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874

  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寺中本拟给他开个转换法门,但其中隐藏不小的风险。阿斯兰胆小,不敢尝试,住持无奈,便让他转做俗务。
  如今阿斯兰已接手俗务六年,东奔西走,深感营生之艰难。天马台寺听上去很美,可现实却很糟糕,寺中僧众二百余人,仅靠山间开出的百来亩贫地为生,山是光秃秃的石山,周围都是茫茫沙漠,道处偏僻,交通不便,既无佃租,也无院产,更少香客往来,生计极其艰难。
  阖寺僧众全靠俗务僧在外奔波,或是化缘、或是做些小买卖,挣些银钱以为补贴。
  阿斯兰转做俗务僧后,常年在俗世中奔波,自家那个玄恒的法号连自己都快忘记了。
  有时候阿斯兰也会很羡慕那些大寺、名寺,就比如他们这次在兴庆府挂单的这座龙马台寺,和天马台寺只一字之差,但日子过得却犹如天地之别。
  龙马台寺在兴庆府有良田一千二百亩,寺前的大街上有房产店铺十三间,每年田产房租收益两千多两银子。这还不是大头,大头是往来如织的香客们敬献的香火钱!
  羡慕归羡慕,但阿斯兰不是忘本之人,他是天马台寺僧众们从自己嘴里省出来的一口口吃食喂养长大的,天马台山再贫瘠,那也是他的家,他唯一能做也必须去做的,就是想办法为寺里多挣些银钱,多拉一些粮食回去。
  他至今犹记,那七八个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那是僧众们在外云游时捡回来的孤儿,更是天马台寺传承下去的希望。
  这次下山,阿斯兰是到惠安堂送药的,这是一瓶天马台山炼制的乌参丸,一共三粒,总价一千五百两白银,这是十多年来天马台寺最大的一笔收益!
  三枚乌参丸的炼制,将天马台山不到半亩地的狭小药园所产灵药耗费一空,为了保证不浪费药材、不出废丹,身为罗汉境的龙济大师亲自出手,一次炼丹成功。
  这笔生意是阿斯兰机缘巧合下好不容易谈成的,以灵药换取银两,说出去的话在整个佛门中都是不可思议的。收到阿斯兰的飞符传讯,天马台寺方丈、住持和四大班首合计了许久,最终拍板答应了这门生意——今年冬天,整个祁连山左近遭遇大白灾,天马台寺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取到银子后,本来阿斯兰是准备购买一批粮食、种子和驼羊送回去的,但在惠安堂交割银两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了水牌上的雪莲售价。
  十六叶昆仑山雪莲,每朵十六两!一开始,阿斯兰纯当个笑话看,但挡不住药铺的坐堂大夫滔滔不绝的忽悠,从那天起,他就留意上了雪莲。
  之后的几天,雪莲售价不断上涨,几乎一天一个样,整个兴庆府都沸腾了,大家争相追逐雪莲,以高价购之,然后坐等上涨,到处都是炒作雪莲发了大财的传奇故事。
  阿斯兰忍不住动用宝贵的飞符,将这一状况告知天马台寺,穷怕了的寺中僧众也对此相当关注,连续几次磋商是否购买雪莲的事宜。
  等昆仑山雪莲涨到25两的时候,寺中终于同意了阿斯兰的动议,决定加入进去炒作一把,住持在飞符中叮嘱阿斯兰,只要一千五百两银子变成三千两,就立刻售出,宁可少赚也不能贪心,哪怕后面涨得再高,也和天马台寺没有关系。
  于是,阿斯兰将银子全部购买了雪莲,如今六十朵雪莲都在他挂单借住的僧舍中。为了保持这些雪莲的品相,阿斯兰还专门耗资3两银子,请工匠制作了一个分层的檀木箱子,专门用于存放雪莲。这3两银子的耗费将阿斯兰等三人在兴庆府两个月的用度花去了大半,直接导致三人陷入困境之中。
  当雪莲的价格继续上涨的时候,阿斯兰和竹本、竹慧两个师侄每天都掰着手指头计算收益,每晚都兴奋得无法入眠。
  可惜好景不长,当雪莲的价格涨到35两的时候,忽然就停滞不前了。
  又过了几天,听说金波拍卖行因搬迁事宜歇业半个月。参与炒作雪莲也有一个月了,阿斯兰对里面的门道也算相当熟稔,知道金波拍卖行在这波雪莲行情中的作用,所以他当即就觉得不太妙。
  果然,昆仑山雪莲的价格直线跳水,35两,32两,30两,28两,26两……
  当雪莲跌破30两的时候,阿斯兰就想出货了,可惜跑遍了整个兴庆府大大小小二十多家药铺,他连一朵都卖不出去,哪怕他将价格压到25两保本线,人家也不收!
  好在今天上街继续售卖雪莲的时候,他们听到一个好消息,金波拍卖行顺利完成搬迁,所以提前开业,开业的时间就定在后天!
  阿斯兰今天算是松了口气,他打算明天就去拍卖行登记,把手中的六十朵雪莲一次出清,拍卖底价就定在每朵26两。阿斯兰祈求佛祖保佑,只要赚1两就好!
  第二天早上,阿斯兰让竹本和竹慧抬着箱子,三人跑了一趟金波拍卖行。这里早已经人满为患,好在有拍卖行的仆役维持秩序,才没闹出什么乱子。
  阿斯兰在长龙里面排着大队,排到快中午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了。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想要参加拍卖行的拍卖会,还需要劳什子的会员卡。就在他慌乱之际,对方随口问了一声他要拍卖的货物,得知是昆仑山雪莲后,把手一挥,让他进门了。
  原来明日的拍卖是什么“雪莲专场”,凡是参与拍卖雪莲的客商,只要货物量在10朵以上,一律不用会员卡。
  拍卖行的师傅验看了阿斯兰带来的雪莲后让人抬进库房,用纸笔做了记录,让阿斯兰画押收讫。
  当问到底价的时候,阿斯兰狠了狠心,将原定的26两改成了25两——刚才排了那么长的队,他已经对赚钱不抱什么期望了。
  如果有赚,那是佛祖庇佑,如果没有赚到,就当这次白忙活一次。白忙活一次不打紧,只要不把寺里的救命钱折光就好。
第三十四章
国家队
  拍卖会重开的早上,赵然、高衙内和野利怀德等几位股东齐齐到场,共同坐在拍卖台对面二楼的一间茶室内。
  望着台下院中坐满了的席位,赵然向其余二人解释:“之前的拍卖会之所以把雪莲的拍卖放在开头,是为了营造气势,这一场把雪莲放到后面,同样是为了营造气势。等会儿开拍之后你们就知道了,拍卖行歇业了十天,受到冲击的可不止是雪莲。”
  见高衙内和野利怀德若有所思,赵然两手抬起,比划了一个环抱的姿势,加重语气:“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冲击,整个市场!”
  随着台上梁兴夏的落槌,第一号拍品成功拍出,200张东山羊皮,以总价80两成交,比上次拍卖记录跌了一成。
  紧接着拍出的是紫金木料、芸豆等拍品,各自下跌一到两成。接着拍出的十多批次各类货物价格全面下跌,跌幅最大的大明蜀锦,更是直降一半!
  浓浓重的阴云压在每个人的心里,几乎令人窒息。
  稍事歇息,第十八号拍卖品开始拍卖,赫然便是200朵十六叶昆仑山雪莲,由此拉开了下半场雪莲专场的序幕。
  梁兴夏报出拍卖底价——5200两,单价26两。连报两次,无人举牌,就在梁兴夏准备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报价的时候,台下终于有人应价,避免了第一批昆仑雪莲流拍的悲剧。
  接着登台亮相的第十九号拍品依然是十六叶昆仑山雪莲,这一次的起拍底价为25两,总价7500两,共300朵,同样在第三次喊价前成交。
  接下来是同样的300朵,起拍底价继续下跌,在23两的单价上成交。
  当梁兴夏报出第四批雪莲时,台下顿时哗然一片,不知多少人在齐声哀叹。400朵雪莲,单价20两,无论数量和价格都如重锤一般砸得人眼冒金星。
  至此,赵然等人彻底将雪莲清空,其中前三批800朵为之前所囤积,净赚一万两千多两,后一批400朵是这些天从市面上高价购入,专门用来砸盘的,净亏1600两。
  这1200朵雪莲的重磅砸出,彻底引发了恐慌,拍卖者们匆匆忙忙赶到登记室,修改自己的起拍底价。
  天山雪莲、巴颜喀拉山雪莲、鄂尔泰山雪莲等品种一路下跌,很快就跌破十两,昆仑山雪莲的价格只在20两上堪堪维持了不到两盏茶的工夫,终于跌破20两重要关口。
  台下李兴久、蒲瓜泰、阿勒等人面如土色,他们手中这几天好不容易凑到手的近七万两银子已经消耗殆尽,再也挡不住这股汹涌的抛售狂潮。
  来自天马台寺的和尚阿斯兰已经彻底惊呆了,他连去登记室修改起拍底价的心思都消失得一干二净,现在还没轮到他的雪莲登台拍卖,可十六叶昆仑山雪莲的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朵12两,是他进价的不到一半!
  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所谓“欲哭无泪”,不外如是。
  最糟糕的情况终于出现了。第四十二号拍品,80朵十六叶昆仑山雪莲以12两银子的单价登台拍卖,当拍卖师梁兴夏连喊三次后,台下无人应价,于是宣告货物流拍。雪莲的主人——来自回鹘的胖商人忍不住在台上满脸涕泪,进而放声大哭,由此引发了价格的最终崩塌。
  10两,9两,8两,6两,4两,2两,1两,所有雪莲全部流拍,就连八叶雪莲的价格也跌到了2两——这已经是半年前正常行价的三分之一了!
  面对如此极度恐慌的市场情绪,赵然和高衙内、野利怀德就在二楼现场紧急磋商,继而宣布拍卖会临时停拍。
  场中的商贾们不知所措的等待着,焦虑着,有人大哭,有人惨笑,更有人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比如阿斯兰,他实在不知道回去后应当怎么面对抚养自己长大的师叔师伯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充满期盼的师兄弟们,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些嗷嗷待哺的幼童。
  经过紧急商议,拍卖师梁兴夏重新登台,在无数期盼而焦虑乃至绝望的目光中,梁兴夏代表金波拍卖行作出了如下声明。
  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冰冷的,可以带给人们巨额的财富,同时也充满着巨大的风险,每个人都应当敬畏市场。
  而作为国中唯一的拍卖行,同时也是兴庆府市场交易价格的权威指导机构,金波拍卖行是有良心的、负责任的、有担当的、具备雄厚实力的市场交易行会。
  值此危急关头,金波拍卖行决定投入巨额白银实施托市,以维持整个市场的稳定发展。本次托市的商货品种共计五大项十三类,托市价格参考永安三年冬季拍卖均价,具体为:
  其一,十六叶雪莲单朵托底价格白银1两3钱,八叶雪莲单朵托底价格白银2两8钱,不分产地品种。
  其二,灵州丝绣每匹3两2钱,银州织锦每匹3两7钱,明国蜀锦每匹4两6钱,明国苏绣每匹5两,明国湖绸每匹5两5钱。
  其三,3岁双峰驼每峰8两,3岁单峰驼每峰10两。
  ……
  以上,金波拍卖行将敞开收购,务求稳定时价,务求稳定市场。
  金波拍卖行托市的政策是赵然力主出台的,基于这大半年来对“成东家”逐渐建立起来的信心,其他股东还是同意了赵然的建议。
  赵然知道这几位担心什么,所以对此作出了详细解释。
  听上去似乎金波拍卖行的托市行为将耗费巨额白银,但实则不然。宣布的托底价本身就很低,可以乐观估计,除雪莲外基本是收不到货的。
  如果真有人愿意以这份托底价将货物卖给金波行,赵然不介意全部吃下,等市场情绪缓和之后,随便倒倒手就能卖出去。
  赵然估算,也许总共花不了1万两银子,就能在底价上把市场托住。其中的关窍还是在于充分利用金波拍卖行良好的声望和在商家心中的地位。
  赵然讲到这里时笑容颇为古怪:“这叫国家队进场……唔,这里没有国家队,咱们就当国家队!”
  高衙内:“……”
  野利怀德:“……”
  见高衙内和野利怀德一脸茫然,赵然略略郁闷,深感鸡同鸭讲,想了想,还是用两人能够理解的方式点透。
  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只需暂时拿出一万银子,便能将金波拍卖行的底气和名望拔到最高,从此奠定金波拍卖行在夏国名列第一的权威性,这种机会可是不多!这下子两位股东才算是懂了。
  梁兴夏在拍卖台上对夏国商家们的托底承诺宣布以后,各类大宗货物的价格随之企稳,尤其是列属五种十三类名录上的商货,如单峰驼、大明蜀锦等,价格触底反弹,甚至略有上升。
  这些商货本身就属于日常消耗品,有其自在的价值和需求,之前完全是被市场恐慌情绪所错杀,如今价格上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与此同时,金波拍卖行与前面流拍货物的主人协商,或是以托底价格吃进,或是重新登记,等待三天后再拍,交易情绪进一步回稳。
  阿斯兰在浑浑噩噩中完成了自己六十朵雪莲的拍卖,以单价1两8钱的价格成交,等拍卖会结束后,他才似乎清醒过来,盘算一番之后忍不住热泪长流,才过了不到两个月,一千五百两银子只剩下一百多两,当真是十亭去了九亭!
  三人回到龙马台寺,各自枯坐僧舍,良久无语,又是心痛又是悔恨,只觉天地茫茫,竟似无处可去!
  直到天黑掌灯时分,阿斯兰才猛地一拍桌子:“我去找梁师傅,他说过,金波拍卖行是有良心有担当的拍卖行,我去求他想想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