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02

  周赫煊约定说:“最迟明年底,南北战事就该告一段落了。到时我会跟你去江西,当面向伯父提亲。他肯答应自然好,他不如不答应的话,咱们就自己结婚。”
  “谁说要嫁给你了?”张乐怡娇嗔道,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灿烂微笑,她终于得到周赫煊的承诺。
  随后的几天,章太炎一直逗留在天津,而廖雅泉也顺利进入整理海河委员会做翻译。
  这位女间谍八面玲珑,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就连洋人也对她称赞有加。甚至“海委会”里的一些小青年,还为了她争风吃醋,闹出不少笑话。
  红颜祸水啊。
  廖雅泉很有耐心,她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再主动来见周赫煊。
  按照周赫煊的估计,对方应该会等拿到薪水后,以还钱的名义上门致谢,到时再见机行事便可。
  更让周赫煊头疼的现实问题,是《神雕侠侣》结束连载后,换上了李寿民的处女作《轮蹄》。读者明显不买账,纷纷写信要求出续集,他们不喜欢看形式老套的《轮蹄》。
  只能说平津两地的读者,已经被《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养叼了胃口。历史上《轮蹄》虽然质量不高,但还是颇受天津读者欢迎的,不像现在被各种嫌弃。
  当周赫煊陪章太炎前往北平会友时,《大众》副刊终于宣布腰斩《轮蹄》,换上“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
第166章【讨薪】
  北平,车站。
  章太炎走出车站大厅,视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搜寻。
  周赫煊对孙永浩说:“去叫几辆车。”
  孙永浩正待离开,章太炎出声道:“不急,有人来接。”
  不到片刻,穿长衫戴眼镜的刘文典匆匆而来,恭敬地行礼道:“老师,让你久等了!”
  章太炎伸手摸摸刘文典的头,赞赏道:“嗯,叔雅,你真好,还记得老师。”
  刘文典哭笑不得,他也是快40岁的人了,还被当成小孩子对待。但恩师的夸奖还是让他很高兴,扶着章太炎道:“听闻老师被南京方面通缉,学生无能,只能干着急。”
  “能为我着急就很不错了,”章太炎骂道,“不像黄侃那个混账,知道我要来北平,居然不来车站迎接!”
  刘文典为黄侃辩解道:“季刚兄也不容易,他大儿子刚刚病逝不久,自己又在北师大屡遭排挤,过得极为艰难。”
  “他活该!”章太炎生气地骂道。
  民国有很多狂生,黄侃是其中名声最臭那个,一来脾气太坏,二来私德不修。
  他脾气坏到被人视为“民国弥衡”,简直人见人恶,恨不得把这家伙弄死。
  就拿胡适来说吧,有次胡适谈到墨子和墨学。黄侃开口便骂:“如今还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胡适懒得跟这家伙计较,黄侃又说:“胡适他爹,也是混账王八。”
  胡适终于生气了,怒斥道:“你为什么侮辱我父亲?”
  黄侃却大笑着说:“不要生气,我是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谈墨学?”
  众人大笑,胡适还没法反驳,气得肺都炸了。
  黄侃就像是一条疯狗,逮谁咬谁,他得罪过的人,比周赫煊交的朋友还多。
  至于私德,去年武汉的报纸如此评价黄侃:“黄侃文章走天下,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
  这家伙一生结婚九次,每次结婚不久便另寻新欢。前些年还搞婚外情,把章太炎唯一的女弟子黄绍兰骗到手,搞大肚子的同时还在北平有个学生情人。接着黄侃又去武汉当老师,把武汉三镇最漂亮的校花哄骗上床。
  别的学者娶姨太太被当成风流韵事,黄侃背骂名的真正原因,在于他喜新厌旧,有了新人就把旧人弃之不顾,留下别人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顺便一提,被黄侃搞大肚子又抛弃的那位黄绍兰,正是我党召开一大时的接待人。中共“一大”预备会和开幕式,都在黄绍兰家中举行,黄绍兰还为开会者站岗放哨。
  章太炎对黄侃的态度很复杂,欣赏这位弟子的才华,又厌恶他的品行。当初黄绍兰孤儿寡母处境凄惨,正是去投奔章太炎夫妇才得以度日,章夫人汤国梨甚至写文章大骂黄侃“有文无行,衣冠禽兽”。
  “唉,不说那个混账东西了,”章太炎介绍说,“这是我的忘年小友周赫煊。”
  刘文典居然到此刻才看到周赫煊,连忙施礼问候:“周校长好!”
  “刘教授你好。”周赫煊笑道。
  刘文典正是北大的教授,如果没有周赫煊出现,他此刻应该跑去安徽大学当校长了。但因为北大提前复校,刘文典依旧留在北平,并没有应邀南下去安徽。
  北大在民国时被称作“大学祖庭”,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凡是北大有名望的教授,如果受聘去南方任教的话,很多都直接做校长,再不济也是担任系主任。
  可想而知北大有多牛逼!
  周赫煊也是恰逢其时,遇到张作霖这个不讲道理的军阀,不然他万万没有资格当北大校长。
  刘文典跟北大的其他老师一样,刚开始看不起周赫煊。一个毛头小子而已,就算写了几部学术著作,但到了北大也得老老实实呆着。想当校长?呵呵!
  但现在却不一样,周赫煊自己掏钱垫付北大教师薪水,此事让刘文典颇为感激,也对周赫煊的高尚情操钦佩不已。
  说俗气点,刘文典还要靠周赫煊吃饭呢!
  几人坐着黄包车出发,半路上周赫煊问道:“刘教授,学校现在情况如何?”
  刘文典苦笑说:“还不是老样子。不止北大,现在北平所有的公立学校,老师们都过得很艰难。还有政府的那些公职人员,一个个也闹着要辞职,不发工资谁愿意白干啊!半个月前,上百名普通公职人员,联合跑去张作霖的官邸闹薪。张作霖感觉很没面子,勉强拨款补发了两个月薪水。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哪天也该去闹闹才行。”
  章太炎颇为吃惊地问:“北平的情况这么糟糕?”
  周赫煊解释道:“张作霖自己组建了军政府,军事、外交和财政大权,现在全部归军政府管。北洋中央政府就像是后娘养的,连教育部自己的人都发不起工资,更别说往学校拨款了。”
  “这不是胡闹吗!”章太炎气愤道,“张作霖在自掘坟墓。”
  周赫煊无奈地说:“现在直隶各地的许多公立小学都停办了,纷纷联系希望教育基金会,想把公立小学改名为希望小学,基金会那边正在酌情处理。”
  章太炎摇头叹息,教育为国家之本,停办公立小学太过离谱。他本来还对张作霖很有好感,现在却失望之至,将其视为穷兵黩武的莽夫。
  几人一路闲聊,很快便到了北大。
  这次听说章太炎要来北平,北大虽然资金紧张,但还是勒紧裤腰带凑钱,邀请章太炎做学术演讲,还给章太炎安排了专门的接待宿舍。
  他们不知道的是,周赫煊这位校长也来了。
  直到周赫煊走进校园,消息才迅速传开,但凡没有上课的教授和讲师们,纷纷过来拜见致谢。
  “校长好!”
  “周校长,你总算来学校视察了啊,我们都等得望眼欲穿了。”
  “周校长,什么时候能发薪水?”
  “对啊,我妻子生病都是借钱买的药。”
  “……”
  好吧,这些人当中,不仅有问候感谢的,还有要钱讨薪的。
  周赫煊顿觉头大,发现自己不该来学校,有种想带着小姨子跑路的冲动。
  私掏腰包不是长久之计,看来得想点办法,给北大弄点校办企业才能继续维持。
第167章【赚钱方案】
  这是周赫煊担任北大校长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召开校务会议。
  参与会议者,除了钟观光、谭熙鸿、马衡、马裕藻、李书华等人外,还有周赫煊去年没有见到的周作人。
  周作人戴着眼镜,嘴上留了一撇胡子,跟鲁迅长得有六七分相似,但身材要强壮许多。
  后世对周作人的最大印象有三:一是他跟鲁迅是亲兄弟,二是散文写得很好,三是他在日本侵华时当了汉奸。
  但很多人或许不清楚,周作人最开始也写杂文,他自己称之为“时事之文”。他不但写杂文,而且言辞还颇为犀利,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先进性。
  只不过,从张作霖派兵包围北大,大肆抓捕进步人士后,周作人就认怂了。
  后来在整理出版文集时,周作人把大量杂文旧作删掉,生怕过激文章会触怒当局。而且他的文风也渐渐改变,从热衷于批评时政,转而沉溺于风花雪月。
  一个“斗士”,就此变成“隐士”,甚至最后当了文化汉奸。
  周赫煊坐在主席位,笑着对众人说:“我这校长当得不称职,平时的校务工作,有劳大家辛苦了。”
  “哪里,还要多谢周校长放手。”钟观光立即说道。
  众人也纷纷附和,毕竟周赫煊自己掏钱发工资,大家都欠了他人情。
  周赫煊又说:“今天开这个会呢,主要还是因为钱。实话实说,我没有能力从教育部要钱,庚子赔款暂时也弄不到。但学校还得办下去,又不能让老师们白干,所以必须想办法开源。”
  “如何开源法?”马裕藻笑道,“总不能让大家做生意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