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874

  年轻人正是张居正,见了赵然满脸欢喜:“方丈!”
  包括裴中泽和两个川省修士在内,鸡鸣观大门外六七个道士同时扭脸看了过来,其中还有两个不认识的异口同声应道:“哎!”
  继而众道士发笑,各自交错而过。
  赵然笑道:“如今的鸡笼山,泼盆冷水浇到十个人,其中九个是方丈,还有一个是都管。”他说的是南直隶周边少部分道宫和道院,专门派了都管陪同送行的事,惹发裴中泽等人一片笑声。
  张居正也觉得有趣,忍不住笑道:“京城之中,能聚齐那么多玄门正宗高修,也是盛况空前了。赵方丈是准备出门?”
  赵然给张居正和裴中泽等人相互引见,道:“我们正要出去转一转,叔大来此有事?有暇否?你是地主,正好为我等向导。”
  张居正犹豫道:“下官的确是来拜访赵方丈的,引几位道长看一看京城地界也是分属当然,只是……”
  裴中泽忙道:“致然既是有事,我们自行去就是了,左右不过是闲逛,改日时间充裕,再和这位张主簿相聚。”
  赵然点头答应了,张居正将身后的仆役唤来,让他带裴中泽等人出游,两边就此分开。
  赵然跟张居正下了鸡笼山,山下已经备好了一乘车轿,上了车,车夫扬鞭催马而行。
  “咱们去哪儿?”
  “去桃叶渡,甘府。甘尚书于府中设宴,正在等候方丈。”
  赵然点了点头,他这次入京,甘书同本就在往来名单之列,人家此刻主动过来相邀,那肯定要去见一见的。
  “叔大刚才说,现在是詹事府主簿?这是个好去处啊,叔大努力!”
  张居正道:“还要多谢方丈才是,若非方丈引荐,哪里能够有此机缘?宦海茫茫,若无领路之人,只能最终沉沦下寮而已。当日从西夏回京后,下官携方丈书信拜见甘大人,为他赏识,先调户部行走,两年转照磨。去年正月,甘大人由侍郎而进尚书,于是下官也转调詹事府主簿厅,任主簿一职,实在惭愧。”
  六年时间升两级,由从八品而正八品,再由正八品而从七品,这个速度相当快捷,在年轻进士中,与张居正同榜之人,除了一甲三人和二甲前几名外,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升迁速度。
  尤其是调入詹事府,一跃而入清贵,这可是真不容易,不知多少人愿意为此降上一级,张居正倒好,不仅进去了,还升了一级。
  张居正当年受赵然鼓舞,没有在科举上多历练几年,便满腔热忱的投入进去,未满二十便乡试、会试连捷,殿试高中,可谓春风得意。但也因为太过年轻,文章未能做到圆润老辣,故此名次不高,没能入翰林院。
  这是朝堂官员的最大遗憾,大明这几十年来渐渐养成了风气,未经翰林院、六科、詹事府等清贵职司,将来想要由廷推而入内阁,机会相当渺茫。
  但在赵然引荐之后,张居正入了甘书同这位朝廷大佬的法眼,这一步转调,相当于打开了张居正未来走向朝廷顶层的道路,甘书同于张居正之大恩,真可谓恩深似海。
  一路闲谈,过了小半个时辰已至桃叶渡,甘府正门打开,车轿直入府门,在照壁前停下。甘书同在车驾前相候:“今日算是得缘,终于和方丈相见了。”
第四十四章
甘十三
  从嘉靖十九年算起,赵然将曲凤和收入君山庙为火工的时候,便与甘书同有了联系。两人之间的联系,随着曲凤和正式拜入楼观而密切,又随着曲凤和一步步成为三代大弟子而愈发紧密。
  可以说,如今的宗圣馆已经成了曲家和甘家在修行界中的靠山,而甘书同也成了赵然在朝堂中的援手。张略在龙潭卫指挥使的晋升上,张居正在詹事府的提拔上,都是甘书同影响的结果。
  甚至布政使周峼、川西总督夏吉这两位四川大员对赵然的鼎力支持,也与甘书同有着莫大的关系。
  赵然现而今是天鹤宫方丈,在民间已经有了不小的声望,甘府上上下下,主人和仆人们都不自觉的拥挤到前院,来瞻仰这位仙师的风采。
  进了花厅,甘书同又将家眷子女都换来拜见赵然,指着自家五岁的幼子道:“吾儿十三,不知方丈能否过过目?”
  过目的意思,就是查看一下根骨,甘书同没让查看别人,却请自己查看这个小十三,想必是有成算的,于是赵然施法过目,这一看之下,顿时点头。
  资质虽不如曲凤和、曲凤山,但根骨很正,也是可以造化的,不一定能学水石丹法,但却可以拜在师娘门下,学习黄庭道法。
  手指轻挥,五岁的甘十三郎被一股柔和的力道搀起,赵然将他拉到身边,轻轻抚了抚他的小脑袋,看着他一脸懵懂的天真模样,笑道:“甘尚书可舍得孩子?”
  甘书同大喜:“若是能入修行,不舍得也要舍得!”
  赵然略一沉吟,道:“五岁修行有些嫌早了,很多都是六岁才开始接触道法,但我以为仍然嫌早,真正合适,至少当在九岁之后。”说着,开玩笑道:“但我又不想放过这个资质根骨俱佳的材料,否则别家抢了去,我宗圣馆怕是要后悔的。”
  甘书同陪着呵呵笑了两声,那位年轻的续弦夫人则在旁边紧张的看着赵然,满脸纠结,这是既想孩子踏上真正的青云之路,又不舍于即将骨肉分离。
  赵然道:“这样吧,我的意思,让孩子在大君山洞天中先养三年,一边学习道经,一边接受修行熏陶,打小就开始学着适应洞天福地的灵力环境,等他九岁时再接触道法。考虑到孩子尚小,甘尚书能否安排家人一起迁入大君山洞天,我在洞天中觅地建个院子,安置府上的人。”
  这是比照很多馆阁的做法,将重要的亲友接入洞天,成为宗门的俗道,此后就是宗门的繁衍之基,子孙有修行天赋的,直接拜师学习,没有的,就帮忙打理俗务,就如楼观的全知客一般。
  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曲家和甘家从此以后算是真正从宗族上由俗入道了。
  甘书同是户部尚书,讲究喜怒不形于色,但听了赵然的意思,也忍不住捻须微笑,心里飞快的盘算起来,到底派遣哪些人手进入宗圣馆,为甘家和曲家先打个基础出来。
  甘书同在这里盘算,赵然也同样开始盘算,今日既然说到这里,他也打算正式与老师和大师兄商议,开始接纳凡俗中人入门,这是宗门壮大的重要步骤。如曲家和甘家这般能够连出三个修士,已经表明这两家近年的血脉和气运都正当时,在洞天福地中熏陶之后,出人才的比例会更高,这是最好的接纳对象。
  除了这两家外,红原的仁多家、袁灏家,乃至杜腾会家都出了修行人才,也是可以考察的对象。
  当然,这两年从松藩地区遴选了不少适合修行的少年,但大多是贫穷人家出身,赵然不可能挨家挨户全部接纳进宗圣馆,天下任何一家馆阁也没有这么干的,在考量是否接纳的时候,还有一条无法明言的规则:对宗门是否能有助力。
  好吧,这么说确实很不“修道”,但现实就是如此,没有道理可讲。
  甘夫人一脸希冀的望着甘书同,眼中泪光盈盈:“老爷……”
  甘书同迟疑了片刻,终于还是叹了口气,点头道:“那就有劳夫人了,只是去了宗圣馆后,凡事必须讲究宗圣馆的规矩,尤其不可太过宠溺孩子。对了,也不能忘了曲家,两家一体。”
  甘夫人大喜,泪珠子终于掉了下来,深深万福:“多谢老爷……多谢方丈……”
  做事做全套、做及时,这是赵然的风格,当下便飞符与老师和大师兄联系,将这件事情说了。这是有利于楼观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自是赞同,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甘夫人满怀兴奋的向赵然询问建立房舍的地点、规模,以及在里面居住的人数,弄得甘书同也很不好意思,将她喝止住,向赵然道:“让方丈见笑了。”
  甘夫人将于一个月后启程,带着十三郎和几个亲族前往四川,到了四川以后,先住在龙安府曲家宅院,和曲仲衡商议哪些族人进入洞天,哪些族人留守外宅。
  赵然给两家的名额是一共二十人,这些名额宝贵得紧,可不能随意浪费了。之后,两家一起前往大君山叩拜山门,和全知客商量在洞天中辟地新建宅院的事情,真正乔迁进去怕也是明年之后了。
  甘书同心情舒畅,吩咐摆酒,府中灶房上早就准备了多时,流水介传了上来,由张居正作陪,三人一起共饮。
  甘书同问起赵然在鸡鸣观中的生活条件,有没有需要的物事等等,赵然都笑着婉拒了。
  又谈起龙潭卫指挥使张略,甘书同道:“张略治军有方,去年兵部和户部巡视京营,数他这一卫最是精锐,章程、粮秣、兵甲库房无不井井有条,被列为京营头等,甚至为夏相赞许。”
  赵然道:“他本就是从小军一步步厮杀出来的,若是治军无方,早就给西夏送人头了。我当年在武当见过一次夏相,他慧眼如炬,有识人之明,称赞张略也在情理之中。”
  甘书同道:“说起夏相,他当年回来时还对我谈起过方丈,说方丈治世大才,奈何身入道门,若在朝堂之上,一省布政乃至一部尚书是跑不了的,待资历老成一些,更可执掌内阁。”
  赵然摇头笑道:“承蒙夏相高看,改日有缘倒可拜访一二。”
  甘书同道:“那回头我见了夏相,便为方丈约期。”
  一席酒喝到入夜,赵然见时辰不早,便起身告辞,甘书同则表示,今日纯为请赵然过来认门,等过上几天,便带他一起赏玩京城的夜趣。
  回到鸡鸣观,景阳楼中早已亮起灯烛,赵然回到自己房中,继续修炼水石丹法不提。
第四十五章
开班
  七月初一,鸡鸣观举办讲法堂开班仪式,三清殿中,赵然端坐第一排蒲团上,他的身后第二排同样是府宫一级方丈,从第三排开始,依次排列着各县方丈甲班、乙班。
  大殿的左右两侧,肃立着左右正、左右演法、左右至灵、左右玄义等八名道录司属官,这些都是俗道。三请祖师像下有五个蒲团,此刻空置如也,等待着道门高道的入场。
  一声磬响,琥珀松木信香点燃,铜鹤香炉中袅袅生烟,氤氲之气在三清殿中弥漫开来,沁入心脾,令人精神一振。
  殿后转出五个人来,站定之后,带着诸道士向着三清道尊神像诵经一遍,敬香三炷,然后分别落座。正中是下观方丈张元吉,他的右侧是宝经阁坐堂真师、掌道录司事的陈善道。
  这两位都是坐堂真师,按理说,张元吉是新入真师,位在陈善道之下,但今日是下观举办的修士方丈讲法堂开班,他是主方,因此身为道录司掌事的地主陈善道便位列其侧。
  张元吉的左侧,是下观监院沈云敬,这同样是位坐堂真师,可惜不是修士,地位更在张元吉和陈善道之下。
  三位坐堂真师同时出席,可见道门对讲法堂的重视程度。
  赵然最关心的,是这三位的旁边,五个蒲团余下的两侧空位,按照规矩,这两个空位应当便是道录司的正印和副印,也是讲法堂实际上的主事之人。
  令赵然有些目瞪口呆的是,新任的道录司正印竟是位坤道,而且这位坤道赵然还认识,正是当年和楼观争夺大君山洞天的金辉派高道,大炼师……也不知是静虚还是静慧?
  这两位坤道是孪生姐妹,共同执掌金辉派。赵然当年记忆深刻,三十六名坤道昂首挺胸迈过金鸡峰洞天的猴门关,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靓丽归靓丽,此刻却令赵然感到一阵头疼,搞不懂她怎么忽然就成了道录司正印?
  再看最左边的蒲团,赵然更是头大如斗,这位副印竟然是元福宫宫院使,陈善道的大弟子黎大隐!下意识瞟了一眼他的道袍,袖角上绣着五朵标识,此君不知何时竟然破境,成为了大法师。
  金辉派的静某成为正印赵然还能略微接受,毕竟是名门正派,行事总得顾及影响,只要自己不犯什么错处,就应该不会被抓到小辫,可黎大隐是这么回事?此君风闻可不怎么样,看他结识的那帮上三宫的货色就知道此人的人品了,再加上是陈善道的弟子,由他来出任副印,赵然瞬间心情就不好了,狠狠瞪了身边九姑娘一眼。
  九姑娘莫名其妙,回瞪了过去,堂上的简寂观下观监院沈云敬咳嗽一声,开始一一介绍。
  在他的解释下,赵然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张元吉和陈善道的出席自是不用说的了,道门那么重视讲法堂的开办,这两位同时出现,分所应当。
  金辉派坤道、大炼师静慧——赵然这才知道是金辉派两大孪生姐妹中的妹妹,是以真师堂九州阁长老的身份出席的。
  静慧是去年底被九州阁坐堂真师周真人指名调入金鸡峰洞天的,在周真人名下协助打理有关信力的事宜。至于为什么调她进九州阁,赵然估摸着,恐怕也是当年两派争夺大君山洞天时留下的根子。
  当日金辉派给周真人留下的印象就那么好吗?赵然暗自腹诽,女人的心思不要猜啊不要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