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74

  又谈片刻,赵然掏出一个小瓷瓶,递给宋致元:“监院师兄,这是师弟我得来的三粒乌参丸,药效不比养心丸差,甚至更好。说句得罪师兄的话,师兄年纪不小了,如今忝为我无极院之主,一应琐事都需师兄操持,我恐怕师兄身子骨盯不住。师兄且将这三粒乌参丸收好,哪天觉得实在劳累了,服下一粒,药效绝对立竿见影!”
  宋致元大喜,他虽然没有听说过乌参丸,但养心丸的大名却如雷贯耳,那可是馆阁之地修行者们服用的“仙丹”!别看赵然这几个月吃养心丸和乌参丸跟嗑糖豆一样,但赵然的情况不能以常理度之,这药丸对于宋致元来说也不是可以随意得到的。如果真如赵然所言,乌参丸药效堪比养心丸——他觉得以赵然的“背景”来看这句话应该不假,那么这三粒乌参丸绝对是千金难求的好东西,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救命。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赵然既然送出这么贵重的礼物,接下来提出的要求肯定也不是容易满足的,但宋致元犹豫良久,终于还是咬牙接过三粒乌参丸,这一刻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只要自己能够做到的,就竭尽全力帮助赵然得偿所愿!
  赵然本来没打算当场提出自家要求的,这样做的话,交易的痕迹太重,会令人心里不舒服。但他想离开,宋致元却不答应了,开玩笑,你这么悬着不讲清楚,我晚上可睡不踏实,你先把要求说清楚,能办我就踏踏实实睡个好觉,办不了,我现在就把乌参丸给你退回去,总之别让贫道的心吊在空中不上不下的,贫道可受不了这份刺激。
  好吧,既然宋致元一再坚持,赵然干脆挑明了自己的来意。
  “监院师兄,于师兄去了玉皇阁,董执事听说也调走了,如此一来,无极院是不是就空出了两个执事呢?”
  宋致元神情一滞,干笑道:“赵师弟上进之心果然切切……”
  赵然就当没听出宋致元话里的揶揄,笑而不语。
  宋致元又道:“赵师弟是六月迁任经堂静主的吧?至今也才三个多月……”
  赵然仍旧不说话,就这么定定注视着宋致元,宋致元叹了口气,只好把话挑明:“赵师弟,不知你为何如此急切?说实话,你这要求委实难办得紧。不是师兄我不愿意帮忙,我也对师弟很是看好,只是……三个月时间是不是太短了些?记得当年你在寮房扫圊时,我曾允你转到净房,可你却将机会留给了焦坦和周怀,此举令我很是感慨,院中同道都大赞你有古仁人之风,其后你入饭房,继而受牒,院中无有不服,便是因你当日谦让之故。今年我无极院重大调整,你又出了大力,并举荐马致礼、方致和等人同时迁升,故此你虽晋级过速,直升静主,却也无人存有异议。故此师兄我很是想不通,你这次为何如此急切,若是师弟有什么难处,说与师兄参详参详,或许师兄能帮上忙也不一定。只是若直接求位,恐怕群情非议,不仅事难办成,连带师兄我也会受人诟病。”
  赵然深吸了口气,叹道:“师兄恕罪,师弟我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这苦衷却无法与人明言。我也知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但……此事无法可想,只能尽力而为。”
  宋致元不死心,仍旧劝道:“师弟不好说,我也不问,但真就那么急迫?不能等上一些时日么?师兄我保证,只需三五年,不,两年,两年之内,我必教师弟得偿所愿就是。”
  赵然摇头:“实在是等不得了。”
  “师弟,就算你真个迁升了,可曾思虑过其中后果?到时院中同道会怎样看你?”
  “师兄,我知道这么做肯定不妥,但,委实顾不得了……”
  宋致元见赵然这边说不通,感到有些生气,想要硬邦邦将赵然的非份之念顶回去,却又舍不得将自己和赵然这个背景深厚之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牢固关系打破,当然更舍不得那三粒乌参丸,踌躇片刻,干脆道:“赵师弟,既如此,我便与你明说了吧。客堂知客出缺,西真武宫已有属意人选,咱们的老监院钟师兄透过话来,知客职司将从外面调配。”
  “那号房迎宾呢?”赵然追问。
  “贾致逊师弟任方堂之主已历十三载,如今也是知天命之人了,他前些时日过来和我说,想要为将来下山做些准备,并托了咱们老方丈捎话,我已答允过他……”
  “无妨,那贾师兄去了号房后,空出来的方堂方主职司……?”
  宋致元讶然,道:“赵师弟,你可思量清楚了?方主虽也是八大执事,但绝非好前程。不说比不上号房迎宾,甚至就你目前所居静主一职,别看低于方主,但却是经堂正经通途,显贵由在方主之上,将来是绝对不可估量的,以静主换方主……真不知你怎么想到。”
  赵然离开无极院后,交往的都是童白眉、朱七姑、常万真、裴中泽之流修行中人,亲自见识和经历了修行界中的各种斗法,此刻想要正根骨的心思格外迫切,他需要的是立刻升迁,立刻能够修行,哪管什么职司显贵与否,更等不起三年五载,所以相当肯定的回答了宋致元的疑问:“宋师兄放心,只要能够升转,师弟我绝不后悔!”
  宋致元愣了半晌,再次默然。
第四章
感谢这个世道
  赵然为了早日得入修行之途,已经对职司的好坏不做计较了。知客当不了没关系,迎宾被人提前“预定”也没关系,他宁愿舍弃清贵的经堂静主一职,只为谋求升迁。可就算如此,以他入无极院两年半的履历来看,也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了一些。
  四个月由圊房调饭房,再四个月直接受牒,一年半由经堂道童升静主,现在静主的位置还没坐热,就要直升八大执事,这让监院宋致元头疼不已。一个职司的调整是要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通过平衡来掌握权力,是上位者巩固地位的不二法门,赵然的要求显然会打破这种平衡,如今无极院已经有了“赵然是宋致元干儿子”的风言风语,真要继续提拔赵然,宋致元真心不知该怎么面对阖院道众。
  望着赵然离去的背影,宋致元不由苦笑,谁说赵然是我宋某的干儿子?他是我干爹还差不多!
  赵然离开宋致元的监院居舍后,回到自家的静主居室,先在卧房、客堂、书房三间房舍内转了一圈,身出手指在桌上、门窗上抹了抹,见各处清洁干净,无垢无尘,显然有人时常洒扫,不觉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虽说离开了三个多月,但看上去人气还在。
  他这边房门一开,已经有消息灵通的经堂道童赶来拜见了,赵然随意敷衍应付了片刻,便请了个道童去唤关二过来相见。
  关二正逢“巡山”而归,还没怎么歇息,听说赵然回来了,而且要见他,不敢耽搁,忙不迭就赶了过来。
  一见赵然,关二纳头便拜:“静主,你老人家可算回来了!”
  赵然年岁还没关二大,如今被称为“老人家”不觉有些好笑,当然这种称呼听上去非常受用,赵然也不推辞,搀起关二道:“关二哥,上回离山时便和你说过,见我不必行此大礼,你再这样,可别怪我翻脸啊!”
  关二见赵然并不完本,心甘情愿地领受了“斥责”,浑身暖暖的,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坐在了赵然下首。
  赵然要做方主,自然先打听一番方堂如今的情形。关二是赵然离山约莫半个月后调入方堂的,已经在方堂做了两个多月,差不多也算得上熟悉情况了,当下将情况讲述一遍。贾致逊四十七岁,已经在方主一职上干了十三年,正打算谋取号房迎宾。号房掌道院院产,包括山林田庄和各种店铺,可谓油水无数,贾致逊显然是想干几年迎宾之后下山养老,所以赵然并不打算和他争这个位置。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赵然图的不是钱财,犯不着跟贾致逊刺刀见红。
  方堂方主之下,按例有堂头、堂主两位管事,其中的莫堂头已经搭上了赵然的顺风车,于六月时去了库房担任库头,不仅事务轻省,不受风吹雨淋,而且收入比原先丰厚数倍。因此,如今的方堂只有一个管事堂主,堂头一职尚属缺额。
  贾致逊转任迎宾后,想要谋升方主一职的有不少人,但最有希望的还是这位蒋堂主。
  大致了解了方堂的情况,赵然心里算是有数了,他找关二过来,当然还有另外一件事。
  “关二哥,我离山时,曾请二哥帮忙看顾我在赵村的大叔和大婶,未知如今怎样?”
  “静主宽心就是,我已吩咐了镖局的弟兄,把静主留下的银两取了两千出来,给赵大叔起了个大宅子,并为他购了一百二十亩水田,剩下的银子都转交给赵大叔了。只是那边毕竟是石泉县,隔得有些远,不太好看顾,买田也不太顺畅。本来我想请他二位迁居龙安府,但赵大叔故土难离,只好先将就着。”
  赵然点了点头,道:“有劳关二哥了。”
  关二忙道:“也不都是我忙活,金久那厮出力很多,若非他家出头,这一百二十亩水田恐怕也置办不下来。对了,金久打听出赵家庄那位四叔曾经对你老人家曾经不逊,略施薄惩了一番,这些水田便是从他家购得的,每亩只当一两银子。本来照我的意思,这点惩罚太过轻微,可金久说那边和谷阳县有所牵扯,暂时不好下手……”
  赵然一笑:“关二哥,往日仇隙便不提了,仔细思之,若无当日因,哪有今日果……对了,我当日离山时曾说,留在二哥镖局的银子,一半给赵大叔和赵大婶,另一半……”
  关二忙道:“静主,你老人家当日说是剩下的由我等均分,这份人情我等心领了,但静主对我等皆有天大的恩情,若是再分了你老人家的银子,那我等岂不是猪狗不如的畜生?此事万万不可!银子还剩三千一百多两,银票都在我房中,静主若是要用,我立刻取来。”
  赵然如今正是用钱的时候,也不客气,当即道:“既如此,还劳二哥把银票给我,我现下就有急事待用。”
  等关二把银票都送来后,赵然揣了银票就走,直接去了三都所居的“月舍”。月舍是一套三进院子,三都各居一院,门向独开,互不牵涉。三都身份尊贵,虽然不管院中俗务,但涉及大事,必得三都会商决定,因此,赵然想要迁转方主,必须获得其中之一,甚至两人的同意。
  凡坐到三都高位的道士,若是年岁过了不惑,基本上就无望再有什么高升了,因此对钱财等身外之物尤其看重。无极院的袁都厨、罗都管、朱都讲都属此例,所以赵然也没有什么别的好方法,决定狠下心来花钱猛砸。
  三都里面,对赵然最为关照的是罗都管。罗都管年岁大了,已经过了天命,赵然多次听他说过,再过上两三年,便要上辞道书,回乡颐养天年。
  见了赵然,罗都管呵呵笑道:“赵师侄一别三月,看来清瘦了不少,却愈发稳重了。怎么今日有空来看我这老头子?”
  赵然恭恭敬敬道:“我今日回山,见过监院之后,自是要先来拜望您老的。您老往日里对我看顾良多,若是不来拜望,我今晚是睡不踏实的。”
  罗都管笑着将赵然引入屋中,闲谈了片刻,问了问赵然离山后的情形,赵然捡有趣的事情讲了几件,逗他笑了几回。赵然也不多耽搁,罗都管年岁大了,身体不太好,是吃不住长谈的。当下便从怀中取了一沓银票放在罗都管案几上,道:“这回去白马山,没时间给您老准备什么土产,思之甚是不安,另外也不知您老喜欢些什么,这是师侄我的过失,还请您老海涵。只好给您老带些阿堵俗物,还望您老不要推辞。”
  罗都管瞟了眼案几上的银票,五张一百两票额摞在一处,心中很是满意,道:“你有心了。怎么,可是有事?”
  赵然呵呵道:“就是点心意而已。”
  送礼是有讲究,尽量不要当面提条件,那会让对方感到不安,甚至有时候起到反效果。只要罗都管收了银子,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会帮赵然出头,完全不须赵然再多说什么。
  赵然今日运道很好,三都均在各自院中,赵然接着拜会朱都讲和袁都厨,根本没有浪费时间。
  朱都讲和赵然也算相当有默契的一位,但他与罗都管不同的是,干什么都得找个借口,从不落人口实,收礼同样如此。他肯帮赵然的忙,赵然称其“做事含蓄”,若是有一天二人翻脸,赵然就会以“为人虚伪”来评价他。
  赵然见朱都讲的过程同样顺利,当然他找了个很好的借口:自己在赵家庄的赵大叔起了个大宅子,需要有人帮忙题写匾额。朱都讲毫不推脱,当即赐下墨宝,赵然顺顺当当呈上“润笔”,一切相当自然。
  只在袁都厨这里吃了个瘪,挨了袁都厨“做人切勿好高骛远”的一番训话,赵然弓着腰受了袁都厨的指教,然后再以为袁都厨购买养神健体的药材为名,送上银票。袁都厨推辞不受,无奈赵然扔下银票就跑,袁都厨只好叹着气“不情不愿”的收了。
  三都搞定,赵然松了口气,暗自感谢这个世道,若是放在他穿越前那个世界,送礼哪儿有这么简单?回房时已经天黑,躺在床上,他又开始琢磨起第二天应该拜会的名单了。
第五章
一切就绪
  无极院目前在位的六个执事中,对他升迁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全部数过来只有三人。第一个是高功刘致广,第二个是巡照张致环,最后一个是典造陈致中。
  “三都议事”不是说只有都管、都厨、都讲三人闭起门来磋商,这种议事制度里,还包括监院。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监院和三都议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和”字很有讲究,并不是说大伙儿一块儿的意思,而是有“与”的含义,也就是说,监院作为一方主体,与另一方主体“三都”对话协商。
  赵然已经搞定了作为协商一方的宋致元,并且另外一方的三都之中,至少其中两个也被他顺利拿下,已经足以确保在议事的时候,能够顺利通过他的新任命。
  但“三都议事”还有几个人可以列席旁听,甚至会被征询意见。这几个人包括经堂高功、寮房巡照、客堂知客三人,因此,这三个职位通常也是道院中所说的“后备监院”人选。所以刘致广和张致环是赵然必须得去打点的,另外,涉及到职司任命,按照程序应该由典造上报,所以陈致中这一关也必须安抚好。
  所幸的是,上述三人和赵然交情非比寻常,在今年无极院职司大调整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褒义词可以用“惺惺相惜”来形容,换个贬义词用“沆瀣一气”来表示也不算错。
  赵然和他们直截了当提了自己的想法,高功刘致广和巡照张致环都拍着胸脯表示毫无问题,只要监院和三都征询意见,必定会极力赞成,让赵然放心就是。只有典造陈致中有些疑虑,当然,他的疑虑绝不是针对赵然来的。
  陈致中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虽说三都议事时讨论的人选名单由他提交,但按惯例是由监院授意的,否则他把名单提上去也没用,同时恶了监院,他自家也没好果子吃,所以关键还在监院宋致元那里,他让赵然务必取得宋致元的首肯。
  另一个疑虑在于,对赵然这种无极院炙手可热的人物来说,方主这个职司到底有没有争抢的必要。别看方主属于八大执事一级,但整日介巡山护院,经常还要去县中各处晃悠,风吹日晒是绝对跑不了的,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油水不少且不去说,最关键的是,道门首重经堂正途出身,赵然现在的经堂静主身份十分清贵,而且前途可期,只要不出差错,一步步往上走是十拿九稳的,哪里是方主可以相比!
  赵然知道陈致中的好意,但他告诉陈致中,这个职位自己志在必得。对于赵然而言,谋求修行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他没有耐心再去等个三年五载,而穿越前公务员的经历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能上一级就上一级,千万不要计较什么合适不合适的问题,错过这个村就找不到下一个店的例子太多了,三年五载?开玩笑,天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
  陈致中见赵然“我意已决”,便不好再多说什么,赵师弟既然想要,自己当然没有阻挡的理由。
  这一圈关系跑完后,赵然回到了自家房中,暗地里一盘算,除了三粒乌参丸意外,还花了足足两千多银子。这也就是赵然财大气粗,兼且“醉翁之意不在酒”,要是换了旁人,谁会愿意花那么一笔巨款去谋求一个方主之位?这事儿要真说出去,不定有多少人笑话他。
  关系算是打点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他也预料到事成之后,自己恐怕将引来无极院很多师兄弟们的非议,但这个问题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至少在这方世界里,“群众”的力量是有限的,惹不出多少篓子来。退一万步讲,就算惹出了大篓子,和他能正根骨这件事情比起来,也真不算什么。
  至于那个传言中对方主一职望眼欲穿的蒋堂主,赵然只能说声抱歉了。
  接下来的日子,赵然便安心在无极院中等候消息,一步也不下山,天天去经堂授课,给经堂那一票子念经道童们讲解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也算是正常“履职”。说起来,他荣升静主之后,还没怎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被童老带离了无极山将近四个月,也算是一种失职,如今正好弥补一二。
  正式履任静主的头几天,赵然就受到了一些刁难,无非是有些年岁比他大的师兄心中不爽,想要出头打脸。这些人的打脸方式很没有技术含量,大抵无外乎头一天去藏经楼查阅道经,翻找那些最生僻的文字和章句来为难他。
  赵然虽说年岁尚浅,资历不足,入道门不到三年,入经堂也才一年多,但他开过金手指,记忆力极佳,有过目不忘之才,在经堂学习的时候就差不多将整座藏经楼的经书背下来了。他考试成绩也好,月考岁考全在一等之列,和诸蒙这样的天才人物并驾齐驱,那里是这帮经堂师兄弟们能够为难得住的,当即一巴掌一巴掌全数打还回去,让这帮还在苦苦挣扎于背诵《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的庸才目瞪口呆,继而心服口服,一个个低着头去“罚抄一百遍”了。
  晚上的时候,赵然也不浪费时间,自己躲在屋子里偷偷取出《大乘菩萨千器法》来研究,虽说没有实际上手炼制的条件,但对于制器一道也算有所心得。只是这本书里涉及到很多基础性的术语是没有解释的,比如“以半阴之火相接”,比如“成龙虎相济之势”,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赵然只能以自己看过的道经里的注释来对照,至于这种对照注解有没有用,是不是与炼器真意相同,就必须将来有机会找几本入门级的炼器经书来证实了。
  偶尔,他也会翻一番缴获自大雷光寺秃驴觉远手上的那本《阿含悟难经》,可惜佛家典籍在大明属于禁书,找不到可以拿出来参详的经文,所以赵然只能看,却无法尝试一二。他此刻很是后悔,当时在搜刮宝瓶禅师禅房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来顺道牵走基本佛家典籍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