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951

  唐毅左思右想,总是不大相信。
  三天的时间,飞速而过,唐毅早早起来,王悦影服侍着他,穿戴好了官服,又端来了小小的一碗参汤。
  说起来参加廷议也不是什么好事,在皇帝的面前,恭恭敬敬站着,不能喧哗,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否则就有慢君之罪。
  年轻的官员还好说,像唐毅一般,喝点参茶,就能顶得过去,那些年老的大臣,甚至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不敢喝水,生怕在金殿上漏尿,成为千古笑柄。
  拾掇完毕,唐毅捏了捏媳妇的鼻子,“你家男人就要去投下庄严的一票,没准我这一票,就能决定一位阁老的命运,骄傲不?”
  “嗯。”王悦影红着脸,凑近了唐毅的耳边,低声说道:“哥,你是最棒的!”
  唐毅心满意足一笑,上了轿子,早早赶到了西苑禁门之外。他刚一下轿,就看到三三两两的大臣都在议论纷纷,一眼看到了唐顺之,老师不是被弹劾了吗,怎么也来了,唐毅急忙小跑着到了面前。
  “弟子见过师父。”
  唐顺之微微点头,难掩自豪,徒弟都能参加廷推了,真是了不起。其他人也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这时候高胡子也凑了过来,笑道:“荆川先生,名师高徒,真是让人钦佩啊!”
  唐顺之也笑道:“高大人,听说你整顿国子监,颇有成效,要不了几年,也是桃李满天下啊!”
  高供满谦逊地说道:“那帮兔崽子和唐大人如何相提并论?能考中几个,我就心满意足了。”
  嘴上这么说着,可是高供的得意谁都看得出来,显然他信心十足。
  谈了两句,各自就退到了一旁,等待着今天的主角到来。就在转身的时候,唐顺之低声说道:“徐华庭昨天派人让我来的,他是志在必得啊!”
  唐毅默默点头,他不由得盘算起来,他和老师就是两票,如果杀得激烈,他们没准就是关键的少数,能扭转乾坤,这种感觉还真他娘爽快!
  正在他思索的时候,三顶轿子脚前脚后,到了禁门,从最后一顶轿子走出来一个大白胖子,只有一只独眼,正是严世藩,当他经过第二顶轿子的时候,里面的人也快步走了出来,和严世藩一起到了第一顶轿子,亲手撩开了轿帘,将老态龙钟的严嵩搀扶出来。
  “呵呵,阁老龙马精神,刚过了八十一大寿,明年怕是要再过一次八十了。”徐阶一脸的诚恳,就仿佛盼着严嵩长命百岁一样。
  玩政治的,真够虚伪的!
第514章
首辅的优势
  严嵩和徐阶都到了,好戏也就开场了,司礼监的太监领着众位大人往玉熙宫大殿而来。
  唐毅作为资历最浅的一个,自然落在了最后,刚走出几步,就觉得前面有人挡住了去路,一抬头,一张熟悉的老脸,正是赵贞吉。这位赵大人故意放慢了脚步,等着唐毅。
  “行之,几年未见,当年的事,老夫……心中有愧啊!”赵贞吉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唐毅一愣,眼看就要入阁拜相了,赵贞吉说这话干啥?难不成为了拉票?
  “赵大人,往事都过去了,您又何必介怀呢?”唐毅道。
  “哎!”赵贞吉叹口气:“行之,年纪轻轻,身居高位,朝廷未来还要看你们,你能以大局为重,很好!记住了,莫忘初心!”
  说完之后,赵贞吉加快脚步,把唐毅甩在了后面。
  一直到了玉熙宫,给嘉靖行了大礼之后,唐毅的脑子里还回荡着赵贞吉的话,从老夫子的语气之中,听不出意气风发,相反却有几分萧索,甚至临行嘱托的味道。
  莫非赵贞吉预感到自己无法通过廷推,还是赵贞吉觉得阁老不好做,随时可能滚蛋,才主动说了两句?
  满心的疑惑不解,唐毅偷眼观察着大殿之上的一举一动。嘉靖依旧坐在云床上面,用厚厚的帘子遮挡起来,只能看到一个朦胧的黑影。
  老总管麦福拖着长音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话音刚落,吏部右侍郎冯天驭就站了出来,其实轮不到他说话,奈何尚书吴鹏,左侍郎董份都被弹劾了,在家里闭门思过呢。
  冯天驭大声说道:“数日之前,内阁晓瑜六部九卿,召集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共同推举新阁员,今日正是推选阁员的日子。”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屏息凝视,提到了注意力,早就听说双方要开战如今总算是来了,就看看第一阵究竟是严阁老能赢,还是徐阁老更高明!
  最紧张的人只怕要数徐阶了,他虽然表面上古井不波,可是内心却是巨浪滔天,多少年的隐忍,就是为了今朝。
  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为国锄奸,就在今朝!
  徐阶微不可察地点头,得到授意的右都御史郑晓就要站出来,推举人选。
  正在严嵩突然咳嗽了两声,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首辅大人,您有什么要说的?”麦福问道,实际上他是替嘉靖问话。
  严嵩仰起头,一双老眼,从每个人脸上扫过,呵呵一笑。所有人不知道严嵩打什么算盘,全都仔细听着。
  “诸位大人,去岁户部加上市舶司,共人九百七十万两有余,其中二百万两用来偿还历年亏空,再有九边和东南耗费了三百多万两军费,工部用了四百万两,百官俸禄又是一百五十多万两。算来算去,不但没有结余,还亏空了一百多万两。今年呢……东南抗倭已经到了决战之时,胡宗宪几次上书,要增加战船一百艘,兵部已经答应了。再有工部今年还要修建朝天观和玄都观,大料都要从南洋海运,开销吧也不小。中原几省去年大旱,今年春天迟迟没有下雨,只怕又要拿出一大笔钱,救济灾民,不易啊……”
  严嵩拉拉杂杂,像是念经一样,把开销又都说了一遍,唐毅听在耳朵里,气在心头。
  他辛辛苦苦,帮着朝廷增加了一倍的收入,到头来还是不够用,只能说这帮东西太败家了!
  只见严嵩把话锋一转,对儿子说道:“严世藩,你怎么看?”
  “我以为必须要节约开支,不然市舶司就算能赚出一座金山,也会被掏空。”严世藩干脆说道。
  “那你可有办法?”
  严世藩笑道:“方才所列各项开支当中,支出最多的就是兵部和工部,我已经下令工部,要仔细计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争取把宫观都修好了,再节约出八十万两。”严世藩咬牙切齿,煞有介事,仿佛他真有这个本事一样。
  严嵩含笑点头,“有这个决心就好,那兵部那边呢?”
  唐顺之无奈站了出来,“启禀首辅,兵部的开支有三大块,一个是东南,此一项万万不能减少,再有就是各地的世兵军户,如果再削减,我怕地方就会乱起来了。”
  没等说完,严世藩就插嘴道:“这么说只有九边能打主意了?”
  唐顺之点点头,“的确如此,严部堂若是有高招,只管指点就是。”唐顺之的话里带着软刺儿,严世藩不以为意,环视所有人,大声说道:“东南年年大战,连战连捷,可是九边呢,花费的军饷不在少数,可总是打败仗,我大明的子民在俺答的铁蹄之下,担惊受怕,朝不保夕,一想到这里,我这心里就跟油烹似的难受。”
  说着,严世藩竟然挤出了两滴伤心泪,不少严党的人纷纷站出来,称赞严世藩忧国忧民,赞美之词,姑苏肉麻,唐毅差点把刚刚喝下去的参汤给吐了。
  一旁的吏部右侍郎冯天驭站了出来,“严部堂关心边务,我十分佩服,俺答的确猖獗可恶,眼下正应该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阁员,协助两位阁老,振作起来,痛击俺答才是。”
  徐党的人也出来附和,严世藩却把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
  “枉你们还是读书人,怎么连轻重缓急都不知道,俺答刚刚退出长城,此时正是整军经武,提升军力的好时候。难不成要等到明年俺答再度杀来,才讨论如何防范吗?”
  严世藩这家伙的确厉害,拿出了对抗俺答的大帽子,谁敢反对他,就是不顾大局,是会被所有人鄙视的。
  见徐党的人不敢说话,严世藩志得意满,对着严嵩道:“我以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下应该派遣一名德高望重的专员,前往蓟辽,保定等处,督饷练兵,一来是节约花费,二来是提升军力,狠狠教训北虏!”
  严嵩装模作样道:“严世藩,你说的轻巧,蓟辽已经有了总督,再派人过去,能有作用吗?”
  “有。”严世藩笃定说道:“原有总督重在统兵,新的总督重在练兵和粮饷,双方配合,相得益彰。譬如东南,作战之责落在各省巡抚上面,总督胡宗宪则是督饷练兵,统筹规划,这不是把倭寇给压下来了!”
  严嵩欣然点头,“说的没错,一主外,一主内,是个好办法。只是朝中文武,谁是合适的人选啊?”
  严世藩笑道:“此人必须精通钱粮事务,又年富力强,还要勇于任事,不畏强敌,只有如此,才能痛击俺答,扬我大明天威……”
  严嵩父子一唱一和,唐毅看在眼里,什么都明白了。
  情况很明显,严党知道此时廷推大学士,他们丝毫没有胜算,就打算另辟战场。
  严嵩抛出了财政不足的问题,严世藩跟进,谈什么节约军费,督饷练兵,根本就是在挖坑,要埋的人正是赵贞吉!
  赵贞吉做过户部侍郎,熟悉粮饷他挨得上边,又曾经单骑出城,抚慰褚军,对抗俺答,有勇气,有魄力,而且刚刚五十出头,也算得上年富力强。严世藩的标准简直就是给赵贞吉量身定做的。
  那赵贞吉能反驳吗?
  唐毅只觉得难,十分困难,俺答连年入侵,被嘉靖视作奇耻大辱。明朝士人更是咬牙切齿,痛恨不已。
  谁敢不去,就是害怕俺答,就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是畏首畏尾,这个骂名赵贞吉担不起,任何人也担不起。
  哪怕赵贞吉戳穿了严党的卑劣心思,也没有用,外人哪怕同情他,也不会帮着他说话,生怕惹来畏敌如虎的骂名。
  这就是严党的反击吗?真够卑劣,也真够犀利!
  唐毅突然打了一个寒颤,廷议之前,徐阁老还信誓旦旦,胜券在握,为何到了廷议的时候,情况骤变,优势又到了严党手里呢?
  关口就是严嵩身为首辅,能够掌控廷议内容,引导方向。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严嵩就好像商家,对活动有最终的解释权。徐阁老辛辛苦苦,拿到了中奖的号码,兴冲冲要去兑奖,结果人家告诉你,对不起,活动作废了。徐阶的郁闷可想而知。
  这就是副手和正职的差别。
  徐阶阴了吴山,严党也不客气,把矛头放在了赵贞吉的身上。可以相见,接了督饷练兵的职务,赵贞吉就等于被架空了,别忘了现在的蓟辽总督是什么人?
  那可是杨博啊!
  赵老夫子又怎么是人家的对手!
  唐毅用同情的目光看去,却发现赵贞吉须发皆张,气喘如牛,一副拼命的样子。暗叫不好,如果赵贞吉认了,还有个空位置,有了位置,还能东山再起。如果不认,奋起反击,搞不好就是丢官罢职。按照老夫子以往的作风,可能性极大,别忘了他可是被贬为过典吏的。
  正在这时候,严世藩已经得意洋洋地转向了赵贞吉,笑道:“我推荐的人选就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