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4/1119

  这就是王宁安抛出来的有一个鱼饵,等着人给他送钱呢!
  “王爷,老夫斗胆请教,这个地价是多少?”
  “暂定每万亩500贯,连续交五年,就是2500贯,平均算下来,不过是250文一亩田,您觉得价钱还算公道?”
  岂止是公道,简直就是白菜价!
  宋庠都怦然心动,想要买下一片了。
  “王爷,那税赋,又要多少?”
  王宁安淡淡一笑,“不收税!”
  “什么?”宋庠大惊失色,“王爷,自古耕田纳赋,皇粮国税可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不交?”
  “哈哈哈,宋相公,西北之地,不同境内,因为是大农场,所用人工少,如果像内地一样,征收田赋,丁口赋,还有杂变之赋,肯定要比内地少许多。但是如果增加田赋,又会加重负担。不如索性不收,但是每个农场,产出之中,要预留一部分,朝廷有优先按照市价采购的权力。”
  王宁安笑道:“西北之地,战事不断,需要征用粮草,保障供应,说到底,也是为了保护各个农场,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过虽然不收田赋,但是把粮食拿出来买卖,还是要缴纳交易税的,不然,朝廷的兵丁官吏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
  ……
  从王府回来,宋庠都是晕乎乎的,他和吕诲从马涛那里得到了一些农场的情况,好奇之下,找到了王宁安,结果得到了更多想要的东西。
  宋庠的心,一下子就热乎起来。
  不得不说,王宁安开出来的条件,非常优厚,那么多土地,就摆在那里,不是骗人的。
  另外一方面,王安石又在强推新法,非要清丈田亩,要方田均税!
  一面是吸引,一面是推挤……只要不是傻瓜,应该都能想到如何应付。
  妙啊,真是妙啊!
  宋庠突然感到一阵寒意,莫非王宁安早就算计到了这一步……那样的话,他也太厉害了!
  回到了家中,宋庠沉吟许久,提起笔,写了一份长达5000字的文章,这篇文章怕是宋庠这辈子写过最没有文采的一篇,干巴巴的一点水分都没有!
  可偏偏就成了宋庠这辈子,影响力最大的一篇!
  当文章出现在西京的报纸上,一夜之间,洛阳纸贵,无数的贵人豪商,官吏士绅,宗室贵戚,全都被惊动了!
  大家的脑袋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赶快去圈地!!
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
  宋庠以戴罪之身,居然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这件事情非常有趣,立刻引起来无数的猜想。
  首先,耆英社的元老被发配西域,这帮老家伙也低头了,屈服了,不得不给王宁安摇旗呐喊,旧派官僚顿时如丧考妣,有种世界末日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准许去购买西北的土地,这哪里是旧派投降,分明是王宁安在向旧派示好。
  西北的土地虽然不比东南,但是宋庠已经讲清楚了,因为大农场能够修建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粮食的产量不会少。
  通常情况,水浇地能增产四成到七成,所以保守估计,亩产一石5斗,而且西北多牛马畜力,再使用奴隶耕田,只需要负担口粮,成本被压缩到了极致,一个农场,至少能拿出几万石粮食出售。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手里握着十个农场,都能影响京城的粮价了。
  西凉王这是抛出一大块肉,给大家伙分啊!
  够意思!
  果然没有吃独食!
  哪怕最反对新法,最厌恶王宁安的那些人,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怦然心动,想要去西北圈几块土地回来。
  其实这些人很精明,他们家里头都有田地,不少经营粮食生意,你不去西北没人管你,问题是这些农场运行起来,大量的粮食倾销内地,他们根本撑不住,全都会被波及!
  除了合作,就没有别的办法!
  “哈哈哈,哈哈哈!”
  王安石放声大笑,他这些日子,因为推行新法,遭到了强大的阻力,非常恼火。
  谁知此刻王宁安抛出了土地的事情,等于给开了一个口子,王安石也能因势利导,不是反对变法吗,你去去西北圈地,老夫给你们提供方便,至于新法的事情,你们当然要让步。
  强推和利益交换,完全是两回事,可以预见,变法会顺利不少!
  “王爷谋国有道,王安石拜服了!”
  王安石起身,冲着西北方,连着拜了三次,而后神清气爽,他又拿出了几项法令。
  来吧,旧党!
  老夫要跟你们决一死战!
  王安石斗志高昂,重新鼓足士气,投入到推行新法当中……距离王安石的府邸不远,就是国舅曹佾的府邸。
  上一次传说他们曹家,也卷入了反对太宗的名册当中。
  虽然这件事情没有证据,许多人都认为子虚乌有,赵祯也没有追究,但是曹家上下,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安全,相反他们惴惴不安。
  曹家和别的将门不同,他们的荣华富贵都系在曹皇后的身上,而曹皇后的命运,有系在太子身上。
  曹佾和姐姐商量之后,绝对尽快给太子选妃,而太子妃的人选,就是曹佾的女儿!
  来一个亲上加亲!
  要是能连着出两代皇后,那也是没谁了,曹家全力筹划着,西北要吃一块肥肉,还要把太子拿下,来个双喜临门。
  ……
  “师父,还有什么交代,弟子聆听教诲。”赵曙恭恭敬敬站在王宁安的面前,这段时间,他一直跟在王宁安身边,每一项政令,包括怂恿杀戮,征收土地,赏赐有功将士,推行大农场……环环相扣,王宁安什么都不隐瞒,而且每当赵曙有了疑惑,他都会全力解答。
  王宁安希望让太子学会,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审视每一个政令。
  用系统的思维,去思考每一件事情,制定政策,绝对不能靠一瞬间的本能反应,必须深思熟虑,把一切都想明白。
  显然,赵曙的见识又提升了一大截,眼看着徒弟快速成熟,王宁安很欣慰。
  这一次赵曙回京,一来是向赵祯汇报西北的情况,如实告诉皇帝,西北发生了什么!
  再有,就是拍卖地权,王宁安前后清理出1300万亩土地,其中400万亩农田,900万亩草场,这是第一批战利品,等着所有人瓜分。
  “殿下,西北建立农场,能为国戍边,能保证粮食安全,而且还能缓解变法压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故此一定要给士绅集团刘足够的份额,甚至要鼓励开明士绅,支持他们走出来,外面有更广阔的空间,在等着他们。”
  “弟子明白,弟子一定一碗水端平,不会辜负师父的信任……师父,让宗翰跟着我一起回京吧!有他陪着我,弟子更有底气。”
  宗翰,王宁安稍微一愣,随即哂笑道:“让他跟着你,摆明了要惹祸啊!”
  赵曙脸色涨红,不知道怎么替好兄弟辩解。
  王宁安却先点头了,“去吧,正好,他爷爷奶奶也过来了,还有他四叔和姑姑的婚礼,我脱不开身,就让他去吧。”
  狗牙儿终于得到了许可,他和赵曙即刻启程,从兰州又跑回了京城。
  离开几个月,狗牙儿还挺想京城的。
  “殿下,咱们是先去听曲儿,还是去吃东西,或者赶庙会,看杂耍?”
  赵曙摇了摇头,闷声道:“还是先办正事要紧,没几天就过年了,趁着年前,把拍卖土地的事情办好,能挣一笔钱,让父皇过年宽裕一点,也让师父安心。”
  狗牙儿犹豫了一下,只能赞同,“成,你现在是越来越有太子的样儿了,也好,我也想看看,那些口不言利的士人,会是什么样的嘴脸!”狗牙儿阴森森笑着,他是很鄙夷文人的,尤其是看到了宋庠的变化,更让他瞧不起。
  三元及第,士人极品,就是这个德行,还真是弱爆了!
  不是士可杀不可辱吗?
  不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吗?
  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吗?
  面对屈辱,怎么就不敢死了?
  不就是饿肚子吗,然后就屈服了,帮忙培养官吏,还跑去给武夫主持婚礼,混个好人缘儿,更是写文章,鼓吹大农场!
  虽然他帮了老爹的忙,但是大少爷依旧鄙视他!
  这回正好看看,文人的节操值几个钱。狗牙儿信誓旦旦想到。
  赵曙先进了宫,把西北之行,告诉了赵祯。
  相比起去年,赵祯似乎又老了一些,不过精神头很好,耐心听着赵曙的讲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景平是有本事的,他这一手,一下子就把西北的大局盘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