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702

  开学典礼结束,冯庸表情严肃地问道:“赫煊,你说的《田中奏折》真有其事?”
  周赫煊模棱两可道:“有些说辞是假的,但具体内容是真的。”
  冯庸急道:“我得马上跟六子发电报!”
  “不用发电报,我直接登报告知全国百姓。”周赫煊眯眼说道。他烦透了混阀混战,现在把《田中奏折》内容公布出来,也算是给那些军阀们添堵添堵。
  《田中奏折》虽假,但在历史上却带来很多积极意义,不仅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而且还引起诸国列强的重视。因为奏折内容太恐怖了,日本不但想占领中国,还想跟苏联争外蒙,想占领南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列强殖民地。
  只要这份“奏折”公之于众,英法美三国必然对日警惕,在一定范围内对日本进行遏制。
第161章【作大死】
  似乎不用周赫煊披露《田中奏折》,只一个《对华政策纲领》,就足以让中国的有识之士义愤填膺了。
  就在周赫煊准备离开奉天、返回天津之时,奉天城内爆发了数万人的抗日游行示威活动。
  这次游行绝对有人策划领导,百余名女学生为先头,游行队伍整整齐齐。他们挥舞着各色旗帜标语,甚至还有乐队演奏悲曲,高唱《从军歌》、《苏武谱》和《对日反感绝交歌》。每经过一处日本商店或会所,则停队喊口号、唱哀歌,到省议会官邸时,还停下来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
  整个游行过程井井有条、步伐一致、毫不慌乱,也未出现过激行为。
  反倒是跟着看热闹的群众,被激起抗日热情后,对日本人进行辱骂,并且砸日本商店的玻璃。
  日本人立即跟奉天当局交涉,奉天当局大为惊恐,随即抓捕游行活动的数位领导者,并勒令东北各大女校,不得允许女学生剪短发,否则视为叛乱分子。
  学生们愤愤不平,除东北大学外,奉天城内的所有学校一致罢课。
  张作霖特意发电报回奉天,责令校长们取缔学生活动,这次的爱国抗日游行才终于结束。
  周赫煊胆小惜命,在日本势力猖獗的东北,根本不敢露出丝毫意图。但等他一回到天津租界,立即把《田中奏折》全文交给胡政之,《大公报》隔日便在头版整版刊登出来。
  此新闻一出,顿时引得读者疯狂抢购,《大公报》销量甚至暴增至六万份。
  就连新闻审查处的官员都气愤不已,他们没有立即责令《大公报》整改,而是将报纸上呈给张作霖过目。
  “妈拉个巴子!”
  张作霖看到《田中奏折》的瞬间便信了,因为内容全都是真的,也跟日本人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对得上。他真以为有爱国志士夜入日本皇宫盗书,破口大骂道:“这帮龟孙儿,整天就知道打老子地盘的主意。妈拉个巴子,等老子腾出手来,让你们小日本好看!”
  “大元帅,这个报纸……是否要责令整改道歉?”新闻审查处官员忐忑问道,担忧地说,“日本人已经提出抗议,说《大公报》歪曲报道,《田中奏折》实为假新闻。”
  “道歉个屁,妈拉个巴子,”张作霖嚷嚷道,“让他们报,使劲地报,最好让全国都知道。”
  张作霖气归气,但他这种老狐狸,可不会意气用事。
  如今奉系被各路军队围攻,张作霖正好借《田中奏折》搞事,号召各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多好的舆论工具啊,瞬间就把自己上升到民族大义,所有攻打他的势力都是卖国贼。
  张作霖不但让《大公报》继续报道,还让奉军辖区的所有报纸一致转载。很快南方的《申报》、《新闻报》也跟着转载,《田中奏折》的内容瞬间传遍全国。
  刚刚平息下来的奉天抗日游行,直接扩散到整个东北,不少日本商店被砸得稀巴烂。
  “号外号外,中国义士夜入日本皇宫,盗取机密奏折!”
  上海街头。
  电车里坐满了早晨上班的职员,有人看着报纸痛骂出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人真是狼子野心,居然想吞掉整个中国,也不怕被噎死!”
  “何止整个中国,他们连南亚、东南亚都想占。”另一人接话道。
  也有人的注意力歪了,捧着报纸赞叹道:“真乃义士也,冒死夜入皇宫盗录奏折,不知这位爱国豪杰真名叫什么?”
  “当然不能说真名字,否则肯定会被日本人害死。”
  “对对,英雄不是为了出名,只要活着就好。”
  “可惜日本人都要侵略中国了,军阀们还在打仗,打得没完没了。”
  “唉……”
  《田中奏折》带来的影响十分恐怖,就像是在扎中国人的心,全国各地都在陆续爆发抗日游行示威。
  商人们趁机在背后推动,号召抵制日货。特别是纺织业最为积极,纺织产品最近几年竞争太激烈了,国货被洋货压得喘不过气,如此大好机会怎能错过?
  你还别说,抵制日货行动真的非常有效,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日本纺织产品在中国销量大减,市场份额被国货和西洋货趁机占领。
  这估计算是周赫煊公布《田中奏折》带来的副影响吧,他也算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贡献了。
  紧接着便是全国报纸呼吁停止内战,希望各方坐下来和谈,最好能够联合成立民主政府。
  然并卵,该咋样打,还咋样打。
  西方诸国列强,甚至包括苏联,都因《田中奏折》而反应激烈,严厉谴责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他们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妈拉个比,你想霸占中国就霸占吧,居然还在打我们殖民地的主意,你他娘的日本想造反啊!
  其中美国人反应最大,因为美国本来就想排挤日本在华势力。
  奏折事件一出,美国立即与中国的三个政府(北平、南京、武汉)同时展开谈判,商量如何取消美国在华关税特权,把关税自主权还给中国——此举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一年。
  眼看着美国跟中国眉来眼去,英法等国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谈判磋商当中。诸国一致决定,只要中国有统一合法政府,立即归还关税自主权。
  好吧,人家倒是想归还关税,可惜不知道该还给谁,这事儿还得中国自己把仗打完再说。
  周赫煊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人物,确切的说,是引起世界关注,因为《田中奏折》的影响是世界级的。人们找不到那位夜入皇宫盗书的义士,就把目光集中在披露奏折的周赫煊身上。
  东北,关东军特务机关。
  一个日本大佐拍桌子吼道:“天皇震怒。务必把周赫煊抓住,记住,一定要抓活的,从他嘴里问出盗录文件的究竟是谁!”
  《田中奏折》虽假,但那份文件内容却是真,而且属于绝对机密文件。
  周赫煊作大死了!
第162章【神秘少女】
  日本天皇是真的震怒,并非因为有什么义士夜入皇宫,而是《田中奏折》的公布让日本在国际上颜面无光。甚至连它的盟友英国,都对日本进行了公开谴责,国际舆论形势变得极为糟糕。
  《田中奏折》的原件是外务省呈奏的,天皇也看过,对此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支持。
  这个文件前后一共有三份,一份由天皇阅读后放入皇室书库,一份原件由外务省保管,还有一份草稿在参谋本部铃木少佐家中。
  从《大公报》公布的奏折内容来看,中国人“盗录”的并非草稿。那就只能是由外务省或皇室书库泄露,但这两处存放地点都极为机密,只能说明皇宫或外务省有间谍,而且是那种非常高级的内奸。
  日本特务机关忙得焦头烂额,所有能接触这份文件的日本官员,都接受了调查。当然,那些高官只是被问询而已,主要调查对象瞄准了中低层官员。甚至有个嫌疑最大的小官僚,在审问时被活生生打成残废,重获自由时直接变成精神病人。
  北平,坂西公馆。
  坂西利八郎品着清酒,对助手土肥原贤二说:“奉天的特务机关,想要暴力抓捕周赫煊,被我制止了。”
  土肥原贤二讽刺道:“关东军的人都是白痴,他们在东北作威作福惯了,哪里知道天津的复杂?”
  东北如今有两大特务机关,都隶属于关东军,一处总部设在哈尔滨,主要针对苏联,另一处设在奉天,主要针对东北问题。
  至于华北的特务机关总部,就设在坂西利八郎家中。
  坂西利八郎可不简单,他不仅仅是华北特务头子,而且还是北洋政府的超级顾问。从袁世凯到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再到曹锟、段祺瑞,北洋政府前后换了七任总统,坂西利八郎要么公开出任顾问,要么躲在背后谋划,始终受到当权者的信任和赏识。
  至于未来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贤二,如今只不过是坂西利八郎的助手而已。
  坂西利八郎放下酒杯,说道:“我请求国内派来了一个身世清白的新人,就由你来做安排。记住,千万不能打草惊蛇,这次幕后肯定有大鱼。要接近周赫煊,取得他的信任,然后再慢慢查明真相。”
  土肥原贤二担忧道:“国内派来的新人,恐怕很难胜任吧,容易露出破绽。”
  坂西利八郎笑道:“这个你不用怀疑,这位新人是神户间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她从小生活在中国,南京话、上海话和中国的通行国语都说得不错,而且还会英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我就放心了,学生会给她安排一个以假乱真的身份。”土肥原贤二自信地说。
  “不要掉以轻心,”坂西利八郎告诫说,“周赫煊此人来历神秘,他说自己曾周游列国,还在日本居住过。但国内的特务机关经过仔细调查,却找不到任何一丝痕迹。只凭《大国崛起》这本书,就知道他对日本非常了解,并且阅读过帝国的许多机密资料。”
  土肥原贤二猜测道:“老师,你说大日本帝国国内,会不会存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情报组织?”
  “极有可能,而且其成员身份不低,”坂西利八郎点头道,“这次行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铲除周赫煊,而是要挖出那个神秘组织!你的任务很艰巨。”
  土肥原贤二立即起身鞠躬,表情严肃而神圣:“学生会竭尽所能,如果找不出神秘组织,甘愿切腹自尽,以报天皇!”
  “嗯,去吧。”坂西利八郎颔首道。
  三天后,土肥原贤二乔装打扮,在旅馆里见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
  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废话,土肥原贤二直接拿出公文包说:“里面有你的资料,你现在是家境贫困的失学女青年廖雅泉,芳龄18岁。你祖籍上海,因为父亲病逝,便和母亲去山东投奔舅舅,并顺利入读山东大学。由于山东大灾,舅舅全家被土匪所劫,不得不逃难到天津。你在逃难途中与亲人失散,所以想找《大公报》刊登寻亲启事。明白了吗?”
  少女飞快阅读完“自己”的履历档案,点头说:“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