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874

  “赵道长还请原宥则个,太慈寺玄生大师他们前往白河迎候,非是天龙院本意,道长当时也见了的。”
  赵然点头,也不为己甚,于是道:“先不说这个……成安乃我之好友,昨夜见面之后,你们以为贫道看不出来吗?他如今在兴庆怕是多有不便,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之中,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明觉忙道:“这却不至于的。”
  “至不至于,我心里有数,大师心里也有数。总之他既然开了口,我也明白他的难处,所以同意将坛城拿出来交换,但希望天龙院能给我一个交代,要么,同意成安来去自由,算是我为搭救好友一尽绵薄之力;要么,你们同意贫道在金波拍卖行任意收购贫道想要的货物,包括牛马。就这两条,大师看看行还是不行!”
  明觉无法作答,正在绞尽脑汁考虑劝说之语时,忽听赵然道:“对了大师,有个事情,贫道想跟大师求教一下。”
  “赵道长请说。”
  “有个自称德吉朱古的僧人今日传音给贫道,说是晚间想和贫道相见,不知此人是谁?大师知道吗?”
  明觉心中一跳,面上却若无其事,笑道:“道长送还虹体,此为我佛门大事,不知多少僧人想要一见道长,听一听道长关于玄慈大师最后证道涅槃时的故事,都被我天龙院替道长婉拒了。这位想必也是其中之一,道长不需理会便是,否则一个个见过来,道长哪里还能清净得了。”
  赵然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就不管他了。”
  明觉合十道:“阿弥陀佛,该当如此。这样吧,道长所提的两个条件,贫僧再去回禀,尽量替道长争取争取。”
  两人当下分道扬镳,明觉转身去金针堂,赵然则重新回到讲法场。入座之后低声问张居正:“德吉朱古这个名字到底确实不确实?”
  张居正道:“应该没错啊,刚才见他起身离席,我跟着他过去问的,他的原话说的就是‘我是德吉朱古’。”
  赵然疑惑道:“跟在桑措活佛身边的人,按理应该地位不低啊,怎么明觉一点反应都没有?”
  张居正思索片刻,喃喃道:“德吉朱古,德吉朱古,莫非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赵方丈稍待,我再寻机找个人问问。”
  赵然叮嘱:“别问你身边的人,找陌生人,最好是年轻的杂役僧问问。”
  张居正点头:“方丈稍坐,我省得!”
  过了片刻张居正回来了,低声道:“下官刚才佯作如厕,问了一个净扫的小和尚,他说,德吉是平安幸福的意思,朱古是转世高僧的自称,能自称朱古的,都是了不起的大喇嘛。”
  赵然顿时笑了:“这个明觉,也学会耍滑头了!”
  说着,又看了看远处端坐的另一位北元来的伽林真活佛,那活佛感应到赵然的目光,转过头来颔首示意。
  赵然冲他笑了笑,低声对张居正道:“伽林真活佛旁边那个喇嘛看到了没?”
  张居正问:“头戴断法帽的那个?”
  赵然道:“没错,你再找机会去问问他的名字。”
  张居正道:“明白!”
  这一日的大法会在文音大师的讲法中进入尾声,只听文音在法坛上总结道:“《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故此,论及其生灭时,不过是任因缘而生,凭因缘而灭,完全受‘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因果之律所支配。一切法既凭缘生,就不能超出相待而有的范围,其本身也就没有独立的自体。”
  赵然点了点头,问张居正:“听得如何?”
  张居正摇头:“歪门邪道,强辩是非!”
  “说实话!”
  “呃……从某种那个……方面来说,似乎解决了为何许多人会堕入歧途的问题,这个因果之论和缘起之法,倒是可以借鉴吸纳入道藏之中……”
  赵然道:“叔大,你要记住,我们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却必须明白,我道门是博大的,是包容的,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天地万物!我们要对自己的体系有自信,这一点毫无疑问,因此我们毫不惧怕别人的长处,我们绝不故步自封,对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拿来去芜存菁。这不是向对方低头认输,而是要让我道门的思想与时俱进,更加强大!”
第二十三章
没占到什么便宜
  当晚,赵然在官驿中等候明觉,一直等到将近子时,明觉才敲响了房门。
  赵然开门道:“明觉大师,那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吗?”
  明觉抱歉道:“实在对不住,打扰道长歇息了,此来,小僧是为道长所提在金波会所设立常驻商栈一事。”
  赵然将明觉让进屋,明觉自来熟,就在房中忙着烧水烹茶。赵然打着哈欠接过明觉递来的茶盏:“容我醒醒神。”喝了一盏,这才道:“恩,现在好多了。大师请说。”
  明觉道:“我天龙院对道长千里迢迢送还虹体非常感激,故此对道长的事情极为看重,金针堂、菩提堂、玄叶堂几位首座和长老再次商议后,又敦促三司连夜督办,最终拿出来这么个办法,道长看看行不行?”
  “哦?那倒是辛苦诸位大和尚了,你说说看。”
  “其一,道长立一个商号,尽量避讳道门或者大明的字眼,在金波会所旁择地建立商栈。地方由三司给您找好,必然令您满意。”
  “这个我没意见。”
  “其二,道长的商栈可于金波拍卖行竞拍商货,并可带回大明,途中所经关卡堡寨一律不予为难,不收厘金和商税,三司可以专门给道长一份文书凭证。”
  “说重点。”
  “哈哈……其三,关于竞拍的货物种类,每年不得超过一百头牛,马匹则限定为十匹,其余任意。”
  赵然当即不悦道:“明觉大师,这点牛马数量,够干什么?我买回去如何堵同道悠悠之口?”
  明觉立刻赔笑道:“道长莫急,我天龙院正是考虑道长的难处,所以特地压了三司,让他们同意,一次性赠送道长良驹三百匹!如此一来,道长您回去后也有说辞了不是?”
  这个似乎还不错,但赵然依旧试探着加码:“每年牛两百、马一百!”
  明觉苦着脸道:“道长,实在难为小僧了。”
  “牛两百、马五十!”
  “实在不行啊,不能再加了……道长也要体谅天龙院的难处啊……我天龙院与简寂观不同,简寂观一言九鼎,天龙院却做不到的。”
  “那成安来去自由一事怎么说?”
  “这个……金波会所事务繁忙,怕是他也走不脱吧……”
  赵然看明觉为难的样子,也知道想让天龙院放成安回明,恐怕没那么容易。
  赵然不敢就这个问题再行纠缠下去,“为好友出头”也要适可而止,其间的分寸很难把握。说多了,会引起对方更大的怀疑,将天龙院的注意力百倍吸引到成安身上,反而把成安推进了火坑。于是想了想,只能改口道:“那这样吧,贫道再退一步,第一,你们要保证成安的人身安全,他是贫道至交好友,贫道绝不能坐视他出意外,这一点,我需要天龙院正式文本保证;第二,赠我的三百匹良驹,都必须是背高四尺五寸以上的!”
  明觉抹了抹额上的汗水,终于松了口气:“赵道长,那明日咱们就在天龙院交接,可好?成东家安全无忧,这一点小僧还是有把握的,其实成东家不仅是道长的好友,也是小僧的好友,小僧回去一定促成此事;第二项,小僧现在就可以做主答应,赠给道长的必定是好马无疑。”
  赵然点了点头:“明觉大师辛苦了,为了表示贫道的感激之意,有个小礼物赠予大师。”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柄折扇,递过去,道:“闲来无事,写了个扇面,赠予大师共赏。”
  明觉惊喜交加,连忙接过来,打开一看,却是赵然写的《道德真经》第一段,全文以楷书挥就,俊逸洒脱,极为漂亮。末尾还落了款识,其中指明“书赠明觉道友惠存共勉”。
  明觉小心翼翼收起来,笑着告辞而去。出了官驿,明觉看向左右,性真从黑暗中闪了出来,问道:“如何?”
  明觉笑着点了点头,然后问:“没异样吧?”
  性真道:“放心,首座亲自来了,不会让那边的人进去的。你先回吧,路上小心。”
  官驿之中,赵然沉思良久,将自家以坛城兑换《玄元十子图》,并获许开通商队的事宜以飞符禀告东方礼。同时将成安的处境一并说明呈上,告诉东方礼,成安暂时性命无忧,但也回不去大明,只能竭力保证他的安全,让天龙院出具文书。
  隔了很久,东方礼的回复才姗姗来迟,这是一份三清阁西堂加盖东方礼本人印鉴的正式信函,在信函中,他告诉赵然,成安之事不要刻意,更不要着急,将来再寻机会搭救。
  至于坛城一事,东方礼已经向三清阁总堂卓长老禀告,总堂回复,能够保证成安的安全,又能换回《玄元十子图》,更何况还获得了三百匹良驹,总堂认为此事可行。同时总堂还表示,坛城是赵然私人之物,交换的物品,归赵然自行处置。
  赵然将这封信函收入扳指中,郑重留存。东方礼对他的安全考虑得非常周到,他对此很是感激。
  紧接着是东方礼的第二份飞符,这是东方礼的私信。他希望赵然将《玄元十子图》换回来后,能去玉皇阁一趟。言辞之中,意犹切切。
  赵然稍一琢磨便明白了,笑了笑不再多说。
  第二日的菩提堂中,赵然随明觉来到一处偏房,进去之后,见到了性真,还有两个菩提堂的执事僧,其中一位自己之前见过,是菩提堂法号闻达的僧人,另一个则眼生得紧。
  可偏偏却是这位极其眼生的阳梵和尚,对自己热情到了极处,又是看座、又是端茶,一口一个“赵仙长”,弄得赵然颇为奇怪。
  一般来说,称呼赵然为“仙长”的,大部分是俗世中的百姓,当然也有一些十方丛林的俗道这么称呼他,但却不多,不管怎么说,也轮不到一个天龙院的修行僧人称自己为“仙长”吧?难道和明觉一样,又是一个自己的铁粉?
  性真先递上一本文书,赵然打开后仔细看了,点头收入扳指。这份文本由夏国三司出具,指明某某商号可任意通行国境,官民上下不得为难、不得收取厘金商税之意,其中“某某”商号处空着,由赵然填写。
  明觉又交给赵然一份凭据,凭据上表示,天龙院保证大明商人成安在夏国境内的人身安全,并且不限制其在夏国境内的行动,末尾加盖了首座深秀的印鉴。
  赵然仔细琢磨凭据中的意思,不禁叹了口气。这份凭据既是一种保证,同时也是一种威慑。正面意思算是答应了赵然所提的条件,但反过来一想,天龙院的态度就非常明确了——成安出了夏国境内,他的安全就无法获得保证,这就是明摆着不许成安出境了。最后甚至还为监控成安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天龙院为了保证成安的人身安全,是不是需要调派人手加以“护卫”呢?
  和尚里面也有懂行的人啊,一点都不单纯!在这个问题上,赵然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只能吃下这个不算亏的“哑巴亏”。
  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至少是天龙院认为赵然取出坛城最重要的本意——《玄元十子图》。
第二十四章
在菩提堂讲法
  闻达和阳梵郑重取出一卷折本,两僧一左一右,将这卷折本打开。
  赵然连忙凑上前去,向折本中输入法力,折本中每一张空白折页上都立刻有所变化,各自显现出一幅画像。
  赵然先看第一幅,却是关尹子。稍一凝神细看,整个人便如忽然进了这幅画中,一瞬间便经历了不知多少年,看到了关尹子望紫气东来,于函谷关恭候老君,得老君传道的故事。其后周穆王于终南山建楼观,由是道门大兴。
  心神一震,赵然退出画中,呆立片刻,又去看第二幅图画,讲的却是文子。赵然再次身临其境,看到了文子师老君,其后劝谏楚平王,说出了‘积德成王,积怒成亡,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