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91

  只不过现在的刘长春却有伤在身,他究竟能够发挥出几成的实力,犹未可知。
  ……
  来到杭州的第二天晚上,上海队的宿舍里已经空了一大半了。
  这些富家子弟哪里忍受得了这种居住环境,所以大都跑到外面的旅馆居住了,有些人甚至专门在西湖畔租了房间,可以欣赏到西湖美景。
  不仅仅是上海队,其他提前到达的运动员,但凡手里有些钱的,也都出去住旅馆了,据说西子湖头的大小旅馆,已经是一天一个价,比平日涨了三四倍有余。
  傍晚时分,陈强回到宿舍,恰好看到程金冠也在收拾行李。
  “我明天要搬出去住了,在附近租了一个旅馆,你要不要一起去?”程金冠开口问道。
  “算了吧,我可住不起旅馆,我听说外面旅馆已经涨成天价了。我就凑合着住这里吧,至少有吃有喝。”陈强开口说道。
  “那好吧,我们开幕式再见了。”程金冠说着却突然抬起头来:“对了,我今天打听到一件事情,据说这次全国运动会的冠军,可以去参加远东运动会!”
  “你是说五月份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么?”陈强开口问。
  “你连第几届、在哪里举办都知道,看来你的消息比我灵通。”程金冠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有关体育方面的消息,陈强当然是非常灵通,要说上知一百年,下知一百年,那都不为过。
  三十年的体育比赛本来就没有几个,远东运动会算是中国人能够参加的唯一国际性赛事了,陈强自然要将远东运动会放在心上。
  1930年的五月份,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将在日本的东京举行,而中国照例是要派运动员参赛的。过往的几届远东运动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都会专门挑选运动员参赛,而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中国的全国运动会是在4月1日开始,恰好在远东运动会开幕之前,所以连挑选运动员的过程都省了,直接派全运会的冠军去参加远东运动会就好了。
  所以说这次的杭州全国运动会,不仅仅是要决出全国的冠军,更可以算是远东运动会的选拔赛!
  这也是陈强一定要拿到全运会冠军的原因。
  只有拿到全运会的冠军,他才可以去参加远东运动会,才可以为国争光。
  只有走出国门,站在国际赛场上,他才可以告诉那些全世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第五十四章
帅不过二十秒
  4月1日,全运会开幕的日子。
  旧中国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规模极大,可以算是旧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届全国运动会了,一共有两千多名选手参赛,其中包含了四百多名女运动员。这也是首次有女运动员参加的全国运动会。
  有23支参赛队伍参加了这一届的全国运动会,其中东北、绥远都是首次参加全运会,除此之外,香港,以及一个来自日本神户的华侨团体,也都独立成队。
  运动员们全都聚集在场内,好不热闹,而看台上也早已经是人山人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体和游客,更多的则是杭州本地的热情市民。
  陈强不断的向着东北队的方向张望,他在寻找刘长春的身影。
  “你在看什么呢?”旁边的程金冠开口问道。
  “我在找刘长春,就是东北的那个刘长春,你肯定听说过他的大名吧?”陈强开口说道。
  “我知道他,听说他能跑进11秒以内,去年的时候还赢了日本人,不过这一次,他是带伤来参加比赛的。”程金冠压低了声音,接着说道:“从关外来杭州,这路程可不近,我听说因为舟车劳顿,刘长春的伤势又加重了,所以来到杭州后便一直在休息,今天的开幕式,你是见不着他了。”
  陈强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那太可惜了,只能等到下午比赛的时候,才能见到他了。”
  “别聊了,开幕式要开始了,肃静!”有人开口说道,陈强和程金冠立刻止住了声音不再交谈。
  第四届全运会的开幕式正式开始,第一个步骤是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运动员绕场一周,然后便是升旗和唱歌仪式,然后要向旗帜和中山先生遗像三鞠躬,紧接着是宣读总理遗嘱,全体默哀三分钟。
  这个时代搞这种大型的活动,大体上都是这么个过程。
  对于陈强来说,这个过程很新鲜,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体育人,能够亲身见证这种历史性的时刻,让陈强心中充满了激动。只不过在唱歌的时候,陈强只能干张嘴滥竽充数了,他压根就不会唱。
  然后就是领导致辞环节。
  只见一人站在主席台上,对着话筒开始滔滔不绝的讲演起来,由于距离太远,陈强压根就看不清楚这人的面容。
  “……有健全之体魄,始有健全之精神,合健全之国民,始有健全之民族,亦唯有健全之民族,而后能创造健全之文化。纵览古今,横绝大宇,未有国民疲弱萎靡,而其文化能发扬昌大,其国族能独立自存者也……”
  “……中央深维国民体育之不振,实为文化衰落之总因,亦为招侮至乱之媒介,将欲丕变气习,树之根基,是用决议举行全国运动大会……”
  “……卜时四月,相地杭州,经营筹备半载,全国各省中咸简拔英特,踊跃来会,北自冀辽,南暨岭表,远迄海外华夏之裔,相将与会者两千余人……”
  “……所愿自今以后,岁有斯会,易地举行,风声所树,由都邑以至于乡鄙,由痒校而普及于社会,务使户户家家,成以体育为常课,锻炼坚实之体质,养成强健之精神。强父无弱男,优生所以淑种,则民族建强,而国家之基础巩固矣……”
  这人洋洋洒洒讲了大半天,等他讲完了,全场掌声雷动,然而陈强只听懂了一半。
  “这人是谁啊,讲的我云里雾绕的!”陈强忍不住小声吐槽道。
  “他是考试院长。”程金冠小声提醒道。
  陈强点了点头:“原来是管考试的,怪不得说话文绉绉的。”
  “考试院长不是只管考试的。”程金冠只能无奈的解释道:“考试院是‘五院’之一,公务人员任免升迁褒奖,皆有考试院负责。”
  陈强恍然的点了点头,觉得这考试院长的职权,大体和后世的组织部长差不多。
  接下来又是一系列的各级领导致辞演说,如果换成一个熟悉历史的人来,大概都知道这些人是谁,和陈强对这个时代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所谓的政府高官要员,陈强一概不认识。
  开幕式从上午九点,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多,开幕式结束后,大量的运动员涌进了食堂,陈强便是其中之一。
  陈强用最快的速度吃过了饭,然后又回到了赛场。100米短跑的预赛,就在开幕式当天的下午举行。
  ……
  陈强觉得,这届全国运动会的赛程安排即位不合理,上午才举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开幕式,下午就要参加比赛,连个缓冲的时间都没有。
  参加100米短跑的选手陆陆续续的来到了赛场上,选手的分组也已经张贴出来。陈强在分组名单上找到了刘长春、朱宝璋等熟悉的名字,而和陈强同组的选手,他一个都不认识。
  “东北的刘长春来了!”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陈强扭头望去,远处走来了几位参赛选手,其中一个正是刘长春。
  陈强虽然没有见过刘长春本人,但他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刘长春。
  和其他人相比,刘长春真的是太特别了,站在人群中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好强壮!”陈强心中轻叹道,这是他对刘长春的第一印象。
  刘长春的手臂很粗,腿也很粗,肌肉线条很明显,身材看起来更像是欧美人。
  全运会的赛场上,有很多看起来精壮的运动员,他们身上也有很明显的肌肉线条,他们外表看起来可能会有些瘦,但绝对不要怀疑他们肌肉中所蕴藏的力量和爆发力。
  刘长春却不同,他不是精壮,而是强壮,那种肌肉男式的强壮。陈强甚至觉得,后世的张培萌、谢震业等优秀运动员,他们的身体都未必比得上刘长春这般的壮实。
  要知道在后世,物资十分充裕,运动员吃好喝好不说,还有各种营养品补充着,而在三十年代,物资困乏,也没有那么多营养品,想补营养都没东西补。
  “这可是三十年代啊,全民营养不良的时代,可刘长春竟然还能有这样强壮的身体,真是天生的运动员!这身体天赋太惊人了。”陈强心中叹道,他觉得刘长春若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话,成就绝对不亚于苏炳添。
  随后,陈强又想到了自己。
  “我现在的身体,比刘长春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还好我有技术可以弥补身体的不足,而且刘长春是带伤参赛,这样的话我才可以有机会拿到100米的冠军。如果刘长春有着和我一样的短跑技术,甚至他只要没有伤,现在的我都未必是刘长春的对手!看来我还得继续努力训练才行。”
  亲眼见过刘长春后,陈强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和刘长春之间的差距。
  原本陈强还在为自己吊打全上海的运动员而沾沾自喜,但是现在陈强却觉得,自己太天真了,上海选拔赛的那些运动员,并不是中国最出色的运动员,他们顶多算是这个时代里,能够接触到体育训练的一群人。
  而体育运动中,真正的强者,都是那些天赋异禀的人。训练会决定运动员的下限,而天赋则会决定运动员的上限。
  身体天赋恰恰是运动员无法决定的,这要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
  “我的身体天赋并不是很拔尖,还好我有一个训练空间。既然老天爷没有给我一个足够牛逼的身体,那我只能用十倍的训练和领先一百年的技巧来弥补了!”
  ……
  100米短跑预赛,终于轮到陈强这一组登场了。
  赛道上一共有六位选手,也是这个时代的标配,即便是到了奥运会决赛的赛场上,也是六个人一组进行比赛。
  陈强不认识其他的五个人,其他五个人也不认识陈强,或者说这六位参赛选手根本就是互不认识。
  这毕竟不是后世,信息传播没有那么的发达。要是放在一百年后,知道选手的名字,然后去网上一搜,他的个人信息,他所取得的成绩,甚至连他的比赛视频都能找出来。
  可是在三十年代,才不知道你是谁呢!
  选手们来自天南地北,有些运动员一辈子都没出过省。除非是朱宝璋、刘长春那种的名将,否则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认识。
  对手的实力如何,强弱怎样,技术特点是什么,这些全都不知道,唯一了解的信心就是对手的姓名,这个时候想要判断强弱,只能通过眼睛看,然后猜一猜对方强不强。
  于是乎,赛道上的六名选手开始互相打量起来,然后凭感觉判断对手的实力。
  不仅仅如此,观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选手的强弱。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