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8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0/874

  也不知自己当年失了氏直大人信任,从护卫家臣中除名,是祸还是福?
  这个时候,如果明军登陆,松田宪秀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许这天下有名的坚城将会就此陷落吧?所幸明军不知城中变故,不仅未能趁机而入,反而连下一轮炮击都没有展开,七艘庞大的战舰就缓缓掉头离去,白白坐失良机。
  到了晚间,山下大宫司主持的北条氏家佬议事会终于结束了,一共决定了两件事。一是推举氏照为新的家主,接掌相模藩国大政;二是重申了全城坚守的命令,有擅自逃跑者立即处死。
  熊本一熊议事之后返回了箱根石垣,他得到了最新的损失统计,在大明舰队的铁炮下,两个小队的武士战死了八十余人,足轻死伤二百六十人,神官也死了六个。
  足轻的损失不是重点,关键是武士,八十余武士战死,损失实在太过惨重了。武士以武士道为修行之途,是每一家大名的立国之基,在长达十年的南岛之战中证明,每一个武士按照修行不同,都具备和道士、羽士、甚至黄冠修士斗战之力。瀛州正是依靠潮水般的武士冲击,才挡住了来自青丘海贼的入侵。
  相模国只有三百多武士,一下子死了快快四分之一,这仗还怎么打?
第八十章
援军
  第二天,大明稽查舰队再次开到了小田原城外,依旧是那个位置,停下之后没再有任何动静,但城中所有人都知道,不定什么时候,肯定会有炮击。
  根据昨天躲避炮击的经验,城内的神官也好、武士也罢,或者是足轻,都或多或少知道,必须躲在建筑的夹角下,这个位置是可以避免被铁球击中的,就算建筑倒塌了,与地面的夹角位置,也能保证不被砖石生生砸死。
  至于神官们的神术、武士们的武道,在疾飞而至的铁球面前,用处都不大。连镇国神器——神之寒川和鹤冈八幡都顶不住,谁又能顶得住?
  今天的炮击迟迟没有来到,悬着的铁球总是不砸下来,反倒令城中一片提心吊胆、愁云惨淡。新任家主氏照在山下大宫司的提醒下,从早川居所出来,于众家佬的簇拥下巡视全城。
  战时巡视,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是巩固地位的常规举措,在这方面,氏照肯定是不遗余力的。他走遍了各处重要节点,包括松田宪秀主守的箱根石垣,氏政也冒着风险登上去视察,还拍了拍松田的肩膀,勉励他努力杀敌,报效北条家。
  氏照返回早川居所没多久,大明舰队就开炮了,第一炮就打在了城二丸中。过了片刻,海面上忽然回荡起密集的雷霆重炮声,松田宪秀眼睁睁看着大神官熊本一熊跃上垛口,双臂拥向飞来的炮弹,满脸的陶醉。
  可惜熊本神官什么也没有拥抱到,无数炮弹从他头上、身边飞过,就是没有碰到他半分。松田宪秀亲眼目睹,一枚硕大的炮弹从他耳边唰的飞了过去,带起的疾风将他高高的乌帽吹落,将他宽大的紫色狩衣鼓荡起来,整个人立在垛口上,如一只停在花叶上的紫色蝴蝶。
  “幸运的家伙!”松田忍不住嘟囔了一声。
  不是每一个神官都有那么好的运气,松田看见一位三阶祢宜在城三丸最高的酒肆楼顶上翩翩起舞,瞬间被一枚炮弹带走,身影消失的地方,爆起漫天的血雾。
  “一班奇怪的家伙!”松田趴在地上,再次遐想。
  明舰的炮弹明显是冲着城一丸内天守阁附近去的,松田一直在琢磨,早川居所怕是要吃铁球了。
  果然不出所料,明舰炮击结束后,那个方向就传来了哭声,哭声在整个小田原城中蔓延——新任刚一天的家主氏照死了,死在了早川居所,到目前为止,只在废墟中找到了他的上半段身子。
  护卫氏照的四名武士切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松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觉得似乎凉嗖嗖的,然后赶紧寻了个角落脱了裤子蹲下,一阵稀里哗啦,舒爽得喊起了“妈妈”。
  熊本一熊又被招去参加家佬议事了,由于天守阁、早川居所都被摧毁,议事地点放在了原来用于招待贵客的六泉间。
  议事结束后,熊本一熊告诉松田,家佬们推举氏信为家主,获得了山下大宫司的认可。听说这个消息,松田有些不敢置信,氏信的确是北条家的人,但却是个智障,整日流着口水,呆呆坐在房间里,话都说不清楚,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家主呢?
  熊本一熊笑着小声说:“宪秀你是个笨蛋,你就不想一想,明军的铁炮是有法力的,长了眼睛,谁做家主谁死,还有哪个北条家的人敢做家主?”
  松田宪秀哀伤道:“北条家完了么?相模国要灭亡了?”
  熊本一熊道:“十年南岛之战,亡了多少大名?那还只是青丘军!如今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明军,宪秀你说,还有多少大名要亡国破家?”
  松田宪秀道:“听说秀吉太殿派来的援军快要到了。”
  熊本一熊轻蔑道:“明军的厉害,不是青丘军可以比的,宪秀,擦亮你的双眼,一起看着吧!”
  松田宪秀问:“只要撤出小田原城,明舰的铁炮就打不到我们了,我们应该放弃城池,后退十里,在池上之地和明军合战!山下大宫司、家佬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等着挨铁炮?”
  熊本一熊道:“小田原城是瀛州最坚固的城池,如果小田原城都守不住,还有哪里是可以守住的?这里是关东的门户,守住小田原城,就是守住瀛州的信心,宪秀你要明白,这不是死多少人的问题,这是一场信心之战!”
  松田宪秀凝重的点了点头,躬身道:“宪秀明白了,必誓死保卫小田原城!”
  熊本一熊轻轻一笑:“没用的,保不住的。”
  松田宪秀顿时一阵愕然。
  明军第三天的炮击再次降临,如同山下大宫司和众家佬的预料,明军铁炮果然长了眼睛,第一轮就集中在作为临时家主府的六泉间,顿时将这片宅院轰成齑粉。好在提前做了准备,在六泉间下挖了深深的地道,氏信才没有重蹈前任的覆辙。但他也被埋在废墟瓦砾之下,好半天工夫才挖出来。
  由此,小田原城的瀛州人都把明军的铁炮称为“神之眼”。
  松田宪秀很疑惑,明明小田原城已经残破不堪,守军也被神之眼打得伤亡惨重,为何明军还不登岸攻城?难道非要等援军到达么?
  第七天的时候,秀吉大人从京都派来的三万八千名援军抵达小田原城,统兵的是九鬼嘉隆和加藤嘉明。
  援军的到来,让小田原城一片欢腾,松田宪秀欢快的向熊本一熊道:“听说随两位大人来的大军里,有一千八百武士!还有八百多神官!权宫司大人,可以一战了!”
  熊本一熊给出了准确数字:“一千八百九十名武士,八百六十名神官。”
  听罢,松田宪秀笑得更加灿烂了。
  等他灿烂得差不多了,熊本一熊慢悠悠道:“犹记八年前的熊本合战,上场的武士有六千八百人,神官三千七百人,今日小田原一战,就只有不到一半了。”
  松田宪秀当即说不出话来,谁都知道,十年南岛之战,武士和神宫损失惨重,能够拼凑出这么一支援军,关白大人秀吉太殿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啊……恕我冒昧,熊本是权宫司大人的故乡吧?”
  “可以说是,但也可以说不是。”
  “大人?”
  “其实我不是瀛州人,哈哈!”大笑间,熊本一熊大袖扬起,踩着镇魂舞步,飘然而去。
第八十一章
内心
  援军虽然到了,但对于如何作战,始终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明军一直在海上,观其战船规模,相模湾里藏起来的水师绝然不是对手,宇喜多秀家大人的水军被牵制在关门海峡,也赶不过来,怎样才能和明军展开合战,这是个问题。
  九鬼嘉隆和加藤嘉明考察了小田原城的情况后认为,明舰的神之眼铁炮射程远、威力大,让大军入城防守,是很难取得良好成效的,于是大军驻于城北,进一步远离铁炮的射程。
  明军的战舰继续追着氏信打,氏信也是命大,被“神之眼”盯上后居然一连躲过了好几次炮击,于万分凶险的边缘屡屡逃出生天。这下子,连松田宪秀都有些不敢置信了,莫非氏信……大人……真受了神之眷顾?莫非他才是北条家天命所归的家主?
  炮击的间隙,明军放出一些小船,终于开始试探着靠近岸边,这些小队明军都没能在岸上站稳脚跟,被小田原城组建的效死队赶下了大海。这也是北条家在小田原城守战中不多的亮点之一。
  到六月十八日时,新的援军抵达了,封于江户的德川家终于搜罗齐了整个江户地区的骑兵,德川家康带领一万六千骑兵抵达小田原城。同时,他还带来了关白大人秀吉的亲笔信,关东地区所有军力全部由德川家康节制;京都神宫也发来令谕,所有神官以随同而来的上杉大宫司为主,山下大宫司为副,和家康大人合作,共同应对明军对相模囯的入侵。
  至此,聚集在小田原城的兵力已经达到六万八千人,其中德川家骑兵一万六千人、京都援军三万八千人、北条家守军一万四千人。
  在总兵力中,武士和神官的占比非常高,武士三千人、神官一千五百人。这是关白秀吉的战略考量:两线作战太被动,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击败新来的明军,再回师京都,放青丘军上关西,在关西做最终一战。
  小田原城合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用什么战术诱导明军登陆,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望着海面上七艘巨大的战舰,以及更远处密密麻麻数不清的明军战舰,所有人心里都如同压着块大石头,感觉沉甸甸的。不能尽快将这支明军击败,关西地区的最终一战就无法展开,整个瀛州已经被战争拖累了十年,大家都已经快要筋疲力尽了。
  顶着明军“神之眼”铁炮的轰击,松田宪秀一直等了七、八天,或许是九、十天?他自己都快要记不清日子了,但始终没有等来合战的消息。
  直到这天晚上,熊本一熊从城北参加军议回来,才有了一个确切的消息。
  “明日派人去下战书,约明军上岸合战。”
  “权宫司大人,您是说下战书?这……明军能来么?他们完全可以继续拖下去,或者在别的地方登岸,比如神奈川。”
  “明军也是要消耗粮食、消耗淡水的,他们在海上已经块一个月了,需要上岸了。”
  “可是,下臣听说,明军占了三宅岛、御藏岛和八丈岛,想必会在岛上囤积大量军淄吧?”
  “瀛州距大明本土万里之遥,从本土运来十石粮,到这里能剩一石就不错了。”
  “可……他们完全可以绕开小田原城……”
  “如果他们想绕开,早就绕开了,家康大人和上衫大宫司都认为,明军也在等待和我们的合战。”
  “可……他们为何要硬碰硬呢?完全没有必要……”
  熊本一熊反问:“也许明军并不认为我们很硬呢?”
  松田宪秀捏紧拳头:“近七万大军啊,如果明军轻视我们,正是击败他们的好时候!”
  熊本一熊哈哈大笑:“我怎么觉得,明军正是因为重视,才耐着性子等待我们聚兵呢?”
  松田宪秀不解:“权宫司大人何意?”
  熊本一熊道:“也许,他们重视我们,所以害怕我们分开,消灭起来会耗费更多吧。”
  松田宪秀无法理解:“大人的想法……恕下臣愚钝,还请大人指教。”
  熊本一熊道:“我的想法,你或许难以理解,但明军的大将应该能够理解吧。”
  “大人为何会这么想?”
  “因为我小时候就听母亲大人说过,我的祖先是华族,我的父亲是明人,他是从海上漂流过来的,被我的母亲救了下来……我的身上流着明人的血,所以我的想法,很多明人应该也会这么想。”
  松田宪秀立刻躬身表示敬意:“原来大人是华族,下臣这几天实在是失礼了。”
  华族在瀛州是高贵的族群,大致成型于六百年前,祖先来自于中唐之后佛道大争的乱世之中。他们给瀛州带来了先进的佛道修行方法,将其融入瀛州的神宫修行体系,他们还带来了先进的绘画、雕版、烹饪、服饰、文学等技艺,深受整个瀛人的尊敬。
  但六百年后,华族渐趋销声匿迹,被融于瀛州本土之中,很少有人还会如熊本一熊这样,一直记得自己华族的身份——虽说这身份已经越来越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