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0/874

  这女修却是裴中泞,裴中泞脸色有些苍白,刚出来便脚步不稳,跌跌撞撞找了棵树,弯下腰干呕了半天。九姑娘则拍着裴中泞的背,帮她缓解难受。
  赵然打了个招呼:“九姑娘,中泞师妹这是怎么了?”
  九姑娘道:“中泞师妹坐不惯我家的山河鼎,此事也赖我,在天上盘旋得太过猛了一些,原本想让中泞师妹体验一下山河鼎的特点。”
  赵然过去看了一下裴中泞的状况,往她嘴里拍了一粒乌参丸,佛门的乌参丸比道门养心丹见效快,不多时,裴中泞的恶心感便消除了下去,看着赵然脸上又是一红。
  赵然打量着龙虎山这件飞行法器,见上半部分确实是铜鼎的模样,下面的支撑腿则都是山岳之形,每座大山都喷着水雾,形成河流般的玉带,缠绕着整座大鼎。
  “这叫山河鼎?以前没见你用过,果然有点意思。正好,我要看一下保县的情况,劳驾你帮我操控吧,受累。”
  “你家不是有清羽宝翅吗……好吧……中泞再一起上来?多适应适应就好了……那行,等我们下来吧。”
  山河鼎在一百多丈的空中,按赵然所指的路线缓缓穿行着,赵然一边仔细俯瞰地面,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着。
  “这次来,是有几篇文章想要发在《君山笔记》上,我跟余致川说了,但他说这类敏感的文章,先要由你审阅。”
  “飞低一点,向北……稍微偏西一点,好的……”赵然又记录了一笔,然后道:“走吧,继续向东……什么文章?”
  九姑娘递了一摞稿纸过去,赵然接过来一看,共三篇。头一篇是《嘉靖二十三年以来天下信力对比》,署名作者是“无边落木”,赵然知道就是龙虎山的王梧森。大略看了一下,文章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了信力的增长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但凡由修士出任方丈的道院,信力都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这篇文章很好啊,没问题。”赵然在这篇文章上划了个勾,还给九姑娘,继续去看下一篇。
  第二篇是对嘉靖二十二年总观下发的《馆阁修士履任十方从林诏》的解读。文章没什么新意,相当于一次政策普及,署名是一位江西某馆阁的黄冠修士,现任某县方丈。
  赵然也划了个勾,交给九姑娘。
  再看第三篇,是一篇鼓吹修士履任十方丛林效果大好的文章,分析了各种优点,并对当前这项政策的推进缓慢进行了批评。
  文章作者竟是实名,为总观大都厨郭云贞。
第二十五章
子香枇杷露
  赵然略略有些惊异,盯着九姑娘打量半天,问:“九姑娘到底想干什么?”
  九姑娘笑了笑:“没什么,我就是觉得这件事情推动太慢了,都快五年了,还没实现所有县份全部履任,更别提推动到州府道宫了。”
  赵然道:“何必着急?打好基础不是也很好吗?”
  九姑娘道:“如果从上面往下推动,进程不是会更快一些吗?你不想早一点做天鹤宫的方丈?”
  赵然试探了一句:“在《君山笔记》发表,也不过是宣传了一半,十方丛林这头还缺一半呢……”
  九姑娘道:“没关系,我家天师府弄了一本《龙虎山》,就是专门针对世俗的,第一期马上就出,这三篇文章,我们也准备放在第一期上,作为开篇,你觉得怎么样?”
  “呵呵,原来贵派还是搞了一份期刊啊……”
  “你别多心,读者定位和《君山笔记》完全不同,都是凡俗中人,就跟你们天鹤宫发行的《八卦》有点像。”
  “那我是不是可以谈一谈入股《龙虎山》的事宜?”
  “咱们回头再商议就是。你就说这三篇能不能在《君山笔记》发吧?”
  赵然想了想,这三篇文章对自己看不出有什么影响,相反是还很有好处,在这一点上,九姑娘和自己应该是天然的利益同盟军。
  反过来说,哪怕是对自己略有影响,只要不是彻头彻尾害自己的,也不能轻易驳了龙虎山,人家已经是《君山笔记》股东了,不仅在编辑部里有常驻编辑,而且在内容审查委员会中也有一席之地,肯定不能闹翻。
  于是在第三篇文章上也划了勾,交给九姑娘:“交给我余师兄吧。”
  九姑娘看着这三个勾,笑了笑:“就这么简单?”
  赵然没搭理她,继续指着下面道:“往东南飞,看见那座山没,去那边……”
  九姑娘没有在四川多待,第二天便返回了龙虎山。回到正一阁后,来到父亲的丹房。
  张云意睁开双目,收了趺坐之姿,起身来到房外,顺着山径一路向丹崖而去。
  “你去看过了,赵致然在做什么?”
  “忙着抗旱救灾呢。”当下将所见所闻述说一遍。
  张云意默默听着,听完之后问:“看来你这次白跑一趟了?”
  “整个川北都忙成了一锅粥,单是我亲眼所见,便有几十位馆阁修士奔波往返,说出去怕是也没几个人相信。不是打仗、不为修炼,就为了挖几个大水坑,开一些沟渠,都成了农户了……”
  张云意扫了她一眼:“让你去干的话,你去不去?”
  九姑娘想了想,道:“我不去。”
  “为什么?其实这也是一条成道之路。你莫非不知?风大真人于川边潜心农耕七年,竟然圆满了,如今正在化解因果。”
  “我听说了,女儿并没有鄙夷农耕之意,但我还是不会去,不过我会指挥赵致然去。”
  张云意失笑道:“走捷径也是一条道,成道顺心,由你。”
  九姑娘问:“要不,我挨个宗门拜访一下?玉皇阁、云岫阁、冲虚阁,然后是鹤林阁?”
  张云意沉吟良久,终于还是摇了摇头:“有些事情,太直接了不好,你出面不如宗圣馆出面来得妥帖,尤其是鹤林阁,主动找上门去,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这种事情,能成固然最好,成不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影响力弱一些罢了。”
  “父亲是觉得女儿不如赵致然?”
  “不是这么一说,在咱们中原腹心一带,你出面沟通各家,赵致然肯定不及你,但在西南,人家是地主,你怎么跟人家比?”
  “是,那就眼睁睁看着?女儿还是觉得,若是能换成五叔,总是强上不少的。”
  “为父当然会想办法,好了,就这样吧,去看看你五叔,都是一家人,不要因为房字不同就生分了,他如今已是炼虚了,你要明白中间的差别。”
  “父亲放心吧,女儿给五婶带了礼物,现在就送过去。”
  鲤鱼潭边,张元吉坐在九香檀木椅上,手中垂着根钓竿,正在钓鱼。水云珊坐在他的身旁,呆呆望着潭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九姑娘来到潭边,笑着道:“五叔、五婶,正在钓鱼呢?”
  张元吉歪着头看着走近的九姑娘,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亲切的点了点头:“阿九来了?”
  九姑娘走到面前,递了个盒子给水云珊:“五婶,这是庆云馆的枇杷露,特意给你带了一些,有空尝尝。”
  水云珊微笑着接过来,点了点头,轻声道:“你们说话,我回房歇会儿。”
  张元吉扭头盯着水云珊离去的背影,待她身影转入月门之中,才轻蔑的哼了一声,向九姑娘道:“送她礼物作甚!”
  “一点小东西而已,不值当什么。”
  “那为何是庆云山的子香枇杷露?你是什么意思?”
  九姑娘道:“五叔入了炼虚,也该考虑元字房嫡系子嗣的事了,不管私下里怎么样,总要以大局为重。若是五婶怀上了五叔您的孩子,岂不是能打消外间许多疑虑?”
  张元吉冷冷打量着九姑娘,从头到脚,从脚到头,来回看了几遍,似笑非笑道:“若是流言更甚呢?”
  九姑娘笑吟吟道:“那就要看五叔的本事了,孩子是不是五叔的,侄女可爱莫能助。”
  张元吉手腕一抖,一尾大红鲤自潭中被猛然提了起来,鱼口处洒出一蓬血雨,散落在潭水之上。
  “你去四川如何了?”
  “那边忙得昏天黑地,都在抗旱救灾呢,时机不对,我就没说什么。这本来就要静下心来好好说道说道的,五叔毕竟和人家结了仇,要让人心平气和跟咱们谈,不可操之过急。”
  “结什么仇?一点小事罢了,哪里谈得上仇?要报仇也不是找我,找顾家,找姓水的贱人,找崇德馆都行,我和他们无冤无仇,当时不过受人之托罢了,也没出手伤着江腾鹤。再者,七弟也替我做了一场,有什么仇都化解了。如果还要不依不饶,休怪我对他们不客气。”
第二十六章
新的位子
  嘉靖二十七年八月,年过七旬的简寂观下观监院张阳明向真师堂递交了辞道书。
  这位来自龙虎山下天师府的张家俗道,执掌十方丛林牛耳达二十三年,终于感到身体不支,无法继续担负重任。
  沈云敬和张阳明并立在三叠泉边,看着由大月山、五老峰涧水汇合而成飞瀑,怔怔不语。
  良久,张阳明道:“刚好五年,也算是履约而退。”
  沈云敬摇了摇头,叹道:“就算是以修士出任方丈,也当由我这个方丈辞道才是,如今非要绕个圈子,让我来接你的监院,这叫什么事儿。”
  张阳明笑了笑:“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天下各宗各派都无法答应的,只能这么做了。我辞道了也好,终于可以颐养天年了,只是辛苦了你,还要继续操持,不得闲暇。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生怕继任者没有历练,若是安安稳稳不动不折腾也倒罢了,若是瞎指挥、瞎胡闹,哪怕他是高修,你可也不能犯含糊啊。”
  沈云敬道:“我会从旁好生协助的,再说不是一切都要依照《修士履任十方丛林诏》的规矩来么?他若是胡来,我拼着老命也要闹上真师堂去,呵呵。再干两三年,一切顺了,我也辞道,到时候来天师府找你老兄一起下棋。”
  “那是欢迎之至!”
  一位简寂观监院的辞道,本就是大明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更何况今年的形势还如此不同,当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心人一接到张监院辞道的消息,立刻就回想起了《君山笔记》和《龙虎山》两份期刊前一阵发的文章,以及由这三篇文章引起的各种议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