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874

  于致远解释:“此为佛门善事,我道门也不否认。但关键是,虎尾山的和尚能将此阵移至两军阵前,凡大阵所过之处,不论人鬼,只要犯过十一重罪或十恶轮者,皆受所度——鬼魂被三十六鬼道世界所拘,活人则消除因果业障,从此皈依佛门……佛门所指十一重罪或十恶轮是什么,你将来也许能够了解到一些,世人大多有所触犯,尤其军中士卒,几乎无法避免。”
  赵然一听就明白了,骇然道:“天,这不是要将我明军将士尽数转化为佛门信徒了么?”
  于致远道:“得知消息后,我立刻让人飞报白马山,同时自己也抵近大雪山,想要深入刺探。可惜我低估了大阵布设范围的广度,被阵法卷入后,这才知晓世间最恐怖之事……有那身高常人两倍者,无面目,手足穿孔,热火焚烧其身;有那咽喉细如针尖者,腹大却如山,惨呼饥渴,却水食皆不能进;有那受空中莫名降刀斫砍者,奔走逃避;还有那满身虫蚁者,受噬身之苦,惨不忍睹……望其惨状,思己之过,忍不住心旌动摇……又听那空中响彻天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差点便要忍不住从此跟了佛门去。好在我入道门这许多年,道门经典诵了不下二十年,这才以绝大恒心拒了他的召唤……”
  说着说着,于致远脸上忽然露出崇慕之色,道:“有一日,阵中忽然进来一位女子,雍容华贵,凛然不可相侵。她手持一盏琉璃宫灯,灯放巨大光明,笼盖住四野八方。那光明沛然莫可抵御,无数恶鬼皆为其所制,或当场化为灰烟,或渐渐融为白骨……”
  “后来呢?”赵然情知于致远所云“女子”必是朱七姑,当下着急追问。
  “后来天上忽现七彩瑞云,有无数天神立于云端之上……这时我眼前发黑,晕眩过去了。等我醒来,已置身于白马山大营之中。我四处打听,那将我救回来的女子名唤朱七姑……赵师弟,你刚才说赐你散骨丹的正是朱七姑,师兄我当真羡慕不已,日后若是有暇,师弟必得为我引见一次,也好当面拜谢七姑大恩。”
  “师兄放心,待下回见到她,我必定替你引见。我这姐姐待我极好,人又可亲,骨子里并非外界传扬那般冷傲。”
  “如此就好……也不知楚阳成大炼师伤势如何,南疆那边非佛非道,听说妖魔极多,但愿七姑他们一切平安才好。”
  两人相对无语,各想各的心事。也不知过了多久,于致远又道:“经历过这遭,我知道自己的机缘到了,便来求肯元大炼师……但愿这次能够达成夙愿罢!”
  “师兄一定能行的,我对师兄特别有信心!”
  “多承师弟吉言,师兄我也祝你一次就能得正根骨,从此踏入修行之途!”
  二人相互鼓励,接下来的两日里相处极洽。到了第三日一早,道门来了一位黄冠,正是审讯过赵然的金腾恩。他将所有居住在这座偏院的七个人全都召集起来,带着他们出了院门,穿过几重回廊和庭院,来到一处大堂之上。
  大堂正中立着一张供桌,供的是张天师。供桌被五色丝绦所围,堂上各处镇以符箓,周边摆了一溜长案,案上布置了三十六盏天罡灯、七十二盏地煞灯,此外还有各种斋醮法器。赵然此时眼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即看出,这些法器可都是真法器,绝对不是自己以前在谷阳县主持斋醮时的西贝货!
  大堂上置放着七张床榻,这是给他们七人准备的。
  站在供桌前的正是大炼师元阳彬,大堂四个角落里,则立着四位道士,各持桃木剑,准备配合元大炼师主持“升门法坛”,金腾恩也在其中。
  元大炼师交代了几句,然后喝道:“吉时已到,开坛!”向张天师敬香,随之拜表青词。这些工夫做完以后,赵然猛然感觉整座大堂都被一股肃穆的气氛包裹住了,堂内的气机顿时为之一凝。
第二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躺在床榻上,服下散骨丹后,赵然只觉一股热气自腹中升起,随即传遍四肢百脉,初时尚感暖洋洋如浸热水之中,不久后,这股热气转为一股股游丝,在全身上下毫无规则地不停游走,令人顿感麻痒难当,这便是散骨之状。
  赵然一开始是不清楚所谓“根骨”究竟何解,其后得朱七姑、裴中泽指点,乃至如今主持法坛的大炼师元阳彬解说,这才终于明白。根骨即人之形体,不仅指骨骼,而是泛指全身。有没有根骨,意思就是长得合不合乎天道。那么怎样才算合乎天道呢?依照道门的观点,就是要与天相合,能够容纳世间无处不在的“炁”。
  比如面相中是否有“清、奇、古、怪”之类的特点,比如眼中是否有“三瞳”,或者手指关节是否暗合北斗七星等等。这些特征,都是道门修行界千年万年总结下来适合修行的身形特征,如果没有这些特征,吸纳“炁”时效果会极差,甚至完全无法与“炁”相合,这一点,赵然已经在无极院时有过深刻体会。
  说白了,赵然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他的身体形态一点也不古怪,神行气质完全平庸,肌肤骨架太过大众,属于典型的俗人。想要得入修行门槛,必须把这幅身形骨架打散,然后等待其重新生长——至于长的是不是合乎标准,那就全靠运气了。
  尽管麻痒难当,赵然仍旧拼命忍耐着不敢稍动分毫——若是忍不住动弹一下,很可能就会造成散骨的失败,这个时候失败,很可能会带来全身瘫痪的严重后果。
  说起来,升门法坛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在法坛威力笼罩的范围之内,会让人感觉道一股强大的压迫力,继而伴随着种种麻痹意志、令人顺从的附加效果,从而很大程度上减轻对痛苦的感知程度。
  赵然在这股又麻又痒的状态中煎熬了近乎两个时辰,渐渐感觉四肢全身都开始酸软无力,就好像身体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也不知过了多久,酸麻感忽然化为剧痛,一阵阵自内而外,由骨骼深处传来,冲击着整个身体肌肤,赵然知道,这是重新生长根骨的开始,他愈发咬紧牙关不敢动弹了。
  当然,此“生长”并非彼“生长”,不是一个人从婴儿长到成年,也不是骨骼肌肤由小长大,而是对被散开的骨骼肌肤重新对正续合的过程。赵然就在这样的痛苦中时而昏迷,时而痛醒,继而再次昏迷,再次痛醒。
  直到第二天又一次醒来时,这此痛苦的正骨历程才终于算是挺了过去。
  赵然只觉筋疲力尽,身心憔悴,正不知效果如何时,金腾恩已经伸手递过来一粒药丸,正是养心丸。服下养心丸后,他又闭目静养片刻,感觉精力恢复了不少,这才从床榻上爬起来。
  四处打量,就见连同自己在内,六张床榻上都坐着人,只有于致远的床榻空着,大炼师元阳彬和其他三位黄冠也不知去向,只剩金腾恩还在堂上。
  金腾恩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道:“诸位都已经醒了,我便长话短说罢。你们七人之中,只有无极院于致远正骨有成,已经随元大炼师走了……”
  此言一出,赵然顿时沮丧不已。无论是谁,在经历过如此痛苦的一天后,被告知仍然与修行无缘,都会感到难以接受,不独赵然,余者皆然。
  顿了顿,金腾恩续道:“嗯,此事确乎遗憾,但诸位切莫从此一蹶不振。要知修行一道,最讲缘法,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无论得失,都顺乎自然,这才是修道的真义。再者,散骨之后根骨是否得正,也并非一日便能明朗,我道门也有不少修行前辈虽当场未正根骨,但其后却渐现根骨,因此你等机缘也并非就此断绝。现在我便传给诸位一套入静的法门,诸位今后多加勤练,或许你等便有根骨渐现之士也不一定。就算真个没有机缘,常以此法门入静,也同样可获益良多。”
  最后两句话倒是让堂上的气氛稍微热烈了一些,如果金腾恩所言不虚,那么至少理论上希望仍然存在,也许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根骨就会显现出来。不管这种希望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强,所以众人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静功大感兴趣。当下,金腾恩便传了一套入静法门,却是赵然在无极院跟随童老学过的那套道门最初级的静功。
  等金腾恩传完静功之后,赵然略有些不甘心,追问道:“金师叔,若是师侄我在服一粒散骨丹,未知可有功效?”
  金腾恩默然片刻,道:“赵师侄,我知你与于致远分属同院,但他的例子不可参照,如他这般第三次服用散骨丹而能得机缘者,道门百不存一。你或许不知,于致远师侄上一次和这一次参加升门仪式,都已经提前备好棺木的……”
  六个失败者垂头丧气,回到住处,各自都感到很不甘心,依照金腾恩所授法门入静。赵然不能免俗,也在此列之中。
  可试过一回之后,他只得无奈承认,自己的确失败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炁”吸纳入气海之内,修炼的大门依然没有对他敞开。不过他从沮丧的心境中很快就走了出来,因为至少他还有另一个希望——等待自己在道门之中的升职。
  赵然原本的计划中,朱七姑是他主要公关的目标,或许这么说有点太过于功利,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俗道而言,这种功利却是必然的选择。所以他才会拼命巴结朱七姑,使出全身解数来讨好朱七姑,以求朱七姑的欢心。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和朱七姑成为了异姓姐弟,并由此间接攀上了大炼师楚阳成的人脉圈,这个圈子里的重要人物还包括童老童白眉、黑衣四师兄常万真,以及另外两个还没见过的二师兄和三师兄。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楚阳成受了重伤,赵然可以依靠的重要人物全都随之去了南疆,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四川。这样的结果让他相当郁闷,在可以预计的很长时间内,他都无法依靠这片粗腿林立的人脉圈子。
  而于致远的正骨有成,则让赵然心情异常复杂。能够迈过修炼的门槛,从此进入修行界,对于致远来说,当然是件天大的好事。可对于赵然来说,是否有利却很不好判断。修行这道门槛太高,里面和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成为了修士的于致远是否还会有兴趣和他这么一个俗道继续为友,赵然根本拿不准。
  再者,就算于致远仍然顾及旧情,可是否还会有精力有兴趣为了他的蝇蝇琐事出头,他同样不抱太大希望。再退一步,就算于致远愿意为他出头,他在可以预计的几年内也别抱有什么期望——人家可是要修炼的,日以继夜都来不及,谁有工夫再像往常那样和你继续谈书论画?
  赵然忽然发现,这次白马山之行,他竟然莫名其妙失去了两座靠山!这一刻,他无比渴望能够立刻回到无极院,至少那里是赵然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他扎根最深的所在。
  赵然立刻行动起来,他盘点了一番自己这次“深入敌后”所获得的财产,心里重新恢复了些底气,他准备以出血为代价,换来道门同意他返回无极院的文书。
  可事实上,赵然一两银子都没有花出去,当他提出请求后,道门设在叶雪关的调度衙署根本没有查到他的调令,童老压根儿就没有给他办理调度手续!
  好吧,赵然现在可以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但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这趟白马山之旅算是白跑了。
第三章
重回无极院
  九月三十日,赵然骑着老驴,孤零零回到了无极山。此时已至初秋时节,树叶减黄、青草已枯,风中时不时带来些许浸入肌肤的寒意,令赵然顿感萧索——或许这种感觉里,参杂的其实更多的是心绪罢。
  山下的集市依旧热闹,“金记米铺”的幌子仍然高挑,赵然牵着老驴缓缓踱步过去,正巧碰见金掌柜指使杂役搬运菜蔬米粮。金掌柜冷不丁回头,正好看见赵然,不觉眨了眨眼皮,立刻惊喜着小跑了过来,纳头便拜:“赵道长,你老人何时回来的?怎不知会小人一声……哎呀呀,这可真是喜事啊!”
  赵然搀起金掌柜,微笑道:“老金,一晃三月,别来无恙?”
  “多承道长挂念,托道长的福,身子骨硬朗结实着呢!只是道长看上去却清瘦了几分……”
  “我走之后,你这生意可有人与你为难?”
  “道长宽心就是,小人是道长拔起来的,轻易不敢有人为难小人。倒是初时火功居士张泽曾想把小人的生意换给别人来做,但金爷和关爷为人仗义,一直护着小人,是以没吃什么亏。”
  “你是说金久和关二哥?”
  “是啊,全赖他二位帮衬,不然小人可应付不来。不过后来便没事了,听说号房的董执事调走了,张泽跟着他离开了咱无极院……”
  赵然顿时来了精神,忙问:“董执事调走了?去的哪里?”
  “这却不知。”
  “如今号房谁为执事?”
  “小人不太清楚,似乎号房还空着,不知由谁来担任。”
  赵然一听,毫不耽搁,骑上老驴就走,来到山下,牵着老驴一口气登上山门。
  山门当值的是客堂的火功居士,客堂知客于致远和赵然交情极好,所以这帮子火功居士和他也十分熟悉,一见赵然回来了,忙不迭上来牵过老驴,嘴里不停奉承:“没想到是静主回来了,静主此行白马山,定是功勋卓著吧?回头静主可须好生赏我等一顿好酒才是!”
  赵然笑骂了这几个火功居士两句,又打听了一番院中的情形,心里便有了数。
  如今无极院八大执事中,高功刘致广、巡照张致环、典造陈致中、方主贾致逊、库主吴致清、账房钱致问都在,缺的是客堂知客和号房迎宾两大执事。两个执事位子都出缺,这未尝不是一个博取上位的好机会。
  赵然也不休息,听说监院宋致元正在院中,于是直接找上门去了。
  宋致元正和巡照张致环在屋中谈事,赵然便在门口伫立等候。等二人谈完后,张致环出来,一眼便看到赵然,当即讶然:“赵师弟?何时回来的?”
  赵然稽首道:“见过巡照师兄,师弟我今日方回,先来见过监院,之后还要去拜会师兄,不知师兄可有空闲。”
  张致环拉着赵然,十分热情:“好说,好说,莫如我便在这里等你,你见过监院后便跟我去巡照房说说话?”
  赵然道:“也好,师兄所居甚大,不如请师兄在巡照房整治一桌酒菜,请其他几位执事师兄一道聚聚,饭菜钱我来出。”
  张致环一摆手:“值几个钱?还用师弟破费?那就说好了,我回去让斋堂整治酒菜,晚间到我那里相聚!”说完便兴冲冲离去了。
  宋致元早听到外面动静,亲自出来迎接,拉着赵然道:“师弟回来了?这一去就是三个多月,师兄我牵挂得紧!来来来,我看看,嗯,虽说清瘦了些,不过囫囵个完好的回来就是幸事!白马山如何了?你这几个月过得怎样?且进屋和我说说……”
  二人进入屋中坐定,赵然便将自己离开后的经历述说一遍,当然,他的说法和在白马尚大营接受调查时是一致的,并没有将宝瓶禅师、明慧、宝光禅师、明净等身死的事情交代出来,牵涉到自己最大的秘密,无论如何必须隐瞒下来。
  宋致元知道童老的身份,也听说过常万真的事迹,却不清楚朱七姑的来历,听赵然介绍完以后,不禁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听到赵然和裴中泽从巴颜喀拉山一路逃回白马山时,特意问了问裴中泽何许人也,赵然对此一知半解,不过并不妨碍他将“庆云馆炼师亲自来接裴中泽回山”的事如实相告,宋致元脸上又是一阵搐动。
  等赵然说到楚大炼师赐下散骨丹时,宋致元已经彻底无语了,心中一个劲暗自叹息:赵然这厮真是好命!不过赵然服用散骨丹却并未成功,这让宋致元多多少少松了口气,心里不由自主地感到舒畅了些,嘴上却安慰道:“赵师弟不必气馁,兴许你这药效还需多些时日才能显现,师兄我也听说过,有道门前辈初时服用无效,可后来便渐渐得入修行之门。”
  赵然苦笑道:“监院师兄莫安慰我了,哪有那么多好事发生在我头上,这样的例子百中无一,我没那么好命。”
  宋致元道:“赵师弟与楚大炼师一门如此密切,就算这回不能入道,下回再请大炼师赐下一枚散骨丹,到时说不定就成了。”
  赵然犹豫了片刻,决定还是将事情相告:“大炼师身受重伤,已经去南疆寻觅机缘疗伤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宋致元连忙追问究竟,赵然一五一十说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宋致元听罢默然。
  赵然又谈起于致远正了根骨一事,宋致元道:“此事玉皇阁已经送来公函,元大炼师亲自收了他为徒,前日已让典造房将他的档籍和留在院中的物件派人送过去了。于师弟出自我无极院,他日修行有成,必会对我无极院照拂有加。说起来,异日赵师弟你未必就不是第二个于师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