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6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874

  赵然示意苏川药,苏川药递给端木夏令一张单子:
  高阶火符、冰符各一千张;金甲金兵符三百张;卫道符七百张;普通五行符箓各一千张;风符一千张……
  端木夏令眼睛顿时瞪直了,他粗略一算,加起来上万张符箓,这得占用多少时间?
  当即摇头:“不行,太多了……这么弄,我就没时间参加修行球大赛了,你知道的,为了赶时间,秋季赛施行一周双赛,非常紧,这还是致然你定的……”
  赵然笑了笑,道:“没关系,我给二哥算好了时间的,以二哥炼符的手段,每天花上三个时辰,九月底就能完成。”
  端木夏令不停摇头:“我还要花时间和选手们交流切磋、增长技法,而且我也有了一批球友,还要赴宴和他们相聚,一天到晚光炼符,哪里还有时间?致然,我这次赛事可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杜星衍那厮一直瞧不起我,说我根本就拿不到和他挑战的资格,我这口气是无论如何消不下去的。还有张腾明,四轮战罢,他居然比我高两个名次,当真是走了狗屎运!你看看他都是怎么赢的,说出来笑掉大牙……”
  赵然打断他,直接问:“二哥想回阁皂山?”
  端木夏令顿时憋了一口气,好半天没说话,最后将浊气吐了出来,头也不回的离开赵然,用背影向赵然发狠:“回头把材料送我房间!”
  苏川药抿嘴偷乐,被赵然凌空弹了一记爆栗子:“笑什么笑,快去给你端木师伯送制符的材料!”
  苏川药吐了吐舌头,连忙赶过去准备,赵然立刻飞符前两天刚刚被紧急招到春风阆苑的郭植炜和龙卿欵:“夏令准备开始炼符了。”
  郭植炜回复:“明白!”
  ……
  自从京师大变、太庙大火之后,真师堂诸位真师们就一直留在京城,占了元福宫,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宜,到现在为止已经两个月了,真师们也接连召开了八次议事,议决十三项重大议题。
  比如通过了在宣大举办边军大阅的方案,通过了于大小金川积极制造摩擦并摆出进攻姿态的方案,议决了各家馆阁今年起增加半成修行资源上缴总观的方案,重建太庙的方案,暂停南直隶、浙江、河南政务移交朝廷的决议等等。
  议事如此密集,堪称庐山坐论以来的第二次,第一次便是形成真师堂制度之初。
  赵然正和郭植炜、龙卿欵凑在一起研究端木夏令炼符的手法,一记白光飞来,却是三清阁长老卓云峰发来的消息:“致然身体如何了?”
第四章
又到紫宸殿
  接到卓云峰的飞符,赵然赶忙回复:“身体上的伤势还没复原,但精神状况好一些了。”
  两个月过去,因为服用了包括长寿丹在内的大量灵丹灵药,赵然因为折损寿元而受伤的五脏六腑、经脉穴道都好得差不多了,但功德力撑爆气海的现象依旧没有改变。千万人的功德实在太大,他注定要在轮椅上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了。
  卓云峰继续询问:“能出行吗?”
  赵然道:“是去元福宫吗?”
  卓云峰回复:“正在召开真师堂议事,请你过来以备咨询。”
  “明白,立刻过去。”
  赵然不禁感到一阵好笑,以前卓云峰很少跟他飞符谈话,如今单就一个请他过去备询的小事,就消耗了三张飞符,完全不知心疼。犹记年初时东方礼向他下单采购一万张飞符,还说今年的飞符绰绰有余,如今看来,怕是马上就要接到第二笔三清阁的订单了。
  今日召集的是第十三次议事,主要议决帝室有关事务。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这句话在如今的大明并不准确,但有一位皇帝坐在龙椅上,这是国家平稳的重要表象,也是向周边宣示大明依旧强盛,给天下百姓服用定心丸的重要举措。
  拖了两个月才商议,其实已经很晚了。
  种驴君操起了在无极山时的老本行,系着缰绳,拖着带厢的驴车,健蹄如飞般赶到了城北的紫金山,沿着山道行至元福宫门口,黎大隐已经等在此处。
  苏川药先下了车,将车门打开,从里面放下滑板,将赵然连同竹轮椅一道滑落,黎大隐连忙上前去扶车,被赵然挥手轰开:“老黎不要寒碜我了,哪里有让你亲自伺候的道理。”
  黎大隐笑着将轮椅让给苏川药,苏川药推着,一起进了宫门。
  见黎大隐面上一直强颜欢笑,赵然道:“事情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老黎还放不下?”
  黎大隐道:“不是我放不下,是我老师放不下,他被师祖瞒了三十年,换谁又能放下?辛辛苦苦为了师祖的信念竭尽全力,到最后发现,一切都是假的……我倒是无所谓,几天工夫就想明白了,可我老师想不明白啊……”
  赵然叹了口气,道:“回头我去栖霞看看陈天师。”
  黎大隐点头:“那敢情好,你说话他能听得进去……你的伤势……”
  赵然道:“无妨,我又不是纸捏的。这段时间你一直在给真师堂帮忙?”
  黎大隐道:“真师堂毕竟在庐山,很多人手都没过来,我这是赶鸭子上架,临时伺候着。好在彭师弟已经历练出来了,能把修行球赛和彩票发行撑起来,一般的事情不用我过问,否则还真不知道怎么应付。”
  赵然问:“真师们什么时候回庐山?”
  黎大隐道:“快了,真师们也在赶时间,今天要议很多事情。现在里头正商议给皇帝上什么庙号,三位内阁大学士都被招进去了,还有文昌观的顾腾嘉。咱们在这里先等着。”
  过了片刻,卓云峰自殿内而出,向赵然招手:“致然入殿备询。”
  苏川药推着赵然进了紫宸殿,赵然想要从轮椅上下来行礼,顿时引动七经八脉和气海中的牵扯,如同小刀一般在身上割来割去,满头都是冷汗。
  许云璈在殿上道:“有伤在身,就不要拘礼了。”
  赵然恭敬的向周遭抱拳:“多谢师伯体谅。弟子见过诸位真师前辈。”又向依旧滞留于紫宸殿上的夏言、严嵩和徐阶点头致意,下一个议题依旧是帝室的,也就是是否承认裕王的“权太子”身份。
  紫宸殿中,除了九州阁的周真人和一如既往请假的下观监院沈云敬,其余真师都到了,包括京师大变时封山的茅山司马云清。
  张云意在正中蒲团上趺坐,向赵然点头微笑:“致然可好一些了?你老师和师娘都回了大君山,临行前请我照顾着你一些,但我这里事情太多,一直脱不开身去看看你,有负你老师和师娘的重托啊。”
  赵然连忙欠身:“大天师何出此言?您这里有太多要事处置,何用顾及晚辈,再者,我也没什么大的危险,不过是将养而已。我老师说,大天师、大真人和诸位真师们的照顾和心意,我楼观上下铭感五内。”
  这次的事变中,楼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道门能够将面临的巨大风险化解掉,楼观功不可没。按照几位合道境大修士,如端木崇庆、风陵度、潘元君的话来说,楼观一门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不论后续结果如何,都堪称南直隶千万信众的拯救者之一,避免了大明立国六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更何况还有龙阳祖师的背书:他飞升之前亲口交代,将自己的大君山洞天交给楼观继承,这本身就是对楼观在此事件中所发挥作用的最好诠释。
  因此,在第三次真师堂议事时,就从大面上做出了对楼观的奖励。
  比如确认了龙阳祖师的遗愿建议,将大君山洞天正式交给楼观,这实际上是对楼观最大的奖励,从此以后,楼观连理论上退出大君山洞天的可能性都消除了,这座洞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楼观的修行奉养。
  又比如确认了在大君山洞天中设置龙阳祖师殿,作为他在人世间的道场。
  这虽然只是一道背书确认,但意义非常重大,这彻底打消了别家宗门对龙阳祖师丰厚遗产的觊觎,同时还意味着,楼观有权力追索遗留在各家宗门中的,与龙阳祖师有关的传承和物品。
  三是从总观的库房中调拨符箓、灵材,增加正骨名额、十年信力全部返还自用等奖赏,则为楼观的大步迈进奠定了祭出。可以说,这份奖励还是非常丰厚的,也正是楼观最需要的。
  张云意点了点头,开始说及正题:“刚才议过了,给皇帝上庙号‘世宗’,谥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接下来还要商议裕王的事,所以请你过来一趟。”
  在这次大乱中,很多邵元节做下的事情都必须由朱先见背锅,这已经成为真师堂默认的规矩,更何况皇帝之死本就是“众目睽睽下”发生的事情,更容不得朱先见“推诿”,因此,嘉靖的谥号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裕王这个权太子的上位,难道还会有什么妖蛾子么?赵然有些奇怪。
第五章
备询
  能以“世宗”为庙号,或许其中带有统绪世承改变之意?
  赵然对此没有研究,也不关心,皇帝谥什么,庙号是什么,于他而言都无所谓,他等着真师堂对裕王身份的确认。
  因为之前情形特殊,在他的引导下,重臣廷议时做出了扶立裕王为“权太子”的决定,今日需要真师堂确认。
  赵然看了看旁边恭敬肃立着的夏言、严嵩和徐阶,以及文昌观监院顾腾嘉,这几位都向他极其轻微的点头示意,他就放心了——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问题不大。
  张云意在堂上道:“先皇帝为朱先见所弑,废太子从逆,这些事情,刚才三位大学士和顾腾嘉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要议的是,是否以裕王为帝。今日召致然过来,也是想听一听你的考虑。”
  赵然回道:“当日情势危急,废太子从逆,弟子随顾监院起兵平叛,光复京师。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夏阁老于奉天殿主持廷议,拟由裕王权摄太子,弟子对此是赞成的。”
  接着,赵然噼里啪啦了一通裕王的人品,道:“这是弟子的建议,还请各位真师前辈做主。”
  就听张云意道:“诸位还有什么疑问?”见众真师均摇头示意没有,于是吩咐:“议决吧!”
  卓云峰取过白纸,蘸满了墨的笔在十四位真师中来回传递,全部投向了同意裕王为太子、七日后登基的决定上。
  赵然心说就这么简单吗?把我招来元福宫有何意义?
  正琢磨着,张云意又道:“京师巨变,上三宫谋反,朱先见等一干逆贼作乱,给道门带来了极重的损失。好在我道门反应迅速,应对得当,尤其是顾腾嘉和赵致然,挽狂澜于即倒,化危机为转机,令天下百姓得见祖师白日飞升之奇景,不至于堕了我道门的威严。”
  说到这里,张云意向赵然道:“还想向致然道喜,应天信力已经过了一千六百万。回头详情,你可与宋天师打听。”
  赵然扭头看了看宋阳石,宋阳石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
  张云意继续道:“但由此也看出,京师之中,道门对朝廷的监护是有大问题的。司马天师上了一份提议,他认为应当就元福宫的问题进行讨论……”
  王常宇向三位内阁大学士挥了挥手:“你们先出去吧,朝堂的事情议定了,快些回去准备,让太子登基。”
  看了看顾腾嘉,道:“腾嘉也回去,在这里站了半天,水都没喝,回去歇着吧。”
  三位大学士和顾腾嘉告退,离开了紫宸殿,出了元福宫门,夏言脸现愁容:“这下子怕是很麻烦,若是司马天师插手元福宫,将来咱们听谁的?”
  严嵩道:“看赵方丈怎么说吧,但愿赵方丈能有所对策。”
  徐阶微笑着不说话,顾腾嘉则摇了摇头:“难。”
  元福宫的事情和顾腾嘉关系不大,他上了马车先行返回栖霞山文昌观,剩下三位大学士相顾片刻,夏言道:“要不在此处等一等消息?”
  严嵩和徐阶都表示同意,于是一起来到宫门外,寻了个屋子坐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