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1119

  此刻的滚滚正和一个小木马较劲儿呢!
  爬上去,摔下来,两只短短的小腿,巨大的脚掌,简直萌翻了所有人,黑白兽的杀伤力绝对古今通吃。
  杨曦把所有的功夫都拿出来照顾国宝,配制窝窝头,冲盆湓奶,挑选竹子,用泉水清洗干净,没有半点的马虎大意。
  偶尔国宝大爷冲她笑一笑,就能让杨曦高兴半天。
  弄得狗牙儿和小彘一肚子气,他们小时候也没有这个优待,完全是个假妈!
  ……
  家里一片祥和,可是京城,此时却闹翻了天。
  赵祯降下多达万字圣旨,将韩琦和王拱辰的罪行一一历数,最后判处二人秋后处决,家人充军,一应涉案官吏,按照罪行轻重,或斩首,或流放岭南,一共有200多人牵连进去……如此大规模处置官员,自从赵大立国以来,都是前所未有,赵祯整饬吏治的决心,昭然若揭。
  按照惯例,这份圣旨要政事堂附属才行,可是足足等了三天,才发下来,而签名用印的居然是次相文彦博,首相贾昌朝的名字消失了……
  “韩稚圭一死,宰执相公,人人自危……老夫坐这把椅子已经5年有余,不算短了。”贾昌朝真是不愿意舍弃权位,他疯狂迷恋权力,醉心功名。
  只是回头一看,当年和他同一批的人物里面,夏竦早就死了,范仲淹也退下去,如今专心学术,听说了病了好几场,也活不了多久。章得象、韩亿、晏殊都死了,杜衍也老迈不堪,听说都不认识人了,还有陈执中,宋庠……唉,少小离家老大回,自己已经两鬓斑白,再熬下去,也没有什么滋味,还是趁早退了,或许还能落一个善终。
  贾昌朝一口气上了7道求去的文书,坚决要辞去一切职位,回家种田。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贾昌朝玩弄权术,笼络人心,他做的事情,丝毫不比韩琦少,如果掀开,只怕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他老鬼是要逃命了。
  赵祯犹豫了再三,心里头还有些不舍。
  主要是王宁安推荐了王安石,赵祯也很赏识王安石的才学,问题是此人性格刚强,不懂变通,资历又浅薄,需要过渡时间,倘若贾昌朝能留任一段首相,也好帮衬拉拔,给赵祯更多的布局时间。
  可是贾昌朝丝毫不想留在京城,他一道表文接着一道,甚至准备直接挂冠求去……
  老家伙保命的作为,在一些人眼里,却是因为贾昌朝无力保下韩琦和王拱辰,羞愧之下,才求情罢相。
  的确,在金殿上,三跪求情,结果换来了陛下的斥责质问,身为宰执,面子都丢光了,贾昌朝要走,也是情理之中。
  紧跟着贾昌朝之后,枢密使庞籍竟然也上书,说他年老体衰,不堪驱使,请求归乡。
  如果光是庞籍也就罢了,参知政事唐介,御史中丞赵卞,这两个人也跟着上书,都是一个要求,辞官不做!
  这下子大宋朝可乱了套!
  大宋的官制出了名的复杂,但基本上还是有迹可循的,站在百官顶端的就是所谓宰执,东府的首相,次相,参知政事,西府的枢密使,枢密副使,外加财相三司使,言官的老大御史中丞。
  由于有些职位可能有两个人同时担任,算下来,不到十个人,就是大宋官场最顶级的存在。
  从嘉佑二年开始算起,欧阳修因为涉及到丑闻,最后离职,专心负责皇家书院事宜,缺了一个名额。
  王拱辰和韩琦被拿下,又损失了两个,接着贾昌朝、庞籍、赵卞、唐介,又是四个人!
  现在屈指算来,西府已经空了,东府只剩下文彦博一个,外加三司使包拯,还有身在益州的御史中丞张方平,如果再算上财相王宁安,也不过四个人而已!
  整个宰执,走了一大半还多,仿佛天都塌下来。
  最忙碌的人就是文彦博,两府的政务全都压在了他的头上,从早到晚,忙得跟孙子似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当然,文彦博好揽权,光是累点没什么,他倒是可以甘之如饴,可问题是这些重臣同时辞官,对朝局的影响太大了。
  其实仔细推究,贾昌朝是因为害怕,所以要溜,而庞籍呢,他身体一直不好,早就有退隐之心。而且庞籍也选好了衣钵传人,那就是司马光!
  别看司马光是王宁安的弟子,但是他和庞籍交情更加深厚,父子两辈人,非比寻常。庞籍为官清廉,又做到了文臣的顶端,功名之心早就淡了,加上子孙后代也有人照顾,他是真不想在官场打滚了。
  再说唐介,他这几年身体也不好,而且看得太多蝇营狗苟,更不愿意同流合污,老朋友欧阳修专心治学,唐介也想效仿。
  至于赵卞,他当初和张方平一起,还去劝说文彦博,想要保王拱辰,虽然案子没有牵连到他,但是赵卞也觉得脸上无光,十分难看,素以清正著称的言官头子,居然和两个贪墨重犯搅在一起,这算什么?
  因此赵卞决心求去,谁也留不住了。
  总而言之,这几个人各有缘由,当问题是他们恰巧赶在了这个时机,纷纷离职。下面的官吏怎么想?大家会怎么看?
  许多人都认为是皇帝不顾一切,处死了两位宰执重臣,根本不管百官求情,不给百官留面子,既然皇帝无情,百官只能无义。
  我们不能正面和皇帝冲突,保两个贪墨之人也说不出道理,但是我们不干总行了吧!
  皇帝总不能逼着我们干活吧?
  百官们很快就群起效仿首先有行动的是御史台。
  谁都清楚,历来御史台就是马蜂窝,清流大本营。没事还鸡蛋挑骨头呢,更何况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有人还发愁没法掺和呢,见诸位大人请辞,他们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皇帝又如何,没有了群臣辅佐,没有百官做事,那就是瞎子,聋子,关在宫里的废物!
  因此在赵卞请辞的第三天,陆续有三个侍御史,五个殿中侍御史,10个监察御史,一起请辞。
  随着御史台发动,请辞之风,很快波及到六部和各院寺,甚至蔓延到了开封府,数百人求去……几乎一夜之间,大宋朝的机器骤然停了下来!
  身在府邸的贾昌朝,听到家人回报,说是好几百官吏追随着相爷一起辞官,老相爷深得人心,威风凛凛,百官仰德,实在是了不起!
  听着家人眉飞色舞地吹捧,贾昌朝眼前一黑,几乎昏过去。
  我的老天爷啊,不带这么玩人的!
  老夫是真想跑了,你们这不是把我放到火上烤吗?
  你们涨点脑子好不,陛下屠刀高举,要送死也不是这个送法!
  贾昌朝又惊又怕,浑身冒冷汗。
  他想了许久,立刻给赵祯写了一封奏表,在里面贾昌朝反复解释,他是年老体衰,才力不堪用,且久在中书,故此要回家耕田,安享天伦,如果陛下觉得他还堪用,情愿去大名府,继续为国戍边。
  贾昌朝摆出顺从的姿态,不敢和赵祯硬碰硬,随后又让人放出话,责备满朝官吏,说他们太过分,居然不分轻重,把国家大事当成了儿戏,实在是可恶!
  ……
  “哼!不过是唱黑白脸而已!无耻之尤!”
  赵祯丝毫没有息怒,相反,更加怒火中烧,好啊,这就是我大宋的臣子!为了两个贪官,居然和朕闹起来了,没有朝廷,没有大局,没有君父,没有天下……这帮人眼里,只有自己,只有士人的利益!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你们想逼宫是吧?
  那就来吧!
  没了张屠夫,朕还要吃带毛猪吗?
  “传旨,即刻请文相公和王相公进宫议事。”
  大太监苏桂连忙答应,一转身就跑了出去……显然,一场比处置韩琦和王拱辰更大的风暴来了……
第583章
绝不妥协
  “文相公!”
  宫门遇到,王宁安主动问好。
  文彦博看上去愁眉苦脸,给吃了苦瓜似的。
  “我说文相公,你独掌中书门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文彦博气得哼了一声,“王相公,老夫情愿意立刻归乡,教书也好,耕田也罢,强过执掌政事堂!”
  老文最近当然很惨,他力主查益州交子务的案子,又和王宁安多有联手,事情闹到了今天,很多人都把账算在了他的头上,说文彦博是文官当中的白眼狼,是一条毒蛇,大家都不愿意跟他玩,还有人上书弹劾文彦博。
  直接开骂,说同为宰执,别人都走了,你怎么有脸留在朝堂之上,还不赶快挂冠求去,是贪恋权位,不舍得离开吗?
  对于一个要脸的相公来说,如此痛骂,早就该请辞了。好在文彦博根本不要脸,而且他也清楚,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他要是敢辞官,雷霆之怒,到时候没准把他跟王拱辰和韩琦绑在一起开刀,死都没处叫屈。
  当然了,文彦博有着敏锐的目光,危险和机遇并存,如今的局面,堪称赵祯登基以来,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文彦博能左右逢源,收拾残局,到时候不但在皇帝那里能得分不少,在百官那里,也会被视作匡扶社稷的士林领袖,人所敬仰。
  只是文彦博还是很会演戏的,他可不会轻易吐露心声,反而是不停诉苦,跟王宁安讲有多少人辞官了,有多少政务压着,又有多少御史弹劾他……弄得跟受气包儿,小媳妇似的。
  王宁安居然也满脸惶恐,“文相公,这事情真的这么严重吗?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的大活人还能找不到?”
  “哎呦……王相公,你当这是益州府啊,说辞了就辞了?宰执重臣,哪个不是历练几十年,出将入相,屡立功勋,要能服众,才能坐稳位置。如今一下子去了六位,天都塌下来大半了,现在的政事堂,就跟阎王殿的那口大油锅似的,老夫就像是油条,在里面滚来滚去,早就炸苏了!”
  他说的有趣,王宁安轻笑道:“文相公素来智慧过人,别管多难的事情,你都会有主意的,我说的没错吧?”
  文彦博一愣,而后咧嘴笑笑,“二郎,咱们也是好交情,你愿不愿意听老夫的办法?”
  王宁安正色,“文相公,我现在也是六神无主,一点办法也没有,自然愿意听你的,不过陛下的脸面,朝廷法度,如何取舍,你可要拿捏好了,只要陛下点头,我无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