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8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4/874

  赵然非常关心铁矿的采掘和炼制,专程来到槟榔寨矿山视察。槟榔寨矿山蕴藏着高规格的铁矿石,量大质优,开采便利,卢真人上任以后,大力发展炼铁业,从大明征募了近百位控火修士入驻此间,成立了安南矿业公司,至今已投产六年,年产普通精钢一亿斤,将大明的钢铁年产量正式推进十亿斤规模。
  矿山雇佣了上万名安南矿工,每天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就在山下找到的几处火眼炼制成精钢锭。为了将精钢锭运送出来,卢真人兴建了一条从矿山到升龙府港口的官道,并向君山重工采购了大型木牛三百台、小型流马五百台,将钢锭送至升龙港口装船,经红河直入大海,北上钦州港。
  仅仅这座矿山,每年为安南总督府带来一百万两以上净收益,成为东海总督区自稻米、灵矿灵草之外的第三大经济支柱。
  赵然离去的这天,卢真人和陆致羽终于商量好了信力认领份额,他们定出的目标是六年内达到三亿。
  赵然问:“能完成么?”
  陆致羽道:“人口增长到两千万,人均增长到十五圭,有信心完成!”
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剌
  十一月十三日,赵然自升龙府启程,前往缅甸总督区。青羽宝翅停在了总督府所在地,原缅甸国都古剌。
  赵然在古剌城中所见,到处都是佛寺,可见被道门占领前,这里的佛门有多么兴盛。可惜缅甸与暹罗一样,虽说都是佛门之地,却与西夏、吐蕃、北元佛门不是一个路子,双方不仅分立数百年,甚至往往互相诘责,说对方走错了路。再加上地势的相对隔绝,来往非常少。
  这次道门进入缅甸和暹罗,中土佛门只能望而兴叹,有些僧人甚至暗暗为道门喝彩。
  除了缅甸总督张元吉、都指挥使宋雄外,南部的暹罗总督宁佐臣、暹罗大城流云观方丈伦带娣和监院梁逍游等一干决策层都赶至古剌迎候赵然。
  缅甸刚刚归入大明六年,暹罗更晚,刚刚两年不到,一切都在重建,因此信力都很低,没什么可说的。但赵然依旧要给他们分解任务,不施加压力,人就有可能松懈,定个目标摆在前面,自觉不自觉都得往前走,哪怕走得慢一些,没有达到目标,也比没有方向原地踏步来得快一些。
  缅甸一千二百万人、暹罗八百万人,赵然也没有太过分要求他们,更没有让他们瞎报。最终分解的任务是,六年内,缅甸要求信力值达到八千万,暹罗则为六千万。
  和安南、占城相比,明显低得多,更不用说瀛州了,从人均值上而言,也远远低于已经五千万信力值的高丽。但这两处过去一直是佛法昌盛的所在,要扭转百姓的信仰,其难度更大,这个任务要完成起来还是不容易的。
  缅甸和暹罗的定位与安南和占城相似,都是大明的粮仓,除了信力任务外,赵然也给他们压了粮食任务,三年内,出口本土和瀛州、高丽的稻米必须达到十五亿斤,六年内达到三十亿斤,十年内达到四十亿斤,以养活本土越来越庞大的人口数量。
  为此,两个总督区都要大力开垦土地,“动员”更多的当地百姓投入农业生产中。
  粮食能够生产出来,同时还要解决输送问题,赵然这次来,顺带一项任务就是视察港口建设。
  暹罗赵然没打算去了,大城以南的海岸港口本就是个成熟的良港,需要做的就是扩充吞吐能力,缅甸这边就差了不少,需要好好看看。
  第二天,张元吉等人就陪着赵然去了西海岸的蓝里岛,这是张元吉选定的港口位置,一旦赵然同意,马上就可以从四季钱庄拿到贷款开始施工。
  蓝里岛和海岸只隔着一条狭长的水道,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一看这地形,问清了水深情况,赵然就拍板同意了,但他要求把原定的港口方案再扩大一些,必须能够同时停靠三十艘大型集装箱船。
  “钦州港船厂已经在占城设立大型工坊了,利用占城充沛的木料造船。明年三月,第一批二十四艘两千料集装箱船就要下水,之后每年预计打造两千料集装箱船九十六艘,全部用于缅甸、暹罗、占城和安南的货物运输。龙江船厂、泉州船厂每年也会投入船台生产两千料集装箱船,我要求他们每年必须向这边供应四十八艘,三年之后,可以勉强解决这边海上运力紧张的问题。”
  除了粮食外,缅甸还有一项支柱产业:水翡翠。水翡翠不仅有装饰之美,同时更是炼制法器的好材料,道门目前使用的法器,至少三成需要用到玉石,水翡翠就是一种很好的玉石,通灵效果极佳。
  考察完缅甸和暹罗的情况后,赵然开始着手准备这次南行的真正目的了。
  在古剌的总督府议事厅中,他向张元吉道:“元吉天师,对面是什么情况?”
  张元吉早有准备,将墙上的幕布拉开,指着一幅舆图道:“弘法真人请看。缅甸隔着大海与天竺相望,当地人称为孟加拉湾,在孟加拉湾的北部,是孟加拉,目前与我们隔着那迦丘陵对峙。”
  赵然指着天竺道:“这幅图是哪里来的?准确么?”
  张元吉道:“我们花重金购自德里的商人,这是德里王朝的官方秘图,就我们所如,大致范围是对的,但要说精准,谈不上。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天竺貌似散沙又非散沙,情况很复杂,总体而言,南北方是分治的,北方的德里王朝实力最强,南方则由三十多个诸侯国割据,向德里称臣。南方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孟加拉、贾巴尔、比达尔、古巴加、班加罗尔,称为南方五雄。”
  赵然问:“搞清楚了么?实力有多强?”
  张元吉道:“我们了解最多的是孟加拉,估计人口上千万,该国在那迦丘陵陈兵十万,有法术的差不多千人,修为都不高,但法术很怪异。”
  赵然听得直点头:“一个诸侯国就有上千万?”
  张元吉道:“我们听说,南方五雄人口都在千万以上,其他诸侯也在百万到数百万不等。天竺诸国,实力最强的还是北方德里王朝,据说有六千万人。有人说,天竺加起来有两亿人,也有人说三亿人,还有说是四亿,具体多少,从来没有人统算过。”
  赵然问:“缅甸都司只有一万五千人吧?打十万人,能打赢么?宋雄?”
  宋雄道:“缅甸都司目前下辖三卫,中卫六千人,是我大明子弟;瀛州关西驻屯军六千人,为左卫;右卫是本地人,勃固驻屯军,也是六千人。末将以为,以缅甸都司之力,击溃当面之十万孟军不是问题,难的是接下来怎么打。天竺太大了,人也太多,击败孟军占领孟加拉后,必然面对其他各路诸侯军,甚至是德里王军。德里王军才是此战我们最应当高度戒备的敌人,听说战力很强,将官士卒打起来都很勇悍,法术也和南方诸侯不同。”
  赵然道:“先不要考虑后面,如果需要加强的话,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想了想,宋雄道:“头一个是木牛自行符箓火炮,我都司只配备十六门,将来遇到敌人海战术,有可能出现较大伤亡,我们需要至少再补充十六门。”
  赵然点头:“我给你三十二门。继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谨小慎微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君山重工已经开发出了第五代大型木牛,可以稳定架起一门符箓火炮,火炮使用寿命三千发,持续开炮一百二十次。
  木牛火炮可以在普通军士操控下伴随大军前行,通过启动阵符操控射击,配备两台流马装载配件和铁弹,从两年前开始装备边军,优先配置于缅甸、暹罗方向,并在攻打暹罗的战事中大放异彩。
  除了符箓火炮外,宋雄指挥的缅甸都司还配有全军第一个空天卫,这是一种创时代的兵种,包含三个营:一个由三十六架新舟飞行法器改装的雷击营,配备一百八十名修士,负责从空中释放延时雷符和高阶火符等;一个由四十八架新舟飞行法器组成的运输营;一个五百一十二人的空降营。
  张元吉道:“我们制定的方略是,陆上主攻,海上策应。”
  赵然问:“杜阳晨还没有回来?”
  张元吉道:“杜阳晨率舰队出巡了,天竺的海军力量不弱,孟加拉湾和天竺附近海面局势比较紧张,天竺的船虽然都不大、战力也不强、战法比较老,但数量多、规模大,对西洋舰队的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阳晨这一年的日子很紧张。西洋舰队目前驻锚于暹罗,我这边加快建设港口,也是为了让他们尽快将舰队前移过来。”
  赵然点头:“元吉天师接着说,陆上怎么主攻,海上如何策应?”
  张元吉道:“先筹划一场海战,打掉孟加拉湾的天竺海军力量,西进天竺海,如果有可能,继续摧毁天竺海的敌军舰队,完全控制天竺海,如果不行,也要以求战姿态掌握天竺海的海上主动权。控制大海后,由舰队掩护,绕过那迦丘陵敌军重兵防线,直接在其身后登陆,先占孟加拉。”
  赵然仔细思索后,判断这一攻略是行得通的,于是点头:“然后呢?”
  张元吉道:“至此,德里方面应该反应过来了,他们必然会组织联军夺回孟加拉,届时,我们将视情况于南方诸侯国登陆,再一次釜底抽薪,南方联军必然崩溃。”
  赵然问:“德里怎么打?刚才说的都是诸侯国,为什么不打德里?”
  张元吉道:“天竺太大了,以缅甸都司之力,打了也很难控制,我们认为,应该站稳东南,扶植南方诸侯与北方德里对抗,慢慢消磨。北方和南方之间是有长期矛盾的,很容易达成我们的想法。”
  赵然在古剌和缅甸、暹罗的决策层进行了充分沟通,中途,杜阳晨赶了回来,禀告了西洋舰队的战备情况。
  赵致星也作为简寂观推荐的缅甸布道主持人选,参与了全程讨论。
  其间,张元吉播放了派密谍前往北方拍摄的珍贵影像资料,看完后,大家发现赵然一脸严肃,似乎忧心忡忡。
  赵然最后道:“我同意你们的大方略,给你们三年时间筹备,建设好西洋舰队前出港口;我会建议雷霄阁杜天师和黄真人,同意你们征募缅甸驻屯军和暹罗驻屯军,补充兵力不足;阳晨指挥的西洋舰队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展开海上作战,以控制孟加拉湾和争夺天竺海为目标;至于陆上攻势,没有真师堂的批准,不能擅动。”
  古剌会议结束后,赵然催促君山科技,专门送来六架南归系列无人飞行法器和一批延时照相法台,叮嘱空天卫立刻拍摄和绘制缅甸、暹罗、天竺精确舆图。
  赵然又从空中视察了一遍那迦丘陵的孟加拉防线,这才结束了本次西南之行。
  六年达到两百亿信力值,经过任务分解,其中还有三十亿的窟窿,天竺这庞大的人口,就是他填窟窿的信力来源。
  除了人口外,他还对天竺南部大平原的粮食垂涎三尺,这里出产的粮食,可以解决上亿大明百姓的温饱!
  经过这次实地调研,他心里的很多想法都有所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北天竺的情况有了新的认知,这一认知不得不令他更加慎重。
  怎么打,才能一劳永逸,才能不出后患,才能不陷入长期滥战,才能不卷入汪洋大海,才能更好的收割信力?这一系列问题,令赵然非常困扰。
  赵然赶在大年三十返回了大君山,陪伴家人和宗门一起过了年,其间询问魏致真,是否有意出任东海总督,被魏致真否决了,魏致真对去东海没什么兴趣,他说:“师弟如果要打仗了,我可以去帮忙,但别人打下来的地盘,我没兴趣接手。”
  过完年,赵然赶去三茅馆拜见陈善道,向他如实告知了自己赴古剌视察的情况,陈善道听完后,又看了他带回来关于北天竺的部分影像,陷入沉思。良久后道:“这是一个很强的对手,和我们经历过的东海、瀛州、安南、缅甸、暹罗之战都不相同。”
  赵然叹息:“战胜他们是毫无问题的,我最担心的是,占领之后陷入一潭烂泥,无法收场。没有大决心,是不能轻易触碰的,但要下如此大决心,势必沾惹巨大的因果。张元吉、宁佐臣都不敢轻易去碰,他们提出来的解决之道,是扶植南方诸侯国对抗北方德里,打代理人战争。”
  陈善道颔首:“代理人战争,这个说法很好。”
  赵然道:“但我以为,构想是很好的,但恐怕实际操作中会有数不尽的麻烦和变故,不可能那么理想化。同时,也与我们的最终目标不符,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信力,不是为了挑起当地纷争,纷争越大、他们维护自己信仰的决心就越坚定,不利于我们布道。说得直白一些,我道门的布道理论和布道体系,更关注如何追求幸福平安,如何追求个人与天道相合,不适合战乱地区。如果北天竺打成一个烂泥潭,我怀疑元吉天师和佐臣真人是否有信心以杀止杀,毕竟这么做,需要背负极大的因果负担。我已经做好准备,如果实在不行,我就亲自过去。”
  陈善道思索片刻,道:“还有一个办法。”
  赵然问:“您请说。”
  “给我升官,我去统御西南,怎么样,舍不舍得这个官职?”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十一次开拓
  面对陈善道的又一次主动请缨,赵然必须慎重对待了。二十年前陈善道出掌稽查舰队时,解心结高于一切,如今入了合道,最重还因果。
  但陈善道对此不以为然:“纳珍和青丘不是都说过,因果问题并不是影响飞升的关键因素么?还因果的目的,是为了飞升之后的修行。能够合道,本就已经出乎我的预期了,我又怕什么因果呢?其实我从来就没考虑过飞升,发现混沌仙界那一刻,我就准备以后去那里了,一万零八百岁,足够了。”
  尽管如此,赵然依旧没有表态,只是模糊表示,一定会考虑的。
  从栖霞山下来,赵然心里的底气不觉足了三分,有一位合道大修士不计个人得失甘愿出头,让他有了更多的应对手段。
  正月的最后一天,真师堂议事,决定继续保持总计三成的信力投入,争取早一些能够让炼师们也迁入混沌仙界。
  隆庆二十五年信力值是一百二十二亿,按三成比例是三十六点六亿,但这不是今年的总投入量,整个正月,九州阁收到各家认捐总量十五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4/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