为他是个车夫,是社会的最底层。
  这个年代,体育运动能练出成绩的,十有八九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而上海这种大城市更是如此,运动员中像崔林海那样的官二代也大有人在。
  所谓穷文富武,想要习文,只要交得起学费,买的起书本即可,穷人家咬咬牙也能挤出点钱来用在孩子的教育上。而习武的话,最起码要有一个好身体,每天都要鸡鱼肉蛋的补身子,这可比交学费买书本贵多了。
  练体育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大多数人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年代,体育运动更是有钱人才会玩的东西,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家资丰厚之人。这些人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未来的生活,所以才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体育运动上面,因而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即便放在未来也是如此,去图书馆看书不花钱,而去健身房锻炼却要办上几千上万的健身卡。
  这些富家子弟,当然是看不起陈强这样的车夫,也不愿意和他坐在同一张座位上。
  嫌贫爱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哪怕是放在现代,那些贵族学校里,如果混进去一个穷人,也是会被同学鄙视的。
  陈强就这样,从车厢的一侧走到另一侧,然而却没有一个座位。
  陈强想起了《阿甘正传》里的一个桥段,阿甘坐校车去上学时,没有人愿意接纳阿甘这个“傻子”坐在自己的身边,最终只有珍妮愿意和阿甘坐在一起。
  而这火车上,显然没有陈强的“珍妮”。
  陈强很想大声的斥责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但是仔细想想,陈强觉得还是算了吧。
  自己就是一个车夫,在上海滩也没有什么后台,而在座的都是贵公子,犯不着去主动得罪人。
  没权没势,该怂的时候还是要怂啊!没本事还到处惹事,那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没脑子的人才会那么做的。
  可陈强总不能一直站着吧!这可是五个多小时的路程啊!
  “算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火车这么长,我去下个车厢看看。”陈强想到这里,直接推门走出了这节车厢,然后进入到下一节车厢里。
  下一节车厢是餐车!
  三百公里的路程都要走八个小时,所以餐车是必备的。
  陈强刚走进餐车的车厢,便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陈强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西装、带礼帽的洋人,正和餐车的厨师争吵。
  “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厨师大大咧咧,一边摆着手一边说。
  对面的洋人也是一脸气愤,他冲着厨师吼道:“我话你听唔明嚟架?”
第五十一章
吃大餐
  洋人和厨子正在争吵。
  陈强听到两人的对话,便秒懂是怎么回事。
  洋人点餐的时候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少放胡椒少放盐之类的,可洋人说的话中国厨子听不懂,所以洋人很生气。
  洋人认为,自己明明是在说中文,厨子却一直在摆手,表示听不懂,这是在故意戏耍他。
  厨子认为,这个洋人一直在说一些自己听不懂的话,而且态度越来越凶,这是在欺负自己。
  而事实则是,洋人在说粤语。
  这是个苏北厨子,他显然听不懂粤语。
  一个很简单的误会。
  陈强不是广东人,粤语水平几乎为零,他能听懂的粤语只是那么寥寥几句,说起来的话只会一句“猴赛雷”,还是从网上学来的。
  不过陈强懂英语啊,于是他走上前去,先是用英语跟洋人解释了一番,然后又用汉语跟厨子解释了一番。这下子两人才知道是闹误会了,互相表示致歉。
  陈强能够猜到,这个洋人,应该是英国人,而且是从香港来的,只有从那地方来的,才会操着一口熟悉的粤语。
  陈强当车夫的时候,就很喜欢接香港来的客轮,因为船上面总是会有一些英国人。有很多英国人都会说粤语,其中不乏有很多在香港出生,或者在香港生活了几十年的英国人,他们的粤语已经说得非常熟练。
  这种英国人很少会离开香港,即便离开香港,顶多也是去一下广州之类的地方。他们大概觉得会说粤语,就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了,结果来到上海后顿时懵逼了。上海话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的,就连官话也和粤语有很大的差别。
  上海的车夫当中几乎没有广州人,他们不会说粤语,英国人在上海用粤语也是鸡同鸭讲,甚至不如用英语方便。而每当这时候,陈强就会用英语揽到客人。
  中国人的迁徙历来是有规律的,比如山东人习惯北上,去东北闯关东;苏北人习惯南下到上海、杭州一带打拼生活;河南会有比较多的人选择会去北京闯荡。
  广州、福建一带的人很少会北上,他们会下南洋,下西洋,近一些的会去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远一些的则会跑到美洲去,去美国、去巴西。所以粤语和闽南语基本不会向北方传播,反倒是在海外的华人圈中成为了一种主要语言。
  ……
  言归正传,陈强遇到的这个洋人的确是个英国人,而且还是个有钱的英国绅士。
  英国人为了感谢陈强的帮助,决定请陈强吃饭,他又给陈强点了一餐。
  显然这个英国人是在香港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知道中国的文化中,感谢别人的话,请吃饭是一种永远不过时的方式,特别是在物资匮乏的三十年代,很多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这时候请客吃饭就更加接地气了。
  陈强也没有拒绝,反正回车厢里也没有他的座位,不如在餐车吃一顿,好歹也有个地方可以坐。
  民国时期的火车,是分一等座、二等座和三等座的,当时铁路局规定,三等座的乘客不能进入餐车,餐车只是一等座和二等座乘客能享有的服务。
  当时也有针对三等座的餐饮推车,不过都是卖些便宜的食物。1933年,教育家钱穆先生才能从苏州乘火车去北京,当时就坐的三等坐席,吃饭的时候有推车经过贩卖食物,钱穆先生描述为“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
  也是因为三等座没有好吃的,使得火车站的小贩愈加活跃,当火车靠站的时候,炒花生的、煮毛豆的、卖各种小吃水果的摊贩都一拥而上。有些坑人的小贩,会用猫肉伪装兔肉贩卖。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就买过火车上的猫肉。
  现如今,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在火车站买橘子,已然成为占别人便宜的著名老梗。德州扒鸡也是随着那个时代的火车而名满天下。
  一等座和二等座的乘客,可以去餐车里吃饭,当时的火车里有很多“大餐”,而且能够在火车上服务的,也都是水平很高的大厨,比如1916年的《广九铁路指南》上,有介绍餐车提供的食品种类,不仅有威士忌、白兰地、啤酒、苏打水、柠檬汁等各种饮品,还有“沙甸鱼、三文鱼、靓牛扒、西猪排、羊排骨烧鸡火腿、烟肉旦、各色肉饭”等。
  在1933年以前,火车的餐车里只有西餐,当时铁道部的调查报告里是这样写的:“查各路客车对于乘客饮食大都仅备西餐一种,非但价格过昂,贫苦者无力享受。而食品用具多属欧化,并非我国一般人民之所素习。”随后铁道部进行了整改,要求各地铁路局为餐车增加一份中餐,结果就出现了“价格过昂,贫苦者无力享受”中餐菜单。有钱人多了一种选择,穷人则依旧吃不起。
  当然火车上吃东西贵是正常的,现在高铁的盒饭也比外面卖的贵多了。
  ……
  陈强和英国绅士坐在餐车里,边吃边聊,让陈强没想到的是,这个英国绅士也是个体育爱好者,他喜欢打网球。
  聊到体育,那可是陈强的专长,特别是在体育的理论知识方面,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比得过陈强,陈强随便透露点未来网球发展的趋势,便让这个英国绅士大为惊叹。
  “我认为无缝网球的发明,绝对会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使用无缝网球,球速会更快,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也更高,网球运动也会更具有观赏性。”陈强开口说道。
  无缝网球在1927年才被发明出来,而且发明者正是英国人,无缝网球的出现也的确提升了网球运动的观赏度,使得温布尔顿的地位更加稳固。
  “你也觉得无缝网球会是未来的潮流么?哈哈,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英国绅士开口认同道。
  两人说着说着,又谈到了斯诺克。
  这个时代,斯诺克还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运动,这项运动仅仅在英伦地区,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国殖民地流行。当时的法国人玩法式台球,美国人玩美式台球,英国人玩斯诺克,大家各有各的玩法。
  在英国本土以及英国殖民地之外,想找一个懂斯诺克的人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是在贫穷落后的中国。英国绅士完全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中国人竟然了解斯诺克。
  英国绅士顿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拥有共同语言的人了,他在中国遇到了一个知音!
  ……
  二等车厢。
  “咕噜”的声音从李勇平的肚子处响起,他有些饿了。
  此时的李勇平有些后悔,早知如此,早晨应该吃的饱一些,现在还不到十二点,他就已经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