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74

  赵然亲自起身给觉远添满茶水,然后拽着椅子挪到觉远跟前,热络中带着几分神秘道:“来来来觉远师兄,贫道给你讲个故事。话说如今正是天灾人祸频现之时,地里收成不仅不好,而且豪门大户压榨过甚,这种时候,天底下最缺的是什么?当然是粮食!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等赵然讲完故事,觉远想了想道:“你是说,君山的粮食必定丰收?而且真如你所言,上交官府的数目就那么一点?”
  赵然小鸡啄米般点头:“正是啊!师兄请想,有了粮食,哪里还愁银子?只要认了我君山的股子,每年保你分红无忧,大雷光寺必定一举脱贫,直奔小康!”
  觉远皱眉道:“可贫僧之前听你说过,君山只有一万来亩田地,就算丰产,又能有多少?”
  赵然道:“贫道后面还说过,即将开垦小君山以西的五千亩地,莫非师兄听漏了?我跟你讲啊师兄,这还只是开始,未来三年内,贫道准备将君度山中的山岭也种上粮食……”
  觉远好奇:“山岭上怎么开田?”
  赵然立马扯过纸笔,在觉远面前画起了草图,口中滔滔不绝:“师兄,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师兄请看,咱们从山脚下开始,挖出一条山道来,高处打通,低处垫平,一圈一圈上去,这得是多少田亩?贫道家乡那边,管这叫梯田!梯田建成后,田中浇水,晶莹剔透,白天一幅景象,晚上一幅景象,春夏秋冬各是一幅景象,当真美不胜收!恩,到时候再组织点人来参观美景,这又是一笔收益!……”
第六十二章
继续听赵庙祝讲故事
  赵然费尽心机讲了几个故事,奈何觉远就是不肯上套。一开始哭着喊穷,后来又说明夏处于战时,有了银子他也没功夫回来兑现。后来赵然说实在不行,等明年有了收益,贫道亲自给你送去时,觉远又开始嚷嚷,说修行之人对黄白之物无爱,银钱再多也没什么大用。
  赵然显得很有耐心,当即道:“谈到修行,师兄莫非忘了,贫道也是修行中人。来来来,贫道再给你讲个故事。如今是佛道相争之时,白马山一场大战,不知死了多少英雄豪杰。对于修行中人来说,想要追求仙道,呃,无论升仙也好、往生极乐也罢,总之要先保住性命不是?关于这个问题,我君山庙也有所考虑,不远的将来,这里将建成一座作坊,专司生产符纸、调配朱砂。我跟你讲,符箓的主要材料在君度山中都有发现,而且储量很大,贫道拟一年内将作坊建立起来,然后组织生产……”
  见觉远满脸不信,赵然赶忙找了一份君山地形图过来,铺在桌面上向觉远指指点点:“喏,作坊就建在这里,土地早已储备下来,就等着开工……君度山北六峰下全是上等青竹,你恐怕还不知晓,贫道这君山庙后有一汪灵泉,我打算将来以灵泉之水浇灌青竹,将来青竹成材后,便是绝佳的符纸材料……朱砂所用的红英石,君度山中也有,故事是这样的,五个月前,来了一拨贼匪……”
  赵然唾沫横飞,将自己剿灭贼匪时无意中发现红英石和青竹林的故事活灵活现讲了一遍,其中不乏各种曲折和各种意外,当真是精彩跌宕!讲完之后,赵然自吹自擂道:“贫道的炼符水平可谓一日千里,目前已掌握数十种符箓的炼制方法,品阶虽然不高,但却量多实用,绝对是出门旅行、与人斗法的必备利器!师兄试想,符箓在夏国很少吧?或许有一些,但决不可能太多,毕竟炼符是道门的独门手艺。你说你要是在夏国贩卖符箓,这里面需求量有多大?”
  讲到这里,赵然两臂撑开,比了个夸张的姿势:“我的天,不要太大哦!”
  觉远被赵然打败了,不是他真对这劳什子的君山股份动了心,而是他担心如果不认股的话,可能会影响到《阿含悟难经》的收回,于是再次咬牙(他的牙齿都快被自家咬掉了),道:“行了行了道兄,别说了,贫僧认股就是。”
  赵然忙问:“师兄打算认多少?”
  觉远试探着问道:“道兄,贫僧实在没什么钱,不如就认一百两银子的可好?”
  赵然脸色顿时就刷下来了:“一百两?哼哼,敢情贫道费了那么半天劲,只值一百两?”
  觉远犹豫道:“二百两?”
  赵然沉着脸冷笑道:“看来师兄没打算买,嘿嘿,贫道还不想卖了!今夜天时已晚,师兄早日安歇,贫道便不耽搁师兄了。”说罢起身欲走。
  “等等!”觉远连忙拦住赵然,满嘴苦涩:“道兄且慢,贫僧是真心想买,只不知道兄可以让出多少来?”
  赵然心说你这秃驴还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非要我甩脸子你才上套!于是道:“贫道拟增扩两千股本……不是贫道教训师兄,但凡做事情,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我跟你讲,今天你买了两千银子的股,明年今日,最低也值两千四百两,包你一年进项至少两成以上!”
  觉远苦着脸从储物囊中往外倒银子,两千银子倒出来哗啦啦一大堆,赵然随手一抹,将之收了,准备第二天交给金久。
  收了银子,赵然就得给觉远股票,虽然觉远说不必了(他压根儿也没想过能收回来),但赵然做事向来有板有眼,不给股票那不是硬抢么,赵然绝对不干这种事情。他当即取过纸笔,按照每股五十两面值,工工整整写了四十张黄纸。每张黄纸注明“君山股份”及“一股”等字样,然后铭上云篆,在云篆中留下自己的神识。
  将一沓股票交给觉远,赵然叮嘱道:“师兄莫要弄丢了,一年之后,便可持票兑现银子,君山地区的所有可分配收益,都按两万四千股均分,到时候师兄可以自己来取银子,也可以让别人来,找金久便可——就是师兄刚才所见的那个道士,贫道的师弟……这东西见票即付,认票不认人。当然,师兄也别想着仿制,我这是炼符的手法,到时候会有专门的符箓对接验票,假不得。”
  收了银子,又收了三枚苦参果,赵然这才将《阿含悟难经》取出来扔到觉远怀里,心满意足的回屋去了。
  觉远抓着经书仔细翻看,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后确认完整无误,这才长长舒了口气。回到东屋后,将那沓“君山股份”的股票取出来看了看,一口恶气涌上心头,当即便想将这沓废纸就着火烧了。
  可是凑到油灯前时,觉远还是叹着气将收了回去,然后带着满肚子憋屈上床睡觉。
  第二天,赵然将金久找了过来,把觉远认的两千银子交给他,说明这是里面那个“故交”的参股银子。
  金久顿时有些闷闷不乐,赵然看了感到好笑,便道:“你是担心明年进益被人分薄,自家拿的就少了么?”
  金久干笑了几声:“哪能呢?咱们君山马上要有大动静,需要的银子海了去,正是缺钱的时候,师兄的好友愿意拿出钱来,这是支持君山的……嗯,建设,这是好事嘛。再说了,人家认了股,自然是要分润进项的,天底下也没有只出不进的道理,谈不上分薄进益。”
  赵然撇了撇嘴,道:“你这话违心不?金师弟你刚才的话说对了一半。不错,咱们君山正是要大干快上的时候,吸纳安置灾民、开垦土地、建立作坊,需要大笔投入,所以我忽悠他入股。多着两千银子,家具作坊和陶瓷作坊的本钱就有了。不过分薄进益嘛,那就不见得了。”
  金久连忙凑到近前,小声问:“师兄此话怎讲?”
  赵然道:“我给他写了些股票,嗯,也就是认股的凭证,这事儿就算完了。”
  “……完了?师兄的意思……他明年要想拿股票换银子,咱们不认账?”金久恍然,嘿嘿笑了起来。
  赵然道:“第一,他明年不一定会来换银子……”
  “不明白……”
  “他家住得远,交通不便……第二个,如果他真来换银子,咱们就说今年全是投入,还没到收益的时候。”
  金久若有所思:“若是他后年再来,咱们就说买卖没成,折本了。”
  赵然摇头斥道:“笨!就算是表明工夫,咱们也得做得漂亮一些,折本了算是怎么回事?……记住了,到时候咱们开个股东大会,会上投票表决,就说当年的进益不分配,留待以后年度再投资。”
  金久吃吃笑了起来:“师兄当真好算计……”想了想,又献计道:“师兄碍于情面,给他留了凭据,依师弟我的意思,干脆一劳永逸,待您老人家这位朋友走的时候,我吩咐君度山匪寨的蒋竹子他们几个半路劫一趟道,师兄觉得如何?放心,绝不伤人就是,而且离的远远的,必定不会露出一丝马脚。”
  赵然心说话你还劫道呢,别把自己栽进去就算好的了,因道:“那倒不必,股票那玩意儿我特意留给他的,或许没什么用,但说不定也许有一天会让你大吃一惊,呵呵……”
  金久没想明白,他也想不明白赵然对另一方世界这种凭的深深怀念,无法理解赵然蕴藏在其中的那种爱时飘飘欲仙,恨时死去活来的特殊情感,更不可能想明白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
  《阿含悟难经》到手,觉远此行目的达成,便告辞了。他潜入四川已经小半年,离开大雷光寺久了,心中很是牵挂。
  赵然也没有挽留,他和觉远之间的关系委实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按理明夏敌国、佛道不容,且两人之间曾经多次争斗,其中更不乏下死手的时候。可别看斗法之时拼尽全力,斗法完毕后却颇有几分惺惺相惜,都觉得对方的性格脾气很合胃口,只是碍于大势,无法深交。
  觉远走了以后,君山开始了第一次秋收,百姓们被组织起来,全力投入其中。随着秋收的开始,江油县受灾的难民也逐渐多了起来,到了十月初的时候,难民呈汹涌之势,每天都会有二三百人来到君山。
  按照之前定下的方略,林双文专司负责灾民的救济,在各个进出路口上设立关卡,将难民全部堵住,疏引至小君山西路的救济点。
  灾民到达救济点后,林双文会向他们宣讲君山庙的救济政策,然后将灾民进行筛选,愿意移居此地的,便伐木建屋,开辟平地以为田土,不愿意长居于此的,便组织起来参加君山的秋收,为自己换取填肚子的吃食。
  老百姓乡土观念很重,哪怕仅仅是一县之隔,也大多数不愿意移居,开始几天,只有不到一成的百姓愿意迁到此地。
  除了乡土观念很重以外,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还相当老实忠厚,他们并没有因为分配的口粮有很大区别而假说自己要迁居,以此来骗吃骗喝。这令赵然颇出意外,他准备的很多防范措施居然都没有用上。
  令君山庙众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竭尽全力宣讲迁居政策、许下重重承诺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令灾民们有所动摇的反而是这场秋收。
  老百姓不会轻易听信别人的承诺,他们更注重眼见为实。当看到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当知道脚下的土地还是第一耕新田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产生了一个念头:等到这片土地成为熟地的话,收获又该是多少?
  再看看纵横来去的沟渠,看看三座村子里的新房,听听君山百姓讲述赵道长的神仙本领……
  秋收结束的时候,超过一半的百姓选择了迁居此地,君山的丁口数目一举突破了六千!金久和林双文把新迁而来的两千灾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小君山西侧的救济点为址建村,另一部分再向东北七里外的一处小盆地中建村,赵然分别取名为“上新村”和“下新村”。
  上新村和下新村刚刚开出一片平整的土地,村落的房屋尚未搭建完毕,为了尽快让这些君山新移民们有房子住,赵然将刚刚抢收完粮食的所有青壮都组织过来,帮忙搭建木屋。
  十一月的时候,两座新村的木屋搭建完毕,新移民们喜气洋洋的搬入新居。
  下一步需要将两个村子所处的盆地开发出来,将树林砍去,将土地平整翻新,同时修建一条渠道,将山上的泉水引下来。这项工程非常浩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过工程一旦完成,君山庙辖下的耕地将多出八千亩!
  这两处耕地原本都是密林,并不在官府的田册之中,最关键的是,这里是江油县和谷阳县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因此赵然并不准备把这块地向官府报备,这里的一应产出都可以留下来自用。
  还有一半的灾民仍旧不愿迁居,不过他们暂时还无法回乡,需要在这里度过冬天,等到水患彻底退去、疫病消除之后才能回去春耕——当然,他们还得想办法弄到种子和粮食,否则回去后一样没有好日子可过。
  赵然估计等到明年开春之后,这两千多灾民中的一半很有可能最终会选择留下来,所以一直在向他们供应救济口粮。当然,也不可能让他们白吃白喝,其中一些人需要继续干活,帮忙开荒,另一些人则要在匠师的带领下搭建作坊,将砍伐下来的树木去枝抛光,晾晒后作为生产家具的原料。
  金久挑选了几十名君山百姓进入君度山,趁着农闲之时搭建泥窑,开始动工兴建陶瓷作坊。这些人将作为学徒,在匠师的指点下学习制陶烧瓷的技艺。
  当然,匠师也被赵然好不容易忽悠到了君山定居,不仅许以重利,而且还答应给予陶瓷作坊的股份,否则这门技艺人家根本不可能传授。
  这一阵子,五色大师算是倒了霉,被赵然拉着拼命干活。一会儿到林子中伐木,一会儿上山挖沟渠,一会儿打洞挖陶土,一会儿喙爪并用去翻地,忙得不亦乐乎。
  赵然已经完全将五色大师当作鸟形自动多用途农机来使用,付出的仅仅是各种美食,与收获完全不成比例。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赵神仙在君山地区再次收获大批信众。早先的百姓见到了沉甸甸的粮食,对他更加崇拜,江油县的灾民因他而活命,其中的大部分更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也加入到信众的行列之中。
  这一年冬天,赵然收获了大把功德,头一次出现了炼化速度赶不上功德增长的情况。他没日没夜的修炼,法力每天都在暴涨。
  嘉靖十七年的正旦,数千百姓来到君山庙,在玉皇殿中敬香,向赵神仙致谢,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赵然亲自主持了盛大的斋醮仪典,为君山祈福,为百姓祈福。
  斋醮结束时,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百姓们纷纷拜倒在他的脚下,向心中挚爱的赵神仙表达自己的崇慕之情。
  功德力在飞速的填满气海,转化而来的法力以可以明显感知的速度在往上升,赵然以前能够一口气连抛十多张焰火符,此刻的数量则长到了四十多张,相当于法力上限提高了四倍!
  等到元宵节过去的时候,赵然发现自己法力上限的提升开始明显趋于减缓,简而言之,体内气海已经充盈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可是功德力仍旧在飞快地累积,这些累积起来的功德力因为无法炼化为法力,以一种很玄妙的方式储存在气海之中。
  气海内的空间和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如今功德力和法力都将气海填满了,可是二者之间却并不排斥,或者说没有交会,就好像两个气海占用了一处地方,或者说一个气海具有两个空间,二者重合却并不排斥。
  赵然依旧每天进项大笔功德力,可他痛苦的发现,自己炼化法力的速度一直在下降,感受着逐渐增多的功德力却无法下手,赵然很是郁闷。
  从法力的角度讲,赵然知道自己这是到了破境的边缘了。这就是功德力修炼的可怖之处,没有功德的时候什么都修炼不了,可是一旦有了大笔功德,修炼转化的速度快捷无伦,和佛道两家正常修炼功法相比,其速胜过十倍不止!
  可是赵然破不了境,因为他的修炼有很大的短板——他凝练的精元根本不够。
  道士境修炼的主旨,是要凝练精元,然后将精元与法力相合,形成无形无色的精炁,精炁充盈气海之后,呈三花聚顶之态,这便算入了羽士境。
  赵然现在法力已经快满了,可精元不足,形成的精炁远远无法达到充盈的地步,因此便入不了羽士境,修为层次突破不了,增加的功德力便只能累积储存着,无法继续炼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