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8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1/874

  对于权宫司大人传回来的约战决定,松田宪秀并不看好,但令他惊讶的是,明军竟然同意了,合战就定在三天之后,这个约定让松田宪秀又重新记起了日子——三天后是七月初一。
  因为约战成功,松田宪秀终于彻底相信,和自己相处了一个多月的高阶大神官竟然真的是位华族——因为他和明人的想法很相似,这让松田宪秀在更加尊敬的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权宫司大人!
  合战的前一天,从明军舰队中放出来一条风快船,载着明军的使者来到城下,正好就从松田宪秀负责守卫的箱根石垣叫门。
  使者报名逍遥静一,是来商谈明日合战场地事宜的。松田宪秀放下个竹篓将明使拉了上来,就在墙头等着。明使站在石垣上四处张望,尤其对被铁炮打中的墙面比较感兴趣,松田宪秀忍不住道:“我小田原城是天下坚城,你们再打多少铁炮都打不开。”
  说完以后,他才意识到,双方语言不通。
  但明使却听懂了,笑了笑,道:“真正的坚城,在人的内心。”说出来的竟然是瀛州话,虽然发音稍怪,但却很流畅。
  松田宪秀琢磨他这句话的时候,明使又补充了一句:“那叫符箓法炮,不是简单的铁炮。”
第八十二章
阵前
  逍遥静一所说的符箓火炮,立刻让松田宪秀明白了铁炮的原理,原来是以符箓道法为基础发射的铁球,难怪拥有“神之眼”的威力。但明白归明白,松田宪秀原先存有的“我瀛州能不能仿制”的念头也就此熄灭。
  和青丘军打了十年,谁都知道符箓是大明独有的道法,想要学会,就必须在大明受箓,没有受封箓职,自然也用不了符箓,就算于战场上缴获了铁炮,也不过是废铁一堆。
  等待的间隙,又问:“明使如何会说我们瀛州话,你的名字与我瀛州人有些相似。”
  逍遥静一笑道:“逍遥家是大明一大世家,修习逍遥道法,我的道号是静一。至于瀛州话,我学了两年。”
  松田宪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正要再问,熊本一熊已经赶到了,这位权宫司手摇蝙蝠扇,向逍遥静一邀请:“明使请随我来。”
  这回轮到逍遥静一诧异了,熊本一熊说的,是带有应天口音的官话。
  松田宪秀看着他们离去,琢磨起符箓法炮的事来,想着上了战场应该怎么规避的问题。过了不久,想不通透的他便也抛开了这个念头,到时候听天由命吧。
  过不多久,他站在箱根石恒的垛口上,看见城东方向的海边,熊本一熊等几个神官和北条家的小泉家佬陪着明使逍遥静一不知何时已经出了城,正在田地里指指点点,那些田地里的秧苗已经长得很高了。
  也不知明天的合战之后,这些秧苗还能活下来多少,真是可惜啊,松田默默的想着。
  熊本一熊回来的时候,松田宪秀见明使还在那片田地里头忙活,甚至从海上又来了一艘船,载着十几个明军中的修士,分散开来向八个方向搜索。
  于是问:“权宫司大人,明军要做什么?”
  熊本一熊道:“明使是来谈战场问题的,他们提出,需要一片登陆地,让我们腾出来。登陆的地方给他们划出来了,现在他们在搜索检查,看看我们在这里有没有埋伏。”
  松田宪秀叹了口气,这个消息虽然有些别扭,但不是很难理解。你要人家上岸跟你打,当然要给人家划出登陆列阵的地方,否则怎么打?
  熊本一熊忽然低声问松田宪秀:“宪秀,你做好准备了吗?”
  松田宪秀立刻道:“下臣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
  熊本一熊摇了摇头:“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啊。”
  松田宪秀愣了:“下臣愚钝,还请权宫司大人指点。”
  熊本一熊歪着头想了片刻,蝙蝠小扇轻拍在松田宪秀身上:“保住你的性命,这是明日合战你最应该做的。只有保住了性命,才有将来。”
  “可是……”
  “不要可是,宪秀,如果你真的深爱瀛州,就不要想着轻易送命,活下去,才能见到瀛州即将到来的昌明天下!宪秀,答应我!”
  满天星斗下,松田宪秀靠在垛口下,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海风的吹拂中,一直努力思索什么是熊本大神官所说的昌明天下,然后在迷迷糊糊中睡了过去。
  天蒙蒙亮的时候,松田宪秀被扎着绷带的猪俣大人一脚踹在屁股上:“松田,起来!带你的人去城下领饭,给你半个时辰,吃完饭到二目町整队!”
  松田宪秀一屁股爬起来,道:“邦宪大人,我的职责是守卫箱根……”
  猪俣邦宪打断他的话:“有人会接替你,不要废话,记住,半个时辰,若是晚到,立刻砍了,这是军令!”
  松田宪秀立刻安排人手去城下搬来两大筐饭团,分发到每一个足轻手中,就着竹筒水吃了,吃完后催促着大家赶往二目町。
  小次郎提着竹枪、披上黑色藤甲,有些紧张的望着松田宪秀:“大人,我们要上阵了么?”
  松田宪秀叹了口气:“你家里只剩你这一根独苗了,上了阵后跟紧我,不要乱跑。”又回头冲一个精壮足轻喝道:“太郎,让各队把旗子打出来!”
  黑色的备旗在城上飘扬起来,松田宪秀带着可以出战的二百六十名枪兵足轻下了城墙,沿墙根向二目町进发,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同行的队列,打着红色、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备旗,都是北条家的足轻军团,也是名扬关东的五色备。
  松田宪秀的枪兵足轻,是隶属黑色备的第三旗本队,他本人的职司就是北条家的黑色备旗本。他的直属上司,就是足轻大将猪俣邦宪。
  抵达二目町的时候,松田宪秀被猪俣邦宪召过去领了任务,他的旗本队被排在黑色备的左翼,而黑色备的八个旗本队一字排开,列于足轻军团的第二线,排在青色备刀盾足轻的身后。
  猪俣邦宪拍了拍他的头:“松田,第二旗本队的西河旗本前天被明军的神之眼打死了,我现在手上没有人,他们第二旗本队也归你管,你听我军令就是了。”
  在二目町等候多时,借此机会,松田宪秀将第二旗本队的六个小旗队长叫到身边,询问了这个旗本队现在的情况,交代了一下传令的方法,就匆忙带着他们跟在第一旗本队后面出城了。
  他们是由南门出城的,沿着箱根石垣的墙角向东进发,走过了南城墙,眼前豁然开朗,前方二里外便是约定的战场。
  队列中的所有足轻都无一例外盯着战场边缘的明军修士打量,那些明军修士则好整以暇的回望过来,尤其有过一面之缘的明使逍遥静一,他也看见了指挥队伍的松田宪秀,还冲他点头微笑。
  松田宪秀下意识的站住,冲逍遥静一低头回礼,然后催促手下足轻跟上队列。
  一直向东北方向又走出二里地,队列才停了下来,迅速面向大海,各队进入指定区域。
  合战的战场是很大的,松田宪秀能够见到的,只是五色备的前半个军阵,他的前方两排是举着圆盾的足轻,他的斜后方,是三排队列的弓手足轻。他没看见家主氏信的身影,却看见了氏隆家佬骑在马上,厚重的盔甲将身体严严实实护在里面,他的身边簇拥着背上插着五色备旗的几名旗差,随时准备将他的军令传达下来。
第八十三章
合战
  除了旗差外,氏隆身边还围着军师、印持、太鼓、药师等人员,还有山下大宫司这位神宫中的一阶大神官,穿着白色绣纹衫,如神一般纯净得令人敬佩。
  这样的话,应该就是由家佬氏隆代替家主氏信,出任整个瀛州军的侍大将,负责指挥北条军团了吧。
  看见山下大宫司,松田宪秀立刻寻找起熊本一熊的身影,在猪俣邦宪的身边看到了权宫司大人。这位权宫司大人似乎感应到了熊本一熊的目光,忽然回过头来向他指了指猪俣邦宪身上的甲胄,令松田宪秀顿时想起了他昨天对自己说过的话:
  “要活下去,才能见到瀛州即将到来的昌明天下!”
  松田等足轻帮他套上祖传的盔甲,一边套一边遥望大海的方向,等待明军登陆。
  背水列阵本是大忌,但松田宪秀认为这一条不适用于明军,因为明军身后有强大的舰队,战舰上密布着“神之眼”炮窗,但凡见过的,都鼓不起冲击战舰的胆子。
  此刻,在他看不见的海边,不知何时停靠了十多艘明军战舰,除了满是符箓火炮的战舰外,还有几艘平顶货船。各船都在船舷边拉着渔网,渔网上爬满了明军士兵。
  这些明军从渔网下到一艘艘风快船上,由风快船拉到海滩边,通过一条条长木板快速上岸,在岸边列队。
  一艘平顶集装箱船在舰队环伺中靠向海岸,船上的摇臂将一个个大木箱放到蜂拥在旁边的风快船上,每艘风快船装载三个大木箱后,立刻驶向海滩。
  离岸还有一两丈距离时,这些风快船冲不上去了,船上修士打开木箱,箱子中的流马立即启动,从船头跃入水中,趟过最后的一段浅水,登上海岸。
  一瞬间,海滩边满是流马四条铁腿溅起的片片水花。
  三十台流马登岸,每台流马的背上都驾着一门符箓小炮,等候在岸边的各炮组军士立刻上前,按照编号认领,牵引往指定阵地。不多时,三十门符箓小炮分成三队,在军阵后方准备。
  卸下符箓小炮后,六十名骑手两人一组,登上流马。这些骑手都是这次远征的三千营中,出身九边的精锐骑手,一人在前持盾防卫,一人在后持长矛攻击,充作明军的骑队。
  木牛流马被装备军中后,主要用于辎重转运,但陈善道一眼就相中了其跋涉和快速移动的能力,并且用一台木牛和一台流马试验了固定装载符箓小炮的炮击效果。很可惜的是,木牛也好、流马也罢,其结构强度无法支撑符箓火炮炮击时的反坐力,流马勉强能开三炮就要散架,木牛稍好,也不过支撑七八炮而已,只能遗憾作罢。
  赵然也就此向君山军工发出新的研制课题,研制强度足够到能够支撑符箓小炮开火的木牛流马。
  暂时无法利用木牛流马作为移动炮架,陈善道又想出了新的用法,将流马作为骑队使用,打算这次实战中看一看效果。
  流马的出现,立时引起瀛州军骚动,松田宪秀自己就看得张大了嘴合不拢,身边的足轻们也忍不住议论起来:
  “这是什么?是马么?”
  “好像是竹马?”
  “不是,会反光,铁马!”
  “铁马怎么会走路?”
  “可就是铁马!”
  也有部分神官相互问:“这是什么道法?”
  “或许是傀儡术?”
  “有谁见过吗?应该怎么应对?”
  足轻大将猪俣邦宪开始弹压,挥着鞭子在队列中抽打,好容易才将议论声止歇下来。
  北条军团侍大将氏隆本阵中派出了神官,在军前宣示,表示这是明军的傀儡机关,就好似投石车上加了神咒,并无没有什么值得惊骇的。这么一解释,才算将军士们的畏惧和恐慌情绪压了下来。
  至巳时五刻,明军终于布好了阵型,摆出了半月形弧线阵。左右两侧各为两个营上千人,一排刀盾、两排长枪,中央大阵分左右卫,各两千人,总计六千人。
  此外,大阵左前方和右前方,迅速堆积泥土,以土符固定,搭建起近丈高的土垒。左侧高垒推上一队符箓小炮,应对北条家的五色备军团;右侧高垒推上两队符箓小炮,应对京都来的援军主力。
  符箓小炮在高台上的现身,顿时再次引起瀛州军阵的异动,尤其是北条军团,他们在这种“神之眼”符箓火炮的威力笼罩下吃尽了苦头,几乎人人头皮发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1/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