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74

  如今还在过年的气氛之中,山上忙着接待各色人等敬拜道祖、奉香布施。过去两年,赵然都跟着帮忙做些斋醮科仪,今年却不用如此忙活了,因为他已经离开了经堂。方堂其实也并非无所事事,无极院里人流不息,也需要方堂巡查维持秩序,谨防宵小。但赵然心里清楚,以道门的威望,没有什么“宵小之辈”敢来山上惹祸,因此注意力也不在这上面。
  赵然将一应琐碎事务都交给了堂主蒋致恒,自己带着关二和鲁进又下山了。
  金记米铺的金掌柜早已等候多时,他奉赵然之命,已经采购了许多年货,包括布匹、腊肉、米面、油、盐等物,几乎将金记米铺的几间库房都堆满了。
  赵然问:“花了多少钱?”
  金掌柜赔笑道:“没多少。”
  赵然瞪眼道:“据实说,花了多少,若有隐瞒,必定误了我的大事!”
  金掌柜心里一突,答道:“共一百五十六两银子。”暗道这位爷这是怎么了,莫非真要给钱?
  赵然真给他钱了,塞给他两张银票,共计二百两:“剩下的银子你再去采买一些,自己扣下十两,算是给你的利。”
  金掌柜忙要推辞,又被赵然瞪了一眼,这才慌不迭收下。他按照赵然的吩咐,雇了两驾大车,将车上装满年货。
  赵然和关二、鲁进在前,押着两车年货就走,也不要金掌柜跟着,一行就下了乡。
  第一站还是最近的李家村,这回也不用李老头出来跑前跑后了,他在李家村呆了七天,和村民们早已混熟。
  今年这个年关,李三郎一家心情很不错,往日里只能拿淤泥填补的破屋,如今已经修葺一新,不仅破洞被填补上了,屋顶的瓦片也换了一半,窗户纸更是重新糊了一遍。看着自家整齐翻新的屋子,李三郎不由想起了无极院的那位赵道长。
  赵道长看上去很年轻,但人却极为和善,也不知为了什么,竟然专程从县城里请来了泥瓦匠师傅,给村子里的旧屋都翻新了一遍,当真是心地极好。如今全村人家都在夸他,商议着要去无极院里烧炷香,顺便拜谢拜谢他。
  可村里李老头发了话,除了烧香外,还要凑份子买些年礼去感谢赵道长,一摊派下来,李三郎要出十文钱,这可把李三郎愁坏了。倒不是李三郎不愿意,可家里病重的老娘一直卧床不起,几乎所有闲钱都拿来给老娘开药了,这十文钱让他去哪儿凑呢?
  李三郎进了里间,和老娘说了番闲话,然后坐在床边怔怔发愁。老娘在床榻上一问,才知道是这么个事,当即道:“三郎,村子里的商议是对的,赵道长重修了屋子,咱得念好,这钱……娘身子骨最近渐好了,下一副药不忙抓,先把钱凑了去……”
  “娘,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听娘的,做人要懂知恩图报,赵道长未必会在乎咱们这点东西,可他不在乎,娘心里在乎……”
  娘儿俩正说着,就听门口有人喊道:“李三郎在家么?”
  李三郎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不觉愣了愣,冲老娘道了句:“好像是那个赵道长?我去看看,娘你先躺着。”他出了屋子,就见篱笆小院门口站着一个年轻的道长,不是赵道长是谁。
  李三郎紧跑几步,将小院木扉打开,喜道:“赵道长,您怎么来了!”
  赵然一笑,带着关二和鲁进入院进屋,边走边道:“大过年的,过来看看你们。怎么样,这年关过得还好?”
  和李三郎闲谈几句,又进里间给卧病的老人家拜了年,从关二手中接过用红纸包着的三尺布,放在老人床头,道:“过年了,给你老拜年,这是贫道一点心意,你老千万别客气。”
  老人挣扎着要起床,被赵然强行制止了,临出门后,又从鲁进手上接过一个小红纸包,塞给李三郎道:“一点小钱,给大娘抓药……不许推辞,否则就是看不起贫道!”说罢出门就走。
  李三郎打开红纸包,里面是码放整齐的二十枚嘉靖通宝,果然是“一点小钱”,可望着赵然等人离去的背影,李三郎却就觉得鼻子酸酸的,不知为何竟然想哭。
  赵然离开三郎家后,根据上回来村子里修屋时的所见所闻,对那些生活艰难的,便挨家挨户上门拜年。有的递上三尺布,有的给一挂腊肉,有的送上一罐食盐,有的奉上一包茶叶。遇到家里实在有难处的,另外赠送一个小红包。
  进屋也不多说,只是问问身体如何、境况如何,说两句祝福的话就走,绝不多所打扰;有些人家健谈的,便再多聊几句,问问有没有什么难处。
  随着他一家一家看望过去,身边簇拥着的村民越来越多,很多孩子跟在赵然身边凑热闹,拍着手唱着歌谣,赵然便从大车上摸出几块点心或者糖糕分发下去,惹得孩子们欢喜跳跃。
  赵然也很欢喜,他气海内的功德力也在一丝一丝不停的增加。
  李老头早就闻讯赶来,跟在赵然身边,等赵然挨家挨户看望完毕,便将李老头唤了过来,神情严肃道:“李大伯,你是不是要让大伙儿凑份子给贫道送节礼?”
  李老头一脸尴尬道:“这是大伙儿的心意……”
  赵然喝道:“这可千万使不得!去无极院上香拜祖可以,只不准送礼,否则就是污了贫道清名!”
  李老头忙道不敢,就差跪在地上发誓了。
  吓唬过李老头后,赵然上驴,带着关二、鲁进二人,押着大车又赶往下一个村子。李家村这里消磨了一个多时辰,算起来行程还是比较紧张的,他得抓紧时间了,争取一天能探望三个村子,把效率提上来。
  从大年初四一直到正月十五,赵然驴不停蹄,走访慰问了无极山周围二十多座村落,气海内的功德力唰唰大涨,令他颇为满意。后面几天,他干脆让关二和鲁进分头行动,分作三队分别走访慰问,但马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由关二和鲁进去的那些村子,他也能感觉到功德力的增加,但增加的功德力明显比自己亲自去得来的功德力要弱得多,让他对功德力这玩意儿的认识又有所增进。
  正月十五一过,嘉靖十五年的年关便大致结束,人们的日子又恢复了平时的模样。赵然抽空去了趟监院舍,把自己这些天做的事情都禀告了一遍。他身为道士,做些善事当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善事做大了、上了规模,就必须取得县衙和无极院的双重认可,否则就是私自邀买人心,那可是了不得的大罪。
  监院宋致元当然不会阻挠他做善事,说起来,大明天下里,道门是最大的慈善机构。比如各地建立的青苗仓制度,就是道门提议的,并且还出了一半钱;又比如大灾大难时的赈济,道门也不遗余力,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可赵然自己掏腰包不声不响做善事,这就有点奇怪了,宋致元忍不住就问缘由。赵然早就想好了借口,无非是那一套陈词滥调,说是自己故去的父母托梦,要自己以助人为本。这番说辞固然落了俗套,但毕竟是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而且还找不到破绽,宋监院捏着鼻子认了,表示自己一定会支持赵然。
  支持的第一步自然是给他出具一份给县里的公函,意思是无极院方主赵致然要在谷阳县城东二里某处设立救济站,请县衙同意并关照云云。
  赵然拿着这份公函亲自跑了一趟县衙,在金县尉的帮助下得到了孔县尊的画行,于是赵然立刻投入到建立救济站的事务当中。
第十六章
慈善堂
  做小善不难,为大善不易,这不是说钱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其中究竟,不好一一细表。赵然目前的身份就是道门无极院的方堂方主,在一县之地算是很有身份了,不说他能够帮人多大的忙,但要坏人的事儿,绝对不是很难。但若说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别说放在大明天下,就算放在川省,甚至龙安府内,他依然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哪怕身家巨万,却也不可能随心所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兴致冲冲去了合山驿,灰头土脸回了无极山,整个吃了个瘪。因此,他也才有了自己设立救济站的念头。有了无极院的公文,经过县衙的批复,得了金县尉鼎力相助的承诺,他这才开工。
  谷阳县城东二里外的松林紧邻官道,这条官道穿过保宁府东北的广元县,直抵陕西汉中,是大明朝控制川西北的重要通途。松林就是一片松树林子,和官道之间隔着三五十丈开阔地,这片开阔地属于官地,有一些小贩在这里贩卖些茶水、糕饼之类的吃食,人流是相当大的。
  赵然本来想和孔县尊谈谈,将这片不到三亩的土地以底价盘下来,但孔县尊不干。后来他又出主意,说购买五十年使用权,孔县尊愣了半天,听完赵然解释“使用权”的含义后,仍旧不干,说是无此先例。最后谈下来的结果,赵然可以无偿使用,但不设年限,换句话说,官府什么时候想收回都可以。这就比较坑人了,但赵然没有办法,只能接受。
  为了以最少的钱办成最多的事,赵然的施工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才最终确定下来。又花了十天时间备齐材料,于二月初一正是动工。赵然将自己年前聘用的上百青壮和十名瓦匠师傅全数调动过来,大干快干了半个月,于是救济站如期竣工。
  长长的竹篱笆将三亩方圆的土地尽数圈了起来,作为外墙,大门冲南,正对着官道;正中是以竹为筋、外敷泥土的三间正房,这是救济站的公解廪房;东侧一排十二间大屋,每间屋子搭了大通铺,全数住满的话可以容纳一百二十人;西侧同样十二间大屋,包括杂役的住所、厨房、杂物间、诊室等等。北墙内侧修建了宽敞的库房,用于堆放救济物资,南墙内侧搭了大棚,置放简易桌椅,可容纳二百人进餐。
  原来于此地谋生的小贩怎么办?虽说地方是县衙同意后赵然征用的,但要把这些人轰走可不容易,而且县里差役们本来还能收些税钱,把人赶走了不是平白得罪人么?赵然也想了个法子,在紧邻着官道的南墙外侧,搭建了十多个简易棚子,将原来在此地谋生的小贩迁了进去。小贩们不用交钱,做买卖的时候又有了挡风遮雨的棚子,算是皆大欢喜。
  整个救济站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和泥土,竹子是通过和无极院号房迎宾贾致逊协商后,以极低价购入的,无极院道产中就有竹山,赵然直接派人去砍伐就可以了。修造完毕之后,材料连带工钱,统共算下来,赵然掏了一百多两银子,比他预计的要少一些。
  赵然一共聘请了八个人,一个管事、一个账房、两个杂役、两个厨娘、一个工匠,另外延请了一个大夫坐诊,每月开支二十两银子薪水。如果再算上舍出去的饭食、汤药,每个月的开支恐怕会在三十到五十两之间,是多是少,就要看救助的人数了。
  这笔开支不是个小数,长期下来会成为很重的负担,于是赵然想了些办法。首先是东侧的十二个住人的大屋,他每个屋子的门楣上挂了块小匾,正中的两间屋子上分别写着“龙沟郑氏善堂”和“三头坪冯氏善堂”——没错,他把这两间屋子的冠名权卖出去了,为此,郑氏和冯氏每月要为此捐赠二两银子。
  其他十间大屋赵然正在寻找大户商谈,因为赵然的身份摆在那里,再加上这是件花小钱却能长期扬名的好事,目前进展顺利,估计全部冠名出去毫无问题。
  紧邻官道的南墙外侧,还有十来个空余的大棚,赵然已经正式立了牌子,欢迎小贩入驻,但新来的小贩却不比原先那些了,是要交租的,暂定租金每月三钱银子。
  如此下来,除了一百多两银子的开办费外,其实赵然每月补贴在救济站里的支出只有五到十两,撑死不过二十两。
  赵然请监院宋致元命名,宋致元取了个“无极院慈善堂”的名字,赵然又去请孔县尊题字,孔县尊稍作推托后便爽快应承。
  到了三月初一的时候,“无极院慈善堂”的匾额终于挂了起来,正式对外做起了救助的事务。
  整个三月份,是赵然的大丰收时节,羊马驿和刘庄驿的救济站一直在稳定地提供着功德力,赵然的谷阳新农村运动也即将功成,而随着慈善堂的开业,功德力的培育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平均每天都有三十多丝功德力在赵然气海内稳稳生成,然后被他转化为法力。
  如今赵然气海内的“大耗子”已经越蹿越快,越来越活跃,而且越来越热,但赵然始终不知该如何以之施法。他的问题在于不知该如何联络馆阁之地的那些熟人,比如周雨墨、裴中泽、大卓和小卓师叔,只能被动等待着。当然,真要拉下脸来,大卓和小卓师叔还是可以主动联络的,他手上有人家上回在长虫山补给他的传讯符,只是若无紧急情况而动用传讯符,他生怕在自己身上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好在大卓、小卓师叔曾经答应给他找几本炼器的道书,他还可以耐下性子继续等待。
  两位卓师叔在将他忘却了几个月后,终于想起了他,从华云馆寄来了一个包裹。先不提包裹里是些什么,道门行走给赵然寄送包裹的行为本身再次让无极院上下骚动不已。
  赵然回到自家屋内将包裹打开,不禁欣喜若狂。包裹里面是三本道书,第一本名唤《制器谱》,第二本为《上清诀》,第三本为《正一符法》。除了三本道书外,还有一张小卓师叔亲笔所书的信笺。
  信中说,这三本道书是他当年初入华云馆时师傅指定的修行道书,虽说是入门级别的道书,但内容同样博大精深,若是持之以恒修行下去,也可取得不俗的成就。另外,小卓师叔说他已询问过自家师傅,此事已得师傅同意,让赵然放心修炼便是。至于赵然上回关于能否进入馆阁修行的试探,小卓师叔也隐晦地指出,这个比较难,像他这样“根骨不尽”者,想要寻一个师傅不容易,当然,小卓师叔也劝他别泄气,说自己会尽量再帮他多问问,争取为他找一个好师傅。
  赵然叹了口气,从话里行间就可以看出来,自己进馆阁修行的念头恐怕很难实现了。不过他确实由衷地感激大卓和小卓师叔,这两位师叔对自己的帮助无论大小,至少是没有任何私心的,更不是要图自己的回报。话说这样的人,是不是更适合修炼功德力呢?
  信的末尾,小卓师叔提了一句,说自己和卓腾云这几个月恐怕要远行一趟,寻找舌兰藤,让赵然这段日子行事谨慎些,出了状况他们二人很难及时赶回来。小卓师叔也特地注明了舌兰藤的形状,嘱咐赵然万一有可能见到的话,千万知会他。
  赵然心中一动,连忙翻看自己那枚扳指,竟然在那堆药材中发现了几株舌兰藤。
第十七章
三本道书
  赵然先将《上清诀》翻开,这是一部专讲如何吞吐纳气的道书,按照小卓师叔信中所言,功法没有好坏之分,学之深浅,全看个人造化。所谓造化,其实是七分机缘、三分努力的意思。也就是说,哪怕《上清诀》这种最基础的道门功法,如果修炼之人刚巧适合,又颇为勤奋的话,同样可以修炼至极深处,成就合道之最高境界。
  赵然略一扫过,便知道这其实就是大卓、小卓师叔在长虫山传授给自己的那部功法,只不过书中空白处密密麻麻用蝇头小楷写满了批注和心得。赵然不得不再次感谢两位师叔的好意,只可惜他完全没有吞吐吸纳天地灵气的能力,炼不了炁,这部功法于他而言,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又翻开《正一符法》,稍一研读,立时大喜!
  所谓符箓,即道与炁相合,通过符文的方式行法。符文从形式上而言大致分为复文、云篆、灵宝符、符图,复文就是两个以上的字符组合,云篆就是云气变幻的形状,灵宝符是一些由圈点线构成符文,上述符文中再加上神仙的画像,就是符图。
  从功效而言,无外乎真邪驱鬼、招神请将、消灾解厄、征戮杀伐等等。
  赵然在无极院经堂的时候,多次下山主持或参与斋醮科仪,使用过很多符箓,但绝大部分都没什么功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内炼之法。想要炼制一张有效的符箓,除了材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以内炼之法对符箓注入炁,所谓“符无正形,以炁而灵”,符箓写得歪歪扭扭不成模样都没关系,只要有炁注入,就能引导符箓发生功效。
  内炼注炁又分三种境界:祖气、天罡、金光三层,由先而后,一层比一层厉害。同样一张符箓,以天罡之境内炼注炁,其效远超祖气之法,如果内炼境界达到了金光层次,符箓就算再寻常,其功效也极为强悍。
  《正一符法》中共包含七十二种最基础也最常用符箓,分为九阶,每阶八种符法,正对应道士、羽士、黄冠、法师、大法师、炼师、大炼师、真人、天师(大真人)九阶。
  看到这里,赵然不禁瞠目结舌:乖乖,这本《正一符法》居然可以一直使用到天师之阶,难道道门就如此轻易的任凭最高层次法术流传开来而不稍加限制吗?在疑惑且患得患失之间,赵然快速翻看到了道书的最后一部份,心中那点喜不自胜的火花如同被冷水浇头一般,当即熄灭。
  赵然再一次对符箓二字有了更深的认识:符和箓不是一回事!符就是符文,这个没错,可箓,却是需要配授的,如果说符文是行法的依托,那么宝箓,就是行法的资格。也就是说,想要炼制一张符箓,光知道符文的炼制方法是不行的,找来了合适的材料,以正确的方式完成写符,写符的过程中成功地内炼注炁,这些步骤都没有一丝差错,好吧,你以为这张符箓可以使用了么?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没有经过道门的授箓仪式,不具备箓职,那么你炼制的这张符箓就不会生效!
  箓职是什么?箓职就是道门修士的阶别,也就是从道士直到天师(大真人)这九个阶别。赵然一直以为这不过是道门给予修士的荣誉性称号,或者说是道门对修士修为的一种人为划分,直到今天,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切没那么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