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874

  黎大隐等天子将青词收到一旁,问:“听闻陛下已经多日不上朝了?”
  天子皱眉:“这些时日,内阁呈送的奏本车载斗量,看着头疼,上了朝,想必也是吵得不可开交,索性不见他们,也落得个清静。”
  黎大隐安慰道:“这次来,也是想告知陛下,家师说了,真师堂明日议事,商讨兴王谥号。”
  “哦?可有把握?”天子身子前倾,眼眶微红:“但使吾父子得以获全,朕必终身铭记!”
  黎大隐道:“家师说,定尽全力,保陛下人伦。”
  天子感激道:“多谢天师,多谢法师!”
  黎大隐摆手:“陛下说话何等见外。不过以微臣想来,谥号底定之后,朝中这帮大臣们,陛下也应该考虑考虑了,还是用些贴心之人才好。”
  天子点头:“正是,此事一出,才知哪些人与朕一条心。”
第五十四章
元福宫议事
  黎大隐又道:“还有句话,家师让微臣转告陛下,陛下想全父子之情,以尽孝道,还是将眼光盯在谥号追封之上,莫再牵扯其余,想在十方丛林中有所收获,也要徐徐图之,不可急进太切。”
  天子怔了怔,道:“这可是早就说好的……”
  黎大隐道:“家师的意思,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吃得太快容易噎着,跑得太急容易跌着,反而不美。”
  天子心里有些不舒服,强道:“难不成还要停下?”
  黎大隐笑了笑,缓和道:“之前的事情,家师答允尽力相助,之后嘛,还请陛下稍微收着些,有些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
  天子脸色不太好看,沉默片刻,道:“朕知道了。”
  黎大隐起身告辞:“如此,微臣告退。”
  天子点点头,让陈洪相送,将黎大隐一直送至东华门外。黎大隐回转元福宫,将陛见的经过于紫宸殿内禀告陈善道。
  讲述完毕,陈善道见他似乎语尤未尽,于是道:“大隐还有什么话,快些道来,为师还有事。”
  “是。”黎大隐忙道:“弟子心中存疑,简寂观下观上书,意欲上观下诏,令馆阁修士不入十方丛林……”
  陈善道笑了:“你是担心此事牵扯到你身上?大隐啊,你现在是在元福宫任职,此处非十方丛林之所在,你担心什么呢?”
  黎大隐赧然,小声道:“弟子是怕一旦开了口子,将来由此牵扯过来……”
  陈善道摇了摇头:“这却不用操心,一份诏令而已,再者,退一步讲,将来若是当真牵扯到你,那就再废了这条诏令便是,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黎大隐这下放心了:“多谢老师!”
  五月二十二日晨,元福宫宫门大开,天师陈善道携弟子黎大隐、彭云翼、邵启东等,于紫宸殿外亲迎道门真师堂诸位真师高道。
  宫门一开,简寂观下观监院张阳明和方丈沈云敬便迈步而入。他们两位一个是嗣教天师,一个是嗣教真人,作为入值真师堂的两位俗道,一早便在宫门外等候,这也是向其他真师表示恭敬之意。
  二人身上穿戴着全套法袍,此乃上观器符阁专门为入值真师堂的俗道真师炼制,若是没有这两件法器道袍隔绝灵力威压,张阳明和沈云敬连上观都进不去,更别说和其他真师同堂议事了。
  不过今日是在皇城中的元福宫议事,并不存在灵力威压,之所以仍旧穿戴着这身法袍,无他,习惯使然而已。这两位十方丛林的掌舵者已经习惯了身穿法袍和一群货真价实的真师们商议事务,否则总觉着自己心中发虚。
  “见过陈天师。”二人上前,向陈善道行礼。陈善道携弟子同时回礼:“见过沈方丈,见过张监院。”
  见礼已毕,陈善道请张阳明和沈云敬入殿中稍坐,这二位却不肯,来到陈善道身侧,恭恭敬敬的一同等候着。
  紧接着赶到的,是来自河南仙源阁的真人郭弘经。郭弘经与陈善道因师门之故,同为至交好友,又同掌宝经阁,故此相处就十分随意了。
  陈善道陪着郭弘经入殿,边走边问:“郭师弟刚进京?”
  郭弘经点头:“刚到,已经两年未至京城了,皇帝如何了?”
  陈善道捋须轻笑:“渐有人君之象。”
  郭弘经喜道:“如此甚好,多亏了师兄在京主持。”
  将郭弘经送入紫宸殿,陈善道出得殿外继续等候,其余真师也陆陆续续抵达。
  三清阁坐堂天师武阳钟来到紫金山下,正好遇到雷霄阁坐堂真人许云璈,二人相互施礼。
  武阳钟哈哈一笑:“数月未见许真人,倒是想念的紧,上月我那青叶无花酒开坛了,却一时间找不到同道共饮,许真人有意乎?”
  许云璈微笑:“愿与武天师共谋一醉。”
  于是二人并肩上山,从山下到山上,一共走了三步,便来到元福宫门外。
  武阳钟道:“许真人道法又有精进了。”
  许真人颔首:“彼此彼此。”
  陈善道闻声出迎:“武天师、许真人,别来无恙否?”
  许真人回礼:“见过陈天师。”
  武阳钟回道:“好得很!无琐事之忧,不受案牍之累,更不会算计来算计去,至少比你老陈舒坦自在得多,你老陈倒是辛苦得很啊,哈哈!”
  陈善道微笑:“天下纷扰,总得有人担待些,能为诸位同道一尽绵薄之力,这是福分,算不得辛苦。二位请入殿稍候,郭真人已经到了。唔,还有沈方丈和张监院。”
  武阳钟冲陈善道身后的沈云敬和张阳明道:“你们两个小朋友,不要那么客套的,走,随我一同进去吧。”
  之后又到了器符阁的司马云清天师和杨云梦真人,东极阁李钧阳天师,雷霄阁另一位坐堂的杜阳鸿天师,九州阁宋阳石天师。
  至此,能来的真师堂诸位真师便算到齐,都来到紫宸殿阶前等候。
  过不多时,诸真师皆有所感,齐齐举头向天上望去。却见两位高道凌虚而至,眨眼便到了近前,缓缓落地,却是大天师张云意和大真人王常宇。
  诸真师连忙躬身施礼:“见过大天师,见过大真人!”
  张云意抬手示意:“诸位道友都请入内议事吧。”
  修为到了合道境后,如张云意和王常宇这样最顶尖的修士,其实对处理事务的兴趣已经不大了,之所以还要挂名坐堂,纯粹是为了肩头那副责任。
  众人进入殿中,张云意和王常宇坐了上首两个蒲团,其余真师分坐两侧。
  张云意扫视左右,点头道:“来了十三位,三清阁陈真人闭关苦修中,大家都知道的……东极阁赵真人在辽东,因故无法参与,九州阁周真人诸位也熟知,她是向不议事的,只在总观坐镇。因此,算是都到齐了。今日召集诸位道友,是为了两件事。其一,追赠兴王上谥号;其二,下观提交的《馆阁修士不入十方丛林疏》。诸位向来都很忙,咱们依旧按例来,早说早了。主要说第一个,诸位开始吧,阳明监院先讲。”
第五十五章
至孝
  得了张云意的首肯,下观监院张阳明点头道:“是,那贫道便将此间详情说一说。我和沈方丈是正月抵达京城的,至今已有五个月了,皇帝要给生父追谥‘皇考’的来由,诸位真师都是清楚的,我便略过不提。只说如今朝中两派意见,夏阁老的意见,当追谥兴献王,因为皇帝是入嗣大宗,从法理上来说,只能认先帝为皇考。严阁老等人的意见,可追谥‘皇考’,改先帝为‘皇伯考’,他们以为,当年太后遗诏所云‘嗣皇帝位,奉祀宗庙’,此诏无入嗣先帝之意,乃嗣皇统,故此,皇帝想要敬孝,当可嘉许。”
  顿了顿,张阳明续道:“关于孝康皇后遗诏一事,已经派人彻查了,遗诏乃当年杨阁老所拟,秉笔太监赵德批红,皇后用印下发的,杨阁老已经病逝,赵德也于九年前畏罪自缢。”
  张云意问:“太后如何了?”他问的“太后”,就是当年用印颁诏的孝康皇后。
  张阳明道:“太后终日以泪洗面……”太后当年一份不经意间的遗诏,被皇帝和部分朝臣抓住其中的疏漏,当真是悔不自胜。若是皇帝将先帝改为“皇伯考”,她就成了“皇伯母”,将来的日子还怎么过?
  张云意点了点头,问:“阳明,你的意见呢?还有云敬,都说说吧。”
  张阳明道:“我意,还是当定为‘小宗入嗣大宗’,追谥兴王为‘兴献王’。关于遗诏一事,虽无入嗣之意,但也没有‘不入嗣’的说法,此遗诏不当为证。皇帝登基已经二十一年,此刻再做变动,如何向天下交待?”
  沈云敬道:“小道的意见,变动也可,不变亦可,无关大局,无论如何,只是需真师堂尽快拿出意见,以安天下之心。”
  这两位说完,张云意转向其余真师,道:“诸位都说说吧,各抒己见,云敬说得不错,需要尽早定下来,不可拖沓了。”
  三清阁坐堂天师武阳钟当即道:“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皇帝想要将本宗改为大宗,这叫以小纂大,不合体统!当年他登基之时便已有了定论,尊先帝为皇考,如今改什么?有什么好改的?咱们坐在这里讨论什么?照我说,阳明你就应该直接给他驳回去!”
  张阳明叹了口气,道:“奈何朝中群情汹汹,很有一批大臣为皇帝叫好。”
  “都是些什么人?”
  “内阁中为严阁部,礼部顾鼎臣,兵部张聪,吏部方献夫,湖广总督席书……”
  张阳明片刻间便列出一大串名讳,令堂上众人直皱眉。
  武阳钟却不以为意,不屑道:“一帮跳梁而已,理他作甚。”
  宝经阁坐堂真人郭弘经咳了一声,插言道:“以我看,还是谨慎些好,既然有那么多人都认为皇帝是对的,其中必定还是有些道理的。”
  武阳钟瞥了一眼郭弘经,道:“哪里有什么道理?”
  郭弘经道:“孝道,皇帝想要敬孝,这便是道理,否则武天师以为,皇帝是三岁小儿,改谥是改来玩闹的?”
  武阳钟“哼”了一声,道:“他不是改着玩闹,他是打算挑衅我道门定下的规矩!”
  郭弘经道:“武天师言重了,皇帝到底怎么考虑的,贫道建议听一听陈天师怎么说,毕竟咱们真师堂中,以陈天师留镇京城的时日最长,也最了解其中详情。”
  陈善道看向张云意和王常宇,见这两位合道境的大修士都冲他点了点头,于是道:“其实也无须我多说,想要知道皇帝的心意,找他身边人最合适。为了今日之议,我将内官监少监陈洪唤了来,问一问他皇帝近况,诸位便知。”
  诸位真师议事,按惯例周围是不安排值守道士的,一切都是为了防止机密外泄,因此陈善道从紫宸殿中飘然而出,亲自去元福宫外领人。不多时便领进来一个太监,在众人面前跪拜:“奴婢拜见各位仙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