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1119

  “咱家的人都被那小子给镇住了,巴不得要把你嫁给他。”
  杨曦听完,丝毫没有喜色,反而小脸惨白,紧紧咬着嘴唇,突然抱住了脑袋,泪水顺着眼角流下,不一会儿衣服都湿了。
  杨怀玉最见不得妹妹哭泣,急得手足无措,来回踱步。
  “曦儿,你,你不是也有意思吗,干嘛哭啊?”
  杨曦抬起小脸,挂满了泪痕,犹如梨花带雨,让人心疼,心碎。
  “哥,现在还能提亲事吗?”
  “这,这为什么不能?”
  杨曦痛苦万分道:“咱们求人家帮忙,然后再谈什么亲事,成了什么样子?让别人怎么看,是,是他挟恩图报,还是咱们杨家的姑娘不值钱,要去巴结人家?哥你要是心疼我,就再也别提什么亲事,我,我这辈子也不嫁人了!”
  ……
  从曹家回来,王宁安就接到了旨意,说是让他次日进宫面圣。王宁安吓了一跳,见皇上啊,九五至尊,一举一动,都要讲究规矩,什么三跪九叩,言谈话语,错了一个字就要掉脑袋的……好吧,那是别的朝代。
  太监只是简单交代了几句,然后让王宁安一切照着流程走就是了。
  不过王宁安还多了一个心眼,见皇帝的时候,谁知道要多长时间,总不能见到了一半就尿急吧!对了,饭也要少吃,干脆,就别吃了!
  他手上有几颗人参滋补丸,龙眼大小,吃一颗能顶一天。
  到了次日,有小太监带着,王宁安步入了传说中的大内皇宫。
  进了皇宫,王宁安就笑了,难怪有五鼠闹东京,还跑到皇宫偷宝贝,折腾天翻地覆,这大宋的皇宫也太不讲究了。
  历代的皇宫几乎都是推到重建,务求辉煌大气,尽显皇家威仪,倒是赵宋的宫殿,是沿袭五代的旧宫扩建出来的。
  拿旧房子翻修,哪能比得上新建来的气派,只能务求功能完备,勉强应付也就是了。
  当然了,赵宋的皇宫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许多细节上面,匠心独具,汉白玉的雕刻,细腻华美,让人叹为观止。
  王宁安一直微低着头,也无暇观看太多的东西,他被领到了垂拱殿,这里是赵祯平时听政的地方,小太监进去禀报,很快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监走了出来。
  “果然是年少有为,一表人才,王知县,快随着咱家去见圣人吧!”
  王宁安这才抬头,扫了眼对方,连忙笑道:“有劳陈公公了。”
  “嗯!”陈琳呵呵笑着:“圣人昨天晚上就念叨你了,这么多地方官吏,你可是头一份。”
  “多谢陛下关心,唯有竭尽心力,效忠陛下,不敢丝毫怠慢。”
  陈琳见王宁安彬彬有礼,丝毫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也很是满意,至少自己的眼光还不差。
  进入大殿之中,王宁安连忙躬身施礼,半天没有动静,王宁安就这么撅着,虽说年轻人腰好,也不能这么玩人啊!
  正在王宁安迟疑的时候,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
  “快免礼吧,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王宁安抬头,见对方是个中年男子,四方大脸,很有福相,也十分和蔼,就好像邻家大叔一般,没错,这就是大宋的九五至尊,皇帝陛下赵祯。
  王宁安只敢看了一眼,就有低下了头。
  “哈哈哈,早就听说你的胆子很大,都能跑到辽国杀一个七进七出,怎么到了朕这儿,反倒拘谨了?”
  王宁安心说能不怕吗,你老是天子啊,一言定生死,听说过哪个员工不怕大老板的吗?其实王宁安也是多余,大宋的皇帝不是面,而是真面!
  多少次被喷得满脸吐沫星子,甚至龙袍都被扯碎了,也不敢把大臣怎么样。那些下场很惨的大臣多数都是被政敌弄的,才狼狈不堪。文人发起狠,那才叫生不如死呢!
  赵祯笑呵呵道:“以后咱们君臣见得多了,你也就不用这么谨慎了……要说起来,朕还要谢谢你啊!”
  说着,赵祯指了指崭新的家具,笑道:“这些东西都是你给朕挣来的,眼下和辽国的贸易如何,榷场怎么样了?”
  王宁安连忙说道:“启禀陛下,榷场一切都在草创,微臣也不敢说成绩如何,倒是那几家钱庄不错,微臣离开的时候,已经接受了500万贯存款。”
  “哈哈哈,不少啊!”赵祯更加高兴了,他想仔细询问,却发现王宁安站着,个子很高,和他说话要仰着脸,很不舒服。
  “陈伴伴,给他搬个墩子。”
  嚯,不但不用下跪,还有座位,诸位想要穿越的筒子们可要注意了,能来大宋可千万别去大清……
  王宁安坐在了绣墩上,和赵祯距离很近。
  “陛下,微臣以为我大宋物阜民丰,商贸繁荣,正是对付四方蛮夷的最有力武器。与其用兵锋加之,不如以利诱之。钱庄一开,存款有息,交易方便,有此两条,足以吸纳辽国的货币,纾解我大宋钱荒之局,等于以辽国的血肉,滋养我大宋之国力,不出一二十年,辽国必定国力大衰,民生凋敝,沦为大宋附庸,不值一提。”
  赵祯笑道:“很有志气,朕也看了你的扎子,还有些东西尚不甚清楚,既然钱庄有此功用,若是辽国也学了去,又该如何?”
  “陛下,微臣斗胆比喻,钱如水,水就下,这是天地规律,辽国人改不了的。”王宁安笑道:“存款有息的前提是有人贷款,而且这个贷款还能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就拿平县来说,过去的数月之间,地价就攀升了十倍不止,正因为如此,商人才敢借贷,钱庄才敢放贷,有了收入才能派发利息。试问辽国有什么投资价值?牛羊?还是牧场?即便是值得投钱,最后还要把产出卖到大宋,如果没有大宋这个市场接着,投资辽国只会血本无归……总而言之,微臣斗胆请陛下对大宋的百姓有信心,论起挣钱存钱的本事,没有人能赢过大宋,是吧?”
  赵祯听到这里,开怀大笑,十分满意。
  “朕果然没看错,年轻人就是有朝气,敢想敢做,好,好得很!”
  赵祯走到了王宁安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头,虽然赵宋的皇帝亲民,但是如此亲密的举动,还是让陈琳暗暗咋舌。
  “你说的很好,可奈何许多人都害怕辽国,尤其是这一次岭南大乱,侬智高那个贼竟然登基称帝,和朕分庭抗礼!辽国使者多半会趁机勒索,朕十分忧心,你有什么看法。”
  王宁安早就做了腹案,赵祯问起,毫不犹豫。
  “启禀陛下,侬智高之乱,不过是疥癣之疾,主要是距离遥远,如果朝廷还拿对付辽国和西夏的规矩,往来奏请圣旨,难免贻误战机,给了宵小可乘之机。假如陛下能够大胆授权,择良将,选强兵,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就能荡平侬智高。至于辽国吗,他们已经败了一次,还敢再来,那是自取其辱,我大宋也不用客气,只管打脸就是。”
  赵祯听着,只觉得十分提气,和那些只会哭穷叫苦的相公们完全不同,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气度,被欺负了这么多年,大宋上下的腰杆都硬不起来了,真是可悲可叹!
  “你说选一个良将,那令尊算不算良将?”
  “那是自然,如果陛下能将岭南交给家父,一定半年之内,早奏凯歌,把侬智高的脑袋献给陛下!”
  这回轮到赵祯吃惊了,王家刚刚立了功,在河北站稳了脚跟,按理说谁愿意放弃基业,大老远跑到烟瘴之乡受苦啊?
  “你们真的愿意?”
  “回陛下,微臣和家父都是陛下手里的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第199章
给皇帝的当头棒喝
  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见过各种各样的臣子,可就是没有见过王宁安这样的。
  岭南那是什么地方,历来都是犯了大罪,出了大错,或者政治斗争的落败者,才会去的地方。
  哪怕是再忠诚的臣子,一听说要去岭南,也都是哭天抢地,好像生死决别一般,可小小的王宁安,不但不怕,更没有犹豫,假若大宋的臣子都能这样勇于任事,不避艰险,何愁不能中兴啊!
  赵祯感叹了半天,却又想起辽使马上要来了,还有平县的榷场,再有王家军战力不俗,把他们调走了,谁去对付辽国?
  想到这里,赵祯又犹豫了,还是不能放王宁安南下啊!
  “卿之忠诚,朕心甚慰,不过你,还有令尊,入仕时间太短,资历浅薄,恐怕你们有心杀敌,也未必能够服众。岭南一团乱麻,朕的心也纷乱得很啊!”
  听着赵祯的感叹,王宁安暗暗出口气,他是有心插手海上,最好能打通前往南洋的商路,但是平县的一摊刚刚起步,百废待兴,谁都知道根据地的重要,王宁安不过是冒险一试,所幸是虚惊一场。
  平叛的方略他可以散漫着谈,但是涉及到具体用人,那是皇帝和宰相的权力,王宁安一个字也不会多说。
  大殿沉默了一会儿,赵祯突然笑道:“朕让你做知县,朝中有不少的非议,朕问你,治下百姓如何?”
  王宁安顿了顿道:“微臣不敢隐瞒,平县的百姓过得很苦,却也很充实。”
  “哦?”
  赵祯又吃了一惊,哪个地方官吏不是拼着命地夸自己,王宁安竟然主动承认百姓过得很苦,当真是奇葩啊!
  “你和朕说说,为什么苦?是不是你做的不好?”
  “回禀陛下,平县本是从沧州分离出来的,所辖百姓三十五万有余,其中三分之二是穷苦灾民,一无所有。平县地狭人稠,土地盐碱,产出有限,禀赋如此,一时过得苦一些,也是理所当然。”
  赵祯点头,小家伙挺坦诚的。
  “朕听你的话,似乎有把握让治下百姓过得好起来,有什么法子说出来朕听听。”
  “无他,卖力干活而已。”王宁安道:“微臣在治下建作坊,修道路,拓展海贸,积极通商……百姓起五更,爬半夜,一年到头不休息,从外面运进木材,木匠们制成家具,再贩卖出去;购进皮草,做成大衣,卖到东京……凡此种种,挣一个辛苦钱而已。”
  赵祯眯缝着眼睛,叹道:“民生多艰,朕感同身受。对了,平县不是靠着海吗,朕准你们煮海贩盐如何?”
  这个礼包可够大的!
  王宁安稍微思量一下,猛地摇头,“微臣多谢陛下厚爱,只是微臣以为大可不必。”
  “哦?”赵祯更加吃惊了,别人都争抢不到的东西,这个小家伙怎么给拒绝了,真是让人费解。
  王宁安当然有自己的算盘,他不是没想过食盐的生意,可是历来盐业都盘根错节,以他眼下的实力,还惹不起那些人。
  更何况晒盐能干什么?无非就是多一条财路而已,可王宁安已经握着烈酒,蔗糖,榷场,钱庄,他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一群拥有着强悍生产能力的工匠师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