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874

  所以梁太后的影响力肯定仍将延续,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到衰退的迹象。
  可如果费听氏选择了投向今上李乾顺,肯定将对国中的大政带来巨大影响,故此才有赵然这一问。
  高衙内摇了摇头:“那倒不是,费听庆夏坦承,他欠李舍人一个人情,李舍人拿这件事请他帮忙,他推脱不得,故此来寻家父,请家父无论如何卖他一个面子。”
  野利怀德在一旁满脸郁闷,他虽然好玩,却不是不识大体之人,知道费听庆夏这次的恳求还真不能随意拒绝,所以死摆着张臭脸闷闷不乐。
  赵然问:“高伯父是什么章程?”他这声“伯父”喊得相当自然,可若是换一个大明过来的暗桩知道,恐怕不得羞愧死!
  当着西夏国开封府尹嫡子的面称呼对方父亲为伯父,暗桩混到这个地步,那是一种什么层次?要知道编号为夏四的暗桩都快被生计逼得去翻墙撬锁了!
  “家父让我问问你的意思,要不要见好就收?若是你同意的话,便应了费听庆夏这一遭,你的损失,我高家总会给你补偿回来。”雪莲上的盈利,几人早已大多变现,不存在什么损失。高衙内所云补偿,则是指拍卖行停业少收取的手续费。
  赵然摆了摆手:“不过是歇业几日而已?哪里用得着补偿,咱们听高伯父的就是。要歇多久?”
  高衙内叹了口气:“费听庆夏说,至少歇上半个月。”
  赵然当即痛快点头:“没问题,刚好用这个半个月把拍卖行和大宗批发柜台迁到新购的东院去,也不须开封府出具什么劳什子的文书,咱就用搬迁作为理由,名正言顺。衙内可以跟高伯父说,别说歇半个月,半年都成!”
  高衙内急了:“半年可不成,这得少挣多少银子!”
  赵然安慰他:“放宽心,这话也就是表面上的敞亮话,单纯示好费听庆夏罢了。真要是歇半年,李舍人又要央求费听中丞登门了,他要抬高雪莲的拍卖价,离了拍卖行怎么操作?自己办一个吗?等他办起来,黄花菜都凉了。”
  野利怀德恨恨道:“看来李家兄弟半个月就能凑足银子,可惜了,让他们熬过了这一关。”
  “熬过这一关?”赵然嗤笑,“原本嘛还是很有希望的,可如今就难了……让拍卖行歇业半个月?这招臭棋也不知怎么想出来的,这是嫌自己死得不够难看啊!”
  高衙内和野利怀德在旁边听得晕晕乎乎,大为不解。
  不知道什么时候凑过来的梁兴夏则脑海里灵光乍现,似乎抓到了什么,仔细琢磨却仍旧一片迷雾。他求知欲比较强,当即问道:“成东家此话何意?李氏兄弟争取了半个月时间,想必可以调来大笔银子……”
第三十二章
预期与人心
  面对眼前的三个好奇宝宝,赵然不得不详加解释。
  “咱们拍卖行拍卖的是什么?这是你们第一个要搞清楚的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货物不是我们要拍卖出去的东西,因为货物并不属于我们,所以我们看重的并非货物本身,而是货物的成交价格,价格越高,我们提取的拍卖手续费也就越多。”
  “那么来我们金波拍卖行竞购大宗货物的人又买的是什么呢?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比如野利小侯爷,你之前拍下来大宛马,这是属于自用的,所以购买的是大宛马本身。”
  “现在说说雪莲,来竞拍雪莲的商贾们,他们买的是雪莲吗?很显然不是,他们买的是雪莲的价格,然后打算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才是他们竞拍的目的。这样的购买目的,我们可以称为炒作,或者投机。”
  “既然是为了炒作,那么炒作的价格是怎么确定的呢?我可以告诉诸位,炒作价格与货值无关,只与预期有关,我预期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炒作的竞价就会上涨,我预期货物可能卖不出去,炒作的价格就会跌。”
  “好了诸位,假设你是一位炒作者,当你听说拍卖行关闭了,接下来的半个月你都无法把货物卖出去,请问,这个时候你对货物价格的预期是什么?半个月后拍卖行重开,你想不想把手上的货物赶紧甩出去?”
  梁兴夏和高衙内恍然大悟,拍手称妙,野利怀德脑筋比较粗,还没转过弯来。于是赵然进一步解释:“小侯爷,如果一朵市价十两的雪莲和一锭十两的银子放在你面前,让你选,你要哪一个?”
  “当然是银子!”
  “为什么?”
  “雪莲不值十两银子。”
  “那雪莲的十两市值是怎么确定的?”
  “在咱们拍卖行竞拍出来的。”
  “很好,现在拍卖行关闭了,雪莲还能换到那么多银子吗?”
  “当然不能。”
  “所以,这就是拍卖行暂时歇业以后给大家带来的预期……诸位就等着半个月后拍卖行重新开张吧,我实在无法想象李氏要拿出多少银子来托市。老梁,记得把咱们手上的昆仑山雪莲放到第一批拍卖!”
  李氏兄弟以为通过暂时令拍卖行歇业的方式,可以争取到筹措银子的时间,殊不知在获得一段时间的同时,却失去了更为重要的人心。
  在赵然穿越来的那方世界,这种暂停交易的行为有个名称——熔断。其效果究竟如何,早已为世人所证明,对此,赵然只能呵呵呵呵。
  赵然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日子过得很逍遥,白天和这帮纨绔们打打闹闹、谈天说地,玩得不亦乐乎,晚上则继续修炼自家的先天功德经和九天玄龙大禁术。他甚至跟在高衙内身后,陪着柔安郡主下了一盘棋。
  并非赵然势力,把和一个郡主对弈看得多么多么高大上,他已经跨入修行之中,对世俗权贵什么的真心无感。他觉得有意思的是,每当想到自己的暗桩身份,就格外感到有趣——混暗桩混到如今这个地步,是不是当得上大明头号间谍的荣誉呢?
  借着几天略显悠闲的时光,赵然把自己这段时间内接触到的西夏朝堂中有关情报进行了整理,用暗语一连发出去三份飞符。
  一份是关于梁太后将还政于小国主李乾顺的相关情报,比如目前进行到了哪几个步骤,共计五条。
  第二份是目前西夏朝堂中后族和皇族之间力量对比的分析,比如谁是后族,谁是皇族,谁是中间派,共计十三条。
  最后一份是西夏枢密院的相关后勤准备,比如某月某日采购了多少战马、多少盔甲,运送了多少粮食、多少军士前往白马山战区或是黑水战区又或是甘州战区,共计九条。
  东方礼之前曾经跟赵然做过约定,他的任务是把客栈搭建好,并且在有需要的时候,按照打入金针堂的那位谍探要求,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如今金波会所已经成功建立,至今没有收到配合的要求,六个月的期限又早已经届满,他其实已经可以返回了。
  赵然自信,这些情报发回去以后,应当是对得起自己作为“配属暗桩”的身份了,算起来也是超额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下一位接任者,顺便赚点银子。
  金波拍卖行张贴了最新的通告,宣称因为搬迁事宜,故此要歇业半个月。
  不出赵然所料,人是会思考的,越是精明的人,其实越喜好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不用劳动高衙内等人去刻意散播小道消息,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已经满天乱飞了。
  市场上雪莲的持有者们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恐惧。有的说金波拍卖行惹怒高官被取缔了,有的说金波会所几名东家闹出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而内斗激烈,还有的说成东家因为明商身份被驱逐了,更有说金波会所因缺乏资金几近倒闭……
  无论哪种说法,都对持有雪莲的商家极为不利,无数人每天徘徊在金波会所的门口,期盼能够打听到一些关于拍卖行的消息,以便决定自己手中的雪莲定在什么价位出手。
  雪莲不是金银,其价格本应当由自身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上的供需决定,可如今因为炒作的原因,价格早就偏离了正常售价,完全依靠人们的预期支撑着如此高位。
  随着金波拍卖行的歇业,甭管因为什么原因,雪莲的持有者们忽然发现,至少半个月内手中的雪莲无法变现了,且半个月后能否变现也是个未知数,这一认知当即造成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不能变现的雪莲还值钱吗?显然不值!
  这就是货币流动性被卡住造成的严重后果。
  现在已经不是出不出手的问题了,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次拍卖会上,自己能否挤进拍卖名录?自己的雪莲又该定价多少合适?
  金波拍卖行的歇业,其后果第一时间反应在兴庆府各大药铺之中,造成雪莲价格的下跌。
  歇业次日,在惠安堂、济民堂、李记药铺、回春坊等药铺中,雪莲的水牌价都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天山雪莲的价格受挫最大,零售单价从25两直接下破到18两。
  昆仑山雪莲的零售单价也从35两降到32两。
  歇业的第三天,天山雪莲跌到16两,昆仑山雪莲跌到30两。
  李氏坐不住了,将手上的2万银子紧急动用起来,在各大药铺中托市扫货,才堪堪将价格维持住。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李氏继续扫货。
  第七天,李氏投入的2万两银子告罄,天山雪莲价格跌到15两,昆仑山雪莲跌到28两。
  赵然正在东跨院指挥仆役整理和布置院子,这所院子是一位细封氏小贵族的宅院,这位小贵族本不愿搬迁——挨着金波会所多好啊,谁又愿意搬走呢?可他挡不住高衙内发力,所以在厚着脸皮免费要了一张会员卡后把宅子腾了出来,当然,金波会所也没有欺负他,按市价补了二百六十两银子。
  这就是金波拍卖行的新址,紧挨着金波会所,却又独立成院,刚好符合柔安郡主的要求。
  就见高衙内和野利怀德一起进来,赵然打趣野利怀德:“野利小侯爷早,怎么还没去白马山吗?”
  野利怀德嘿嘿笑了笑:“且再过两天。”之前高衙内管赵然多要了三成金波会所的份子,这并不是他自己要的,其中一成就被他前几天拿出来卖给了野利怀德,作价一千两,等于白送。银子已经入了会所公账,如今野利怀德也是会所的一名重要股东了。
  就见高衙内拉着赵然乐不可支的笑了起来:“成老弟,昨日有人深夜前来拜访家父,你知道是谁么?”
  “嗯?”
  高衙内笑得捂着肚子,好半天没直起身来:“是费听庆夏,费听老中丞!你知道他求家父干什么吗?哈哈,他求家父赶紧让拍卖行重新开张!哈哈,哈哈哈哈……”
第三十三章
僧商
  向负责云水堂挂单和尚事务的寮元讨了一壶热水,小沙门竹本小心翼翼的端进僧舍之中,向坐在桌旁的阿斯兰道:“师叔,咱们回来晚了,寮元说斋堂已过了饭点,吃食都没有了。”
  阿斯兰叹了口气,招呼了一声:“竹慧,起来吧。把袋子打开,取三个面饼出来。”
  热炕角落上蜷缩着的小沙门竹慧一骨碌爬起来,把身边的布袋翻开,取出三个面饼放到桌上:“师叔,吃完这些,还剩三个。”
  阿斯兰点点头,一人分了一个面饼,三人就着壶中的热水狼吞虎咽,几口就把面饼吃完。
  竹本舔了舔手掌上的面屑,气愤道:“斋堂里明明还有吃食,我回来时见有人拎着食盒从里面出来,好香的葱花面……”
  阿斯兰安抚道:“咱们既然寄宿在人家寺里,就安生守人家的规矩,既然错过了饭点,便忍一顿就是,大伙儿明天一早再去斋堂用饭。”
  竹慧嘟囔道:“他们就是看不起咱们!”
  阿斯兰摸了摸鼻子,一阵默然。
  竹慧的抱怨阿斯兰何尝不知。他们来自祁连山南路,本寺坐落于天马台山,此地周围都是瀚海沙漠,难有人家,故此香火很是问题。似他们这种来自荒僻之处的小寺、穷寺,到了兴庆府这等繁华之地,遭人白眼是常有的事。
  因庙无恒产,信众稀少,几百年来,都是寺中长老出外云游,捡到那些无人照料的孤儿,收回山门出家为僧。所以寺中各色人等都有,如阿斯兰就出生于西域小国泽丹,蓝眼珠高鼻梁,一望而知便非中土人士。竹本和竹慧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阿斯兰8岁时在西域故道上流浪,为寺中高僧收养,取了个法号玄恒。只不过阿斯兰没有修行天赋,堪堪入了眼识界,开了名色识别智便再无存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