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874

  大军行至六部街口,前队向两侧打开,闪出中军,赵然从旗门中骑驴而出,向信众们挥手致意,顿时又是引起一阵热闹。老驴已经进阶,能够口吐人言,皮毛也非往日那般癞痢,反而舒软柔顺,透着莹莹光泽,身躯也愈发雄壮了三分,给赵然长脸不少。
  赵然一亮相,路边围观的修士们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许多修士被雁翅般分开的大队军士挡住目光,干脆纵身跃上房顶,向赵然招手。
  莫不平、赵孤羽、黄昦雨等在房顶瓦檐上蹦着喊:“赵方丈,是我们!永远支持赵方丈!”
  杜星衍和张腾鸣没他们那么夸张,只是微笑着击掌喝采——修行球大赛又可以重启了,这是他们两个的想法。
  潘锦娘心里很是别扭,向安妙道:“赵致然原来没事,大家拼死拼活的去救他,却只不过是白忙活一场。”
  安妙笑了笑,没回应,但笑得很开心。
  赵然下了老驴,向顾腾嘉伸手邀请,顾腾嘉也下了战马,两人互相客气着,来到了欢迎平叛大军入城的信众和官府代表面前,他们是:
  武英殿大学士夏言、谨身殿大学士严嵩、文渊阁大学士徐阶;
  礼部尚书毛澄、户部尚书甘书同、刑部尚书方赞、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永明……
  以及翰林院掌院学士袁炜、大理寺少卿郑本公、应天府尹汪宗伊、裕王府总管冯保、侍讲学士杨慎等等。
  赵然和顾腾嘉上前,和一干代表们热情叙话,然后接过夏言奉上的酒杯,和顾腾嘉一道饮尽。
第二百六十六章
顾命
  与代表们见礼已毕,赵然道:“京师新定,诸君请随贫道入宫,共商大计。”又向夏言道:“后绪诸事,所在繁杂,贫道是清修之人,奈不得这些琐事,阁老为当朝首辅,还请阁老主持。”
  一句话,重新厘定内阁座次。
  夏言本就是首辅,前些时日因弹劾之故而上表辞呈,那是无奈之举,今日局面不同,自是当仁不让:“方丈自谦了,言愿助方丈廓清朝堂,还天下太平。”
  这句话让后面许多代表都悚然动容,沾沾自喜者有之,暗自庆幸者有之,愁眉苦脸者有之,心若死灰者有之,不一而足。
  天子驾崩的消息已经传出宫外,赵然无意封锁消息,也不必封锁消息,整个京师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封锁这条消息没有任何用处,反而容易让人口舌,令市井间诸多臆测。
  因此,赵然坦坦荡荡邀请百官同入奉天殿,他甚至连天子和齐王的尸首都没让张略挪动,就是为了不让别人乱想。
  端门、午门、承天门,一座座宫门大开,龙潭卫营兵、府军前营、五军营刀叉围子手、大汉将军,一队队甲士沿着御道向内,一直排列到三大殿之首的奉天殿,整座皇宫都弥漫着肃杀的氛围。
  奉天殿前,张略手按腰刀,率数十甲士于二十七阶之上恭迎,夏言见了,上前握住张略的双手,恳切道:“张指挥使深明大义,起兵平叛,可比古之名将,为大明镇国柱石也!”
  张略躬身回答:“略不敢当首辅谬赞,只因赵方丈直入大营晓以大义,方有末将入京。忆当年总观赵大都管赠‘忠道’二字,驻京多年,受阁老提携,明白一些道之所在的浅意而已。”
  趁这工夫,百官已在殿前排好班次,一如上朝之日。夏言又赞叹了张略几句“雄兵”、“细柳”之类的话,等百官整次完毕,望向身旁的赵然。
  朝官一列排头的位置交给了夏言,毋庸置疑,也不需多说;平叛大军这一列,顾腾嘉想把排头的位置让出来给赵然,被赵然拒绝:“规矩就是规矩,您是文昌观监院,我是玄坛宫方丈,您就该在我前头。否则传出去以后,天下怎么评说?他们怎么效仿?那不是乱套了吗?”
  顾腾嘉只得笑着应了。
  陈洪由殿中而出,率内官诸监的大太监们八字排开,斜列于廊柱前,肃静之后,顿时哀嚎一声,口中高呼:“皇帝陛下龙驭上宾了——”
  殿前顿时一片惨哭声,百官泪如雨下。
  哭罢,陈洪请百官入殿,于是大家鱼贯而入,见了现场这一幕,又是好一阵哀嚎。
  陈洪作为目击当事人,现场讲解一番齐王如何将天子掳至大殿,如何迫其禅位,又如何将其害死的经过,听得百官尽皆变色,群情汹涌,齐声痛骂齐王的大逆不道、狼子野心。
  至此,整个环节顺利结束。
  赵然冲夏言点头示意,夏言出班向百官道:“情势已明,逆齐王弑君,如何议罪都是后话,本官以为,当先为大行皇帝入殓为安,清理奉天殿,诸君以为如何?”
  意思就是,大家都看明白怎么回事了,现在没有疑惑了吧?是不是该替天子收尸了?齐王尸骸也在龙椅上坐着呢,咱们该把他拉下来,清扫大殿了。
  这是正理,自然无人反对,于是陈洪亲自动手,带着诸内宦们将皇帝的尸体放在一张担架上,以黄龙锦缎覆身。又去抬龙椅上的齐王,轻轻一碰,却化作了一团骨灰,令现场百官一阵惊呼。内宦们将骨灰扫了下来,盛进一个大瓦罐中,以白布遮盖。几个宫女上前擦洗龙椅和沾染了天子血迹的丹墀。
  陈洪道:“请两位方丈和诸位大人商议陛下身后事。”说罢退至一旁。
  皇帝大行,后续事宜十分繁复,小殓、大殓、入梓宫、停灵、拟遗诏、上庙号、入殡、祭典,别提有多累人。那么多事务,概由礼部办理,但领衔总办的人员是很讲究的。
  大行皇帝为逆齐王所弑,没有遗命,对于人臣来说,能进总办名单的,实际上相当于顾命之责,未来的朝堂格局,必将由此奠定。
  夏言也不客气,当廷举荐总办之名,他一共举荐了五位,顾腾嘉、赵然、他自己、严嵩、徐阶,这是三位内阁大学士。按道理这是名正言顺的,但现在这种特殊时刻,刀把子在道门一边掌握,是不是真的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好。
  夏言望向顾腾嘉和赵然,顾腾嘉看向赵然,赵然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严嵩刚才一直心存忐忑,尤其是赵然沉吟的那短短几个呼吸,直到看见他点头认可,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但赵然紧接着又向顾腾嘉和夏言道:“除去这五位,我还想举荐三位,不知是否可行?”
  顾腾嘉微笑点头,夏言道:“赵方丈有定鼎之功,有什么建言,尽管吩咐。”
  赵然道:“吩咐谈不上,贫道以为,京师大乱,需要平抚之处极多,大军的支出、叛乱之后各司衙门的安抚、京城百姓的损失、城墙街巷的整治清理,都需要财计上的支持,故此贫道建议户部尚书会同总办。”
  殿中百官中但凡有点根基的,都知道赵然和甘书同的关系,这条提议也在预想之中。当下都点头认可。
  赵然又道:“大行皇帝辞世,后续事务极为繁琐,礼部于此熟稔通透,又是当办的衙门,为何不干脆请礼部尚书会同总办呢?想必礼部诸君做起事来也能更尽心、更得力。”
  这个提议有点让人出乎意料,但仔细一想,也在清理之中。毛澄在礼部尚书任上多年,却始终未得阁门而入,资历是足够了,只欠有人在上面提一句。这句话毛澄等了快十年,却始终无人提及,没想到今日竟然从赵然嘴里提出来,当真令他百感交集。
  最后一位,赵方丈又会提议谁呢?在百官的期待中,赵然道:“还有一位,贫道提议裕王千岁。我们都知道,父死子葬之,陛下辞世,若是没有他的儿子出面主祭,怕是传扬出去,天下人都会笑话的,此为人伦之道。”
第二百六十七章
废还是不废
  赵然提议将裕王纳入总办之名,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顾腾腾点头:“此为正理。”
  夏言称赞:“方丈想得周全。”
  严嵩、徐阶对此均表示认同,他们早就料到了。
  但偏偏有人不这么认为,忽听有人在下面高呼:“万万不可!”
  众人一惊,举目望去,却是户科给事中霍韬。紧接着又一人站在了他的身边,高呼:“我反对!”却是同为给事中的桂萼。
  赵然也没想到,在自己大军环伺的局面下,依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作死精神!或者说,这是大明士子中的风骨传承?
  这是在史籍和话本中才能看到的人,赵然今日亲眼见到了,并且亲自体会到了被他们反对的滋味。莫非今日会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里,赵然向百官之中望去,打算看看有没有人记注。别说,这一看还真有,两位翰林院的编修正在往手中的朝笏上书写着。赵然很想看看他们写了些什么,但知道恐怕这不合规矩,因此强行忍住了。
  他在上头走神不发话,夏言身为首辅,就必须过问了:“霍韬、桂萼,你二人为何还滞留京城?今日朝堂诸公议事,尔等退下,速速启程!”
  前个月的户部挪银案中,这两位上蹿下跳闹腾得最欢,结果证明不过是跳了个大坑,事后也被内阁处置,贬往云南为官。只是这两位不但滞留京城没走,今日还跑来出头,要换做往常,他们两个贬官是根本进不了宫的,是以夏言便想将他二人斥退。
  这两人也是豁出去了,今日不发难,下半辈子都得去云南度过余生,谁会心甘情愿?
  霍韬大声道:“太子尚在,何尝听闻他人领祀天子?”
  桂萼也振臂高呼:“天子尸骨未寒,尔等便欲行废立太子之事了么?”
  这两句话一出口,顿时惊得百官下巴都要掉落一地,奉天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赵然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在考虑,这两位是真心想要孤注一掷绝地求生呢,还是骗取廷杖以搏声望再图将来?
  或许是大家被霍韬和桂萼的胆大包天震住了,又或许一时间想不起来该怎么反驳,奉天殿此刻确实没有人出声。
  夏言目视杨慎,杨慎这才反应过来,上前道:“素闻齐王与太子多有瓜葛,又闻齐王谋逆之初,便请太子入太庙,其中多有不清之事,此间究竟如何,尚需查证,当容后再议。你二人不要在此故作惊人之语,乱了朝廷法度。”
  这才算是把话说到点子上了:太子是齐王的帮凶还是为齐王胁迫,现在都没有定论,怎么可能把他列入祭祀大典的总办之列呢?
  忽听百官之末又有人高呼:“杨学士此言不通!”
  众人又是一惊,心道今日怎么了,会有那么多人出来抗声?果然是我大明读书人的铮铮铁骨么?
  再看一人从队末出列,却是国子监丞张璁。同样的道理,似张璁这等八品小官,本不可能上奉天殿参与议事,实在是今日情形特殊,他便也混在后面一同跟进来了。
  杨慎沉着脸问:“哪里不通?”
  张璁道:“太子为储君,社稷之基,怎么能将如此重要人物排斥在大行皇帝的祭祀之外?无论任何理由都不可以,故此下官以为杨学士此言不通……”
  霍韬和桂萼赞道:“正是此言!张监丞高论!”
  张璁含笑回道:“非是高论,而是常理。”
  百官们看着这三人在殿上蹦跶,都面面相觑,很多人都想到了两个多月前弹劾甘书同户部挪银案那一幕,当时也是他们三个跳得最欢。但当时有天子、太子、严嵩、杨一清等人支持,此刻他们的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许多人都望向了严嵩,严嵩今日本不想高调张扬,但此刻不能不出来避嫌了,而且要避嫌疑,就必须往重了说。
  “今日陛下大行,赵方丈和顾监院拨乱反正,这才是社稷之基!两位高道与朝堂重臣共议天子身后大事,岂有尔等说话之地?国家大政,廷议三品以上,朝参不下七品,你们两个贬官、一个八品,哪里来的资格咆哮朝堂?似尔等这般无法无天者,便应重重惩处!”
  说着,严嵩向赵然躬身:“方丈、监院,本官以为,当将这三个狂悖之徒押至左顺门外严惩,按制,杖三十!”
  夏言、徐阶等人都点头,杨慎等人则道:“下官附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