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1119

  土地划给了你,就不会贸然收走。
  只要缴纳了田赋,剩下的口粮就是自己的。
  只要交了税,就能到市场上交易。
  这些在中原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放在了西域,简直比王家的滚滚还稀少!
  西域的统治者,从来只懂得抢劫,在他们的眼里,异族都是猎物,而自己人,在某种条件下,也是猎物,抢劫起来,从来不会手软。
  比如按照最新制定的规矩,养一头猪,要献上一个猪腿作为税赋,看起来很沉重,但是放在以往,西域的草头王们,他们会趁着猪肥的时候,直接拿走,还会留下一张纸条,告诉老百姓,好好养猪,等下回肥了,他们再来!
  开封洛阳的大头巾们,他们热衷谈的那些东西,什么仁政啊,王道啊,爱民啊,法度啊,性善啊,性恶啊……在西域,都是太过奢侈的东西,就像是天边的云彩,漂亮而缥缈。
  这里只需要一套简简单单的规矩,哪怕粗糙野蛮,也无所谓。
  当然了,作为王宁安的学生,吕惠卿和章敦不会不理解社会流动的作用。
  他们就制定了文武两套考核标准。
  三等人之间,是可以升格的。
  比如一个回鹘人,他可以参加文试,只要他汉语流利,并且认识500个字,被都护府录取,就可以自动获得汉人的身份,享受和汉人一样的待遇。
  如果不会文也不要紧,他可以参军,野战军是不要回鹘人的,但是他们可以编入民兵,表现突出,或者有斩杀敌人的记录,凭着首级,就可以晋升到汉人。
  至于喀喇汗国的俘虏,在服五年苦役之后,也能自动晋升到回鹘人一级,然后也可以参加文试或者充军,换取上进的资格。
  而且每逢节日,或者战斗胜利,普天同庆,赵宗景就会代表大宋朝廷,在装满了人名的木箱子里,抽出几个幸运儿,直接成为汉人,享受最顶级的优待。
  ……
  这些规定,放在西京,保证被一帮大儒笑话死,根本是小孩子的玩意。
  但是在西域的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就变得神圣而庄严。
  许多回鹘人宁可被征收人头税,宁可忍受高昂的地租,也要跑到蒲昌海,从西域都护府手里拿到一块田地的耕种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人自称是于阗的遗民,也纷纷跑过来。
  这里面良莠不齐,有真有假,鱼目混珠。
  什么东西都有,许多明明红头发绿眼睛的家伙,也说他们是于阗人,可笑的是他们连于阗的话都不会讲。
  赵宗景把识别于阗人的权力交给了赵力和尉迟妍。
  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权力。
  只要他们点头,成为于阗人之后,就能登记经商,享受免费特权。
  因此有许多人,拿着金饼子银元宝,来换取于阗人的身份。
  赵力通常会仔细走一遍流程,当价钱差不多的时候,就卖出一张于阗人的身份证明,然后他再把收来的钱,送给赵宗景充作军费。
  王爷亲自特准的贪污,也真是没谁了!
  ……
  发生在西域的荒唐事情非常多,有些甚至匪夷所思到了极点。
  皇城司的密探都会一点不差,全都记录下来,然后利用飞鸽传书,送到青唐,再从青唐,一路送进西京。
  最快的话,只有十天光景,赵祯就能看到。
  这不,面对一堆奇奇怪怪的事情,赵祯也迷茫了,他不得不把王宁安叫回来。
  “景平,你的两个宝贝学生,就这么治理西域,能行吗?朕看他们都是乱来,就连宗景那孩子也是糊涂,居然怂恿手下贪墨,他要是回来,朕非严办不可!”
  王宁安呵呵一笑,“圣人毋忧,老百姓有一句话,叫恶人自有恶人磨。在西域的那个地方,不先把自己变成坏蛋,是没法生存下去的,毕竟这么多年的战乱杀戮下来,好人早就被淘汰了,剩下的人,他们就吃这一套!”
  “何以见得?”赵大叔黑着脸问道。
  “圣人,臣这里也得到了一份密报,过去的一个月里,为了能换得于阗人的身份,有二十几伙沙盗,主动偷袭了西夏和喀喇汗国。喀喇汗国的国王希志,他最亲信的长老甚至遇刺了。”
  王宁安将密报送给赵祯,然后笑呵呵道:“臣不知道别的,至少现在的西域,汉人的身份不好获得,但是于阗人的身份,却是金贵得很。才两三个月的功夫,已经冒出了上万名自称于阗人的家伙了!”
  赵大叔哼了一声,“里面多半都是假的吧?”
  “陛下圣明,只是此刻去追究真假,似乎没有必要了。”王宁安笑嘻嘻道。
  “是啊!”赵祯难得笑了起来,“朕巴不得所有人都自认于阗遗民呢!”
第666章
龙心大悦
  寒冷的冬天,对于弱小的部族来说,基本上就是鬼门关,草头达靼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七八成的牛羊。
  等到春暖花开,他们迫切需要一场抢劫,来弥补损失。
  就好像冬眠的动物,从洞穴里爬出来,必须赶快填饱肚子,恢复体力,不然就会沦为别人的食物。
  正在他们选择猎物的时候,却不知道,王韶已经探出了利爪。
  山字营先后两次通过草头达靼的领地,已经把他们的情况都摸清楚了。
  这一次山字营打头,他们焚烧了草头达靼最后的牧场,将牛羊全数烧死,又消灭了500名武士。
  草头达靼的精锐消失殆尽。
  接下来完全是一走一过的事情,王宁宏率领5000人马,轻松收服了草头达靼。
  中间几乎没有什么战斗,草头达靼,如同他们的名字一样,就是一群墙头草。
  投降大宋的好处很多。
  河西走廊封闭了,从青唐进入西域,就成了最好的商路。
  强龙不压地头蛇,大宋的商人,士兵,想要进入西域,就离不开后勤保障。
  大量的草头达靼放下了武器,变成了车夫和力巴。
  驱赶马车,搬运粮食和货物。
  虽然他们还不习惯从强盗变成工人,但是相对丰厚的报酬让他们很快甘之如饴。
  解决了草头达靼,剩下就是黄头回纥。
  赵宗景率兵赶到蒲昌海之后,第一个打击的对象就是黄头回纥。
  没有办法,柿子捡软的捏,环顾四周,只有黄头回纥最弱,而且解决了他们,蒲昌海的南部便安全了。
  打仗就像下围棋一样,至少要占住一个边角,这样才好徐徐图之,不至于落得四面皆敌的下场。
  所以当王宁宏打过来的时候,黄头回纥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顺理成章,这两个部落,将近3万人,全数落到了大宋的掌控之中。根据吕惠卿的安排,草头达靼和黄头回纥取得了第二等人的身份,他们很快融入了整个体系当中。
  最为重要的是陇右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终于连成了一片。
  还是路途艰难,赵宗景他们能得到的物资并不多。但是不要紧,王宁安许诺的几百名技术人员进入了西域。
  这帮人到了蒲昌海之后,简直大喜过望。
  西域别看是万里黄沙,印象中十分贫瘠,其实不然,这里风沙大,但是大风也能带来丰富的养分,全都沉积在地面上,加上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
  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种什么长什么!
  很幸运的是蒲昌海周围有丰富的水源。
  刘彝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规划出五条灌溉水渠,同时开垦出30万亩田地。
  只要到了秋天,30万亩田,至少能收获50万石粮食。扣除农夫的口粮,至少能收上来20万石,而赵宗景的人不过两万,平均每人10石粮,哪怕把肚皮撑破了,也吃不完。
  除了粮食之外,还有农学院的师生,在蒲昌海放养鱼苗,下令休渔,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至少能提供上百万斤的鱼货。
  另外蒲昌海还有牧场,能养殖牛羊,宋人还带来了许多猪仔,也都圈养起来。
  刘彝给王宁安写了一份报告。
  根据他的估算,只要三年时间,没有大规模战乱破坏,他们就能在西域创造一个适合50万人生存的城市,供应5万人马作战之用。
  西域不同大宋,在这里三丁抽一,两丁抽一,是非常普遍的,甚至还有全民皆兵,于阗最惨的时候,甚至要妇人上战场。
  十人出一个兵,算是很厚道的。
  当然了,要想让蒲昌海繁荣昌盛,还是需要大宋的支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