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951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舒舒服服做我的唐衙内了,每天带着狗腿子架鹰遛狗,肆无忌惮,和哑巴骂仗,和瘸子赛跑,抢小孩的鸭梨,偷老人的拐棍,吃喝玩乐,吹拉弹唱,去去怡红院,逛逛秦淮河……”
  唐毅还想往下说下去,老爹的脸都绿了。
  “小兔崽子,看我不打死你!”
  唐毅撒腿就跑,一边跑还一边说:“爹,下回可不能骂我小兔崽子,从遗传学上,对您老不利!”
  ……
  正在这对父子其乐融融的时候,外面来了三个人,一文二武,那个文官打扮的人先叩响了门环。
  开门的正是沈林,探头一看,忙笑道:“原来是椒山先生,您快请,快请进吧。”
  杨继盛迈步来到了跨院,唐毅爷跑得浑身是汗,正在呼呼喘气,仿佛两头斗牛,紧紧瞪着对方。
  “呵呵,子诚兄,好兴致啊!”
  见杨继盛来了,唐慎老脸一红,讪讪地回到了位置上。
  “椒山兄,你可算来了,这小子都要把我气死了,我都不想要了!”
  “那好啊!”杨继盛笑道:“不想要了就给我,我正好缺个智囊呢,让行之给我当师爷。”
  唐慎一听就瞪圆了眼睛,嘟囔道:“那可不行,我不就是说说嘛!对了椒山兄,你要师爷干嘛?”
  “还能干嘛,要外放了呗!”
  原来杨继盛几次出城和俺答谈判,不光是成功拖延了时间,而且从蒙古人嘴里掏出了一些消息,知道了萧芹是何许人,也知道有白莲教匪帮忙,俺答才能悄无声息突破缺口。
  确认了白莲教的消息,唐毅在巡城的时候,才能顺利识破那个百户,而且顺藤摸瓜,找出了京营当中,数十名白莲教的匪人,虽然他们不都是和蒙古人有联系,但是嘉靖盛怒之下全都枭首示众。
  杨继盛也因为出色完成了任务,嘉靖赦免了他的罪过,只是不能继续担任武选司的官了。经过徐阶的一番运作,升任杨继盛为泉州知府,到福建负责抗倭事宜。
  “其实我是想去九边的,哪怕当个小兵也好,谁让师相苦口婆心,说什么去了福建,你们也能照应一下,不至于让我犯什么错。多大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师相也太小瞧人了!”杨继盛不服不忿说道。
  唐毅心中暗暗感叹:不用怀疑,你就是,哪个人会像你一样和严嵩玩命!唐慎倒是挺高兴,杨继盛在狄道那种险恶的地方都能做出成绩,到了福建也不会有问题。
  “到时候咱们联手,一起扫荡倭寇。”
  “对,先平东南,再定西北!”
  两个家伙紧握着手,像是傻瓜一样大笑。
  “子诚兄,我就不多打扰了,外面还有人拜访。”
  杨继盛匆匆告辞,另外两个访客被请了过来,走在前面的是戚继光,后面的正是马芳。
  戚继光袭击俺答,解救百姓,早已经被传颂开了。至于马芳,带着好几千匹战马绕过俺答的追兵,从广宁进山海关,回到了京城,一路上受到了热烈欢迎,每到一处,都有无数百姓出来迎接,送猪牛羊肉,犒赏三军。
  等到了京城,更是派出大学士徐阶出迎,由于马芳是违抗将令出击,又只是一个千户,说出去有损朝廷颜面。徐阶讨了一道圣旨,加封马芳为参将,并且说他是受了密旨出击草原,大破板升。
  这两个人都是这次大战出来的明星,只是朝廷封赏迟迟没有下来,戚继光正好和唐慎打过交道,这才主动登门拜访。
  唐慎开门见山,笑道:“马将军你不要着急,三边总督刚刚拿下,总兵韩尔嘉也被下狱,兵部已经准备让你去大同镇,好好干,朝廷不会亏待功臣的。至于元敬吗?”
  戚继光一下子来了精神,急忙问道:“大人,卑职该如何安排?”
  “是这样的,元敬是想去东南,还是留在京城?”
  “那还用说!”戚继光拍着胸膛说道:“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好志气!”唐慎笑道:“跟着我南下吧,绍兴,台州,宁波,三府参将,元敬可还愿意?”
  “愿意,愿意,一万个愿意啊!”
  比起皮里阳秋的文人,唐慎和唐毅都更喜欢和武夫打交道,爷俩第二卷。,留下马芳和戚继光吃饭,正在酒酣耳热的时候,突然又有人来访,这次来的是又是那个冯保。
  “冯公公驾临,蓬荜生辉,赶快准备新酒菜。”
  “呵呵呵,唐大人,这杯酒咱家是一定要喝的,不过不是今天,而是你成婚的时候。”
  “成婚?什么意思?”唐慎还在蒙着呢。
  冯保大笑道:“还不明白啊,陛下给你赐婚了!”
第181章
将门虎女
  成家立业,先成家,再立业。考中进士之后,婚姻情况是要报告给朝廷的,如果没有成亲,朝廷一般都会给予假期,尽快成家。比如徐阁老十九岁中探花,就曾经风风光光回家成亲。
  家国天下,有了媳妇,人也就定性了,朝廷才会放心大胆使用。当然像唐慎这样丧偶的,只要和朝廷报一下就成,不必急着成亲,但是也不能一直打光棍。
  唐慎心里头清楚,但是他一直想的是能拖就拖,一来和亡妻情重,二来儿子又不大不小,唐毅这小子聪明敏感,万一和后妈处不来,弄得鸡飞狗跳,他夹在中间,岂不是自找麻烦!
  只是他万万想不到,躲来躲去,还是躲不过,“陛下不是修炼太上忘情吗?怎么想起当红娘了?”唐慎满心的疑虑。
  “冯公公,斗胆请教,为何让你来说此事,可是陛下有旨意?”
  冯保摆摆手,笑道:“成亲是你情我愿,陛下岂会强逼着?不过眼前有一门亲事,实在是太合适了。陛下听说之后,立刻把徐阁老找过来,他也同意了,这不,让咱家请唐大人过去,双方见个面,确定一下日子。”
  “哦?”唐毅突然问道:“请教冯公公,女方是谁?”
  冯保嘴角咧咧,笑道:“唐公子,你放心就是,绝对配得上令尊,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唐慎和儿子相视一眼,略带歉意地说道:“毅儿,要不爹去看看,哪怕不成,也要说清楚。”
  唐毅看出了老爹的尴尬,爽朗笑道:“陛下和徐阁老都同意的事,您只管答应就是,孩儿以为绝对差不了。”
  唐慎点了点头,换上了崭新的官服,惴惴不安随着冯保往西苑去了。
  ……
  家里头只剩下唐毅,他先是写了会儿字,然后又去后院练了一趟拳脚,浑身冒着热汗,坐在凉亭,看着满眼的荷花,越看心里头就越烦躁。
  刚开始还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此刻已经弥漫在心头,百转柔肠,坐立不宁。按理说入仕为官,就要守规矩,包括成亲也是一样,老是打光棍,就会被人嚼舌头根子。
  唐毅和老爹之间像兄弟多于父子,本以为老爹成亲就成亲,他只会高兴。可是真正落到了头上,却远不是那么潇洒。
  烦躁郁闷,纠结在了心头,呆呆坐在凉亭上,一动不动,任凭带着水汽的凉风吹来,却吹不开心头的结……
  “少爷,吃点绿豆羹吧,消暑去火的。”沈林捧着大碗,送到了唐毅的面前。
  唐毅扫了一眼,笑骂道:“你怎么知道我上火了?”
  沈林撇撇嘴,心说你把不高兴都写在了脸上,眼神多不好才能看不到!
  沉吟一下,沈林鼓足勇气说道:“少爷,其实没啥事的,俺娘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走了,俺爹娶了个后妈,她对我挺好的,穿的也好,吃的也好,闯祸了她从来都不告诉俺爹,只是……”
  说到了伤心的地方,沈林泪眼朦胧,要是爹妈都在,他何至于轮到了给人家做书童的地步。
  唐毅拍了拍沈林的肩头,笑道:“有你这么安慰人的吗,我没咋样,你先哭了?”
  沈林忙擦了擦眼泪,破涕为笑道:“都怪我太笨了,少爷是聪明人,能想明白的。”
  “越是聪明人,就越容易钻牛角尖儿。算了不说我了,等回到南边,给老谭头一百亩田,再有二十张织机,你们就不用做家丁了……”
  扑通,沈林吓得小脸变色,忙磕头说道:“少爷,小林子做错了什么,要打就打,要罚就罚,可不能不要小林子啊!求你了,求你了!”
  沈林情急之下砰砰磕头,小脑门都红了。唐毅连忙拉起了他,埋怨道:“磕什么头,不知道把话听完了?我又没赶你走,还记得不,我说过让你跟着少爷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回头和少爷一起读书,看看咱们谁先拿个秀才回来!”
  “啊!”沈林小脸蛋涨得通红,兴奋的跳起,就往自己的房间跑。
  “少爷,我去练字了!”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慎行礼完毕,拜伏在地上。
  “呵呵,平身吧!”嘉靖温和的笑声传来,听得出来,他对唐慎是很欣赏的,唐慎连忙谢恩,垂手侍立。
  “唐慎,那么多人推荐你担任总理京营戎政大臣,整军经武,防备鞑虏,你为什么执意拒绝啊?莫非嫌官职小?”
  唐慎连忙跪倒,大声说道:“微臣不过是新科进士,侥幸立功,能担任兵备佥事,练兵抗倭,已经是皇恩浩荡,超擢过甚。如果再升官,岂不闻高处不胜寒,微臣就被冻成冰棍了!”
  嘉靖听他说的有趣,不由失笑道:“朕岂会不知,只是你何必一定要去江南抗倭,留在京城,兵部的郎中就是你的,若俺答再度入寇,有你在,朕也好安心。”
  经过了许多历练,唐慎也清楚,嘉靖这是对自己的最后考验,必须打起一万分的精神,让皇帝满意。
  “启奏陛下,俺答连年入寇,看似凶神恶煞,实则外强中干。论起威胁,已经远不是百十年前可比。”
  “唉,蒙古人的确衰败,可是我大明的边军京营更是让朕失望透顶!”嘉靖提到这里,声调又高了很多,显然心里头还有怨气。
  “陛下,恕臣斗胆说一句,想要抗衡骑兵,必须有野战精兵,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北虏好不到哪里,可是也坏不到哪里。东南的倭寇则不同,由于倭寇荼毒江南,商贸不通,海运不畅,甚至威胁漕运。一旦倭寇做大,东南粮饷无法北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虏非但没法压制,还会酿成更大的祸患。同样的,东南的倭寇被安定下来,大量财赋运到京城和九边,有了粮饷,只要用人得当,不愁练不出破虏强兵!”
  唐慎这一番话,被南北的情况说的一清二楚,条分缕析,嘉靖频频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