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874

  更有许多人同声呼喝:“附议!”
  一时间,殿上的霍韬、桂萼、张璁三人,人人喊打。
  霍韬仰天长笑:“堂上诸公,昏聩无能有之、阿谀附势有之,竟无人敢于仗义执言,当真令人发笑耳!也罢,国家养士六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这话一出,赵然顿时打了激灵!哎?这话很熟悉啊。
  杨慎在殿下也同样身子一抖,这话简直说到他心坎上去了,可惜不是自己所说,而是出自对头之口,当真令人遗憾。
  忽听张璁道:“下官有一言,望请诸位听真!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何诸公就不能纳谏呢?大行皇帝祀礼不可或缺太子,而杨学士又称太子于齐王谋逆大案有所瓜葛,此为当前第一要务,怎可容后再议?下官以为,当立刻查议此事,给道门、给天下臣工一个交代!若是太子清白,当立刻主持祭祀,若果然有嫌,当立刻废除,另选贤能!”
  此言一出,殿中又是一惊,不仅百官惊了,霍韬和桂萼更惊。霍韬眼中如欲喷火,盯着张璁,一脸恨不能食尔之肉的凶狠。桂萼则直接叫到:“张监丞,昨日之议不是你提的?怎可如此善变?”
  百官一片哗然,张璁脸色微微红了红,旋即从容答道:“昨日与二位商议之时,下官只说当好好论一论太子,却未曾想被二位误解,以致有了天大的误会。下官的本意并非阻拦祭祀,而是主张太子不可缺位。”
  赵然目睹这一切,忍不住就想哈哈大笑,望着霍韬和桂萼一脸的愤怒,看着张璁略带愧疚却又异常坚定的神情,他叹了口气,道:“顾监院、夏阁老、严阁老、徐阁老,诸君,那就先议一议吧,太子当不当废!”
第二百六十八章
廷议(上)
  太子被从太庙带到奉天殿的时候,依旧没有缓过神来,瘫软在阶前,好不容易才被陈洪扶正,坐在了榻上,却依旧眼神呆滞,身子时不时发神经似的抖上一抖。
  姑且不论他是否参与了齐王谋逆大案,就算没有,以他现在这幅模样,百官心里已经不觉得他能担负天下重任了。
  夏言摇头叹息了一句:“此非人君之相。”引得百官纷纷赞同,这句话便决定了太子的命运。
  先有芊寻道童上殿应对,言称受太子指派,于五日前在覆舟山设伏刺杀赵方丈;又有詹事府主簿张居正指证,太子入东宫后,与齐王往来密切;再有东宫女官亲眼所见,兵变当日,太子为显灵宫宫院使段朝用请去了太庙;其后,甚至有故内阁大学士杨一清府中幕宾当廷爆料,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通达赌坊,实为太子名下产业……
  至此,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了,现在大家都望着赵然,等待赵然说出那句话。
  但赵然不想说,他道:“此等军国大事,非贫道一人能决,恭请朝堂诸君裁定。”
  夏言道:“方丈的意思,是廷议?但廷议之后,依旧需要方丈定夺啊。”
  大明的廷议有两种,一种是大臣廷议,一种是部议。部议无需赘述,无非是涉及哪一部的事务,由该部召集想关人等商议。这里说的廷议,为大廷议,也就是内阁大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进行议事。
  廷议是大明朝堂惯例,许多重大事务都需要廷议,但夏言说得没错,就算廷议之后,结果也需要报天子朱批,天子不认可,照样可以驳回重议。
  赵然道:“今日皇帝大行,我以为,廷议结果便可代替诏令。”
  这句话令百官们尽皆动容,夏言试着问道:“方丈的意思,廷议结果便是最终结果?”
  “是。”
  “若是廷议结果不合天子……唔,不合道门的预期,那又当如何?”
  “那你们就要好好想一想了,为何廷议出来的结果,非要与道门的预期相违背呢?”
  严嵩忍不住道:“方丈,若是以廷议结果出台诏令,出了事故又该如何?”
  赵然道:“那当然是谁召集廷议,谁来负责,出了差池,板子就打在召集廷议之人的身上。”
  百官们继续深思……
  赵然道:“关于廷议,贫道有几点浅见,以供诸君参详。
  其一,非内阁大学士不得召集廷议,召集者的先后顺序,按惯例自首辅开始。
  其二,参加廷议的大臣范围需要形成明确制度,比如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两位都御史、五寺正卿、通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子监祭酒、应天府尹、文昌观监院、掌道录司事、司礼监掌印,嗯,以上二十六个位置,有资格参与廷议。
  其三,廷议召集时,按票数表决重大事项,不要泛泛空论,需要结果,一如真师堂。
  其四,谁召集廷议,谁对廷议结果负有直接责任,出了问题,板子打到召集者的身上。
  其五,廷议之规,着为永例。
  好了,你们想一想吧,今日廷议先商议同不同意贫道的建言,如果同意,那就商议太子的问题,如果不同意,那就另说。贫道僭越一步,先替你们把无关人等轰走,廷议结果出来之前,都跟殿外候着,包括贫道。留在殿中廷议者,为贫道刚才所提职司诸卿,就这样吧。”
  百官面面相觑,有些脚步快的,已经提前出了奉天殿,就在殿外等着——连赵然都说自己要在外边候着,谁好意思在里面耍赖皮。
  赵然向顾腾嘉道:“顾监院,就劳您的驾,辛苦辛苦了。”
  顾腾嘉道:“你自己不参加,却推来我身上。”
  赵然道:“我只是道录司副印啊,咱们不是得凡事讲究规矩么。”
  顾腾嘉指着赵然笑道:“你啊,行,你去吧,这里我给你看着。”
  临出殿门的时候,赵然回头又向夏言等人道:“忽然想起来了,司礼监掌印一直无人,夏阁老、严阁老、徐阁老,贫道提议暂由内官监陈洪参与廷议,代表内廷。可好?”
  三位内阁大学士都拱手示意毫无问题,陈洪听罢,血往上涌,脸色胀得通红,瞬间只觉幸福到要死,之前所有的风险、所有的委屈,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赵然出了奉天殿,任他们在里面自行廷议,大致扫了一眼,绝大部分人都从殿中退了出来,也不离开,就在外面等着。殿中留下议事的只有十七人,有九个位置要么空着无人司职或是兼任,要么就干脆来不了——比如兵部尚书张聪。
  赵然看了看外边这帮官员,不论他视线扫到哪里,人家都会向他点点头,拱拱手,就好似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这里打转一般——除了两个人,霍韬和桂萼。
  霍韬和桂萼正在慢慢靠近张璁,从两人攥着的拳头就知道,他们靠近张璁想要做什么。
  张璁则没有留意到,不时看看赵然,不时低头沉默不语。
  赵然没工夫搭理他们,转身又去了太庙,只是吩咐张略守好宫门,看好奉天殿。
  老师和师娘依旧在参详着汉白玉莲座,思考着破除这座大阵的方法,赵然也加入进去一起讨论。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上晚霞朵朵,已是黄昏时分。
  两位阵法高手研究之后达成的共识是,作为阵眼的汉白玉华表莲座不是普通的阵眼,而是阵眼中的阵眼。
  也就是说,大阵的阵眼是整个皇城,皇城的阵眼是太庙,而太庙的阵眼是莲座。这是一个阵中之阵,三级大阵环环相扣,紧密关联。
  因此,他们关于破阵的所有想法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很有可能在大阵被破的同时,会引起很强烈的后果。具体是什么样的后果,赵然现在无法预计,但他估测的范围是波及整个京城。而赵丽娘给出的范围预测,则是波及整个应天府。
  至于如何破阵,他们也商量了一个初步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强行破坏阵眼中的阵眼——汉白玉莲花座。至于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将阵眼破坏,江腾鹤也做了个评估:三位炼虚。
第二百六十九章
廷议(下)
  奉天殿中的议事进行了一个半时辰,最后一缕阳光在西方落下的时候,三位内阁大学士亲自来到太庙,将他重新请回了奉天殿。
  奉天殿中商议的第一个结果是,今后将在赵然定下的这些大原则下进行廷议。赵然看了看殿中的十七人,他们一个一个神情凝重,大多数人的脸上似乎还有几分神圣感。
  第二个结果也没有出乎赵然的预料:废太子为景王,将景王府圈为景阳宫,景王终生不得出宫半步。唯一令赵然没有想到的是,废太子的原因极为隐晦,并没有说他参与谋逆,而是用人品和德行方面的说辞来解释废除的理由,比如“桀骜不逊”,比如“戾气乖张”之类。
  三位内阁大学士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赵然,赵然不知道他们为何不定景王谋逆,心中猜测,或许他们是故意的,只是想以此来试一试自己会不会如同之前所说,对廷议的结果不予干预。
  赵然看了看顾腾嘉,顾腾嘉不动声色的轻轻颔首,再看了看陈洪,陈洪脸上似有不忿之色,好像欲言又止。
  赵然道:“那就请按照廷议结果拟诏吧。”
  三位阁老、满殿重臣都松了口气,奉天殿上的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诏书很快拟好,陈洪代表内廷司礼监批红,当即将殿外依旧等候的几位给事中招进来签名。这几位可没有霍韬、桂萼那么硬气,或者说胡搅蛮缠,很爽快的同意了。
  这类涉及储君的大诏,同样应有真师堂审议、道门代表盖章方可成效,以前一直是陈善道这个代表落章,如今真师堂联系不上,陈善道又不在,众人的目光都盯着赵然了。
  连顾腾嘉都不敢做道门代表,殿中更无他人,甚至京中也无他人可以代表。左看右看,赵然自己思量了片刻,向百官道:“先与诸君知晓,此诏为代诏,待将来重交真师堂议定。”说着将诏书取了过来,在上面落款签名,同时盖上了陈洪递上来的道录司印鉴。
  自己是玄坛宫方丈、道录司副印、三清阁君山卫使、宗圣馆嫡系子弟,这样的身份,在如今的应天府里,应该可以代表道门了吧?现在欠缺的是真师堂那一关,但此时大阵隔绝中外,赵然不介意临机处置,将来到了真师堂上,他倒要看看,哪位真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为谋刺一府方丈的废太子洗白!
  没有担当没有作为,还带兵进京做什么?把京城都掀翻了,把皇帝,不,把齐王都弄死了,在一封废除太子的诏书上临机签名又能怎样?
  至于如果有哪位真师对他的所作所为有意见,他不介意在真师堂上喷对方一脸唾沫:我楼观一门在京师浴血奋战的时候,你们他娘的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诏书已成,陈洪出到奉天殿外向百官宣诏,百官叩拜凛遵。
  赵然继续给大家布置作业:“太子一位空缺,往日也就罢了,现在无论如何不能拖延,请诸位继续廷议,先说好,咱们议的是权太子。”
  百官对“权太子”这个说法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各自相视而笑。
  赵然又从奉先殿中出来遛弯,同时抓了几个宦官和宫女,让他们去尚膳监催促一下,弄些点心和果子来,让百官们先垫垫肚子。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的廷议开得就比较短了,尚膳监刚把吃食端上来,廷议就结束了。结果也很简单,推举裕王殿下暂摄东宫,立为“权太子”。
  赵然进殿招呼这帮重臣们吃点心,一帮人也放开了,抓起点心就往嘴里塞。夏言左手拿着一个肉包,右手攥着翰林院掌院学士袁炜刚刚拟好的诏书,一边吃一边看,看完递回去:“可在‘承兆衍庆’前再加一句话……”
  袁炜接过诏书,将嘴里的一块酥米饼咽下去,问:“夏相有何词句么?”
  一旁的严嵩喝了口水道:“那一处我也认为当加一句,我拟了个‘付托至重’,可好?”
  夏言琢磨了琢磨,不由点头:“可以。”
  袁炜衷心称赞:“严相不愧是章句大家,这下连贯了!”
  又是一套流程,内阁票拟、陈洪批红、六科复核、赵然签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