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1119

  赵曙完成了改名,封王和判开封府,这两件事还没有做,主要是他年纪小,又是万众瞩目,众望所归,并不着急。
  只是这一次赵祯不知道抽什么疯,给赵曙封了晋王,但是却没有让他当开封府尹,而是把他的封地划在了青唐,并且让赵曙兼任于阗王!
  这个安排,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陛下到底打算干什么啊?
  “以往殿下位置稳固,没人敢窥伺神器,可这次有人把太祖一系推出来,让陛下很不放心。”文彦博如实相告。
  “所以就让殿下先在青唐历练,积累军功威望?”王宁安又问道:“那为何要兼任于阗王?”
  “这个……是于阗国的请求。”
  文彦博将西域传来的消息告诉了王宁安,在大宋的帮助下,于阗有机会复国,可整个于阗国,尉迟氏,成年的龙子龙孙只剩下一个赵力,另外尉迟妍还有两个穿开裆裤的弟弟。
  赵力死里逃生,得到了大宋的赐姓。由于当初是赵曙发现了他,并且给了他极大地恩惠。赵力觉得自己改了姓,是大宋的臣子,不能担任于阗王。
  尉迟妍女流之辈,那两个开裆裤的小子,又没法服众,尉迟氏的几个老家伙凑在了一起,商量了七天,最后他们决定,就此并入大宋,于阗国不复存在!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来是于阗人的忠心,二来也是于阗状况的确很糟,已经没法独自成为一国。
  请求传到了京城,赵祯有感于于阗的忠诚,并不希望于阗灭国,偏偏于阗又找不出一个国王。
  所幸就让赵曙兼任于阗王,正好太子在于阗遗民心中,地位很高,也表示大宋看重于阗,又给赵曙一个历练的机会,一箭双雕。
  “还有没有其他人封王?”
  “有,是新兴侯赵从郁,受封哈密王。”
  王宁安吸了口,从字辈,是太祖一系!
  见王宁安变色,文彦博解释道:“这个赵从郁和赵从古不一样,他很老实,年纪又大了,没什么别的心思。毕竟这次赵世迈牵连进去,陛下不得不严惩,但是又不能断了太祖一脉的根儿,才有这么一封。”
  王宁安立刻明白了赵大叔的打算,别看赵二的子孙对赵大一脉,极尽打压之能事,但是当年如何,他们心知肚明,赵二一系是理亏的。
  这一次赵世迈卷入夺嫡,虽然罪有应得,但是杀了他,杀了赵从古的后人,难免被别人非议,说赵祯赶尽杀绝,不留情面。
  毕竟都是老赵家的人,总要给太祖一系留点念想。
  封一个哈密王,就可以名正言顺,把赵大的后人赶到西域,眼不见,心不烦,倒也是个办法!
  三个老赵家的王爷,加上一个王宁安,一口气封了四个王,赶上光棍节大酬宾了。
  可想而知,大宋一定会热闹一段时间。
  在四个王爷之中,扣除太子,再扣除哈密王,其实最耀眼的还是西凉王王宁安。
  十几年的功夫,异姓封王,坐镇西北,当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二郎,你可要抓紧筹备,尽快把凉州拿下来,打通河西走廊,总不能让自己的封地,手西夏的涂炭吧?”文彦博揶揄道。
  王宁安陪笑,“自己的封地自己打,我心里有数。”
  送走了文彦博,王宁安突然没那么高兴了。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按理说,案子还没有结束呢,尤其是耆英社,他们凑在了一起,好几年的功夫,就是这次一个阴谋吗?
  他们干了多少事情,为什么不深究?
  无论是推赵世迈,还是私自调兵,都是威胁皇权的勾当,就算表面上案子结束了,暗中也要继续调查,把一切涉案人员,全都给揪出来。
  赵祯怎么可以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这事情总是有些蹊跷。
  尤其是老文,他没有把案子处理完,就跑来鼓动封王的事情,还一口气弄出了四个。
  这个老货可是无利不起早,没有好处,他才不会奔波劳碌呢!
  那文彦博又打得什么算盘?
  王宁安还在犹豫之时,又过了两天,赵祯正式降旨,分封诸王,并且下令休息三天,以示庆贺。
  就在分封的旨意刚刚下达,赵祯又下了一道旨意,耆英社诸人,不在其位,妄议朝政,所作所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即刻充军西域,不得停留,其中富弼的处置最重,全家被贬为庶民,不得停留,立刻解送西域,永远不准返回大宋!
  王宁安得到了消息,完全傻眼了,头几天赵祯还信誓旦旦,要杀了富弼,怎么会高抬贵手,把富弼给放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宁安一下子就怒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彦博弄权,封王的事情——莫非是要替那些老家伙打掩护?
  正在这时候,国舅曹佾,急匆匆赶到了王家,一见面就哭丧着脸,“二郎,没有办法了,富弼杀不了!”
第714章
没有杀不得的人
  “为什么?富弼难道有免死金牌不成?不对……涉及到了谋逆夺权,就算他有十面免死金牌都不够用!更何况我大宋已经杀了两位相公,他富弼有什么了不起的,难道还能超过韩琦?”
  王宁安真的怒了,浑身上下,杀气昂扬,怒不可遏。
  曹佾吓得连着退了两步,“二郎,真,真是杀不了!”
  “理由!”王宁安黑着脸问。
  “二郎,你没听说,最近市面上有种说法。”
  “什么说法?”
  “说当年有一份盟单。”
  “干什么的?”
  “要推翻太宗皇帝。”曹佾声音颤抖,把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自从耆英社的头头儿被抓起来,坊间就多了一种说法,据说当年各大将门联盟,共同签订了一份盟约,想要替赵大报仇,废了赵二的皇位。
  为此赵二展开反扑,两次北伐,损兵折将,名义是为了恢复燕云,实则是为了消灭将门。
  结果就是大宋虽然没有夺回燕云,但是却重创了将门,太宗皇帝保住了位置。但是将门并不甘心,他们在赵二的身边安插了许多人,这些年一直明争暗斗不断。
  试问陈琳身为天子最信任的奴婢,为什么会反过头背叛皇帝,原来陈琳就是将门安插在皇帝身边的棋子。
  而且还有人挖出了陈琳的身世,指出陈琳的父辈曾经在太祖身边当近卫,是太祖的亲信,忠诚不二。
  另外又有人说,这份盟单里面尽是有份量的将门。
  潘家,石家,曹家,杨家,呼延家,甚至柳家,全在上面签了名!
  曹佾都快哭了,“二郎,倘若这份名单公布出来,到时候一定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就连我也要陪着掉脑袋了!”曹佾声音颤抖,“耆英社的那些老家伙,没一个简单的,他们手上一定有盟单,不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就要拉着大家一起死!没有法子,我只能请求姐姐出面,求官家网开一面。”
  “荒唐!”
  曹佾还要往下说,王宁安根本懒得听他的解释。
  “什么狗屁盟单,你见过吗?你们家先辈说过吗?这些年,你们家参与过造反的事情吗?”
  面对连珠炮似的质问,曹佾只能苦着脸道:“这几十年当然没有,可问题是再之前的事情,不好说啊!我祖上武惠公当年北伐燕云的时候,的确替太宗背了黑锅,都是太宗指挥不利,损兵折将,却把我家先人贬官问罪,或许,或许他老人家心怀不满,暗中反对太宗皇帝,也未可知!”
  “呸!”
  王宁安狠狠啐了曹佾一口,忍不住怒骂道:“这世上什么人都有,还没有你们这样,给自己脑补一个谋逆大罪呢!我问你,当今太子的生母是谁?”
  “当然是我姐姐!”
  “你姐姐又是谁家人?”
  “这还用问吗!是曹家人啊!”曹佾也明白王宁安的意思,只是苦兮兮道:“二郎,这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毕竟牵连太多……”
  “有什么牵连?你们家现在是和太祖一系近,还是和太宗一系近?你是想辅佐太祖子孙,还是要辅佐太子殿下?”
  “当然是太子殿下!”
  “那就行了!”
  王宁安怒道:“所谓盟单,如果还有用,富弼这些人早就拿出来了!他们为什么只拉着高家,没有把你们都拉过去?要是所有将门都和他们耆英社合作,没准就能辅佐赵世迈登基了呢!”
  提到赵世迈,曹佾差点笑喷了。
  那位小公爷遇到了事情,简直就是个怂包,都没用大刑,光是抽了两鞭子,就什么都说了。
  还说他爹给耆英社送钱,临终的时候,还把一笔土地转给了耆英社,又说暗中雇人,替太祖一系宣传,戏台上演斧声烛影戏的,多半都是他们家赞助的……总而言之,就连小时候偷看丫鬟洗澡的事情都说出去了。
  就连曹佾都看得出来,赵世迈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实也不怪他如此,大宋的宗室当中,除了少数人,多数早就废了。
  不说宗室,将门又何尝不是如此!
  假如不是王宁安崛起,就像曹家啊,杨家啊,潘家啊,石家啊,这帮人凑到一起,尚且比不上一位相公的地位,还指望着他们能如何,简直痴人说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