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91

  “怎么回事?他的速度竟然没有变慢!”刘长春顿时觉得无比诧异,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一刻,刘长春突然意识到,这一场比试,自己有可能会输,输给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
  在国内的比赛中输掉,这是刘长春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输给一个十六岁的运动员,这更是刘长春根本不可能去想的事情。
  而这一刻,事情却即将发生。
  “他到底是怎么保持速度的?”刘长春虽然逐渐的落后,可他满脑子里依旧充满了这个疑问。
  ……
  中国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一直很糟糕,甚至比不过日本运动员。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短跑训练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当时的中国教练也不注重速度耐力方面的训练。
  直到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田径运动迎来了大发展,田径的训练变得愈加科学,速度耐力的训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速度耐力的训练,不是短时间可以起到效果的,所以陈强在训练空间里,一直都在进行有关速度耐力的训练。现在他的速度耐力虽然还算不上优秀,但和这个时代的运动员相比,已经是技高一筹了。
  ……
  “我领先了!”陈强的眼角余光已经观察到,他和刘长春之间产生了身体的错位,他取得了大概三十厘米的领先优势。
  仅仅三十厘米的领先,这还不能够掉以轻心,随便来一个职业短跑运动员,在终点前猛的一发力,就能够追上三十厘米的差距,更何况还是刘长春这种顶尖强者。
  陈强知道,自己需要更大的优势,这样才能确保胜利。
  刘长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迅速的改变了策略,他没有打算马上反超陈强,他要将力量留到最后,留到最后一秒钟的时候,留到终点前,到了那个时候,他只需要一次迅猛的发力,就能够实现反超。
  而且刘长春也在期待着陈强会慢下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都步枪,后半程慢下来是一种常态,陈强没有理由不会变慢。
  但陈强却是个例外,他的速度依旧保持的很好。
  陈强和刘长春之间的差距由三十厘米,变成了五十厘米。
  刘长春心中有些着急,五十厘米的劣势,通过终点前的那奋力一冲,或许可以反败为胜,只不过那有些困难。
  随后,两人之间的差距又变成了七十厘米。
  这个距离,已经不是终点前奋力一冲能够解决的了。
  刘长春瞳孔中已经出现了终点位置拉起来的那条长线,同时他也意识到一件事情:
  “我输了!”
  ……
  陈强抬头挺胸,冲过了终点线。
  “冠军到手了!”此时的陈强已然按耐不住内心当中的激动,他兴奋的欢呼起来。
  前世的陈强虽然亲眼见证过很多冠军的诞生,但是他自己在作为运动员时,却从来没有拿到过一个有分量的冠军。如今这个全运会的100米冠军,虽然含金量上比起后世的全运会冠军要差很多,但好歹也是个全国冠军,陈强怎么可能不激动。
  为了这个全运会的冠军,陈强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布局,每天刷积分,晚上进入训练空间中进行几十个小时的枯燥训练;为了多赚点钱补充营养而当车夫;为了多赚小费专门去码头接洋人;上海选拔赛中,从报名到比赛,他不断的遭到质疑,不断的被人看不起,这些他都忍了下来。
  这些忍耐和等待,就是为了今天,就是为了夺冠的这一刻!
  如今,他终于不用再忍耐的了,他想要放声大笑,想要爽快的发泄一番。
  全国冠军所带来的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刘长春第二个冲过了终点,他失魂落魄了几秒钟后,便恢复了清明。
  输了就是输了,人家在赛场上堂堂正正战胜了自己,这是自己技不如人,没什么可说的。
  刘长春第一时间走向了陈强,然后相他伸出了右手。
  “恭喜你,你跑的真棒!”
  陈强握住了刘长春的手,他显得有些激动,不仅仅是因为拿到了冠军,更是因为可以和这位中国体育史上的传奇人物对话。
  “是我胜之不武,我知道你身上有伤,如果你没有伤的话,我肯定赢不了你。”陈强开口说道。
  “也不能这么说,你不也没有穿钉子跑鞋么,如果你穿上钉子跑鞋的话,肯定比现在更快。”刘长春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200米短跑的比赛就在今天下午开始,我们200米决赛见!”
  “好,200米决赛见!”陈强回答道。
  就在此时,裁判也公布了参赛选手的成绩。
  “东特队(东北特区联队),刘长春,11秒2。”
  “上海队,陈强,11秒整!”
第六十一章
大佬级待遇
  刘长春的成绩是11秒2,比复赛的时候提高了0.2秒,说明他已经尽了力。刘长春毕竟是带伤参赛,能够有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以刘长春的真实实力,11秒2只能算是一个非常平庸的成绩,甚至连中规中矩都不算,但是对于全国运动会这项赛事来说,这已经算是最为顶尖的成绩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其他短跑运动员,成绩普遍在12秒左右,11秒2的话,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都无法触摸到的高度。
  陈强的11秒整,则是一个更惊人的成绩。
  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刘长春能跑出11秒的成绩。而如今,又多了一个人。
  在三十年代,100米的11秒大关,差不多是一个分界线,100米能够跑进11秒的,可以算做是世界级的运动员,是有实力去参加奥运会的。而100米11秒开外的,即便是进入到奥运会也是被血虐的结局。
  11秒大关,有点像后世奥运会的达标线,虽然国际奥委会还没有设置硬性的奥运会参赛的达标线,如果100米连11秒都无法进入的话,还是别去奥运会赛场上丢人现眼了。
  现场观众们大都不懂体育,也不知道11秒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甚至不知道刘长春是谁,不知道刘长春曾经的战绩,更不知道战胜刘长春意味着什么,他们只知道那个上海队的年轻人拿到了冠军。
  但是运动员却不同,现场的这些短跑运动员,哪会有人不认识刘长春,哪会不知道刘长春有多么的厉害,又哪会不知道11秒的成绩意味着什么。
  当裁判宣布成绩后,周围那些运动员迟疑了三秒钟,便立刻送出了最热烈的掌声。
  11秒整,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成绩,但这个成绩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从此多了一个可以走上世界舞台的运动员。
  更何况陈强今年只有十六岁,十六岁就能够跑出11秒的成绩,在后世算不了什么,但是在1930年,那可是前途不可限量!
  ……
  四月份的杭州并不热,但是在主席台上,陆局长拿出手帕,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那个穿普通运动鞋的竟然拿到了冠军!”陆局长突然想到了考试院长,如果考试院长知道这件事情的话,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表现。
  考试院长会愤怒么?应该不会。坐在那个位置上,早已经是喜怒不形于色,不可能因为这样的小人物而大发雷霆。
  打击报复么?应该也不会。人家这种大人物,犯不着因为这种事情找一个运动员的麻烦,那样显得太小心眼了。
  当什么事情都有没有发生过?或许吧,反正贵人事忙,说不定也就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想到这里,陆局长开始默默的祈祷起来:如果院长大人把这个运动员给忘了的话,最好也顺便把我给忘了吧!
  ……
  陈强站在领奖台上,享受着全场观众的掌声。
  全国运动会的冠军,陈强得到了一个奖杯以及一本证书,没有奖牌。
  近代亚洲范围内的体育比赛,无论是国内的全运会,还是地方运动员,又或者远东运动会,都是没有奖牌的,金银铜牌这种东西,要到奥运会才能看得到。
  当时有一种类似于积分制的赛制,冠军得4分,亚军得3分,季军得2分,殿军得1分,第五名开始便没有分数。
  而等到某个项目比赛完毕之后,会计算每支参赛队在这个比赛项目上的得分,得分高的参赛队,就是这个项目的冠军,可以获得这个项目的“锦标”。
  所谓的“锦标”,就是一面类似于锦旗的东西,上面会写着某某比赛某某项目第一名之类的文字。锦标算是赛会最高荣誉,可以看成是团体冠军。
  举个例子,比如这全国运动会,陈强拿到了一个冠军,那么上海队在田径项目上就得到了4分,刘长春是亚军,那么东北队在田径项目上就拿到了3分。等到所有田径比赛项目都结束以后,哪个队得分最高,哪个队就可以获得“田径锦标”。
  再比如第三届远东运动会,日本队的田径得分是49分,菲律宾队是48分,中国队是21分,那么日本队就拿到了第三届远东运动会的田径锦标。当时中国的足球队,自从第二届远东运动会起,所以中国队连续多届都拿到了足球的锦标。
  从颁奖台上下来,有很多人来恭喜陈强,而陈强也一一道谢,不过陈强心中却在琢磨,下午200米比赛的事情。
  200米短跑,陈强可还没练过呢!
  陈强当运动员的时候,当然练过200米短跑,但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现在让陈强上赛场去跑200米,肯定会觉得很陌生。
  在全运会之前,陈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100米短跑上面,毕竟对手有刘长春这样的世界级运动员,陈强不敢掉以轻心。
  事实也证明,即便是他一直在练习100米短跑,最终也只是战胜了一个受伤的刘长春,如果他分散训练精力到200米项目上,或许今天赢得就是刘长春了。
  现在100米的冠军已经到手,陈强才敢于去考虑200米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