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874

  狐小九白了他一眼,续道:“既然斗他不过,我也认命离开,谁知这老头却和我说,只须应了他一件事,龙胆莲叶草便还给我。我问他是什么事,他说他有几个玄门正宗的好友正在四川,帮一些妖修收复被抢去的洞府,和对头约好了夏末会猎于太华山,让我前往四川助阵。这灵草对我很重要,于是决定答允老头,前往太华山赴战。”
  赵然想了想,问:“这老头是老儒生的打扮么?是不是姓蓝,叫蓝田玉?”
  狐小九摇头:“不是蓝田玉,蓝田玉是这老头让我去四川找的人,据说是上三宫的高修。那老头自称灵台山道人,我也没什么印象。后来到了四川,听姓蓝的他们几个说起,这老头厉害得紧,好像是姓古……”
  赵然问:“之后你还见过这个姓古的么?有没有他更多的消息?”
  狐小九道:“之后再也没见过这老头了。对了赵道长,我身上背着你们道门的通缉令,怎么去四川啊?能不能撤了?”
  赵然哈哈一笑,表示毫无问题。
  一张飞符发给东方礼,将狐小九的情况说了,并向东方礼拜年。很快,东方礼就回复:“我马上过来!”
  赵然问:“你们也不过年的吗?”
  东方礼回复道:“当然过年啊,我们几个都在一起包饺子呢。”
  好吧,面对这条战线上的同道们,赵然忽然感到很是惭愧,由衷的向这几位表示敬意。同时也有点懊悔,早知道明天再告诉他们就好了,现在可好,年三十都过不了……
  东方礼和卫朝宗联袂而来,赵然连忙请他们入座,狐小九已经从赵然这里得知了这两位的身份,此刻很是忐忑。
  这两人来了以后便立即投入询问之中,花了半个多时辰,详详细细将当年的情形问了个清清楚楚,然后由卫朝宗执笔,现场按照狐小九的叙述描绘这位灵台山古道人的画像。
  赵然没想到卫朝宗竟然是此中高手,几次更正之后,狐小九就说差不多有个六七分像了。
  赵然在旁边看着,接过来后稍微涂了几笔光暗,狐小九便道:“就是这个,至少八分了,九分也差不多!”
  卫朝宗也在旁边赞叹不已,对着画像向赵然请教了半个时辰,在东方礼的催促下,接过赵然在湖边给他捡来的一块鹅卵石,回去准备找时间练习了。
  守岁重新恢复,到了凌晨时分,赵然头上各种白光开始闪耀,宗门师兄弟的、问情宗师姐妹的,玉皇阁、鹤林阁、紫霄阁等为首的各家馆阁熟人的,认识的几乎所有散修世家的,当然也包括蓉娘……顿时令赵然手忙脚乱。
  到了子时,更有一波白光汹涌而至,那是本次讲法堂结识的同窗们,一百一十三名同窗,给他发符的达到了九十七名!
  赵然一边挨个回复,一边暗自庆幸,好在自己手上的飞符只要五钱银子一张,否则今晚怕不是要回复出去上千两银子?不过就算如此,二百多两银子的耗费也让他心疼不已。
第九十六章
嘉靖二十九年正旦
  嘉靖二十九年京城的正旦,是个晴朗的日子,自从赵然七年前出任白马院方丈以来,头一次不用主持斋醮,终于过了一次舒舒服服的年节。
  这么一个好日子里,他原本打算去看一看张略,但还没出门,就被裕王府的随从堵住了。
  “赵方丈,小人冒昧打扰了,还望方丈恕罪。”
  赵然看了看门外停着的那驾马车,看了看这王府随从一脸憔悴的神情,问道:“你是在这里守候了一夜?”
  那随从点头:“是,不敢于年夜搅扰方丈,故此等候于门外。”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冯邦宁。”
  “冯?冯大伴是你……”
  “那是小人的叔父,叔父想问方丈是否有暇,能否至府中办个斋醮?”
  赵然想了想,反正也没什么急事,张略那边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人家这么诚心的在门口等了一晚上,那就给这个面子吧。于是点了点头:“那就走一趟。”
  既然东方礼之前发了话,又是去主持王府斋醮,那就不用偷偷摸摸溜进去了,正大光明上了马车,直入王府。进去一看,这里已经等候了不少人,包括裕王本人、王府中的太监和管事,以及一些中低阶官员如杨慎、张居正等等,大约有近百。
  赵然下了马车,也不多言,先至府中的道堂处,这里早已布置好了科仪所用的诸般物事。另有十六名道士陪斋,由应天府上元县道院的都讲带领,早已分列法坛两侧。
  赵然大致看了一眼,一切都还算严整,想必是这些上元县的道士们彻夜打理出来的。于是便按照上元县道院的准备,依此办了个祈福科,为天子祈福,为孝康太后祈福。当然,这种斋醮属于白瞎忙,也就是替裕王表达个心意而已。
  斋醮完毕,赵然被请至王府后园奉茶,一边吃茶一边琢磨着,暗道裕王这边是不是又有了什么重大消息?
  却见裕王向自己道:“方丈的养生功法是极好的,孤习练数月,渐感精力比原先强出很多,大伴、张主簿他们也有同感,前几日杨学士习练之后,回去也说好,这不,今天又有几家的子弟也想跟着一起习练,还望方丈首肯。”
  赵然看了看花园边上恭敬肃立的一干人,的确有不少新面孔出现,自己大部分都不认识,于是听冯保介绍。
  这些人里有夏阁老的侄儿夏克承、礼部尚书毛澄之弟毛怛、吏部尚书乔宇之兄乔宗、户部尚书甘书同之子甘凤升,林林总总十余位,都是当朝权贵的家人。
  冯保一个一个数落了这些人身上的各种“毛病”,听上去似乎都重病缠身一般,他向赵然表示,这些人都要跟随道长学习养生功法以求延年益寿,并且回去后也要传到各府去,为家人的延年益寿打下基础。
  赵然自无不可,他这套服气法就是以几个简单的架式为主,辅以最基本的道家呼吸吐纳之法,再配以饮食上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不复杂,完全可以随到随学,临时插班,而且勤加练习的确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于是,十多个人在裕王府后园中排成两列,裕王等第一批学习的站在头排,其余人等站在第二排,从“虎抱”、“左右车轮”、“乌龙摆尾”等架式开始,跟着赵然“一二三四”起来。
  学了半个时辰,今天的功课便收功了,赵然想起来一件事,拉着冯保问:“大伴往日常在宫中,贫道冒昧,想打听个人,不知大伴是否方便?”
  冯保问:“道长说的是哪一位?”
  “是个姓杨的宫女,应当是嘉靖三年遴选入宫的,本名金芳。”
  冯保皱眉思索片刻,摇头道:“宫中八千多人,这杨氏女实在没有印象,但应当没有机缘一睹天颜……”
  赵然知道这是委婉的说法,意思就是没有被天子临幸过,否则就是有身份地位的妃嫔了。冯保曾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如果他都没有听说过,那确定无疑是不在妃嫔之列的。
  冯保又道:“嘉靖三年入宫,至今二十五年了,按这年岁,既然未睹天颜,照宫中的规矩多半有几条路,要么做太后、太妃的身边人,要么犯了错进浣衣局做事,甚至还有去凤阳守陵的,当然也有一些会放出来,但这需要机缘……总之是很难说的。既然方丈过问,我便打听打听。只不知这杨氏女与方丈……”
  赵然道:“给大伴添麻烦了,这是我一好友的亲戚。”
  冯保点头:“明白了。不过方丈也要让贵友做些准备,宫中每年都要死上几十个人,这实在是说不好的事情。”
  “明白,只要大伴有心即可。”
  到了中午的时候,裕王府备了午宴,请赵然入席,赵然也不推辞,坐在了主宾之位。
  席间,杨慎向赵然道:“今年春闱将于二月底举办,陛下已经定了主考和副考,主考为文渊阁大学士徐阶,副考是我翰林院掌院学士马汝骥。”
  赵然吃着饭,点了点头,继续听着。
  “上月二十二日,徐学士命袁炜和高拱两位侍讲学士整理过去十科的会试考卷。这本也没什么,但我前几日休沐之时偶回翰林院,见袁学士桌上拟了一份草本,对这些题目大肆抨击,建议今年的春闱将所谓大多无用的道经题目删去一半,新增一半四书五经。道长,下官认为不妥啊。”
  裕王叹了口气,道:“国本固道,孤也以为袁学士的奏疏不妥。”
  赵然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他能说什么呢?三省庶政归还天子,天子想要改弦易辙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春闱中加一些题减一些题,这都是可以预料的事情。真正的大问题不在这里,在于道门大修士决定试行两条腿走路,只要这一点没有改变,下面这些破事就会层出不穷,赵然就算看不惯,也毫无办法,至少在三省这里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在裕王府用了饭,赵然便离开了,继续去龙潭卫找张略,把拜托冯保打听杨氏女的事情说了,然后劝道:“别怪我给你泼冷水,冯大伴说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如果连他都打听不出来,你就做好准备吧。该娶妻就娶妻,这都二十多年了,就算是重情也该到此为止了,不能钻了牛角尖。”
  张略长叹了一声,低头良久不语。
第九十七章
黎大隐的邀请
  从龙潭卫回到京城,赵然收到了黎大隐的飞符,向赵然拜年的同时,询问他有没有时间,说是准备到松藩去见他。
  赵然回复,说自己还没离开京城,黎大隐顿时大喜,于是二人约在了秦淮河上相见。
  还是阿姜那艘奢华的画舫,赵然向她道:“大过年的还来叨扰,还请嫂子恕罪。”
  阿姜飞了黎大隐一个白眼,转过头来笑吟吟道:“若是旁人,奴家自是理都不理的,但既然是赵方丈,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欢迎,哪怕是半夜陪大隐这个死鬼,奴家都铁定把他从床上踹下去,扫榻相迎!”
  黎大隐哈哈大笑:“无妨无妨,我愿在一旁端茶递水。”
  阿姜在旁伺候茶水,两个女儿坐在一边奏着若有若无的琴音,在艄公富有节奏的撑篙下,画舫沿着秦淮河顺水而下。
  酒过三巡,赵然问:“黎副印何事找我,竟然要专程前往松藩?”
  黎大隐道:“只为问致然一句,能否勉为其难留在京城?”
  赵然道:“上次不是说了,我还是天鹤宫的方丈。”
  黎大隐问:“若是请致然来做玄坛宫的方丈呢?”
  赵然呆了呆:“你说什么?”
  黎大隐很郑重的道:“致然因为身负天鹤宫布道弘法重任,故此不能留在京城,我回去想了几天,决定请致然出任玄坛宫方丈,只要致然同意,我便上报总观。今年的第二批府宫方丈二月初一就要履任,各省都要于本月十五之后立刻上报。玄坛宫侯方丈辞道回乡了,准备颐养天年,所以今年本当由我兼任玄坛宫方丈的。”
  应天府的府宫是玄坛宫,按照总观的要求,侯方丈辞道后,玄坛宫的方丈一职应由所辖地馆阁修士出任。应天府的道馆就是栖霞山三茅馆,三茅馆修士不多,作为大弟子的黎大隐的确是有权力指定某一位金丹修为的师弟出任这项职司的。
  但指定外人来做应天府的方丈,黎大隐不用禀告师门么?尤其指定的这个外人是赵然,陈善道能同意?赵然对此深表怀疑。
  对于赵然的怀疑,黎大隐直截了当道:“此事我已禀过老师,老师说,若是致然有意此任,可前往元福宫,我老师想和致然见一面。”
  “黎副印是想说交换方丈?恐怕玉皇阁和我师门都不会太乐意……”
  “不交换,我三茅馆的玄坛宫方丈一职,请致然来担任,至于松藩天鹤宫的方丈,我们三茅馆不干涉,你们想让谁做就让谁做,那是你们宗圣馆的事。”
  赵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黎大隐也没催促,只是陪在一旁,时不时和阿姜调笑两句,又或者向赵然指点岸边的景致。
  如果从办事是否顺利的角度来看,做天鹤宫方丈当然是最舒服的,整个松藩的基础已经完全打好了,一切都已经成了制度,他可以付出很少的精力就能当好方丈,把控好信力的稳步增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