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91

  这一等车厢和二等车厢是截然不同的,这里装修豪华,座椅也是沙发,地上还铺着地毯,有专门的一个列车员负责端茶倒水。
  一等车型的人很少,除了英国绅士之外,只有两个洋人,一男一女看起来是一对夫妻,除此之外便是一个穿着西装,头发梳的发亮的中国男子,应该是商人或者买办之类职业。
  这列车员见到英国绅士带进来一个中国人,只是打量了陈强两眼,便并没有多问,毕竟是洋人带来的,列车员也不敢得罪。
  等到陈强坐下后,开始用英文和英国绅士聊天,那列车员便彻底不再质疑陈强的身份了,能够跟洋人聊得这么开心,十有八九是这洋人的朋友,哪怕没买一等车厢的票,也不能赶走人家,这洋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而且空位置有的是,列车员也不愿意触洋人的霉头。
  一等车厢的沙发的确是比二等车厢舒服的多。
  民国时代的火车,三等车型是硬的长条木凳,相当于是现在的火车硬座;二等车厢是有软垫的座椅,相当于是现在的火车软座,但是绝对没有软座舒服,而一等车厢大概就是现在高铁的商务座了,那沙发的舒适度,也不比高铁商务座差多少,半躺着是没问题的。
  叶圣陶先生的《含羞草》里曾经这样形容一等车厢:“椅子是鹅绒铺的,你一坐下去,周身密贴,软绵绵地,把你托住了。”虽然当时的火车颠簸的有些厉害,但是沙发的弹簧却足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除了火车噪音有些大意外,乘坐一等舱履行,是真的一点儿都不累。
  五个多小时的行程,陈强一直坐在一等舱里,躺在沙发上喝红茶,舒舒服服的跟英国绅士吹牛逼,而上海队的其他队员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二等车厢里虽然有软垫,但那时候的火车晃荡的太厉害了,坐五个多小时,也和是挺累人的。
  终于,火车抵达了杭州。
  陈强和英国绅士告了别,然后走下了火车。
  站台上很繁忙,特别是那些三等车厢的乘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一窝蜂的挤下车。
  只见有的人开始擦脸,有的人则开始拍打掉身上的煤灰,更多的人则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
  满脸煤灰,便是乘坐三等车厢的后遗症。
  这个时代的火车是蒸汽驱动的,烧的是煤,所以越是靠近车头的位置,越容易染上煤灰,平时的时候,三等车厢都是要靠近车头的,二等车厢放在中间,一等车厢放在最尾,不会吃到煤灰。
  所以从三等车型里出来的人,那都是满身的煤灰,漱口水都是黑的。
  而到了冬天,车厢则会换个位置,一等车厢最靠近车头,三等车厢在车尾。因为车上的蒸汽机发动机除了提供动力以外,还要向一等车厢与二等车厢提供暖气,若是距离车头太远的话,暖气效果就不佳了。为了让一等车厢里的人更暖和一些,所以必须将一等车厢靠近车头。
  而且冬天也不必担心煤灰的问题,冬天的天气比较冷,为了保暖,所以车厢的窗户是关闭着的,一等车厢的车窗密封也好,即便是靠近车头,煤灰根本飘不进来。
  而夏天的时候,车厢的窗户都是开着的,特别是三等车厢,人又多又挤,遇到天热的时候,车厢内就好像蒸笼一般,不开窗户哪受得了,即便是能耐得住热,可一车的人淌汗,若是不通风,那酸爽的味道足以让人窒息。
  ……
  言归正传。
  为了这次全国运动会,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杭州市政府就安排了专人专车,等在火车站接运动员去运动员宿舍。
  这车自然不是黄包车,而是公共汽车。这个时代大城市已经有了公共汽车,只不过乘车价格昂贵,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坐不起。在上海,公共汽车主要也是外国人在乘坐。
  杭州市政府找了公共汽车来接运动员,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陈强一行人被接到了运动员宿舍。
  为了举办这一届全国运动会,赛会筹备处征用了当地保安队第三团的团部作为办公大楼,对营房加以休整,赶制了2000多个床铺提供给运动员住宿。
  当兵住的营房,自然不会有太好的条件,现在国内有很多景点,都保留了当时的营房,很多都是阴暗潮湿的小房间。
  那些富家子出身的运动员,住在这里自然是怨声载道,这居住条件比他们家里的佣人房都还不如,于是乎大半夜里就有人嚷嚷着,要到外面找旅馆居住。
  陈强对于居住条件倒是不挑剔,对于住过贫民窟草棚的他来说,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有张床睡觉就挺不错的了。
  况且他也不是真的睡觉,虽然他的身体是在睡眠当中,可他的精神意识却进入到了训练空间,睡觉对于他来说,只是换个地方训练。
  至于吃饭,也有专门的运动员食堂,一百张方桌,足够好几百人同时用餐,只是取餐的窗口不够多,人多了排队吃饭有点慢。
  这一天的傍晚,程金冠也从苏州来到了杭州,和上海队汇合在一起。
  第二天,陈强一行人来到了国立体育场熟悉比赛场地。
  这个体育场是新建的,原本计划在1929年底建成,但是因为入冬以后,杭州雨雪连绵不绝,所以工程一直拖延到1930年2月才建成。此时体育场还没有正式命名,要到这届全运会结束后,才会被命名为国立体育场。
  这个国立体育就建在梅东高桥的旁边,未来这个地方几经改造,变成现在的杭州市体育中心和杭州市体育馆。
  “想不到啊,未来的杭州体育中心,现在会是这个样子!”陈强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心中更是感慨沧海桑田几变迁。
  陈强这边正感慨着呢,却看见在入口的地方,很多人围拢在那里,而且更有很多人正向着那边赶去。
  程金冠也急匆匆的向着入口的方向走去,路过身边时还拉着陈强一起走。
  “程老……呃,程老哥,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陈强差点把“程老”两个字脱口而出。
  “走,一起过去,来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运动员,那可是我的偶像呢!”程金冠开口说道。
  “非常厉害的运动员,难道是刘长春来了!”陈强微微一愣,随后一路小跑跟上了程金冠的步伐。
  前世的陈强年轻时,“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就已经去世了,所以陈强并没有见过刘长春,但是关于刘长春的照片,他却看过不少。
  “那个时代都是像素很渣渣的黑白照片,清晰度都很一般,我听说刘长春的真人长的和刘翔有几分相似,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陈强迫不及待的挤进了人群,他想一睹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的真容。
第五十三章
强者云集
  即将见到刘长春,陈强心中不由得有些小激动。
  他跟在程金冠后面走到入口处,此时好多人挤在体育场入口的地方,大有一种后世追星族的感觉。
  陈强好不容易挤到了一个位置,然后伸头望去,进入他视线的是个青年男子。
  这人陈强没见过,但陈强可以肯定是,他绝对不是刘长春,这个青年和陈强见过的照片绝对是两个人。
  “不是刘长春啊!”陈强有些失望地说道。
  “什么刘长春,他是朱宝璋,天津的朱宝璋,你不知道他么?”旁边一人投来了鄙夷的眼光。
  “朱宝璋,原来他就是朱宝璋!”陈强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提到朱宝璋,后世的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陈强这个专业的体育从业人员却知道他是谁。
  在二十年代中期,朱宝璋绝对是一个明星级别的人物,在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之前,朱宝璋的名气甚至还要超过刘长春。
  六年前的旧中国第三届全运会上,当时朱宝璋代表直隶队参赛,一举获得了短跑100米、短跑200米、短跑400米三个项目的冠军,毫不夸张的说,朱宝璋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短跑之王”。
  这一届全国运动员,各省都是独自报名参赛的,所以没有了直隶队,朱宝璋作为天津人,当然是代表天津队参赛。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仍然是这片田径赛场上最大的明星。
  陈强和程金冠从人群中挤出来,此时的程金冠仍然是一脸的兴奋,就像后世那些刚刚参加完明星见面会的粉丝小迷弟。
  只听程金冠开口说道:“上一届全国运动会,朱宝璋拿下了短跑项目的所有冠军,从那时起,他便是我的偶像了,我真想和他同台较量一次,希望我可以和他分在同个小组。”
  “只要你闯入决赛,一定能遇到朱宝璋的。”陈强话音顿了顿,接着问道:“对了,你知道朱宝璋上一届夺冠的成绩是多少么?”
  “100米12秒整,200米24秒2,400米57秒6!”程金冠想都没想,直接开口答道,说完后他还补充了一句:“六年前他还不到十八岁呢,我记得当时他还在天津的新学书院读书。”
  听到这个成绩,陈强心中顿时有了比较直观的判断。
  后世国家田径运动员的技术等级标准,100米短跑项目,三级运动员达标成绩是手计的12秒4,二级运动员达标成绩是手计的11秒5,朱宝璋12秒整的成绩,只能算是三级运动员的中游偏下水平。
  200米短跑项目,三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是手计25秒5,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是手计23秒6,朱宝璋24秒2的成绩,依旧是三级运动员的中游水平。
  400米短跑项目,三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是56秒5,朱宝璋的57秒6,连三级运动员的标准都没有达到。
  不过400米是短跑项目最难的一个,在二战以前,400米短跑的成绩普遍不高。
  但是考虑到朱宝璋当时的年纪,这三个成绩就算是非常棒了。
  按照程金冠所说,六年前的朱宝璋还在天津新学书院读书,这个新学书院就是解放后的天津第十七中学,也就是说当时的朱宝璋,还是一个中学生。以中学生的身份,100米跑出12秒的成绩,朱宝璋的水平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日本的那个山崎正男,在二十年代的中国,这就是一个天才型的短跑运动员!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朱宝璋或许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短跑运动员,真是可惜了,生不逢时啊!”陈强长叹一口气,接着想道:
  “现在六年过去了,朱宝璋也不是当年那个中学生了,他现在应该是二十三四岁的年龄,正好是田径运动员的巅峰年纪,他比起六年前,一定进步了很多吧!除了刘长春,还有一个朱宝璋。看来我想要在全国运动会上夺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与此同时,在长江上,一条渡轮正缓缓的行驶在江面上,船的目标是南京的长江码头。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跨江大桥,江南江北之间,只能靠船舶作为交通工具,从北方来的火车,到了江北岸就得停下来,乘客需要换乘渡轮抵达江南岸。
  在渡轮的甲板上,一个青年男子正站在传遍,昂着头看着江面,感受着远处吹来的阵阵江风。
  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对他说道:“长春,先进船舱吧,一直待在外面,会着凉的。”
  “教练,我不冷,这是第一次来到江南地区,想看看这南国风光。”青年男子操着一口东北话回答道。
  中年男子皱了皱眉头:“我是怕你的旧伤复发。这次全国运动会,你本来就不应该来的,你身上有伤,又经过舟车劳动,我怕你的伤势会加重!而且一会抵达南京后,我们还要坐一天的车才能到杭州。”
  “教练,你就放心好了,即便是我身上有伤,一样也可以拿冠军!”青年男子信心满满的接着道:“六年前,朱宝璋拿到了短跑项目的三个冠军,这一次,我也要拿三个冠军!”
  这个青年男子就是刘长春。
  这一次全国运动会,东北地区组成了一个东北特区联队,东北张少帅也舍得在运动员身上花钱,特批了一笔经费,让东北运动员奔赴杭州参赛。刘长春显然就是东北队的核心人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