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874

  紫宸殿上,已经由司马云清接过话题,向真师们详细讲述提议,他道:“正如我之前所说,过去的几十年,元福宫一直镇守京师,统摄上三宫,是我道门监护朝廷的重要力量。我认为,如此重要的地方,应该予以加强,不应当再由区区一个地方馆阁来辖制,故此,我建议,应当将元福宫收回总观辖制。”
  东方天师问:“怎么辖制?有章程么?”
  司马云清道:“首先是归属,我建议元福宫归属于总观直辖,由六阁中指定一阁直接管理,比如三清阁、雷霄阁,或者东极阁均可。
  其次,总摄上三宫卫道高士、元福宫宫院使这两个重要职司,当由总观任命,当然,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天师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卫道高士,黎大隐也自然不适合担任元福宫宫院使,这两个职司应当由总观另选贤能。
  其三,重新厘定元福宫的职司,以前元福宫的职司只有’统摄上三宫‘,这样的描述太过模糊,能否真正起到统摄作用,还要看卫道高士和宫院使的能力。因此,我建议,将元福宫的职司进行具体描述,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尽量点出来……”
  看着司马云清略显亢奋的在紫宸殿上滔滔不绝,赵然心中冷笑。司马云清这是急于表现啊,京师那么大的变故,茅山作为南直隶的名义所有者,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他们被邵大天师强制封在了山中,对自己的毫无作为倒也能勉强说得过去。
  可凡事就怕对比,如果没有楼观,或许司马云清可以光明正大的拿这个理由出来挡住别人的嘴,但既然有了楼观,茅山一系的所作所为就有点拿不上台面了。
  楼观师徒寥寥几人,两个大炼师、两个大法师,再加上一个金丹和两个黄冠,带一堆莫名其妙的灵妖,一通狂冲猛打,就这么把上三宫平了,将京师光复。
  反过来再看茅山,三宫五观,一个闭关冲击合道的资深炼虚、两个炼虚、一堆大炼师和炼师,大法师和金丹法师数不过来,更可召集阵内的各家道馆出力,如此庞大的力量,又是本职之责,却被邵元节一句话就封了山,做了缩头乌龟,茅山的脸往哪儿搁?
  难怪司马云清要急着脚跳出来,这也是形势所迫,不跳出来挽回一下颜面,发挥一下作用,表明一下态度,茅山的日子真的很难熬了。
  故此,司马云清侃侃而谈,但在赵然眼中,却看到了他的气急败坏。可气急败坏归气急败坏,一个真师堂的坐堂真师气急败坏,威胁还是很大。
  首当其冲,他的提议就威胁到了赵然。
  赵然必须慎重对待,于是连忙转头目视许云璈,许云璈皱眉,轻轻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知情。
  他又连忙去看武阳钟,武阳钟正全神贯注听着,也不知他是否知情。
第六章
元福宫的命运
  元福宫的处置问题,其实赵然在心里一直考虑当中。因为陈善道的“纵容”而导致京师大变,无论如何,元福宫是要担责的,因此,想要阻止对元福宫的重新“定位”肯定不现实。
  可他现在最为担心的又正在这里,修行球赛和修行球彩票发行一直以来都是“民间身份”,在管理的时候,借用的是元福宫的地盘,经常打着元福宫的旗号,很多人甚至以为修行球组委会是元福宫名下的一个分支。
  以前有陈善道和黎大隐在,这都没什么问题,但现在要将元福宫收回总观的话,修行球大赛和彩票发行会不会就被总观拿走了呢?
  如果总观真要借着收回元福宫的机会把修行球这一块拿走,赵然还真是没有一点办法,这不是讲理的事儿,他不可能和真师堂作对。
  等司马云清说完后,赵然已经完成了从大形势上的分析:楼观一门刚刚在拯救南直隶百姓一事上居功至伟,自己又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真师堂应当是干不出来的。
  元福宫最早为邵元节所建,是他当年入虚之后安身立命之所在,随着邵元节修为的日渐增高,从而慢慢具备了“总摄上三宫”的职权和地位。当然,总摄之职,是总观授权的,谁让邵元节修为高呢?
  邵元节加入三茅馆后,元福宫也就被他带进了三茅馆,按惯例一直由三茅馆指定的人选出掌,陶仲文做过、郭弘经也做过,近三十年来,一直是陈善道在做。但赵然也非常清楚,这仅仅是一种惯例。
  因此,司马云清提议收缴元福宫,一定程度上带有惩罚三茅馆的性质,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却也不会明着说出来。
  赵然也同意对三茅馆进行惩罚,邵元节做的事情性质很严重,不惩罚说不过去,但这么个惩罚方式,赵然接受不了。
  就听张云意向他道:“司马天师提出的这个建议,在座诸位真师大多都认为,应当听一听致然你的意见,毕竟,在元福宫一事上,你的认知应当更清晰。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所顾虑。”
  就冲张云意刚才所说的“在座的诸位真师大多都认为”这句话,赵然已经吃了定心丸了。
  这表明什么?表明赵然已经是京师问题的“资深专家”,就这方面的事务,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话语权。
  他不想直接驳斥司马云清,司马云清再窝囊,那也是真师堂坐堂真师之一,他的身后也是如庞然大物般的茅山三宫五观。
  因此,赵然另行开辟战场。
  “感谢各位真师能够给予弟子在这么庄严肃穆的场合下说话的机会,这是诸位前辈对弟子的信任和看重,弟子尽量不辜负诸位前辈的期望。
  正如司马天师所言,元福宫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所在,其在京师的地位是特殊的历史和特殊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不可复制性。无论真师堂对元福宫如何处置,弟子认为都是可以的,因为所有的举措都是开创,没有旧例可循,只能用时间来证明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而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形容。”
  说话套上开头,这样的发言看上去云山雾罩,但给人的印象却非常好,说明发言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期思考、认真总结的,是凝练出了规律的,是从大局上看待问题的……总之就是这些有的没的……
  赵然啥实质内容都没说,却让真师们开始认真思索。
  张云意微笑点头:“继续。”
  赵然接着道:“所以我不想单纯的说元福宫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放一放,我想讲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
  弟子去年来到京师的时候,京师有两件事震动到了弟子,其一就是惊人的繁华,人烟稠密、店铺林立,街巷中摩肩擦踵,官道上车水马龙;其二就是惊人的脏乱,家家户户、门前门外、街头巷尾、城墙内外,废物随处可见、泥坑星罗棋布,一不留神就是一脚屎尿。不可否认,也有干净整洁之处,但毕竟极少。
  弟子忍无可忍,于是以玄坛宫的名义,发起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修整道路、疏浚水道、兴建公厕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规范百姓的行为,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目前来看,包括京师在内,应天府各县都有了初步的改变……”
  这个问题,真师堂部分真师们是有所感触的,许云璈当即赞道:“的确大不一样,干净整洁得多了。”
  杨云梦更是不吝褒奖:“京城变化很大,以前来的时候,我都不愿进城的,这两个月却很喜欢京城的市井风情,空闲之时,常在城中行走。干干净净的小巷、石桥,看着非常舒适。我一直在夸致然,当真是料理俗务的好手!”
  赵然躬身谢了真师们的称赞,续道:“在规范和约束百姓的行为、清理积欠案子的时候,弟子注意到一个现象,京城之中往来人群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具修行却常常无视法度,以商货为名却常行走私之实,混迹于市井间而无人约束,享受着道门创造的富贵生活却从来不纳信力,这样一个群体,人数竟然还不小……”
  许云璈、赵松阳、杜阳鸿几位真师当场异口同声道:“海外散修?”
  许云璈管辖福建,赵松阳管辖山东,杜阳鸿管辖浙江,都是临海省份,所以对此比较敏感,一听就明白了。
  赵然点头:“不错,正是海外散修。以前弟子在四川,不曾接触过他们,自从到了京师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修士群体,其数从未可知。”
  东极阁李钧阳道:“海外散修情形复杂,有自生于海外诸岛者,有临海散修乘船出海者,甚至还有陆上逃犯流窜海外者,难以管辖,我东极阁一直头疼此事,致然有什么好主意么?”
  赵然道:“管辖是很难的,不过弟子和元福宫宫院使黎大隐一起,倒是搞了一个试点,以道录司的名义给他们发证,名为修行证。”
第七章
道录司的重要性
  关于道录司,赵然满是感慨道:“长期以来,道录司一直默默无闻,从隶属关系上看,被安排在礼部之内,作为礼部有司而存在,平日里也没什么事务,连弟子也能到里面担任一个副印之职,说起来也是道录司的悲哀。
  当然,这也是元吉天师对弟子的看重和关爱,弟子很是惭愧。但话又说回来,道录司就真的是个鱼腩么?恐怕不见得!从这次京师逆案来看,道录司在其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这方世界,因为道门的存在,因为修行手段的高妙,大明的皇帝寿元普遍都比较长,在位时间久,嘉靖年号用了二十九年,实际在位三十年,在其中可以算是最少的一位了,所以道录司发挥作用的间隔时间比较长,最早的一次也在三十年前,且他的登基比较平稳,所以道录司的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实际上,若非典章熟稔,又或者恰好掌过道录司事,这个衙门在监督朝廷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还真是鲜有人知。
  就算是掌过道录司事的郭弘经,他也不知道,因为嘉靖上位的那一年,掌道录司事的人已经换做陈善道了。
  而上一任的正德登基时,当时掌道录司事的人是陶仲文,刚好把郭弘经错了开去。于他而言,这个职司就好似朝廷的爵位品衔,除了荣耀以外和薪俸外,没有更多的含义。至于再向上溯,那已经是将近百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掌道录司事的是邵元节。
  因此,紫宸殿中的绝大多数真师们对道录司有什么作用,还真不太清楚,郭弘经倒是有点印象,却也说不准确,只是语焉不详的道:“似乎道录司会参与新帝登基大典?”
  赵然曾经向真师堂提交过一份朱先见死因的报告,说到了朱先见的死是因为以逆贼身份擅坐龙椅而被龙匾“吸干”,没有进一步详细到朱先见加盖道录司印鉴的事。
  他是平定京师大乱的最主要功臣,因此在这件事上的话语权很重,他的报告几乎就是结论,东极阁只是将在场的陈洪和张略传唤过去,走过场般的询问了一下他们对赵方丈的报告有没有要补充之处,便全盘采纳了赵然的陈述。
  此刻,赵然便将奉天殿上,朱先见因为需要签名时冒了自己名讳而导致登基失败的事说了一遍。
  众真师大笑,杨云梦听得忍不住哈哈道:“当真有趣,我道门前辈祖师果然深谋远虑!”
  赵然笑道:“杨真人所言极是,我至此方知,道录司的职司中,有定选正朔之责!如此重要的有司,如此关键的重责,弟子以为,绝不可等闲视之。说到这里,弟子也为诸位真师们的高瞻远瞩而叹服,早于去年便开始加强道录司的职权,把讲法堂交给道录司来办,这是充实道录司权责的重要一步。这一举措,在贫道随文昌观顾监院起兵平叛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各方消息乱乱纷纷,谁是对谁是错,谁能分得清楚?唯有道录司不同,人人皆知道录司在为道门培养方丈,必为道门正统,弟子道录司副印的旗子打出来,上下响应、四方影从,先有龙潭卫张略起兵,后有武昌卫罗洪会合,刚至仪凤门,五军营、三千营举营来投,城中户部甘尚书解银济粮,夏阁老稳定人心,严阁老联络内应,逆党旋锺而灭!
  弟子率军入城,百官恭迎、百姓焚香,十里长街,万众欢腾!他们迎的是弟子吗?弟子何德何能,克当此诚?只因他们知道,弟子代表的是道门,代表的是真师堂,他们迎的不是弟子,是弟子身后这杆道录司副印的旗子,是道录司背后真师堂的诸位真师啊!”
  当时的情形,众真师都未曾亲眼目睹,只能事后去了解,赵然作为主要当事人,他的话无疑是最贴近事实的描述,也是支撑他观点的有力证据。
  一席话,听得真师们人人动容!
  喻道纯向张元吉抱拳:“元吉天师兴办讲法堂,这步棋当真是妙啊。”
  张元吉自得一笑:“岂敢岂敢。”
  李钧阳道:“这么说来,致然的建议,是继续加强道录司,令其发挥更大的效用?你刚才说的海外散修一事,是打算让道录司担起这个职司?”
  赵然道:“弟子正有此意。今年三、四月间,因着文明城市的创建,弟子着实抓捕了不少海外散修,经过了解,弟子发现,海外散修们之所以行事经常无所顾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约束,除非刚好卷入东极阁审查的要案,否则没人管得了他们。可东极阁人手是极其有限的,哪里可能顾得过来呢?好在他们大多数还知道敬畏道门的威权,不敢当真胡来,否则沿海一带早就乱的不可开交了。”
  李钧阳表示认同:“海外散修的确是个问题,很多案子,其实都与海外散修有关,要么是他们窜进中原作案,要么是要犯流亡海外。东极阁去年经办四十二件大案,海外散修为主要当事者的有七件,案犯逃亡海外未能抓捕的有四件,占了大案中的四分之一,东极阁对此也很头疼。致然说的发放修行证是什么意思?有用么?”
  赵然翻了一下扳指,没翻到证样,于是告罪出了紫宸殿向黎大隐索要。成功的将真师们的注意力引到道录司和修行证上,赵然擦了把汗,苏川药取出绢帕替他拭去。
  黎大隐正好有证样,取出来交给赵然,低声问:“致然,这是要议海外散修的事?”
  赵然道了声:“是。”在他手心写了“元福宫”三个字,黎大隐顿时反应过来,脸色煞白。赵然拍了拍他的肩膀,对着口型悄然示意:“放心。”
  黎大隐看着赵然再入紫宸殿,怔怔间心里一片乱麻。他也有心里准备,可真的开始商议追责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准备好。
  赵然回来后,将修行证传递给众真师,详细做了介绍,然后道:“这是副印黎大隐想出来的办法,此人当真干才也!别看小小一个修行证,用处着实大得很!”
第八章
一揽子解决方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