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874

  都府的何知府是去年刚刚履任的,又非本省人士,对赵然的事迹不太了解,但他对梅花易数却有所耳闻,因此迟疑道:“梅花易数我是听说过的,占卜结果往往和卦象谬以千里。我知道赵法师已是金丹修为,恕本官冒昧,没有看低赵法师的意思,只是本官还没听说过哪一位金丹修为的法师能够做出如此精准的预测,何况还是运用梅花易数。赵法师能否给我们一个更具信服力的说法?都府虽然家底不薄,但要全力为北部三县抗旱的话,还是很吃力的。”
  东方敬看了一眼赵然,又道:“为了让大家更加慎重,做起事来不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我就在这里通报一下对旱灾的预测。这次预测是由宗圣馆道门行走赵致然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情况下做出的,运用的是我道门秘法——梅花易数,有些人听说过梅花易数,这种占卜方式占出来的卦象常常与我们的预期背道而驰,不是修为到了极其精深的地步,卦象的解读会出现很大误差。如同刚才何知府所言,赵然只是一个金丹法师,他做出的预测如何能令人信服?对此,我能够告诉在座诸位的是,无论赵致然其他预测是否准确,但这次的结果,得到了我道门合道境大修士龙阳祖师的确认。”
  听说赵然这次的预测得到了合道境大修士的确认,大多数人都没有了质疑声。
  川西总督夏吉和龙安知府也默认了赵然的预测,他们对龙阳祖师同样很有信心,或者说,对龙阳祖师没有信心的人,天下还真没几个。
  赵然最担心的是,这些人就算相信,也相信得不是那么坚决,到了下令救灾的时候,东一折扣、西一折扣,会让问题变得复杂,为了以安众人之心,让他们对此事高度重视起来,于是再次做了强调:“何知府、诸位,我知道诸位为何迟疑不决,因为我所说的上述地区,有水灾、有震灾、有雹灾,唯独很少出现旱灾。但我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次事关百万黎庶的生存大计,贫道不敢给自己留什么退路……”
  顿了顿,赵然叹了口气,道:“为了这次占卦,贫道损耗了三年寿元。在此向道尊起誓,若有虚言,教贫道天打雷劈。”
  整个经堂一片沉默,所有人都怔怔望着堂上面无表情的赵然,良久无语。
  何知府率先起身,来到赵然面前,深深弯下腰去,低头躬身道:“何某代都府百姓,恭谢赵法师大德!”
  接着是龙安府孔知府、景寿宫宋监院、西真武宫徐监院,以及几位三都高道,乃至玄元观的杜腾会、陆腾恩、冯腾川等,每个人都起身过来,向赵然行礼。
  布政使周峼上来,拉着赵然的手,郑重道:“布政使司将竭尽全力抗旱,请赵法师宽心。”
  赵云楼也很是吃惊,最后连连向赵然感叹道:“致然不易,致然有心啊,有致然在,我道门何忧之有!”
  议事一连延续了三天,这三天里,因为赵然的坚持,赵云楼和周峼决定组建一个“川西北抗旱指挥部”。
  在商议人选的时候,赵云楼和周峼对赵然拟上来的这份名单感到很别扭。
  总指挥:东方敬、赵云楼、周峼
  副总指挥:杜腾会、陆腾恩、冯腾川、聂左臣、曾显明、高盛恒
  成员:白腾鸣、宋致元、徐腾龙、何文斌、孔成贵、夏吉、赵致然……
  下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致然(兼)
  办公室下设协调组:李腾信、裴中泞……
  工程组:雷善、李致宁……
  文件组:袁灏、卢致承……
  宣传组:余致川、杨致温、蒋致标……
  应急组:诸蒙、曲凤和、关雨山……
  救援组:宋雨乔、郑雨彤、曹雨珠、庒雨琪……
  财务组:……
  后勤组:……
  赵云楼:“……”
  周峼:“……”
  东方敬:“哈哈!哈哈哈哈……”
  赵然向他们解释:“三位总指挥分别代表玉皇阁、玄元观和布政使司,有你们三位坐镇,抗旱各项事宜才能做到事权统一。”
  “副总指挥,包括了玄元观三都,布政使司右布政、四川都指挥使和按察使。抗旱一事必然会涉及军队调动,这就涉及都指挥使,必然会出现大额金银的往来,这就需要按察使查办不法,都是不可或缺的……”
  赵云楼打断道:“用不着那许多,腾恩和腾川都有各自的事务,从名单里拿下来,腾会进去就行了。”
  周峼也摇了摇头:“聂左臣就算了,他忙得很。”
  赵然知道这两位的真实想法,抗旱有成之后是要论功行赏的,赵云楼其实不打算让冯腾川分这杯羹,但单独把他拿下来,太过难看了一些,故此让陆腾恩陪榜,至于陆腾恩的功劳,到时候随便安排个事情就可以记上一笔了,不需要再列明其中。
  至于聂左臣,右布政这个官职本身就是左布政的替补,与同知有些相似,地位高是很高的,但左布政不想让你插手,那你甚至连“同知”都不可得。
  在四川布政使司内,聂左臣就是如此,其中的内情很复杂,但至少两人不和是近乎公开的秘密了。
  但赵然就算知道内情,在报名单的时候,也必须写上这几位的名字,似这种级别的人物,留谁不留谁,不是赵然能够决定的,他报上去就好。
  当下,按照赵云楼和周峼的意见,把陆腾恩、冯腾川和聂左臣划去。
  接下来的领导小组成员,是按照道宫、州府分配的,一府两位,道宫和官府各一,都是三个州府的一把手。
  赵云楼和周峼依然觉得碍眼,但提起笔来,却在一大串名字上方绕来绕去,下不了笔,思虑良久,竟然发现一个都拿不下来。
  直到看向“指挥部办公室”中的各种组名和组员,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看得舒服了不少,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或者摇头提出疑问。
  赵然看着他们两个自己跟自己较劲,不觉一阵好笑,转头看向东方敬,东方敬也同样微笑不语。
  抗旱指挥部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协调各方出银子、粮食和征发劳役。
  为此,赵然当堂详细讲解了一番自己想要开展的抗旱事项,并依据这些事项作了一个预算表。
  所有这些事项,被赵然统称为“三大工程”、“四大储备”。
第二十章
工程和储备
  松藩是三条河流的发源地,中部和南部的岷江、黑水汇入都府茂州,形成汶水;北部的涪水贯穿小河县和整个龙安府,经过都府北部的安县和绵州。
  河流并不少,都在崇山峻岭中白白流淌,一旦天不降雨,这些江河也很难被利用上,他们离农牧区太过遥远。
  所以三大工程的第一项,就是蓄水。想要度过干旱,这是最好的缓解办法。
  把这些河流斩断,拦腰截坝固然是最佳方式,但工程太大了,技术要求也高,不是短时间内玩得起的,就算动用修士、灵妖的力量,等到完工的时候,这次大旱灾怕是也已经过去了,所以不是上选。而且将来的维护和修缮也是个大问题,弄不好的话,好事反而变成坏事。
  赵然的计划是沿着三条河流,在适宜的地方挖出一系列人工湖泊来,趁着现在三条河流还没到枯水期,把水引过来蓄上。
  为此,大家一起商议着选择了十多个点,都是坑洼低地,其中就包括雨阳居住的黑口子沼泽——当然不是要把雨阳的洞府给淹了,而是将黑口子沼泽旁的一处洼地继续深挖下去,令其储水功能增加十倍以上。有这十多处人工湖泊,便可以在今年的干旱期继续向农田供水。这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工程。
  第二项工程是开挖沟渠,从这十多个人工湖泊起,开挖出总长度超过三百里的沟渠。这些纵横来去的沟渠将覆盖三府所有尚未开渠的农田,主要集中于永镇、小河、保县和安县。
  龙安府四县的沟渠系统非常完善,这是赵然以及继任者——当年的孔县尊,如今的孔知府,还有更多受到影响的龙安府道士、官员们共同辛苦十年的功劳。
  都府的茂州水渠也修筑得不错,这里紧邻天府平原的北部,几乎没有遇到过旱灾,所以需要做的是将沟渠重新疏通。
  若非如此,挖渠的工程量怕是还要翻一番都不止。
  第三项工程,就是打井。基本上都府和龙安的所有县份,每个村子都有井,只有松藩的县份,因为村子差不多都靠在河水溪流旁边,所以对打井不是很热衷,这是需要重点加强的地区。
  打井是门技术活,没有专业人士指导,想打井没那么容易。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寻找眼位。打不准地方,不知要挖多久才能出水,或者根本出不了水。
  赵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他有比专业人士更专业的眼光,天眼一开,看一下天地气机的流动,就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这三大工程虽说是为了应对今年即将到来的大旱灾而开工的,但完工之后却能给老百姓带来长久的回报,将来再有旱灾也不用再怕了,反过来也能防洪抗涝,功在今日,利在千秋。
  三大工程以外,还要做好四大储备,大量储备粮食、药材、牧草、种子。预计到了秋天粮食减产后,指挥部将迅速发放过冬的赈济粮食和种子,以向明年的春耕平稳过渡。药材是为了防止意外产生的疫病,赵然肯定不希望有疫病产生,但天灾面前谁又说得准?他的救援组就是为此而设。至于牧草,则是为牛羊牲畜准备的草料,既然‘百木难生’,那肯定包括灾区的牧草,所以要在红原进行大量储备并支援永镇、小河、松藩三县的牧区,防止出现牲畜大面积饿死的现象。
  昏天黑地的激烈讨论之后,各家也分摊了十万两银子的紧急救灾银,抗旱指挥部将动用这笔银子,向江西、湖广、广东等地购买粮食,向黎州购买大量药材,分储于各县的常平仓中,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调拨运转。
  此外,各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征徭役。这件事情很棘手,不是说征不上来,而是时候不对。现在已经三月初,马上就要开始春耕,春耕时如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时候征发的,可若是五月再征的话,就会耽误工期,来不及应对旱灾。
  赵然自是毫不担心,他有专业队伍在手,前期各项工作都可以包圆,等春耕完毕之后,再交由各县征发的劳役接手,差不多可以保证七月之前完工,在庄稼最需要吃水的时候及时把水续上。唯一的问题,就是在春耕期间如何供水了,这方面的事情,赵然打算交给应急组来做。
  只是如此一来,想要避免“惊世骇俗”也不可能了,因此提前在这次议事中打了招呼,要求各府都必须知会到最底层的村庄,若是见到成群结队的妖修们大规模穿行,千万不要惊慌,因为这些妖,全都是好妖!
  议事的最后,要求各县立即开始勘察和确定挖湖的具体地点,做上标记、用石灰圈出范围,画好沟渠的路线,为妖修们的到来做好准备。
  赵然来不及总结这是否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更没有时间发表什么重要讲话,果断离开了青城山,上了雁背便直飞大青山。
  青君挥舞着球杆,一记潇洒的扭腰击球,修行球高高飞起,向着远方的球洞落了过去。眼见木球就要进洞,一道白光忽然蹿了出去,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来到球洞处,凌空跃起,张开大嘴将木球叼在口中,然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返回青君身边。
  这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个头不高,只及青君胸口处,两只胳膊搭在青君腰间,张着嘴,将木球炫耀般的送出舌头,屁股晃来晃去。
  青君小指头一勾,木球再度凌空悬浮,继而又是一记扭腰击球的动作,勾得赵然心头一跳。
  那少年化作白光,再次冲了出去,其速之快简直不可思议。赵然已经看他来回奔波了五六趟,直到现在都没有看明白,这少年是两条腿跑过去的,还是四肢着地蹿过去的。
  青君笑吟吟的又玩了一会儿,招呼赵然也一起参与:“赵小道,一起玩!”
  赵然头皮一跳,连忙摆手推辞:“我可没他这本事,跑得没他快。”
  青君愣了愣,猛然弯腰捧腹大笑,笑了一会儿,才道:“赵小道,我是让你一起击球,没让你捡球。”
  赵然擦了擦冷汗,尴尬道:“抱歉抱歉,我是被这位……嗯……”
  “啸地郎君。”青君笑吟吟提示。
  “被这位啸地郎君镇住了,这名字……”
  “我起的!”
  “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