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874

  魏致真道:“这想法若成习惯,生死之时便是败因。”
  说罢,收剑而回。张元祥看着他的背影,抱拳道:“多承指教。”
  至此,魏致真四场试剑全部结束,四战全胜,当真令人惊艳,从此名传天下自是不用多提了。
  既然到了龙虎山地头,当然少不得要拜见龙虎山掌舵人,领衔真师堂的大天师张云意。
  和这位大修士实在没什么可谈的,无非就是得了几句夸奖,表示了一下对楼观道法的赞许,让魏致真转告对龙阳祖师和江腾鹤的问候。
  张云意不经意的几句谈笑之间,便将魏致真越境斗法得胜的荣耀化解得淡到没影,而赵然等人也对此无可辩驳。的确,在大修士眼中,一个大法师战胜了一个炼师,最多是起小小的谈资而已,引不起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而对方的态度,也让赵然充分领教到了什么是大门派的底蕴和气度——一场普普通通的试剑斗法而已,证明不了任何问题。
  张云意的接见不过是尽地主之谊,没有实质内容,但无形中却给九姑娘接下来的谈判撑了粗腰。
  青衣道人和魏致真共游龙虎山去了,骆致清则忙着寻找龙虎山道士,请人家亮剑,赵然则和九姑娘、蓉娘一起,展开了紧张的三方会谈。
  赵然希望自己能保有《君山笔记》更长一段时间,希望道门各家宗派把注意力都放在修行上,尽量别将目光投向这份期刊,好让他能更久的独占宣传舆论阵地。
  但很可惜,反应迟钝者毕竟是少数,对于《君山笔记》的巨大作用,如龙虎山和阁皂山这样的大宗门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基于此,赵然也相信,如茅山之类的宗门同样认识到了《君山笔记》的价值所在,之所以没有找上门来,恐怕是因为他们与楼观之间存在的那些无法言说的矛盾起到了阻隔作用。
  因为目前为止,赵然同样收到了东方敬的试探,囿于两家的良好关系,东方敬的试探比较含蓄,没有任何强迫的意思,但无论如何,这是需要认真面对的。
  所以躲是躲不了的,以宗圣馆之力,想要保住《君山笔记》,或者确切的说,保住《君山笔记》在修行界中的地位,就必须引入战略性强援。
  除了上述三家外,赵然还考虑将福建鹤林阁也拉进来,这是老师江腾鹤的最大靠山,人家虽然没有任何关于对《君山笔记》的要求,但真要搞联合运营的话,能将鹤林阁抛开不顾吗?
  所以此刻虽然是三方谈判,但其实是五家联合,赵然必须将玉皇阁和鹤林阁也纳入进来一起考虑。
  商谈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君山笔记》值多少钱?
  九姑娘和蓉娘对赵然都很了解,知道这是他必然会谈到的问题,所以当赵然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人并不出乎意料。
  蓉娘没有说话,但九姑娘抢先给了一个价格:十万两!
第一百四十一章
评估
  喊出十万两这一价格,九姑娘是有根据的,她对《君山笔记》的耗费进行过测算。
  在九姑娘的计算中,《君山笔记》的价值主要由房舍、人员开支、复写法台以及过去三年的投入组成。
  她侃侃而谈:“我去过宗圣馆,见过余道长他们编写《君山笔记》,我知道《君山笔记》编辑部就设在余道长的道院中。这座道院如果是普通房舍,那肯定值不了几两银子,但考虑到出自武当孙真人之手,我给你作价一万两银子,亏不了贵派吧?”
  赵然不动声色:“你继续。”
  九姑娘笑了笑,继续道:“如余道长这样的金丹修士,我龙虎山也大致测算过,每年修行的花销如果折算成银两,差不多三百两银子足矣,当然,我指的是不与别人斗法的情形下,实际上据我所知,余道长似乎没有与人动过手。我相信放在贵派,三百两银子应当是绰绰有余了。编辑部的其他编辑,或许杨致温是最耗银子的人,但也不会超过五百两,那头灵狼我无法测算,但五百两绰绰有余,至于其余人,每个二百两吧。这样的话,每年三千两足够开支。君山笔记初创到现在算五年,我按一万五千两给你。”
  赵然道:“你就不算算他们在大君山洞天修炼,每年吸纳灵力折多少银子?”
  九姑娘道:“这当然不能算,你要是不愿意,可以将编辑部放在龙虎山,吸纳多少灵力我龙虎山都不管。”
  “接着说。”
  “《君山笔记》在正式形成期刊之前,发行的飞符、纸张、稿酬我也大致测算过,三年总计不会超过两万,或许还算多了,但没关系,我认下这个数。”
  “现在是四万五千两。如此说来,你给复写法台的估值是五万五千两?”
  “其实到不了那么多。复写法台可以视作一件法器,我听说是一个姓龙的低阶散修炼制,低阶修士不可能炼制出中阶法器,所以复写木台实际上属于低阶。考虑到其功效比较独特,我可以按中阶法器里的高品给你折价,也就是一万五千两。”
  “这刚六万?”
  “没错,剩下的四万,是对贵派的补偿,弥补贵派过去多年以来的辛苦,所以,总计十万,这是我龙虎山的估值。蓉娘,你觉得呢?”
  蓉娘想了想道:“《君山笔记》究竟值多少银子,我是算不清的,我们阁皂山对此不是很关注,我们就是想加入,无论多少银子,我们那一份都不会赖账。”
  赵然击掌赞道:“大气!”又向九姑娘道:“瞧瞧人家蓉娘,知道什么是气量么——我不关心花多少钱,我只关心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你们龙虎山就该多学着点。”
  九姑娘笑了笑道:“要比财力,我还真不知道天下哪家宗门比得过阁皂山,别看我龙虎山家大业大,但供养的人也多啊,哪里不需要用钱的?好了,赵道长,说说你的意思吧?”
  赵然道:“九姑娘高明,我是很佩服的,能够算到这一步,已经很难得了。如果采用实物资产折算,这几项我都赞同,当然九姑娘你也漏算了一些,比如大君山洞天中的地块应该怎么折算……不过我就不斤斤计较了,这不是重点。我认为有个问题,应该和九姑娘好好探讨探讨。”
  “什么问题?”
  “九姑娘在做《君山笔记》估值的时候,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
  “无形资产?这是什么?”
  “九姑娘不懂没关系,我跟你详细交流一下,九姑娘就明白了。所谓无形资产,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金银类财产。”
  “没有实物形态?这哪里存在什么资产可言?”
  “简单解释一下,比如九姑娘大名鼎鼎,如果我打着九姑娘的旗号去阁皂山借银子,蓉娘,你看在九姑娘的面子上能借给我多少?一万借么?”
  蓉娘点头:“别说一万,十万都借。”
  “那五十万两呢?蓉娘,认真考虑一下,假设这是真事,五十万两你借么?嗯,你没有五十万两,你父亲有,他愿意借么?”
  “这笔银子太大,恐怕很难。”
  “三十万呢?”
  蓉娘考虑了一会儿,道:“最多可以借二十万。”
  “如果云意大天师来呢?你们阁皂山最多可以拿出多少?一百万?”
  蓉娘道:“应该可以。”
  赵然向九姑娘道:“你的无形资产是二十万两,大天师至少一百万两。你的信誉,这就属于无形资产之一。”
  九姑娘若有所思,同时也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有点意思,你接着说,《君山笔记》的无形资产是什么?”
  赵然道:“《君山笔记》是一种以传播消息和内容为目的的媒介载体,其无形资产具有特殊性,由这么几方面组成。
  首先是权威性。这一点不用多说了,打个比方,如果我要在《君山笔记》中发布一条消息,说你九姑娘其实已经成亲了,有了双修道侣,而你则四处托人辟谣。你认为天下修士们会信谁?
  继续说第二个。《君山笔记》拥有常设编辑八人,九十三名特约记者,被收录为撰稿人的修士一百五十八名,对于撰写报道和故事熟稔有余,这么一支遍布大江南北的高素质采编队伍,龙虎山需要多少年、耗费多少银子才能培养出来?
  第三个,谈一谈我们的发行网络。《君山笔记》发行网络遍及两京十三省,每一个省,都有至少一个省级代理点,几乎每个州府都有二级代理点,代理点总数达到二百六十七个。试问,这样一套成体系的发行网络,龙虎山想要建立的话,又需要多少年?耗费多少银子?
  第四个,是《君山笔记》稳定而忠实的读者群。第六期的发行量已经出来了,四千另二十份。需要提醒九姑娘的是,一份笔记的订阅,读者不一定是他自己,必然包括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同门上下,因此,四千份君山笔记,读者不是四千,而是八千名修士,或者两万名修士,甚至四万也不无可能……”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协议范本
  九姑娘很是有些佩服的看着赵然:“也不知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说起来头头是道,乍一听是奇谈怪论,偏偏又似乎很有道理……你说的这些无形……资产?的确是那么回事儿,我承认的确有很大价值,但要怎么估算呢?”
  赵然道:“无形资产的估值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成本法,比如市场法,比如收益法。《君山笔记》是传媒,具有特殊性,所以前两者都不太适用,暂时以测算收益来评估一下《君山笔记》的价值吧。这种方法是根据收益或现金流来折算……”
  “什么是现金流?”
  “就是现时状况下,我们手中持有的金银流入和流出量。说复杂了你也不懂,咱们就做个简单数字解释,嘉靖二十六年,《君山笔记》编辑部过手的银钱数目,差不多就叫现金流。现在每一期收到的征订飞符银、发放的稿费、材料的耗费,加起来在两千银子,一年三十多期,现金流就是七万两。我也不跟你多算,只折二十年,现金流妥妥超过一百四十万两!”
  “明白了,可是你所说的现金流,并不能就此折算收益。”
  “九姑娘,收益好做,现金难求啊!知道什么叫做现金为王么?有收益的店铺依然倒闭的满地皆是,年年亏损的,只要现金流充足,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九姑娘皱眉沉思,摇着头道:“很奇特的想法,非常难理解,但你说得又是对的。但是,折算二十年是什么意思?”
  赵然打了个哈哈:“其实没关系,折算二十年,只是想告诉你,未来二十年,在《君山笔记》上,最少会出现多少金银的流动。你要折算十年也行,那也至少是七十万两,并且,我可以保证,将来每年的金银流动量还会大幅度增加。”
  想了想,又道:“如果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用收益来衡量。我承认,目前《君山笔记》没有赚钱,但如果真想赚钱的话,其实并不难。我们可以用预期收益来测算笔记的价值,比如,每一期安排一页专稿,但凡需要发布信息和公告的宗门和修士,都可在上面登载。这样的信息,一条我们收费五十两,一页安排二十条,这就是一千两,一年收益就是三万多两,二十年就是七十万两。”
  “又比如,我正在敦促我们的修士改进飞符的功能,节约每张飞符的成本,一旦改进成功,每年可以节约多少银子?”
  “还比如,现在我们收的是飞符的工本费,将来若是开启收费制度,比如每一册售价一两银子,全年收益就在十万两以上。”
  “还比如……”
  赵然吧啦吧啦一通“比如”,《君山笔记》的各种前景就浮现在了九姑娘和蓉娘的眼前。
  赵然“比如”完之后,喝了口水,身子向后一靠,望向眼前的二人:“《君山笔记》的预期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宗圣馆将这笔财富拿出来,和各位一起分享,估值一百万两,不贵吧?”
  蓉娘抿嘴笑道:“确实不贵。”
  九姑娘瞪了蓉娘一眼,叹了口气:“好吧,既然阁皂山同意,我也没什么话好说了。你打算收我们多少银子?”
  赵然道:“很简单,咱们按折算的股份来认缴银子。我打算把君山股份分为一百万股,每股一两。宗圣馆自留六十万股……”
  九姑娘打断道:“分出来的太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