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1119

  没等别人说话,赵曙先拍手了,“这个安排好,王相公正直勤勉,是不二人选!”
  ……
  就这样,任命三位钦差的旨意立刻公布,坐在家里的文彦博足足愣了一刻钟,然后跳起来大骂,把孙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捎上了!
  骂完了孙固,又骂自己的儿子。
  “你个蠢材啊,就为了贪图京城的安逸,咱们要是早一天去西夏,用得着蹚浑水吗?你啊,要害死你爹啊!”
  文及甫一脸委屈,是我舍不得走吗?
  你老人家不也是想看笑话吗!昨天你还说,王宁安的弟子至少要折损几个,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怎么现在又怪上我了?
  文及甫也不敢说什么,他发现老爹真的慌了。文彦博眼望着外面,如果仔细看,根本没有焦点,这辈子文彦博就没有如此没把握过!
  以往不管胜败,他都能从容掌握。
  可是这一次,他茫然了。
  因为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宋代海运发达,东南本来就积累了雄厚的财富。
  而随着王宁安的折腾,还有历年的变法,都推行了有利于工商的政策,东南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钱荒解决之后,东南的士绅商人把财富拿出来,到处圈占土地,办工场,建作坊,资助教育,成立书院,还建立了银行,票号,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行会商帮,比如盐商,比如海商,比如丝绸商……这帮人千丝万缕,实力深不可测。
  尤其要命的是他们就在你的身边,平时和普通的官员士绅一样,觥筹交错,高谈阔论,可一转眼,他们就能变幻出无数的面孔,永远不知道他们是站在哪一边的,水深得吓人!
  “爹,要我说东南的那帮人再厉害,也斗不过王宁安,你老干脆和王宁安联手算了,咱们也好捞一点……”
  “呸!”没等文及甫说完,就被文彦博狠狠啐了一脸!
  “蠢材啊,你是真傻透了!王宁安是实力很大,爹也觉得他会赢,可是你爹是看不到那一天的!”
  文及甫真傻了,“爹,你老的意思,孩儿怎么听不明白?”
  “你想想,王宁安和东南的那帮人斗,不管胜负如何,肯定是旷日持久,人头遍地,血流成河……王宁安就算能赢,也要损失元气,连自己的徒弟都未必能保得住,你爹凑上去,万一王宁安那个不要脸的,把你爹推出去,让我和东南的人对拼怎么办?”
  “那,那老爹就和王宁安讲好,我们两不相帮!”
  文彦博沉吟了好半天,无语道:“你记住,为父要是死了,你就赶快跑,能跑多远是多远,你的脑子没救了……你当只是王宁安想算计你爹啊,东南的那帮人不想利用你爹?还有,你小子十天前,收了一个金陵来的戏班子,还偷偷藏在了别院里,不让你爹知道……这回好了,你明白了吧,人家早就下套了,你啊,比那个晏几道也强不了多少!”
  文及甫真的怕了,他浑身冷汗,“爹,那,那我把那个戏班子送走!”
  “送走?你是想告诉东南的那帮人,我是铁了心站在王宁安一边,有什么明枪暗箭,只管往我身上招呼,对不?”
  文及甫懵了,他好想大哭。
  “爹啊,到底该怎么办啊,孩儿干什么都是错的了!”
  文彦博重重出口气,“你算是说对了,干什么都错,那就什么都不干!所幸啊,这一次还有王安石跟着,靠着当今国丈,你爹还不至于被卖了,大不了我给王安石当狗头军师!”
  好家伙,为了能全身而退,文彦博连什么都不在乎了。
  从离京开始,文彦博就一语不发,本来他是官职最高,资历最老,应当扛大旗的,却整天躲在马车里,什么都请示王相公,弄得孙固都想骂娘了,丫的把你弄来,就是知道老货里面,也就你还能和王宁安过招,你老可别怂啊!
  文彦博却呵呵两声,丫的说什么都没用,老子就是不给你们当炮灰!
  文相公小心翼翼,可即便如此,还是不管用,他们距离徐州还有30里,就发现路上多了很多马车,把道都堵了。
  派人一问,这才知道,原来码头的苦力都不干活了,运河船只不通,只能改走陆路。
  完了!
  这是要玩命啊,用得着这么激烈吗?
  文彦博无语凝噎!
第921章
王宁安的两手准备
  王宁安坐在案头,快速浏览着送来的呈报,目前徐州和宿州的码头都出现了乱象,工人停止搬运,南北的货物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还有两处囤积漕粮的仓库失火,损失粮食5万石,其余林林总总,比如船只沉了,运河淤了,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下几十件。
  等耐心看完,王宁安才缓缓转过头。
  他的神情格外凝重,抬头看了看,章惇、陈顺之、还有刚刚从京城赶来的苏轼,而后低沉的声音道:“他们出手了,比预想的要快得多。”
  陈顺之道:“这也是情理之中,京中的几位官员挡不住,柴家的丹书铁券也挡不住,这帮人自然要狗急跳墙,拿漕运威胁……唉,假如能拖延两三年,等到铁路修好,就根本不用搭理他们,此刻两京,还有那么多的边军,都指着漕粮维持,如果缺了每年近千万石的漕粮,立时就天下大乱了!”
  王宁安依旧目视前方,仿佛没有情绪一般,只是说道:“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粮食问题?总而言之,唯一的要求,不要受制于人!谁也不行!”
  这句话说完,几个人都是一震!
  显然,王宁安的意思很明白了,他不准备妥协。
  霎时间,章惇仿佛打了鸡血,他盘算了一下,就说道:“眼下是四月份,距离夏粮收购还有几个月,而距离秋收,更是有半年的时间……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一定会有办法的……我提议从倭国和高丽弄粮食,这个早就轻车熟路,现在他们不打仗了,大宋给他们送去了和平,交几百万石粮,还有什么不应该的!”
  苏轼立刻摇头,他是奉了司马光之命来的,特意抢在三位钦差之前,把京里的事情告诉王宁安,随便代司马光向师父请罪。
  来的时候,司马光等人也研究过这个事情,虽然他们不知道运河已经出事了,但是以漕运威胁京城,迫使朝廷低头,不算新鲜的招数,他们也能猜得到。
  只是要化解这一招,实在是太难了。
  “从倭国和高丽弄粮食不难,难的是怎么把粮食运到内陆,铁路没修好,运河又不通,光指着马车和人力,恐怕还是不行。”苏轼道:“要我说,还是应该在运河上做文章!”
  陈顺之难得点头了,“子瞻说得对,不能因为有人闹事,我们就不要运河了……而且这一次他们只是在两个地方发难,表示这帮人还没有想和朝廷决战,他们不过是要试试水而已!”
  章惇不服气道:“我不这么看,不管是两个城市,还是二十个城市,只要一点卡住,运河就通不了!信不信,现在派兵过去,解决了两个城市,还立刻会有其他地方冒出来!”
  王宁安点了点头,“子厚的判断有理,我们不可以心存侥幸,指望着他们会妥协!尤其是一群无所顾忌的丧心病狂之徒!”
  王宁安观察东南的这些人,其实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靠着发展工商,对外贸易,还有变法改革壮大起来。
  所不同的是王宁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富国强兵,变法改革上面,对他自己的人甚至是保持约束的态度。
  而东南的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在野的,而且出于大宋的国策,在朝堂上,南北比例在三比七,或者四比六左右,而高端的宰执一级,北方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正因为如此,南方的士绅并不太把自己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行事作风,只顾满足一己私欲,结党营私,无所不为。
  他们既然敢用漕运来打击朝廷,就绝不会轻易罢手!
  苏轼道:“既然如此,那干脆就派兵,把所有码头都接管了,看他们还能如何!”
  “臭棋一招!”
  章惇毫不客气道:“大宋一共四条运河,东南的两条,沿途的城市几十个人,涉及到的船工苦力,加上家属,足有几百万之多,你要派多少兵,费多大的功夫,才能把他们都摆平?如果逼得急了,有人挑头作乱,又该如何?”
  “这个……”苏轼被问住了,他沉吟一下,“难道漕运就放着不管,这也说不通啊!”
  他们俩争执的时候,王宁安突然笑了,“子厚说要从外面弄粮食,这个想法我赞同,而且不只是高丽和倭国,还有渤海,西域,对了,还有西夏!这些地方都要想办法……至于运输的问题,给君实写封信,让他拨出专门的款子,修筑道路,尽量增加运力,这算是我们的一手准备!”
  陈顺之都记下了,一会儿就去安排。
  “那另一手呢,就如同子瞻所说,我们不能任由他们操控运河,我们要抢回来!”
  “姐夫,你是要动兵吗?”
  王宁安不置可否,“当然要有武力准备,但是不要忘了,那些苦力也是大宋的子民,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情况,尤其是铁路修好之后,也会冲击他们的生活,难免心存恐惧,有心人稍微煽风点火,就会跟着闹起来……所以,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和苦力船工取得沟通,让他们明白,朝廷不是来害他们的。如果能把苦力和背后的那些人分开,我们就能重建运河的秩序。”
  王宁安提出了很高的目标,和百姓打交道?
  怎么打交道,你懂民夫苦力想什么?朝廷的官都是高高在上的,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怎么能指望百姓相信你?
  而且以开封为核心的漕运网络,从五代就开始经营了,说句不客气的话,漕帮不少堂口的历史,甚至比大宋还久远。
  长年累月,已经是铁板一块,外人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别想打进去……事情僵住了,纯用武力,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不用武力,又没有别的办法,到底该如何办啊!
  “师父,我有个人选,他保证能和苦力说上话,还能弄清楚他们所想……师父就看你舍不舍得了?”章惇笑嘻嘻道。
  王宁安眉头紧皱,他倒不是不舍得,而是不知道这个厉害的人选是谁?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咱们的苏大才子啊!”
  王宁安瞪了章惇一眼,“要紧的事情,不要开玩笑!”
  章惇连忙道:“我没开玩笑,子瞻兄的确最合适……首先,他精通南腔北调,各种方言,能说得上话,其次他幽默诙谐,性格随和,不会看不起苦力,第三,子瞻兄不拘小节,喜欢吃喝,又邋里邋遢,放在民夫堆里,简直一模一样!”
  “你放屁!”
  苏轼气得跳脚了,“你见过这么玉树临风的民夫吗?章子厚,你还是挟怨报复,小人,十足的小人!”
  章惇连忙摇头,“子瞻兄,不信你问问师父,你是不是合适的人选?”
  还真别说,王宁安沉吟了许久,苏轼和别的才子真的很不相同,他发自肺腑没有等级贵贱的差别,越是穷苦人,就越能聊得来。
  他发明东坡肉,就要去除猪肉里的膻气,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多吃肉,真的十分难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