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1119

  司马光酝酿之后,立刻召集了苏轼、王韶、曾布、曾巩等人!
  “大家听着,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我们现在要立刻行动起来,让他们知道六艺的厉害!”
  苏轼眼睛冒光,“君实兄,你说吧,要怎么干?”
  “首先,要在民间造起舆论,告诉所有人,我大宋厚待柴家,给了他们一百年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不思报恩,却残害百姓,枉顾国法,肆意胡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柴家就算再尊贵,还能胜得过皇家吗?”
  显然,司马光的这一套说法,也有些偷换概念之嫌,但是身为大宋的官员,谁敢到处说,老赵家厚待柴家是谎言,他们把柴荣的孩子都给弄死了,要是敢如此没有把门的,还不如找一把刀抹脖子来的痛快呢!
  苏轼立刻点头了,舆论战本就是六艺的强项,之前吏部考察是因为失了先机,不好发挥,这一次可不同,他们要拿出全部的本事,彻底把支持柴家的一伙干掉!
  民间的舆论造起来,然后就要有人跟进,曾布和曾巩两兄弟就要负责动员言官,向朝廷上书,和支持柴家的官员对战,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
  这样赵曙就不得不出面处理……司马光排兵布阵,明的暗的,先锋主力,全都安排妥当,一场反击战就此展开。
  柴家这几十年,生意越做越大,发了大财,民怨也越来越多,原来因为有丹书铁券,没人敢动,就算有案子,也都被压了下去。
  这一刻,全都被翻出来。
  在民间,也有人唱戏,说书,报纸上还有爆料,专门讲柴家的奢侈生活,说他们用金的洗脸盆,用玉的马桶,吃鸡只吃一条鸡舌,扔掉的鸡堆积起来,跟小山似的。
  他们还兼并土地,抢男霸女,用女人充当轿夫,出入嚣张跋扈。
  特别是贿赂贪官污吏,陷害忠臣。
  好家伙,就连晏几道都洗白了,变成了无辜受害的可怜人了。
  从来舆论战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过总体来说,柴家和孔家差不多,都是地方豪强,一个依仗孔圣人,一个依仗丹书铁券,所作所为,没有节制,子孙肆意胡来,而起柴家又卷入了案子当中,就显得更加恶劣,难以容忍。
  老百姓都是嫉恶如仇的,而且孔家都被发配了,柴家多什么!
  ……
  民间如此,可官场的情况却混沌不明,因为以礼部尚书孙固为代表,反对调查柴家,他们还把礼部珍藏的另一半丹书铁券拿出来,同时将赵大叔的旨意也公布出来。
  旨意上写的清清楚楚,即便是谋逆造反,也只能在狱中赐死,其余的罪名,一律不纠……陛下纯孝,天下皆知,怎么可能违背先帝的旨意呢?
  事情闹到了后宫,曹太后又一次把赵曙叫过去了。
  “皇儿,你可知道,当年太祖皇帝,为什么要厚待柴家吗?我大宋以仁慈宽厚立国,这么做,是为了子孙积福祉,倘若,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赵家的子孙还能生息繁衍下去……如果只是杀来杀去,一味用强,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曹太后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赵曙只是唯唯诺诺。
  可是从母后这里出来,他越发不赞同。
  太祖爷的时候,那是刀兵四起,随时都会篡位的乱世,当时厚待柴家,的确能安抚人心,彰显仁慈,可也仅仅如此而已。
  眼下大宋都立国百年,有谁还记得五代十国的混乱?还有哪个人,会因为老赵家厚待柴家,就放过赵家的子孙?
  根本不可能!
  相反,如果没有把大宋治理好,弄得天下大乱,烽火四起,等杀进京城的那一天,别说命保不住,没准连祖宗陵寝都被刨了!
  赵曙也真是想不透,在争权夺势,压制权臣上面,母后显得精明无比,可遇到了国家大事,朝代更迭,就变得像寻常村妇一样,实在是太天真了。
  格局和眼界比起师父差远了,甚至连王雱等人都不如!
  赵曙思量之后,立刻下旨,召集御前会议。
  包括司马光,吕公著,孙固,贾章,还有几位重臣,全数来到。
  赵曙首先看向了吕公著,“吕卿,你说10日之内,将重新拟定的考评名单交上来,如今时间到了,你可是做好了?”
  吕公著脸色苍白,他的心突突跳!
  貌似要坏事啊!
  他情急之下,为了保住那些人,才说了大话,如今王宁安拿下了柴家,摆明了是要把案子往大了弄,如果名单上面,有人牵连进去,那自己就是两次有眼无珠,别说皇帝了,就算他自己都没脸继续留下去。
  可是要说没有拟好,欺君之罪,就在眼前!
  吕公著无可奈何,只能到:“老臣已经拟妥了,只是拙黜之恩,皆出自上,还请陛下裁决!”
  他也算乖觉,这话等于说名单我交上去了,要是看着不顺眼,随便怎么改,我都没意见。能混进高层的老油条,果然没有一个饭桶。
  赵曙却根本不在乎吕公著的话,他把名单扫了一下,其中大约五五分,六艺一系依旧损失了不少……赵曙暗暗冷笑,吕公著的害人之心不改啊!
  小皇帝不动声色,把名单放在了一边。
  “吏部的考察,等柴家的案子结束再说,卿等还是议一议柴家的案子吧!”
  听到这话,吕公著简直喷血了,怕什么来什么,小皇帝这是要拿名单当把柄啊,柴家的事情有多大,吕公著大约有点数,如果真的掀开了,只怕两淮和东南的官场都要地震啊!
  事到如今,吕公著也没有办法了,只能说道:“启奏陛下,柴家毕竟有先帝所赐的丹书铁券,老臣以为,就算不在乎柴家如何,也要顾及先帝之明……是不是,可以酌情处置?”
  他说完之后,孙固立刻站出来,“吕大人所言极是,西凉王无故捉拿郑国公,弄得人心惶惶,臣以为应当立刻释放,安定人心!”
  他们俩说话,司马光立刻站出来,“两位大人,你们说抓了柴家,弄得人心不安,这个人心,是谁的心?”
  孙固眉头紧皱,“司马相公,自然指的是百姓之心!”
  “是吗?我怎么觉得是官场不安,有些人和柴家搅到了一起!”司马光厉声道:“柴家是后周皇室后裔,尔等是大宋的官员,吃着大宋的俸禄,享受大宋的天恩,却处处替柴家说话,你们究竟是什么心肝肠肺!敢拿出来晒一晒吗?见得了人吗?”司马光的声音,在大殿回荡,一肚子的怨气似乎都发泄出来了……
第920章
漕运不安
  司马光火力全开,就差直接点着吕公著和孙固的鼻子说,你们和柴家勾结,想要谋逆篡位了。
  这两位也不是傻瓜,岂能承认。
  孙固立刻哭诉道:“陛下,臣等受国恩厚矣,只求鞠躬尽瘁,绝无二志,柴家不过是地方的富豪而已,与江山社稷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臣唯恐因为柴家损及圣人仁义之名,也怕让人误解,圣人是在尽反先帝之政,江山社稷,父子天伦,何等重要。臣等都是为了陛下思量,绝非如司马相公所言,还请圣人明鉴。”
  吕公著也立刻说道:“陛下,柴家事小,江山事大,如果丹书铁券也不管用了,势必会使得臣子惶恐,而且西凉王目空一切,连先帝的丹书也都不在乎,如此作为,是为臣之道吗?”
  还真别说,他们两个联手,总算把局势扳回了一点。
  可司马光却冷笑一声。
  “孙大人,吕大人,你们不要忘了,这一次是柴家给宋敏求30万贯,让他帮忙陷害朝臣,甚至激起民变,十几条性命,上百人被冤枉……如果柴家只是寻常的富贵闲人,会插手这些事情吗?买通朝臣,陷害忠良,阻挠国策,残害百姓……他们是干什么?要造反吗?以我之见,柴家的作为,形同叛逆!丹书铁券保护柴家不假,可唯独谋逆之罪,十恶不赦!西凉王身为首相,又是钦差,全权处理此案,他抓了柴家,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倒是我朝之中,这么多的大臣跳出来,替柴家说话,你们是不是也和宋敏求一样,收了柴家的钱,拿了他们的好处?”
  “司马光!”
  吕公著断喝一声,“你不要含血喷人,老夫世代忠良,说话做事,只凭着两条,一是我大宋的江山社稷,一是我大宋的黎民苍生,你如此污蔑老夫,实在是欺人太甚!”
  孙固也满腔委屈,“圣人明鉴,司马光这是凭空捏造,构害无辜,用心险恶,此等小人窃据中枢,必定会酿成大祸,恳请圣人及早除之!”
  双方都是刀刀见骨,半分客气也不讲了。
  司马光毫不相让,“陛下,臣所言绝非胡乱臆测,柴家为了收买宋敏求,就送了30万贯,出手之大方,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柴家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还有多少钱!又和多少官员有往来,臣稍微想想,就不寒而栗,臣只想问一句,谁能告诉我,柴家坐拥丹书铁券,过得舒舒服服,衣食无忧,他们这么干,是什么目的?”司马光抬起头,目光锐利,“孙大人,吕大人,你们能不能替柴家解释一下,也好让我明白!”
  吸!
  孙固和吕公著的脸都变了,这话让他们如何回答?
  这两位现在也是后悔不跌,前面提到过,吕公著是见猎心喜,以为良机难寻,才借着考察下手。至于孙固,他和东南的关系更深一些,东林书院的很多事情,他都一清二楚,甚至包括联络曹太后,都是他暗中做的。
  本来孙固以为各方一起发难,王宁安纵然手眼通天,也遮挡不过来,就算能维持不败,也会陷入泥潭。
  对于他们来说,王宁安答应先帝的事情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只干五年首相,现在已经过半了,只剩下两年,如果能绊住王宁安的手脚,让他一事无成,下面的首相再想办法,就能废了王宁安的这一套……这么说吧,这些人也是处心积虑,但是万万没想到,司马光的战力飙升,他们讨不到便宜。
  而宋敏求过早招供,柴家被拿下,彻底打乱了他们的部署。
  原来大家还琢磨着,拥有丹书铁券,柴家怎么都能斗几个回合,现在看起来,满不是这么一回事!
  猪队友太多了,神队友却不见几个。
  眼看着柴家的案子会成为一个要命的漩涡,他们是真的不想卷进去,可眼下又怎么脱身啊?
  吕公著到底功力更深一些,他干咳两声,“司马相公,柴家怎么想,我们岂会知道?只是你现在什么证据也没有,光靠着推测,所言都是诛心之论,未免有失公允!”
  “没错!”
  孙固立刻道:“要想让人心服口服,必须彻查此案,尤其是要派遣得力的大臣前往,汇同西凉王一起办案。”
  司马光哼了一声,“孙大人,你所说的得力大臣,不会是你吧?”
  “我……我当然愿意去!”孙固也是被逼急了,柴家牵连太大,如果柴宗蕃扛不住,胡乱说些什么,东南的士林都要遭受劫难。他必须亲自出手,能保则保,不能保,就必须想办法,让柴宗蕃闭嘴!
  “当然,只有我一个人不行,陛下,臣推荐文彦博文相公,他德高望重,眼下又在京城,正好前往徐州,一同办案!”
  赵曙也知道,看样子必须派人去了,但是孙固和文彦博都不是他中意的人选,这时候突然司马光开口了,“既然如此,那不如让王相公也同去,三位钦差,辅佐西凉王,一起办案!”
  “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