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1119

  有前例可援,未必不会冒出第二个刘娥。
  当然了,人家赵恒是太宗的亲生儿子,储位早定,他干什么荒唐事,别的人也没有办法,不像赵宗景,他想要成功逆袭,难度之大,不可想象。
  赵允让老谋深算,他想了半天,风险不能排除,但是与其说要提拔赵宗景,不如说是压制汝南王府。
  “唉,过了,真是过了,这些日子你们太嚣张了,太不知道收敛了,这一巴掌是结结实实,打在了为父的脸上啊!”
  赵允让哀叹连声,“以我的名义上本,就说宗汉糊涂,我严惩不贷,同时向赵宗景赔情,劝说官家,不要让赵家的子孙去岭南冒险,我心中不忍,也请官家大发慈悲,赦免了赵宗景的罪过。”
  赵宗仆不服气,“爹,你怎么替赵宗景说话?”
  他刚脱口而出,赵宗楚就给了他一拳头。
  “还不明白,爹这是要搅黄了岭南之行,就让赵宗景在京城待着,不给他出京的机会,看他还怎么和我们争!”
  ……
  赵允让出招,果真是又稳又狠,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是表明他大肚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大限度减少失分,二来呢,是搅黄了南下岭南,不给赵宗景得分的机会。
  只是赵允让快,有人更快,从金殿下来,王宁安就嘱咐赵允弼立刻着手,从刑部拿到批文,然后送到枢密院,让贾昌朝赶快给批了,生米煮成熟饭。
  等到赵祯拿到了赵允让的表文,又把贾昌朝叫了过去。
  “贾相公,你看此事能否通融?”
  贾昌朝义正词严,“陛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把赵宗景发配岭南,已经算是开天地之恩,要是赦免了他,朝廷法度何在?如何向文武百官交代?”
  好嘛,这个不要脸的又来装忠臣了。
  就这样,赵宗景小朋友刚回京,又要南下了。
  消息传到了赵宗景的耳朵里,他竟然气得咬牙切齿,“贾昌朝真是坏事,汝南王都不追究了,我正好留在京城,他干嘛非要坚持!”
  赵允弼伸出手指,点着他的脑门,这个骂啊!
  “蠢子!你还知不知道好歹!人家王大人帮你的忙,让你去捡便宜,贾相公那是为了你好!岭南的功劳,有多少人盯着,偏偏砸到了你的头上,还不知道感恩,满口胡说八道,信不信我家法从事?”
  赵宗景就怕他爹,只能干笑道:“孩儿也不是不懂,可,可澜儿马上要生产了,这是你老第一个孙子,我不能陪在她身边,总觉得对不起她。”
  赵允弼深吸口气,“男儿志在四方,你对澜儿有情,爹心里清楚,可如果因为这个,就荒废了正事。变成一个围着女人转的不肖子孙,你看看为父打你不打你!”
  老王妃也心疼儿子,可她也想明白了,儿子去了一趟辽国,就那么大的响动,谁不盼着孩子有出息!
  “宗景,娘派人去了,马上把澜儿接回咱们家,娘亲自照料她,你只管放心去,绝对不会出事的。”
  赵宗景无奈,只好点头,“那孩儿去陪陪澜儿。”
  说完,他一溜烟儿跑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赵允弼摇头感叹,“也不知道这傻小子走了什么运,好事接连不断啊!”
  ……
  赵宗景那边忙得不亦乐乎,王宁安这边也没闲着,杨曦正在收拾东西,装了一个又一个的木箱子,小妮子亲力亲为,脑门鬓角都是汗珠,饱满的胸脯一起一伏的。
  正巧,苏八娘从外面进来,看着杨曦正搬着羊皮垫子,忍不住咯咯大笑。
  “苏妹妹,有什么不对?”
  “曦儿姐姐,南边热,北边冷,我在四川的时候,一年到头,也用不上皮垫子,岭南比蜀地还热,你拿这些干什么。倒是听说那边蚊虫很多,多备一些驱蚊的药才是正办!”
  杨曦吐了吐小舌头,不好意思道:“还是妹妹懂得多,对了,苏妹妹,你去不去岭南?”
  苏八娘一愣,“我,我去干什么?”
  “当然是看望苏伯父了,正好我爹也在南边,还有二郎。”杨曦娇笑道:“二郎总是念叨着要日啖荔枝三百颗,机会算来了。”
第239章
平县不平常
  回京之前,王宁安还在犹豫着,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正好赵宗景要充军,他也担心老爹,再说了岭南可是一块宝地,有太多急需的东西。
  辽国走上了农业商品化的道路,效率会大幅度提升,有了奶粉和肉松,他们不用为了军粮发愁,能够发动长途奔袭,不容小觑。
  如果大宋,更准确说是平县,变更慢了,落到了辽国的后面,没准就弄巧成拙,提前亡了大宋呢!
  王宁安的压力不小,他急需前往岭南,至少要解决三个问题,劳力、粮食、铜矿!
  只要这三者到位了,他就有把握彻底甩开辽国。
  相比起理财,王宁安更看重创造财富。他向赵祯立了军令状,此行一定帮皇帝弄到500万贯收入,顺便去考察铜矿,想办法解决钱荒问题。
  赵祯犹豫了再三,才答应放王宁安去岭南。
  既然是充军发配,赵宗景那个倒霉蛋只能跟着大队人马从陆路南下,押运着一批军需武器,向岭南行动。
  至于王宁安,才不费那个劲儿呢,他准备从平县走海路南下,坐船快速又轻松,还能顺便看一看平县。
  “要说我这个父母官啊,也够不尽责的,走了好几个月,也不知道一亩三分地怎么样了?是不是蒿草遍地,乱成一片,要是那样,我可就没脸南下了。”
  王宁安躺在了杨曦丰盈的大腿之上,惫懒地说着。
  杨曦抓起一粒葡萄,塞进了王宁安的嘴里,自从去了辽国一趟,小两口已经越发亲密无间,除了最后一关没法突破,杨曦越来越纵容王宁安,把他宠上了天。
  马车还在向前,小妮子笑道:“我听苏妹妹说了,你担心多余了,平县好着呢!”
  “当真?”
  “那可不,苏妹妹的弟弟来信了,说是平县那么多的能人,谁都能负责一块,哪用得着你操心啊!”
  王宁安眨了眨眼睛,嘴上附和着,心里却有些打鼓,就怕能人太多,不听指挥,那可就坏事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重新回到了平县。
  刚一进入平县境内,杨曦就大吃一惊,忍不住站在车辕上,平高远眺,情不自禁道:“真壮观啊!”
  王宁安从车厢里爬出来,也看了过去。
  果然,道路两旁,全都是平整的田地,一眼望不到边。
  划分成大小相同的区块,田地中间,有灌溉水渠,每隔一段,就有一口水井。
  这些工程都是刘彝带领百姓赶出来的,河北灾害不断,黄河泛滥,挖掘水沟,既能灌溉,又能排洪,防止盐碱化。
  农田里种的都是高粱和大豆,别看王宁安把酿酒的方子给了辽国,想要一时三刻就酿出好酒,还差得远呢!
  沧州的烧酒依旧是天下第一,不但在宋辽畅销,而且通过市舶司,还卖到了高丽和倭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酿酒商会的预估,每年至少有100万贯的商机。
  至于大豆,主要是榨油,才几年的功夫,豆油就已经风靡黄河以北,大豆出油率虽然不高,但亩产很高,足以补足缺点,而且随着养殖业发展,豆饼成了最好的饲料。
  马场第一批的小马已经逐渐成熟,进入了军中。后续繁殖的战马越来越多,其他各地的牧监也学习野狼谷的经验,预估未来十年,整个黄河以北要增加20万马匹,每年光是草料,就要500万贯。
  这是多大的市场!
  唯有庞大的经济利益驱使,才舍得下本。
  平县处处透着繁荣,农业如此,工商更是如此,足以容纳12驾马车并排通过的大路,川流不息,有向平县运输原料的,也有从平县运出商品的。
  马车穿梭,一刻不停。
  不说别的,每隔二里,就要安排两名清理路上马粪的清洁工,一天下来,能堆成一座小山。
  繁忙的程度,简直超过了京城。
  就算是到了晚上,依旧忙碌不止,平县竟然出现了夜班!
  夜班啊!
  令人发指有没有!
  汴京也最多是夜生活而已,上夜班的仅仅是那些特殊的行业,可平县呢,工厂作坊,居然日夜不停。
  几乎所有人都像是勤劳的工蜂,顾不上休息。
  杨曦看到了这些景象,除了目瞪口呆,就是目瞪口呆,比起她离开的时候,更加繁荣了无数倍!
  这座城市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全都是丈夫的功劳,他太厉害了!
  杨曦红着小脸蛋,竟然主动吻了王宁安一下,虽然蜻蜓点水,却是这么长时间的第一次,吻过之后,小妮子像是受惊的小兔子,转身跑开了。在后面的马车上,苏八娘依偎在母亲程氏的身边,不停指指点点,介绍着眼前的一切。
  在去辽国之前,王宁安就安排了人员,把程氏从四川接到了京城。
  原本程氏还想着能见证孩子的婚事,心里挺高兴的,可是到了京城,才知道程之才竟然那么混蛋,两家早就闹翻了。
  程氏又羞又愤,几乎病倒了,恰巧苏八娘回来,母女两个好一番痛哭,苏八娘远行一趟,心胸开阔了不少。
  “娘,就当没有这回事吧,弟弟们在六艺书院这么久了,都想念你老人家了,去学堂看看他们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