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1119

  新的参谋部尚书,论起权柄,不弱于当初的枢密使,所不同的只是更加专业而已。
  这么大的权力,除了忠诚无可挑剔,又身经百战,深得将士信服的狄青,没有人能承担起来!
  而且狄青也年近花甲,征战多年,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病。
  虽然狄青存了战死沙场的念头,但是能让他回京,并且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宁安还是很乐见的。
  倒是王宁安,朝廷要如何安排,成了一个谜团。
  在他上书请罪的第三天,赵祯降旨,免去王宁安的秦国公,降为定远侯,以示惩罚。
  这道旨意下来,许多人都猜测,说虽然王宁安顺利过关了,但是君臣心结算是解不开了,皇帝是要逐步解除王宁安的权力,王相公离着倒霉不远了。
  那些想着过来巴结的人全都吓跑了。
  什么时候,都有一堆墙头草。
  他们不来,反倒安静。
  王宁安正好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个喜讯就是滚滚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两只像老鼠一样红红的东西,小的可怜,都让王家人怀疑熊生了!
  这是滚滚吗?
  不会是早产了吧!
  还好王宁安有经验,他让媳妇准备了温房,滚滚第一次当妈,居然不知道喂宝宝,没办法,正好赶上了一个二哈生了一堆宝宝。
  只好让二哈给滚滚当奶娘!
  王宁安只能祈祷,喝了二哈的母乳,小滚滚千万别像二哈才好,要不然,一只有着熊猫外面,二哈内心的生物,绝对能毁天灭地,重塑世界!
  ……
  王宁安刚刚喂过了小猫宝宝,又给他们称了体重,不错,狗奶营养丰富,长得挺快的!
  他正要去书房,突然有人禀报,说是文相公来了。
  王宁安就是一愣,他让人把文彦博请到了房间。
  “我说文相公,我现在是戴罪降职之人,你没事跑来干什么?那几个老货,要怎么处置?”
  文彦博哈哈一笑,“二郎,事涉谋逆,自然是轻不了,老夫的意思是赵世迈,包括其他的几个兄弟,还有找已故楚国公赵从古的兄弟和侄子,都要砍头。富彦国也该夷三族,至于其他几个,吴育,宋庠,也该严惩,其余的全部发配西域,再有王珪和刘沆也要罢官,二郎以为,要不要也发配西域?”
  王宁安没接话茬,而是反问道:“文相公,如此治罪,是不是重了些?”
  “不重,一点都不重!”
  文彦博深吸口气,语重心长道:“西北一下子损失十万人,完全是因为朝中倾轧所至,不严惩,怎么给将士一个交代?不只是要严惩罪人,还要赏赐有功之臣!”
  “哦?怎么说?”
  文彦博哈哈一笑,他站起身,抖了抖袍子,抱拳拱手。
  “二郎,往后可就要称呼你为王爷了!”
  “王爷?”王宁安还没明白,“文相公,你开什么玩笑?”
  “不开玩笑!”
  文彦博郑重道:“当年太宗皇帝立下了誓约,能收复燕云,异姓封王,二郎收复幽州,完成了一半,朝廷故此封了国公,这一次二郎拿下横山,又运筹帷幄,在西域开疆数千里,功劳无人能及,理当封王,老夫已经上奏官家,圣人也是认可的。”
  “所以——老夫就要提前恭贺王爷了!”
  王宁安把脸色一沉,“文相公,我不会接受的,我这就去找陛下请辞!”
  “等等!”
  文彦博伸手拦住了王宁安,从容道:“二郎之志,老夫也略知一二,官职大小,对你没有什么妨碍,你是想做事,想中兴大宋,想收复汉家故土的。”
  王宁安抬起头,看了一眼文彦博,淡淡道:“既然如此,文相公为什么还要给我谋取王位?”
  异姓封王,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等于做到了人臣的极致,要么老实交权,颐养天年,要么就等着被皇帝猜忌,砍了脑袋,除此之外,别无二途!
  王宁安可不想提前变成一头猪。
  “二郎啊,你这个王爷和别的王爷不一样,圣人不但不会阻止你做事,还会给你更大的权力……因为你的封地就在凉州,圣人还指着你开疆拓土呢!”
第713章
富弼杀不得
  封王啊!
  还是有封地,能独断专行的那种,跟土皇帝有什么区别啊?
  哪怕淡定如王宁安,也不免怦然心动,只是他和文彦博打交道太久了,知道这个老货一肚子算计,事情绝不会简单。
  “文相公,我想知道,为什么在这时候封王?”王宁安淡然道。
  文彦博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二郎,此时封王,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就是拓地几千里,朝廷一时没法治理,派不出官,也驻不了那么多兵,必须有独当一面的大才负责,而二郎就是最好的人选。”
  老家伙的话带着吹捧,但是问题却很明显。
  突然多了几千里的土地,按照大宋的行政区划,至少能分出五个路,可问题是,这一片土地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整个洛阳多。
  怎么划分?
  当做一个府,一个路,官员都不够用,管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但是要多增加一些行政区,人口太少,地方贫瘠,供养不了庞大的官僚体系。
  硬要安排,就只能拿出巨资填补亏空。
  大宋还没有这个财力。
  所以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也仅仅是增加了陇右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而已。
  但问题是按照都护府的模式设计,就要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让各部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服从大宋的调令就行。
  这一套想法,当初在幽州实验,就已经失败了。
  大宋需要更强有力的掌控地方,还要保护整个丝绸之路,责任重大,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办法,封王!
  就像商周时代的分封一样,把国土边缘,新划进来的地区,分封给有功诸王,因地制宜,妥善经营。
  王宁安稍微思量,也赞同这个想法,不是因为他得到了王位,而是目前看起来,只能这么办!
  “这第二条吗,自然是安抚军心。”文彦博叹口气,“这一次西北的事情,伤害不小,一些奸佞之徒胡来,就葬送了那么多士兵,据老夫所知,军心动摇,有人很是不满。朝廷要赏罚分明,分封王爵,奖励有功将士,大家都能提拔受赏,也好化解心中不满。”
  王宁安又点了点头,这个理由当然也成立。
  “这第三嘛,当年收复燕云,异姓封王,是太宗皇帝定下来的祖训,陛下想借着封王,缅怀太宗,也算是争取人心吧!”
  王宁安心中一动,看起来有人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对赵大叔的影响还是不小的,居然连冲喜的主意都想出来了。
  他突然好奇起来。
  “文相公,有功之臣不止我一个,陛下准备封几个王爵?”
  文彦博陪笑道:“异姓封王,唯有王相公一个,但是还有几个同姓王。”
  “都有谁?”
  “这首屈一指,当然是东平郡王了……”
  文彦博滔滔不断,把几个要分封的王爷,都说了出来。
  王宁安封西凉王,驻地在凉州,当然了,此刻凉州还在西夏的手里,需要抢过来。原则上他的封地东接秦凤路和横山一线,向西延伸到沙州,换句话说,整个河西走廊,全都是王宁安的封地。
  他起到了一个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作用,位置最关键,权柄最重。
  第二个封王的是赵宗景,当然了,他之前也有王爵,但是有了封地,还之前完全不同。赵宗景得了一个高昌王的封号。
  坦白讲,王宁安知道自己兄弟的半斤八两,可问题是别人不知道啊!
  大家只看到了赵宗景自从十几年前,出使契丹,南下交趾,这次又带兵挺近几千里,打下一片基业。
  赵家的子孙虽多,但是能有如此功绩的,也就是他一个而已!
  赵宗景受封高昌王,执掌天山南北,论起地盘,还在王宁安之上。只不过因为慕容轻尘的原因,博斯腾湖毁了大半,蒲昌海也受到影响,必须下大力气,修整水利,才能站得住脚。
  第三位王爷,出人预料,竟然是太子赵曙。
  按理说太子封王,是最正常不过的。
  比如赵祯,他先受封寿春郡王,加中书令,封升王,判开封府事,至于他爹,真宗赵恒,先后封韩王,襄王,寿王,加开封府尹。
  纵观大宋的太子,或是封郡王,或是封亲王,然后执掌开封府,历练本事,再改成单字名,然后就完成了所有功课,等着老皇帝挂了,就能登基称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