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874

  “若是别的位置,这些人都是很有力的争竞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监院张阳明辞道是给张元吉腾位子,很少有人会去硬抢,这等若和龙虎山翻脸了,除非实力足够,不怕得罪龙虎山。”
  “葛天师也怕龙虎山吗?”
  “葛家道已经式微多年了,他们也仰龙虎山鼻息而存。”
  “龙虎山可真牛啊……”
  “这是自然,否则以他们几位的修为,这次怕是要上去争一争了。”
  “如此说来,他们也是东方师伯的潜在对手了?”
  “我父亲毕竟资历稍浅……”
  “但咱们川省不输云南和贵州,人家都有,咱们为何不能有一个位置……”
  东方敬摇了摇头:“又能如何?为今之计,看看如何交换吧,希望龙虎山能给出这个承诺。”
  赵然道:“还是有些不甘心。”
  东方敬笑着宽慰道:“知足吧,两篇文章而已,什么都没发动,就将龙虎山逼到这份上,致然足感自豪了。”
  正谈论间,赵然接到飞符,向东方敬笑道:“人来了,九姑娘。”
  东方敬起身,带着赵然上了混元顶,向东方天师禀告:“父亲,龙虎山九姑娘拜山。”
  东方天师点了点头,招呼赵然入座,赵然恭敬的应了,东方天师在上首翻阅道经,他则在下首闭目修行水石丹经,一老一小相对而坐,不发一言。
  东方敬出来将九姑娘迎入云水堂,对坐于崖畔小亭中,含笑解释:“致然正在我父亲那里,等他们谈完事就过来。”
  九姑娘本就有些心急火燎,听闻此言顿时有些不淡定了,道:“不知他们谈论何事?恕我冒昧,我确是有急事。”
  东方敬道:“九姑娘是什么急事?若果然很急,不妨先说给我听,我和致然的交情绝非泛泛,或许能帮上九姑娘也未可知。”
  九姑娘略一沉吟,暗想既然正主在此,我何必再去拐弯抹角?跟他谈就是了,直接打消东方家的念头,还找赵致然做什么?
  于是道:“敬师兄也是爽快人,那我就直说了,东方师叔有没有出任下观方丈的打算?”
第三十二章
入赘?
  混元顶上,赵然坐在一旁,满脸无奈的看着东方天师和许真人两位炼虚飞符来往,他们两位谈完之后,许真人又飞符赵然:“这本是一次好机会,奈何时机不对,只能遗憾收手。致然的嗅觉极为灵敏,手段也很精妙,我对你很是赞许。我跟张元吉谈过了,他会尽力去宝经阁置换你们楼观的八卦紫玉丹炉,以为赔礼之用,我会在《君山笔记》上亲自发文,支持他入主下观。”
  赵然也很遗憾,正如东方天师和许真人所言,此番太过仓促了一些,人家龙虎山为此准备得很是充分,发动得也很突然,可以说打了赵然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要这么说也不对,人家龙虎山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针对谁,或许应该说是赵然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东方天师和许真人的决定也许是对的,这个时候强插一脚,确实有些勉强,隐忍不发反而更有效果。至少到目前为止,一番心血没有白费,如果真能从龙虎山将八卦紫玉丹炉要回来,这一收获也足感满意了。
  八卦紫玉丹炉是又一件楼观重宝,名为丹炉,却不是炼丹之用,或者说炼丹的目的不是炼丹,而是炼出氤氲丹气,依炼丹者的法力深厚不同而丹气弥散的范围有别,在丹气笼罩下的修士,修为轻者当场将法力耗尽,修为深者也会出现气海亏损、法力不继的状态。
  换句话说,黄冠以下,法力全消,炼师以下,相当于当场打落一个境界,属于群攻性的大杀器。当然,这件法宝也有个缺陷,修为越高,所受影响越小,对炼虚以上基本无效。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楼观赫赫有名的遗宝,若是当真能收回来,老师怕是又要仰天落泪了。不过此时谈这个还早,也不知张元吉有没有办法能完成这项承诺。
  又在混元顶上枯坐良久,赵然也没心思修习水石丹经了,眼睛盯着房中那盏鹤顶滴漏,默默算着时辰……
  忽然一道白光飞至东方天师头顶,东方天师阅罢,向赵然点了点头——成了!
  赵然长舒了一口气,这意味着,龙虎山许下了承诺,下一个真师堂中的正一天师职位,将竭力支持东方天师。
  一番周折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此,而八卦紫玉丹炉,则是意外收获。
  两人同时起身,东方天师拍着赵然的肩膀,将他送出房门,赞许之意,尽在不言之中。
  赵然赶赴云水堂,在亭中见了九姑娘:“恕罪恕罪,让九姑娘等候多时。长辈问话,不得不小心应对。”
  九姑娘显然有些疲惫,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道:“我五叔那则入虚的贺词,我希望能更改一下,不要提及他的排序,后面也不要附炼虚修士破境时间表,这个时候比较敏感,我们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东方敬会写一篇支持我五叔执掌下观的文章,也请加入这期《君山笔记》中。还望你多理解多支持。”
  赵然很痛快的答应道:“情况我大概了解了,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立刻与二师兄商议,开篇放恭贺元吉天师入虚的贺词,时间排位都不提,第二篇放敬师兄的文章,东方天师的采访报道放在抗旱专题的最后,作为压轴的文字。”
  九姑娘当即表示同意,紧接着在收到一张飞符后又道:“还有一篇文章,是福建鹤林阁许真人的,明早送到,我希望加入进去。”
  赵然慨然应允:“那就放在第二篇,敬师兄的放在第三篇。”
  谈到此刻,九姑娘这才露出了些笑容:“多谢了,还请即刻发符告知余总编。”
  赵然于是知会余致川,和他商议更改文章内容以及调整版面顺序的问题,然后道:“九姑娘放心,元吉天师的事,我们是支持的。”
  见一切妥当,九姑娘满脸疲惫道:“差点忘了,五叔让我代转他对贵派的歉意,他说是受人之托,对贵派并无恶意。”
  对此,赵然只能呵呵呵了。
  九姑娘回到龙虎山,向张云意道:“事情消解下去了,玉皇阁明确答应不参与这次下观方丈的争竞,但咱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五叔答应将宝经阁中的八卦紫玉丹炉换出来交给许真人,我这边答应,下一个正一的坐堂真师职位,咱们龙虎山全力支持玉皇阁。”
  张云意含笑看着九姑娘:“是不是很不甘心?”
  九姑娘点头道:“之前因为时间太紧,一直没有工夫细想,我回来的路上就在琢磨,《君山笔记》八位编辑,这两篇稿件怎么就正好交给王梧森审稿?要说恭贺五叔入虚的贺词交给他,这能解释得通,但东方天师的采访稿为何也一并交给了他?”
  张云意摆了摆手:“这些都是小节,无关紧要。我问你两个问题,其一,下次再有坐堂真师空缺出来,我龙虎山还能不能去占住?”
  “不能,别说没有炼虚了,就算有,也绝无可能。”
  “既然下一个位置和咱家无关,那我们是不是要选择支持一家?或者谁也不支持?”
  “明白了,我们付出的其实顶多是从谁也不支持,改为支持玉皇阁。”
  “关于八卦紫玉丹炉,以一件法宝而获得许真人的明确支持,我们是亏了还是赢了?”
  “似乎……好吧,赢了……”
  “阿九,身居高处,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别人的支持与否。哪怕没有这件事,用一件法宝获得金丹南宗的友谊,用一个承诺换取四川黄庭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样的事情,再来十次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更何况,那件法宝是你五叔的承诺,自有陈善道和郭弘经去头痛。”
  九姑娘终于笑了:“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的疙瘩就没了,否则老想着赵致然占我们便宜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就恨不得从他身上咬一口肉下来。”
  张云意也笑了:“赵致然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你今后也多学着他一些,很多事情,明明大家都知道他在占便宜,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让他占便宜?因为他占便宜的同时,大家也都跟着一起得了好处。”
  九姑娘想了想,忍不住扑哧一笑:“的确是这样,就好比这一次,我明知他要占我家大便宜,却还是凑上去跟他谈……”
  张云意忽道:“这样的人,你想不想嫁?”
  九姑娘连忙摇头:“父亲不要开玩笑了,女儿还年轻,不想早早嫁人。我娘当年和您成亲的时候,都是七十多了,女儿还不到三十!再说了,和他打交道,好累……”
  “就怕你将来后悔。”
  九姑娘开玩笑道:“那也不嫁,就算要成亲,也是娶他,让他入赘,你说他愿不愿意?”
  张云意摇了摇头:“那还是算了。”
  九姑娘岔开话题道:“五叔答应许真人,尽量去宝经阁把八卦紫玉丹炉换出来,他能做到么?”
  张云意道:“如果做不到,他能轻易答应许真人?别看你五叔缺点很多,但论到手段,我们做不出来的事情,他却能做出来。当然,这也是我担心的一点,就怕将来他损了咱们张家的门风啊……这些话你不要说出去。”
  “女儿明白的。”
第三十三章
无量功德
  十月初一,总观召集天下炼虚齐聚庐山金鸡峰洞天,在真师堂中公推简寂观下观方丈。这一次公推,比当年三清阁公推喻真人为坐堂真人时更加引人注目,参与的炼虚修士也更多。
  七十一名炼虚,再加上俗道沈云敬,参加议事的共有六十二人,只有十人因为闭关、确有要事等原因未能到场。
  作为正一方面推出来的唯一候选者,张元吉成功拿到了五十七张赞成票的支持,被公推为下观方丈,并获封嗣教天师称号,同时也成为了十六名坐堂真师之一。
  比起辞道的原监院张阳明,比起如今已经改任监院的原方丈沈云敬,张元吉在真师堂中的话语权显然要强的多得多——无形中也为修士履任十方丛林政策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更多的道门馆阁,更多的修士开始真正重视并热议起十方丛林的方丈这个职司。
  十月五日,参加完庐山公推的许真人来到大君山,受到了江腾鹤、赵丽娘的热情接待,他带来了又一件楼观流失出去的重宝——八卦紫玉丹炉。
  谈及此宝,提到陈善道、郭弘经的脸色,许真人忍不住大笑。旋即又感慨道:“他二人掌管宝经阁多年,还真把宝经阁当成自家的了,拿一样东西出来也那么不舍,嘿嘿。”
  拜祭祖师、重宝入楼等等仪式完成之后,许真人提出了上云显台拜见龙阳祖师的要求,龙阳祖师同意了。
  云显台上谈论了一些什么,赵然无从得知,连江腾鹤、赵丽娘也都不清楚,但许真人却叮嘱江腾鹤:“宗圣馆今后几年行事要加倍谨慎。”
  将许真人送走后,赵然一边琢磨着许真人话里的意思,一边忙着各地的秋收事宜。
  这是在抗旱救灾指挥部直接领导下的秋收,事涉受灾的九县近百万百姓。最终统计上来的结果是,本次旱灾与去年相比,造成的减产平均达到三成,但反过来说,保住了七成的粮食总产量,加上道门和朝廷的减免,对缙绅和地主们的强制减租要求,灾区没有一家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一个人因为灾情饿死。
  这是一项重大胜利,整个川省道门和朝廷官府都为之瞠目结舌,在邸报、《君山笔记》、《八卦》上面都为这次与旱情斗争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乃至外省的《龙虎山》、《灵宝新说》、《内丹》、《茅山》、《皇城内外》等等新近出现的刊物中,都在热烈讨论着这一灾情下的零死亡事件。
  川省道门在全省范围内的威信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加强,从九州阁传回来的消息也同时表明,川省信力值在嘉靖二十七年出现大涨趋势,距年底尚有两个月,信力值总量已经超过了嘉靖二十六年!
  百姓们第一次感到,自己与馆阁修士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短,那些山中修行、来无影去无踪的修士们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为守护自己尽心尽责。
  一批川省修士的名讳在老百姓中开始耳熟能详,许多修士的事迹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了酒楼、茶楼中说书人口中的传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