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951

  他不顾一切,扶持没有根基的张居正,就是为了在自己退下来之后,张居正能保护他安度晚年,继续遥控徐党,做他的在野阁老。
  如今横生变故,同唐毅一场大战,弄得一地鸡毛,损失惨重,辛苦布局废了,就连自己的位置都不保。
  如果以最丢人的方式,被赶出朝廷。庞大的徐党就会土崩瓦解,没有继承人庇护,谁都会把毛病一堆的徐家当成刷声望的最好工具,到了那时候,下场要多惨就有多惨。
  徐阶肯定能看得到,哪怕是死皮赖脸,也要留在台上。
  “鹿门兄,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可是众叛亲离,这个首辅还有什么滋味可言啊!”沈明臣摇头感叹。
  “呵呵呵,句章兄,咱们希望大人执掌天下,是要做事,要革新大明,可是徐阶呢,他要保命而已,目标不同,要求也就不一样。其实这样也好,不正是大人想要的结果吗!”
  “我?”
  唐毅无奈一笑,“十岳公,你总是喜欢戳穿心事,这个毛病啊,要改!”
  几个人相视一笑,举起了面前的茶杯,以茶代酒,满满喝了一杯。
  ……
  徐阶被聂豹逐出师门,这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心学的几位大佬没人乱说,徐阶更不会到处宣扬,只是纸里包不住火,终究还是有风声流传出去,一时间物议纷纷。
  申时行,王锡爵,沈林等几个翰林一起找到了徐渭,自从游七被抓,张居正就休病假,眼下徐渭是翰林院的头子。
  “青藤先生,徐阶的作为双江公都看不下去了,被逐出师门,我们还能容许他留在朝堂吗?”王锡爵大声说道:“弹劾,立刻上书,一定要把他弹劾倒了!”
  申时行和沈林虽然没说话,可意思都是如此。
  徐渭看着略显稚嫩的几个人,和当初的自己多像啊,好在他跟着唐毅这么多年,已经学得狡猾过人了。
  “你们几个低头看看,身上绣的是什么?”
  三人不解,徐渭老气横秋道:“匡正社稷,上书言事,是六科给事中,是十三道御史的事情,唯独不是你们这些翰林官。入选翰林,就是让你们学,让你们看,让你们感悟,了解,唯独不是让你说话。我可告诉你,没事别给你们师父和我老人家添麻烦,眼前的局面不是你们能掺和的,当然了……”徐渭指了指鼻子,“我也不成。你们都听着,行之被罢官了,可他还年轻,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大明朝啊,离不开他,作为他的学生,你们都好好的保护自己,用心学习,涨本事,涨真本事,别学那帮言官,整日里高谈阔论,肚子里一点货都没有,我可告诉你们,别真的到了用你们的时候,一点能耐都没有,那才丢人呢!”
  徐渭在唐毅的一帮兄弟里,素以白目著称,可是面对着一帮小崽子,他已经有些老前辈的架势了,一顿夹枪带棒的教训,骂得他们都不敢胡来。
  果然,朝局的变化,不是他们能掺和的。
  就在三天之后,突然从宫里传出旨意:查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唐毅,病休半年以上,按律罢免总督职务,交由三边总督王崇古继任。唐毅有功朝廷,天心仁慈,厚待功臣,特任命唐毅以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巡视九边军务,暂住天津,调理身体,待身体康复之后,择机赴任……
  看到了这封旨意,大家伙先注意到的是“巡视”两个字。
  如果是正儿八经的执掌地方,会使用总督,巡抚,或者提督,而巡视,说白了就是看看,权力小的可怜。
  没有记错,上一个巡视大臣名叫朱纨,就是在东南抗倭,稀里糊涂死的那一位。
  唐毅得了一个跟他一般的官衔,可不是好兆头。
  而且再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更加耐人寻味,让唐毅在天津养病,换句话说,他连巡视都没法巡视,至于能不能赴任,还要看朝廷的意思。
  说穿了,就是把唐毅流放到天津,给软禁起来。
  这么一道缺德任命,出自谁的手,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来唐毅在罢官之后,是准备回苏州老家的。上天堂,下苏杭,那里是唐毅的老家,心学的大本营,经济繁荣,风气开放,名家云集。
  唐毅正准备著书立说,吸引门徒,修炼成圣。
  小日子可不要太舒服啊!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嘉靖思考了许久,他觉得唐毅虽然忤逆了自己,可毕竟论起理财,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若干年后,假如自己驾鹤西游,裕王登基,还是要用唐毅的。
  嘉靖的想法是把他赶到南京,挂一个户部右侍郎的衔,省得他功高震主,升无可升,赏无可赏,裕王用起来不方便。嘉靖对儿子,还是面冷心热,考虑得不少。
  他把意思和徐阶透露,徐华亭却告诉嘉靖,东南民情滔滔,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唐毅身为功劳卓著的大臣,一旦到了南方,登高一呼,必定万民响应,若是他非议朝政,必定有无数不明真相的百姓,被其蛊惑,万一有些宵小之徒借着唐毅的名声,招摇撞骗,岂不是害了唐毅。
  这一番话可够黑的,正好勾起了百万人联名上书的恐惧,都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可是一个能号召百万人的书生,又会敛财,又会带兵,放他去东南老家,岂不是龙入大海,虎归深山,不行绝对不行!
  徐阶见嘉靖害怕了,趁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唐毅放在天津,给他高高的官职挂起来,再命令厂卫的人暗中监视,确认唐毅没有问题,再另行安排。
  嘉靖权衡再三,同意了徐阶的提议。
  就这样,唐毅接到了旨意,要立刻离京,前往天津养病。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唐毅一声感叹,顶着巡视大臣的名头,可实际上,和坐牢有什么区别。
  倒是茅坤和王寅他们不这么看,“大人,留在天津也未尝不好,而且保持二品大员的职位,随时可以东山再起,比起成为白丁还是要好不少。”
  明知他们是安慰,唐毅的心情还是晴朗了一些。
  旨意上面,让他立刻动身,唐毅携家带口,准备离开京城。还没等他离开,王襞、钱德洪等几位心学大佬一同赶来。
  面对着唐毅,他们都有些羞愧,当初劝说唐毅放过徐阶,唐毅做到了,可结果呢,杀人不死反成仇,徐阶直接软禁唐毅,真是好黑的心肠!
  钱德洪咧嘴苦笑了两声,“行之,你还年轻,不要灰心,我们几个老头子想过了。”说着看了看其他人,那几位都点了点头。
  “我们决定一致退出阳明学会,日后心学的未来就要落在行之,还有一众年轻士子身上。”
  王襞拍了拍有些发傻的唐毅,“行之,不要担心,我们还是阳明公的弟子,一样会替你摇旗呐喊的。”
第734章
一路歌声
  到了最后,几位心学的大佬依旧不愿意用除名的方式,把徐阶从心学里面抹除。
  唐毅也不知道如何评价,不过老的都退了,剩下的年轻人八成以上都会支持自己,心学之主,名副其实,再也没有人可以和自己争衡了。
  奇怪的是唐毅没有喜悦,反而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如今就有几十万的心学门人,日后会有几百万,上千万,如何指引这股庞大的力量,去改变大明,改变历史,确实需要好好思量和权衡,从今往后,更不允许自己犯错。
  要是当初把目标定的低一点,或许日子就会舒心很多吧!唐毅苦恼思量着。
  几位大佬看似妥协,并非不足取,没有公然开出徐阶,就保留了最后一丝颜面,一份香火之情。
  心学虽然兴旺,可是真正主导大明的显学还是程朱理学,还有那些顽固不化的臣子,如果把徐阶推到了理学那一边,两派提早开战,心学的胜算十分渺茫。
  时间,唐毅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为了争取时间,唐毅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他在临走之前,做出了两项最重要的安排,他委托王寅去密会唐顺之。
  唐毅从中枢退下来,维护唐党势力的重任就落在了唐顺之的肩头,对于老师的智慧唐毅是一万个佩服。
  奈何唐顺之有两大弊病,一个是一直就有的,过于君子,过于方正,第二个是他的身体。
  当看到老师鬓边的白发,唐毅才猛然想起,在原本的历史上,唐顺之已经早就仙逝了,这一世有徒弟照料,有李时珍一般的神医,更重要的是唐顺之不用亲临战场,他的寿命比起历史上,长了很多。
  但是唐毅却不敢大意,接下来老师的日子会更加艰难,没有自己扶持,嘉靖又会迁怒唐顺之,徐阶还会想尽办法报复。
  明枪暗箭,层出不穷。
  唐毅给老师的建议只有六个字:明养病,暗结杨。
  以唐顺之的名望,他大可以泡病号,不理事务,只做一个太平阁老,眼下内阁之中,李春芳就是个饭桶,徐阶的跟屁虫,如果唐顺之走了,就会形成徐阶独相的局面,嘉靖万万不愿意看到,只要等他冷静下来,哪怕多讨厌唐顺之,都要保护次辅,就像当年对待徐阶一般。
  当然唐顺之的处境会比当年的徐阶好很多,毕竟庞大的心学,东南的督抚,九边的文武,还有一大票人站在他的背后。
  当然了,这些势力还有些鞭长莫及,如果徐阶突袭,老师未必挡得住。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位出来帮忙挡枪。
  唯一有资格的就是杨博!
  说起来老杨博也够倒霉的,他本来卖好唐毅,想要拉拢这小子支持自己入阁。
  凭着生意人的精明,杨博怎么算,唐毅也不会拒绝,毕竟一个视自己如寇仇的首辅,那可是谁也受不了的。
  可是偏偏唐毅就拒绝了他的橄榄枝,主动惹恼嘉靖,弄得徐阶起死回生。
  内阁还是三位阁老,也就断送了他入阁的机会。
  最初杨博还没想明白,只当唐毅一时疏忽,才触怒嘉靖,他还在嘲笑唐毅,小子到底是毛嫩,以为自己要当天官了,就迫不及待摆出重臣的架势,还去劝谏皇帝,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吗,可笑不自量!
  你这么折腾不打紧,给了老徐翻盘的机会,这不是害人吗!杨博还想派人去点播唐毅,可是等到三天之后,唐毅正式上书,杨博就明白了过来,老头气得翻白眼。
  “好你个唐毅,宁可让徐阶在台上,也不愿意让老夫入阁,我和你有多大的仇啊!”
  ……
  没有私仇,只有国恨!
  放任晋党掌权,老子岂不是白穿越一回。
  阻止你入阁,只是第一步,还有第二道菜,等着你好好品尝呢!
  为了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坦点,朝堂之上,断然不能一家独大,徐阶虽然遭受重创,好歹家底儿还在,只要给他时间,还是能重整旧山河的,再加上嘉靖支持,徐阶比起当初的严嵩,也差不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