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874

  于是关二进言,询问赵方主是不是准备把周围几个村子的破屋都修缮一遍,赵然回答说这个真不是,贫道是打算把整个县里所有村子的破屋都翻新一回!
  关二和鲁进大拍了一通马屁,然后小心翼翼地进言,说赵方主如此雄心,真是令人感佩。既然如此,那不如多招一些壮劳力,几头同时开工,岂不是更加快捷得多?
  赵然一拍脑门,暗道自己真个糊涂,于是果断采纳良策。
  赵然的职司是方堂方主,主要负责巡查县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查访妖踪。经过长虫山乌龙事件后,赵然得大卓、小卓师叔指点,已经知道县内传闻的几处有妖的所在,大多已经名列道门案册,也即都是大大的“良妖”,因此暂时息了捉妖的心思。如今既然无事,便干脆将方堂的十组巡查都派了出来,每组两人负责征召一个施工队,每个施工队划定村落,各自负责一摊。
  谷阳县轰轰烈烈的“新农村运动”正式开始。
  赵然骑着老驴四处奔波巡视,检查施工效果,同时气海中的功德力以之前十倍的速度开始增长。到了大年二十三的时候,赵然开出了双薪,也就是说,只要愿意继续开工的,每天都能拿到二十文工钱,泥瓦匠师傅们则可以得到四十文,饭菜中也加了肉。几乎所有劳力都挡不住这份诱惑,一直干到大年二十九的晚上才终于收工,而且约好,过了正月十五继续开工。
  十来天时间,赵然气海内的功德力呈直线增长,转化后的那股法力也已经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了,如同一只耗子般钻来钻去,十分讨喜。而赵然指尖的火苗已经窜到了三寸多高,晃眼夺目!
第十三章
新的年关
  赵然接触过的修士委实不少,前有和他维持过一年多“情书”来往的周雨墨,其后有为他开启修行眼界的大卓、小卓师叔,还有对他极好的朱七姑,以及和自己千里亡命的裴中泽,当然也有楚大炼师、童老、黑衣四师兄常万真等等,要说对修行届的认识,不敢说在十方丛林中属于翘楚,至少在道院这个层次的同道中也算见识不凡了。
  因此,赵然很是惊讶于自己法力增长的速度,如果按照他听上述“高人”们的说法,这般境地应该是修炼三个多月后才会出现的状况,可他却只用了半个多月,每思及此,便不免有些小小的得意。
  当然,这样的成就除了功法别具一格外,还与自己的大手笔支出有关。短短半个月,赵氏施工队便花了他近百两纹银,在可以预计的下个月中,这种投入还将持续下去,如果按照计划完成对全县近百个村子的房屋修缮,他的投入将接近一千两。
  自从初入无极院时依靠押局赌注暴富起来之后,赵然一直便不怎么关心自己的财富问题,然而到了现在,他不得不重新盘点一番自家的积蓄。
  押局赢来的银子被他送礼送出去大半,目前还剩一千多两,都是银票,对此,赵然忍不住开始心疼了,但仔细一想,花出去的都还算值得,否则便没有自己的今天。还有八百多两是自己升任方堂方主那天贺宴中收的礼物,当时还不当回事,如今却格外珍惜了。
  除去银票外,他目前的主要财富都在扳指里,那些药材和法器暂时不计,可以直接使费的金锭有两百多个,每个都是五十两的大锭,还有从那个破庙地道中得来的一箱小金锭,加起来便有一万三千两之巨,折算成足银的话,当在十万两上下!此外还有一些散碎银锭也有五千余两。赵然原先还不太在意,因为钱多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是数字概念了,他真心花不了,但现在可不同了,每一两银子都代表着一丝或几丝功德力,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修行基础。
  还有一些珠宝则不好估价,赵然打算暂不动用,将来或是送礼,或是兑换银子,都可救急。
  这是一笔巨额财富,赵然如果单纯个人享受的话,想要花完可不容易,但如今牵扯到修炼,以他这般花法,能在修炼的道路上走多远,可就不好估计了。因此,银子当然是多多益善的,具体应该怎么搂钱,也必须早作打算。
  但他现在最关切的是修行法术的问题,不拘符箓还是内丹,无论炼器亦或神通,只要能有,他便要谢天谢地了,可惜他身在十方丛林,这些都没有。
  赵然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干脆豁出去了,向道门坦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反正绿索已经进了气海,别人想拿也拿不走,但他冲动之后还是强忍了下来,他已经隐隐察觉自己修行的路子似乎并非“正道”,不知道这种修功德的法子是否容于道门,万一出了什么岔子到时候再后悔肯定来不及。
  只是可惜,自己空有法力,却一经难求!
  大年二十九的晚上,赵然给劳力们发放了工钱,又给方堂的巡查们兑了年例(这份钱可是道院里出,总算是帮赵然省了开支),刚回到自己的方堂小院,便有火功居士前来传唤,说是监院宋致元让自己去见他。
  按说赵然现在的位子是边缘化的方主,除了本职以外,道院里有什么大事都轮不到他说话。但他和宋致元的关系毕竟极厚,而且这回找上门来的事情也与他相关,所以宋致元征询他的意见就不奇怪了。
  西真武宫今年配比给无极院一个新录正式道童的名额,还有两天时间就要正式受牒,可这个名额应该给谁,直到现在仍旧无法确定。
  关键问题是宋致元自己都还在左右摇摆,不知该把名额给谁。今年有竞争力的候选只有两位,一个是庄怀,另一个就是金久。
  赵然前年受牒时的竞争者中,来头最大的冯灿已于年头正月初一受牒,剩下一个庄怀,也就是西真武宫水房庄房头的世俗侄儿,已经蹉跎两年,庄房头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给宋致元施加了很大压力。
  金久则是赵然向宋致元进言后,由寮房推举的候选者,父亲正是谷阳县县尉。
  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庄怀都比金久更符合受牒资格。首先,他已经被连续推举了三年,至少资历上比金久要强;比背景,西真武宫水房房头并不比一县县尉差到哪里去;最后再看学问,庄怀当年便可和赵然并驾齐驱,比起纨绔子弟金久来,更是不可以道里计。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西真武宫远在龙安府,金县尉就在山外的县城中,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方面,金家占了极大地便宜。金家不仅和无极院来往得十分殷勤,而且阖县官吏都在一齐使力,包括孔县尊都为此出过头露过面,无极院虽说是比官府要请贵一筹,但很多俗务都避不开谷阳县,尤其是院中诸道士们的私产田庄,都仰赖谷阳县照拂,真要不管不顾,委实难以开口。
  此事三都均觉极其为难,会商过两次都无疾而终。宋致元最大的后台就是院里那个老方丈,但老方丈却并不像栽培上任监院钟腾弘那样栽培他,也就是说,宋监院在老方丈心中的地位远远无法和前任钟监院相比,老方丈不愿为了这件事得罪人,所以宋监院在老方丈那里没有得到任何肯定的答案。
  可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应该怎么办,必须立刻拿出主意来。
  宋监院绞尽脑汁,最终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找人顶缸,在无极院中,这个公认能够顶缸的人无疑就是赵然了。
  宋监院对赵然表现出来的态度非常尊重,话里的意思竟然是要将这次受牒的名额交给赵然来决定,并且他还告诉赵然,这是三都的一致建议。
  赵然惊讶过后,立刻明白了无极院这几位高层的用心,无非是想让赵然继续扯起虎皮来,到时候不管谁落选,他宋致元和三都都有借口——这是无极院赵致然的决定!赵致然是谁?哎呀,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他和馆阁修士们的关系么?
  面对如此重托,如果换作旁人,很可能便会就此着了道,得罪了人而不自知却反过来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如何如何有本事。但赵然可是有阅历的,他很明白一个道理:超过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尽量不要沾手,否则事后多半会被人拿来当替罪羊。
  正要拒绝就此发表评论,赵然却忽地想起了一件事,犹豫片刻之后,还是决定把这面虎皮大旗扯起来。当然,他不会明着扯旗,既然监院征询自己的意见,自己就给一个意见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说!
  赵然的意见还能有谁,毫无疑问是金久了。至于庄怀——对不起了庄朋友,咱俩没什么交集,你也没有托过我的门路,甚至连顿饭都没请过,我当然对你印象寥寥,不清楚你到底有何德才。
  宋致元又追问了一声:“你确定?”
  赵然道:“我很确定。”
  一句话,决定了金久和庄怀嘉靖十五年的不同命运。
  嘉靖十五年正月初一,金久受牒,入无极院经堂为念经道童,成为了一名正式道士。
  正月初三,金县尉管家专程上山,给赵然送来了一份宴请的请帖,附在请帖后的是金县尉的名刺,这是很重的礼遇,赵然没有推托,欣然应邀。他正等着要见一见金县尉呢。
第十四章
再访金宅
  仍旧是谷阳县城北的巷子,仍旧是占了半条巷子的金宅,这一次赵然来的时候可就不再是当日的小小念经道童了。方堂方主为道院八大执事一级的人物,与金县尉相比,已然隐为敌体,是可以坐而论道的。
  金县尉携金久在大门外降阶相迎,把赵然请进了宅中。入二院进花厅,金县尉坐了主位,赵然坐了客位,一身道服的金久这回也有了上座的资格,满脸喜庆地在末位相陪。
  大过年的,主客相见,自是先要寒暄一番。说了几句吉祥如意的话,金县尉便将话头扯到了宴请的用意之上,主要还是感谢赵然居中谋划,为自家二郎受牒一事辛苦奔波。赵然客气了几句,随口夸了夸金久,说金久办事牢靠、勤奋上进,这是金久自己的表现优异,入了监院和三都的心意,自己不敢居功云云。
  这些客气话是赵然的自谦之词,金县尉当然知道自家二郎到底是怎么回事,办事牢不牢靠暂且不提,“勤奋上进”是无论如何安不到金久头上的。因此一边呵斥金久要“听赵方主的吩咐”,一边又让金久给赵然敬茶。
  金家是谷阳县的地头蛇,金县尉官职不高,却掌握着实权。其实他的正式官名应为“典史”,典史原本负责的是出纳文移,后来才逐渐演变为掌司奸盗、监察狱囚,同时负责训练丁壮,放在后世,就是公安局长加武装部长。这个职责与前朝的县尉相通,所以民间都称“县尉”,“典史”一称反而言不达意了。
  县尉是首领官,不是一县之长,也非佐贰,想要往上升迁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金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金县尉万一倒台,甚至意外身亡,金家必须有子弟能站起来撑得住门面。县尉一职得罪人极多,到时候没了金县尉这根主心骨,阖府上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金县尉两个儿子,老大中了秀才,却在乡试上连续失利,暂时看不到盼头,反而是一直顽劣不堪的老二受了牒,成了念经道童,有了这一层身份,对于金家来说就是个极好地护身符,所以金县尉才对赵然如此感激。
  金县尉不指望金久能在经堂上努力向学、考试一等,但却生怕他不学无术,考起试来始终位列末等,要是碰上个严苛点的高功,很有可能会被除了度牒。赵方主在无极院的能量到底有多大,金县尉和金久都是大概知晓的,尤其是金久,受到的震撼更加深刻。今日请赵方主赴宴,除了表达谢意外,还有一层巴结的意思,就是要让赵方主别对自家二郎撒手不管,有了难处多关照一些。
  这个问题对赵然来说完全不是问题,高功刘致广、经主方致和与他的关系都极厚,只要金久别闹得太过,有什么事情真是可以打个招呼就摆平的,所以他也不客气,立即就应承了下来,让金县尉松了口气。金久更是在一旁喜滋滋的小意伺候着。
  一顿筵席吃罢,宾主尽欢,金县尉道:“夏初时方主曾随宋监院莅临敝宅,留书卷一幅为礼,如今金某却只得向方主致歉,那幅字,金某没能保住,被友朋抢去了,说来当真惭愧得紧。”
  赵然一听就知道戏肉来了,于是含笑道:“无妨,无妨。若是金县尉喜欢,贫道再写一幅就是了。”
  金县尉喜道:“如此,便有劳了。”
  话音未落,金久已经屁颠屁颠抱了笔墨纸砚上来,伺候赵然镇纸砚墨。
  赵然略一沉吟,提笔写了幅“天道酬勤”,向金县尉道:“这幅字,便赠与金师弟,以为砥砺。”
  金县尉忙让金久谢过,将字幅收起,又道:“赵方主的字已名扬川省,不仅省里周参议大为喜爱,许多府县官员都一致推崇。金某有不少至交好友,年前曾来信转求,都想收一幅赵方主的字好好揣摩,还请赵方主看在金某的面上,成其所愿。”
  赵然也不推辞,按照金县尉的要求,提笔又写了四幅字,俱是三尺大幅。金县尉赞叹了几句,让仅就捧上一摞银票上来,道:“这是方主的润笔费,还请笑纳。”
  赵然一扫,估摸着大概有十张的样子,看最上头那张是一百两的票面,折算下来每幅字二百两,暗道老子的字也能卖那么高的价钱了!他当然知道这是金县尉在借故酬功,于是也不客气,欣然笑纳入怀。
  收了银子,三人重新落座,赵然便开始谈自己的正事了。他力挺金久上台,除了金久使劲巴结之外,还有别的用意,也就是通过和金县尉的合作,为自己培育功德力作一个长期的打算。
  金县尉掌管谷阳县全县的“治安”,很多计划必须有他帮衬才能顺利实施,比如在驿站设立救济站的事情。驿站虽然隶属朝廷兵部,但很多事务非得地方官府配合,尤其是需要金县尉配合。最简单的例子,驿站都在远郊官道上,离城较远,尤其像合山驿这样的大驿,财物丰足,又经常有达官贵人入住,往往是盗匪劫掠的首要目标,要是治安不靖,出了什么祸事,对驿丞的处分是极重的,这就需要县里将驿站作为重点保护目标,经常派遣衙役和民壮巡视。
  派人巡视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其实由县尉“传话下去”,让亡命之徒“不得滋扰”,这才算稳妥的办法。因为一县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甚至山中盗匪等,往往都在县尉夹带里有名有姓,县里发话关照,比什么巡视都好使。
  赵然打的就是这个主意,想让金县尉出面,帮他把救济站在合山驿和刘庄驿立起来。
  金县尉先道了声“方主慈悲”,然后拍着胸脯担保,说刘庄驿那头绝无问题,驿丞与自己素来交好,这既是小事又是好事,想必刘庄驿是不会拒绝的。但合山驿那头就不好办了,钟驿丞走的是孔县尊的门路,对自己也不是很给面子,如果要把事情办成,非得孔县尊出面不可。
  赵然说刘庄驿就刘庄驿吧,先设一个是一个,合山驿那边以后有机会见了孔县尊再说。
  于是金县尉就把这件事交给了金久,让他去办理。赵然取了五十两银票交给金久,金久连忙拒绝,说这事儿是好事儿,自己也算出一分力。赵然哪儿能让金久掏钱,到时候功德力怎么轮得到自己呢?坚持了几次,金久只得收了银票,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一定办好。
  金县尉问:“赵方主有此善念,为何不自设粥棚,反要去驿站布施?”
  赵然道:“这正是贫道有求于金县尉之处。我拟在城东二里外的松林外设立救济站,那是处无人的野地,只需金县尉帮忙与孔县尊打个招呼,便可开工。当然,我会与宋监院商议,请无极院出一份公文给县衙,到时候金县尉还要多多关照才是。”
  金县尉笑道:“此为善举,金某自是鼎力相助,方主宽心就是。”
  设立救济站不是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地皮、治安、税目等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治安方面,施舍米粥的时候,几百人聚集在一处,非得有县衙点头才行,关键时刻还要出动衙役维护秩序,至于地痞滋事,更要金县尉发话才好。金县尉说“鼎力相助”,那么这事多半就能顺利办成了。
  这件事情谈成,赵然心中很是高兴,又把自己招聘民夫为村里百姓修葺房屋的事情说了,这也是知会金县尊一声,免得县里误解。
  赵然离开了金家宅邸,金县尉对金久道:“这位赵方主一举一动颇有深意,难怪崛起如此之速,你有空就多跟在他身边学着些。”
  金久兀自不解道:“也不知他如此散财到底要做什么……这可不是笔小钱……”
  金县尉叹道:“这是要求名!赵方主所图甚远,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啊!”
第十五章
赵方主的“送温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