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91

  这是专注,是对于比赛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基本的东西,无论是什么运动,教练都会要求运动员,要在比赛中保持专注。
  “各就各位,预备……”发令员将枪高高举起,枪口指向了天空。
  紧接着,一声枪响,陈强便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这次起跑有些糟糕!”陈强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一点。
  短跑运动中,有些运动员擅长起跑,有些运动员则不擅长起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一个运动员可以做到每次起跑都很完美,即便是博尔特那种级别的运动员,也经常会在起跑的时候失误。
  而陈强的这次起跑,便是一次失败的起跑,他起跑的反应时间并不慢,但是起跑的动作姿势却有些变形,这种技术动作的变形,也导致他在起跑的过程中,损失了一些时间。
  “是因为这是决赛,我太紧张了?还是因为刘长春给我带来太大的压力了?”这个想法从陈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是他没有纠结这个,现在正在比赛呢,他没有时间去纠结于失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跑好下一步,跑好每一步。
  蹬地,用力的蹬地,陈强从来没有在比赛中如此用力的蹬地。
  他起跑的时候就已经慢了,如今更要发挥出途中跑蹬地技术的威力,这样才能弥补自己已经损失掉的时间。
  几步后,陈强感觉到,自己已经找回了蹬地的节奏,于是他开始加入了大腿前摆的技术。
  之前起跑时候所丢失掉的节奏,在此时终于又弥补回来,陈强开始进入到自己的状态当中。
  与此同时,陈强分出了一些精力,开始观察起周围选手的情况。
  只是用眼角的余光那么一扫,陈强就看到了刘长春!
  六名选手当中,也只有刘长春,才能和陈强并驾齐驱。
  ……
  刘长春也已看到,陈强正与自己并驾齐驱。
  “这个陈强的速度果然很快,竟然能够跟得上我!”刘长春心中的吃惊还是有一些的,毕竟陈强只有十六岁,这个年纪就能有这般速度,足以让刘长春感到惊奇。
  此时的刘长春,其实并没有留有余力,自从起跑之后,他也是在全力奔跑。这毕竟是全运会的决赛,这种国内顶级的赛事,刘长春也不可能故意留有余力。
  只不过刘长春是带伤出征,他身上的伤势还是极大的影响了他的发挥,如果是正常状态下的刘长春,他的速度肯定要比现在快很多。
  “陈强在复赛的成绩是11秒6,如果只是这样水平的话,他不可能跟的上我的速度,复赛的时候陈强绝对保留了实力!我本以为一个十六岁的中学生,能跑11秒6就已经非常棒了,却没想到他要更加的优秀!”
  此时的刘长春,完全是以一种前辈的姿态,在评价陈强。不得不说,刘长春也是艺高人胆大,比赛这么激烈的时候,还有心思去点评后辈。
  不过刘长春也的确有这个资格,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更是因为他有实力,他是国内唯一能够跑进11秒以内的运动员,是当时中国短跑的领军人物。
  ……
  陈强已经用上了大腿的前摆技术,可依旧只能与刘长春并驾齐驱。
  “都是起跑的锅,如果起跑的时候,我可以做的好一些,我现在会处于领先的位置!”陈强心中暗道。
  在百米短跑这项运动上,陈强所具有的优势主要是两点,一是起跑,那种来自于后世的起跑,会比这个时代快的多。
  二则是途中跑技术。蹬地加上大腿前摆,这同样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技术,后世的那些教练们为了研究这两项技术,不知道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用个不太恰当的形容,这完全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优势。
  至于身体素质,陈强是真的不如刘长春。刘长春的身体实在是太棒了,是天生的运动员,这种天赋上的差距,陈强一辈子也无法抹平。
  今天的比赛里,陈强没有发挥出起跑的优势,单单靠着蹬地和前摆技术,才能和刘长春并驾齐驱。
  “这还是一个受伤状态的刘长春,如果他没有受伤的话,我不是他的对手。”陈强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陈强本以为,他有个训练空间,有领先这个时代近百年的体育理念,凭着这些优势,他完全可以吊打这个时代所有的运动员,但现在看来,他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一个刘长春,就已经让陈强嗅到一丝的狼狈感觉。
  任何时代都不会缺乏天赋异禀者,在短跑赛道上,中国有刘长春,而外国也有欧文斯那样的顶级运动员。
  “我不能输,我还要去远东运动会呢!”陈强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速度,同时紧盯刘长春的动向。
  也就在此时,他仿佛觉得,刘长春好像慢了一些。
  “不是错觉,刘长春真的变慢了!等等,我好像遗漏了某些事情。对,是后半程,我忘了后半程,这场比赛我能赢!我终于找到了胜利的钥匙!”
  想到这里,陈强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为陈强想到,刘长春的后半程,就是他的弱点。
  刘长春曾经参加过1932年和1936年两届的奥运会,两届奥运会他都是在首轮的预赛被淘汰。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因为开幕式前才抵达洛杉矶,连时差都没有倒过来就仓储上场,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状态,而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长时间坐船航行,又一次的影响了刘长春的比赛状态。
  不过在比赛的过程中,刘长春的前半程并不输给外国人,比如1932年奥运会,前五十米的时候一度排在第二名,但七十米后却连续被三个人超越,最终只能排在第五名。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刘长春也是一直处于第二名,到了最后的十米被第三名超越,最终以不足两米的差距,遗憾的未能晋级第二轮。
  也就是说刘长春的后半程能力,是远不如他的前半程的。
  想通了这一点后,陈强心中胜利之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因为他百分之百可以确定,到了后半程,刘长春肯定不能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
  而那就是陈强取胜的钥匙。
第六十章
全运会夺冠
  赛道旁,程金冠微微张开了嘴,显然是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到了。
  程金冠虽然知道陈强的速度很快,但他却没想到,陈强的速度可以快到这种程度,竟然可以和刘长春并驾齐驱。
  “之前在上海选拔赛的时候,陈强可没有这么快!我明白了,他当时是在隐藏实力。”
  这个想法从程金冠脑海中冒出来时,把他自己也吓了一跳。
  “我记得陈强比我还要小两岁吧?跑个11秒6就已经是非常逆天的成绩了,没想到那竟然还只是他隐藏实力的结果,这个家伙是怪物么?”
  “还好李勇平在上海的时候就被淘汰了,没有来参加全运会比赛,如果他知道,当时的陈强是故意隐藏实力跟他跑的话,那么他的自尊心一定会大受打击吧!”
  其他四位选手,早已经被刘长春和陈强甩在身后。
  差距太明显了,很陈强、刘长春二人相比,另外四个选手简直是两个档次的运动员。虽然赛程才刚刚过半,但是他们注定只能去争夺第三名了。
  这四人也都是国内短跑运动员中的佼佼者,平日里在自己的家乡,那都是速度最快的选手,只要有比赛,各种冠军必然是刷的飞起。如今却只能去抢一个第三名,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让他们非常沮丧,甚至连观众都能看出来,他们当中已经有人不想跑了。
  竞速运动中跑最后一名,而且还被领先者拉开那么大的差距,的确会打击到运动员的信心,让人无心再战。比如奥运会的万米长跑,有的选手落后的太多,也真的会直接放弃比赛。
  此时也没有几个人去关注落后的四人组,此时所有人的目光,当然要放在领先者的身上。
  陈强和刘长春,依旧是并驾齐驱,难解难分,如此胶着的态势,当然要去关注,要看看谁才是最终的获胜者。
  ……
  比赛的进程到了七十米。
  刘长春的速度又慢了一些。而这也完全印证了陈强的判断。
  刘长春的后半程,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陈强的机会来了,原本并驾齐驱的两人,逐渐的错开身位,陈强取得了些许领先的优势。
  刘长春的长处在于身体素质足够好,他天生就拥有运动员的身体。
  陈强的长处则在于短跑的技术足够好,他拥有跨越了这个时代的技术。
  所以两人之间的较量,可以看成是身体与技术的比拼。
  前五十米的时候,两人并驾齐驱,身体VS技术,打了个平局。
  可到了过后半程,到了七十米之后,刘长春的身体却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但是陈强的技术仍在!
  运动过程中,身体会感觉到疲劳,但是已经形成的技术动作,却不可能在脑海中抹去,即便陈强累成一条死狗,他依旧有着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短跑技术。
  ……
  耐力素质是人体基本素质之一,速度耐力就是耐力素质的一项指标。
  速度耐力是指保持较快速度的较长时间的能力。简单的说,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他可以保持高速度的时间越长,速度耐力就越高,反之他保持高速度的时间越短,速度耐力就越低。
  短跑这项运动比拼的就是速度,而当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极限时,谁能够将这个极限速度保持的越久,谁的速度自然就是越快。
  所以100米短跑运动的后半程,实际上是在考验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那些后半程乏力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速度耐力不行。
  在速度耐力方面,白人运动员和黄种人运动员,都不如黑人运动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当时美国的黑人还是饱受歧视的,非洲又都是欧洲人的殖民地,所以黑人运动员还没有大规模的登上国际赛场。
  三十年代对短跑的研究没有那么的系统化,刘长春也不懂得什么速度耐力,他只知道自己的后半程速度会变慢,因为他的身体无法继续支撑那种高速的运动。
  同时刘长春也知道,其他运动员也和他一个样,哪怕是欧洲运动员,跑到后半程,速度也会慢下来,他们也不可能继续保持那种高速的奔跑。
  跑到七十米后自己的速度变慢,刘长春并不觉得意外,反倒是觉得理所应当。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同样是过了七十米,陈强的速度并没有变慢,他仍然在保持着原来那样的速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