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874

  “哦?李府有没有密道,强雄知道?”
  “他和李彦思的一个小妾有染多年,尤其是我大明光复红原之前,背地里不知来过李府多少回,李彦思那乌龟被瞒得死死的,但我们这些头人都听说过。”
  很快,刚被拘押进白马院方堂牢房里的强雄又被押到了李府。
  刚开始,强雄咬死不开口,并且跳着脚的大骂则珲出卖了自己,背叛了红原的党项人,等听完卢方主的分析,说是李彦思一家子卷了金银细软逃之夭夭,强雄顿时呆住了,继而脸若死灰,喃喃道:“骗子,两个都是骗子……”
  翻来覆去嘀咕多时,强雄似乎才反应过来,顿时跳了起来:“我要揭发!我要揭发!李彦思家里有密道直通城外,就在假山上,亭子中间!”
  卢方主大喜,推着强雄就上了假山,在一处石凳之下果然发现了密道!这密道的机关就在石凳下面,藏得甚是隐秘,不是熟知的人,根本发现不了。
  于是方堂巡查押着强雄带路,打着火把由密道鱼贯而入。一路上,就见密道两侧的墙壁上挂着不少东西,大略有十几幅甲胄、数十张弓弩、上百柄夏军制式宽刃短背刀,同时还挂着一排排风干的牛肉……
  这下子,李彦思意图谋反的罪名算是坐实了,袁灏让则珲在供词中加的那一笔,不再是虚构之词!
  卢方主也来不及清点,但匆匆走过时,他算是彻底明白了,难怪李彦思稍见风吹草动便举家潜逃,这是心虚到了极点啊。既然如此,你这两年又何苦上蹿下跳呢!
第八十一章
逃跑
  从红原城中钻地道出城,再到白河边,大概也就十几里路,但因为拖家带口,背着大量金银细软,又没有马驴代步,李彦思这一行十余人足足走了两个多时辰。
  雪夜奔行,除了几个精壮护卫,其余人等算是吃了大苦头,包括李彦思都不知跌了多少回。
  好容易熬到白河边时,已是丑末。在一处浅湾之内,几个护卫下到河边,七手八脚揭开一堆草编铺盖着的麻布,下面露出一条小船来,却是李彦思这两年偷偷打造的渡船。
  河岸之上,李彦思回望来路,不仅跺足长叹:“李氏近百年的基业,毁于今日矣!”
  管家劝道:“老爷还是快些登船吧,留有用之身以待将来,未尝不能再杀回来。”
  薛鲁氏和两个小妾气喘吁吁爬上船,这才惊魂稍定,忍不住大哭起来,连带着两个孩子也同声哭闹。
  李彦思喝骂:“都禁声!是想把明军招来么?谁再哭把谁扔河里!”
  白河虽然并不宽,最宽处充其量也就是百丈,但水流湍急,暗礁、旋涡很多,如此处之类的野渡口,水面十分凶险,更遑论夜间行船。
  李彦思本打算天色将亮未亮之时渡河,既能约略看见河道,又能赶在明军巡弋之前开动,但等了片刻,刚吃了些食物补充体力,就见远处来路尽头有火龙亮起,随着夜风还传来阵阵犬吠。
  众人顿时一阵惊惶,李彦思喃喃道:“追兵怎么来了?莫非白马院那么快就动手了?”
  几个护卫手忙脚乱,解索的解索,推船的推船,将小船从岸边推入河中。管家连拽带抱,将李彦思从丈许高的河岸上拖下水边,一个不慎,两人一起滚落下来,满脸泥土,极为狼狈。所幸没有受伤,管家爬起来又将李彦思推入木船。
  李彦思兀自发怔,继而一拍船帮,咬牙切齿道:“好你个则珲,好你个强雄,竟敢背叛老子!你们等着!”
  小船慢慢驶离河岸,很快融入湍急的河流中,在一处处旋涡、涌滩中打转、起伏,好几次都差点翻船,当真凶险异常。
  卢方主追到岸边,也看不清河中的真相,只是依稀听得动静,在微弱的夜光中似乎能看到河中央小船的轮廓,连忙令人放箭,却哪里射得到。
  李彦思也算命大,似乎冥冥中有佛祖保佑,一路行来,险情没少遇到,却都堪堪避了过去,向上游奋力划了半个时辰,竟然给渡到了对岸!
  天亮时,赵然在白马院接报,李彦思跑了,不由有些吃惊。听着卢方主梳理来龙去脉,他也不由有些佩服,这个党项头人,还真是厉害啊,见机极快,堪称狡诈!
  卢方主自请担责,赵然好言安慰了几句,没有批评,却是表扬了他一夜的辛苦,然后叮嘱他们尽快回去休息,好好睡上一觉。
  赵然不是一个光看结果的领导,同时他也会看过程,只要程序正确、过程没有失误,哪怕结果不好,他也不会就此处罚下属。
  党项人中,李彦思逃跑,强雄被抓,则珲反正,现在算是群龙无首了,赵然当即吩咐,明日放粮!
  十二月十七日上午,保忠带领党项族人们一起,刚来到城外周转房的工地,就听白马院典造房的道士公告了一个好消息,今日午后歇工,除戴罪服役的党项罪囚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前往白马院领取道门发放的赈济粮食。
  闻听此言,民夫们喜出望外,不仅是党项劳力高兴,所有汉民劳力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大伙儿的热情极为高涨,干起活来十分卖力。
  到了午后,就餐完毕,典造房的道士们将大伙儿组织起来,排成队列,向白马院行去。队列之中,也不分什么党项人还是汉人,只分男女,女子在前男子在后,保忠的身边也不是洗忠、景程和老叔这些族人,而是同一工序的其他汉人。
  白马院方堂的巡查和披着大红战袄的明军士卒维持着队列,将保忠他们这几百人圈在白马院门外的主街上等候。这些工地上的劳力们是第一批接受赈济的百姓,其余百姓将在十八日、十九日陆续过来领取。
  等候片刻,只听一声钟磬鸣响,白马院大门敞开,方堂巡查数着人头往里放人,每排五个,连放六排,保忠排在第五排,跟着第一批进入白马院中。
  就见慈航殿前的轩场上排了几条书案,十几个道士坐在书案后,各持纸笔,等待放粮,书案的后面,是一袋一袋白布口袋,每个口袋都鼓鼓囊囊的,不问可知,必是赈济粮食。
  轩场的另一边,用麻绳拉了一道禁区,禁区内堆放着大袋大袋敞口的粮食,粮食种类比较杂,有青稞、有黍米、有稻米、有肉干,粮食旁边还堆着一些兵刃家具、绫罗绸缎、衣服布匹、家具瓷器、散碎银子、铜钱等等。这些东西如小山一般堆积在那里,也不知是做什么用。
  在轩场前站定,就见卢方主上前,指着那堆小山般的货物高声介绍起来,原来都是从李彦思、强雄两位党项头人家抄捡出来的。
  听说粮食都是李彦思、强雄从白马院给大家发放的赈济中克扣出来的,其他财物也来自两位头人的巧取豪夺,队列中的党项人顿时大哗,怒骂声骤然响成一片。
  保忠站在队列中,他并没有跟着大骂,但看着那么多财物粮食堆放在这里,尤其是看见其中有几袋药材,想起自己老娘差点病死,他心中忽然涌现出一股快意,咬着后槽牙暗暗道了声:“该!”
  卢方主讲完,又吩咐了一遍领取赈济的步骤,然后挥了挥手,众人排队进了慈航殿。
  有几名客堂、经堂的道士已经等候在其中,待众人站好,便敲着钟磬和木鱼,开始领头念起:
  “庄王育秀,受帝命而诞生……”
  “教阐南洋,奉敕旨而救劫。随声应感,动念垂慈。圣德昭彰,玄功莫测……外道仰依,邪魔归正……”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寻声救苦救难,随心消厄消灾。碧落洞天帝主,圆通自在天尊……”
第八十二章
放赈
  保忠听着道士念一句,他便在下面跟着诵一句,此时此刻,信香缭绕之中,只觉心灵有如被洗涤了一般,寂静、安详,仿佛过去这一段时间所受的诸般苦处,都算不得什么了。
  赵然和袁灏站在殿后眼望这一幕,袁灏叹道:“汉人也还罢了,就不知这些党项人何时才能真心皈依。”
  赵然一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慢慢来嘛。再者,咱们这一批赈济结合祷告,或许能收到些效果也不一定。”他暂时没必要告诉袁灏,自己在大殿上,用卫道符布了一个可以有助于集中精力的简单法阵。
  开局很重要,尤其是点化信众的第一步,为了能够打好基础,赵然也是拼命往里不计成本的砸符布阵,希望第一团雪球能够尽快滚动起来。
  信香燃了两寸,诵念完毕,一声鼓响,保忠随人群来到殿外,排着队向书案处慢慢挪过去。一边挪动步子,一边回头张望信香中氤氲中肃穆的慈航大殿,心中暗自发誓,回去后,一定要多借些道经来读一读。
  签名、画押、取粮,保忠很快便得到了本月的赈济——粮食三斤,青稞黍米各半,此外,还有半两盐!
  除了粮食和盐外还有个意外之喜,白马院宣布,装粮食的布口袋不用还给白马院,以后再有类似赈济,各家带着这个口袋过来取粮便可。
  保忠一看,相当于白马院额外每人发了两尺白布,老人孩子都有。有些人多的家里,已经可以就此做出件衣服来了!
  白马院连续放了三天赈济,果然如同当日所料,不单是城里的百姓,住在城外大大小小村落中的许多党项人也闻讯赶至,跟在大队里面领取赈济粮食。
  到了十二月十九日之后,仍然有城外村落的党项人前来领粮,却被遗憾的告知,本月赈济发放完毕,请待下月。
  经事后统算,白马院三天内共计放出青稞、黍米各八十余石,盐三百七十多斤,赈济人数七千四百余人。
  赵然抽调经堂中功课优异的几位道士,成立了一个写作组,专门撰写两份报告。其一是李彦思、强雄涉嫌谋反叛乱的报告,其二是向红原百姓发放赈济的报告。
  袁灏再次推迟了亲自巡查土地丈量工作的出发日期,主动请缨,将两篇公文的写作任务揽到手中。经过两天没日没夜的努力,袁灏将成型的两篇公文交到了赵然手中。
  论文采和语句的老辣,赵然自问远远赶不上袁灏,看完之后深表佩服。
  赵然尤其注意到,在这两篇公文中,袁灏都有意无意的将责任往前任方丈曾致礼头上扣。他隐晦的指出,是因为曾致礼的不作为,令李彦思等党项头人的叛乱意愿逐渐成长,并导致李彦思等人完成了粮食的积储和兵甲的整备;更是因为曾致礼的纵容,导致了红原党项人和汉民之间严重的对立情绪,以致红原的布道事务和民治事务始终未能走上正轨。
  赵然本来一直在考虑,是否提交一篇参劾曾致礼的疏文,他相信,只要自己弹劾曾致礼,又有那么多铁证如山,应该能令曾致礼灰头土脸一把的。
  但弹劾时应该怎么措辞,赵然还没想好,因为弹劾曾致礼,势必要牵连到袁灏及白马院的三都,乃至八大执事,其中的分寸,很不好拿捏。
  袁灏这两篇文章交上来,等于解了赵然的难处。这两篇不是参劾的参劾,既将曾致礼的错误说得一清二楚,又没有牵连到白马院其他同道,同时还避免了赵然“后任参劾前任”的恶名坐实——虽说赵然并不惧怕这种恶名,相信足够曾致礼喝一壶了。
  看完之后,赵然问:“后面的供词、证据都串上了么?”
  袁灏道:“方丈宽心,断不会有破绽的,嗯,便如方丈所云,形成证据链了。”
  赵然想了想,道:“监院在文中赞扬了守御所军士,这很好。我的想法是,能否加一个折子,专门替守御所军士请功?尤其是对守御所宁守御的功绩,不妨多添几笔,再拔高一些。”
  袁灏道了声“明白”,当场起草了一篇替红原守御所请功的文字,须臾便呈递上来。
  二人相视一笑,赵然提笔划了圈、签了名:“准报,天鹤宫、川西总督府。”
  至此,年前的诸事便算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正旦大斋醮。到了来年正月初一,白马院的道士们将分为两部分,其中以袁灏为首的官府中人,将迎来一个大长假,休沐到元宵之后,以赵然为首的道门中人,则要继续苦逼的努力工作——正月是道门各种斋醮科仪最集中的日子,他们要到元宵节后才能补假。
  十二月二十三日,袁灏派往松州的人终于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天鹤宫和川西总督府拨付的两笔专款——流民安置费和特别布道补贴。
  赵然吩咐下去,拨了五只羊、二十两银子到罗记酒楼,让酒楼整备菜肴。这是灶王爷上天为下界百姓说好话的日子,又称为小年,白马院同道们辛苦了一年,正是相聚在一起,共同庆贺的好时机。
  听说赵方丈要摆宴,白马院一干道士们顿时炸了!白马院是新设的道院,红原又是穷困之地,这帮道士们没有一个将家眷迁过来定居的,所以这两年都没法和家人一起过年。
  前任方丈曾致礼在这方面又比较“严谨”,所以大伙儿对过年基本上没什么盼头,不想来了个赵方丈,居然给大伙儿摆宴,虽说酒菜简单,可这是多么暖人心的举动啊!
  当晚,罗记酒楼大堂中摆满了酒菜,大大小小的桌子加起来二十多张,不单受牒道士们来了,火工居士们也得以参逢宴席,大家喜气洋洋,气氛极为热烈。
  袁灏干咳了两声,酒楼中顿时鸦雀无声,就听袁灏道:“诸位同道,今年的冬天,想必很多同道都和袁某一样,以为只是个平常的冬天,以为我等又要在这大雪中、寒风中感受边地的凄苦。可是你我都错了,我们白马院迎来了赵方丈,故此,这个冬天,袁某不觉得冷了,袁某感到很暖!”
  堂下顿时一片沸沸扬扬,性子直爽的,大声附和赞同,秉性矜持的,也都纷纷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