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702

  在北方的军政两界,已经渐渐传出消息:常总司令是周先生的铁杆书迷。
第229章【南戴北周】
  在《菊与刀》问世的同时,好巧不巧,南方那边出了本《日本论》,两书问世的时间相差不到半个月。
  戴季陶的《日本论》,一向被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著作,日本学者认为它比《菊与刀》写得更深刻。
  毕竟,真正了解日本的,还得是中国人。
  不过《菊与刀》被周赫煊大修改后,内容已经面目全非,只保留了原作者大致的思想,连内容框架都不一样了。
  上海。
  国富门路有一栋小洋楼,是蒋百里最近买下的。他把北平的旧居卖了7500大洋,又向兴业银行办抵押贷款,终于凑够钱在上海买了自己的房子。
  北伐刚刚开始时,常凯申、孙传芳和吴佩孚同时发出邀请,希望蒋百里能去做他们的参谋长。
  蒋百里最开始答应了吴佩孚,但他不是去做官的,而是想奉劝吴佩孚跟广州革命军合作。吴佩孚当然不会听从建议,于是蒋百里便辞职走人了。
  由于传统的节义思想作祟,蒋百里短期内不想事二主,随即拒绝常凯申和孙传芳的邀请。但他最终还是去了孙传芳那边,不是做五省联军参谋长,而是担任类似于地方警备司令的职务。
  蒋百里这些年都不愿掺和军事和政事,颇有些弃武从文的意思。他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到了21世纪,仍旧是中国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选读书籍。未来中国历史课本中,有关文艺复兴意义的那块,基本上沿用继承了蒋百里的观点。
  不仅如此,蒋百里还参与创建了文学研究会,加入了新月社,于徐志摩交情颇深。
  两年后蒋百里入狱,徐志摩激动之下,直接扛着铺盖卷陪蒋百里坐牢——真在监狱打地铺睡了一晚上。
  自从孙传芳兵败失势后,蒋百里便处于赋闲状态,每天的主要功课便是读书看报。
  最近,蒋百里发现两本有意思书,一本叫《菊与刀》,一本叫《日本论》。
  蒋百里先是看完了《日本论》,因为这本书字数更少。
  怎么说呢?
  《日本论》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说中国人有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书中主要论述了日本的神权、皇权、文化、武士道思想,以及国体制度、社会阶级、军国主义、明治维新、南进北进(南为东南亚、太平洋,北为朝鲜、满蒙)策略等内容。
  总的说来,戴季陶的《日本论》一书,观点客观中肯,行文平和讲理。既有对日本的批判和讽刺,也在某些地方有稍许美化,最大的优点是对日本国体构成和扩张策略分析得比较深入。
  蒋百里对《日本论》还是很赞许的,唯一让他不喜欢的是,戴季陶在字里行间,隐隐约约透出一种对日本的敬慕。
  放下《日本论》,蒋百里又开始阅读《菊与刀》,只看完开卷一段话,他就感到精神猛震。
  跟戴季陶的中正平和比起来,周赫煊的笔锋更加犀利直白。两书都是把日本视为未来之敌,但戴季陶要含蓄得多,周赫煊却根本不加以掩饰,明明白白指出日本会侵略中国。
  在讨论日本民族性上,戴季陶只用了“虚伪”一词,周赫煊却用的是“矛盾”。
  戴季陶在书中论述日本的“南进北进”策略,没有直说日本侵略中国,也没说日本要和诸国列强再发战端。周赫煊则直接指出,北进就是占据朝鲜和东北,南进就是占领台湾、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中日早晚得有一场全面战争,甚至把欧美诸国都要卷进去。
  不过两人有些观点还是相同的,比如说日本的明智之选是联合德国,以抵抗欧美和苏联。
  但在中国的选择上又截然不同,戴季陶认为中国也应联合德国,周赫煊却认为应该争取美国支持。
  蒋百里阅读到《菊与刀》中间的章节,那是对中日未来战争的假象。他越看越兴奋,忍不住想要拍案叫绝,周赫煊明确指出,日本人的国力不适合打持久战,而中国的战略纵深会把日本人拖垮。
  如果中日之间真的爆发战争,中国完全可以按照《菊与刀》的思想进行抗战。这对中国是有利的,同时也不怕日本看了此书会咋样,因为日本既然想要打仗,那根本就会无视这些细节。
  是的,无视。
  日本老谋深算的政客们,根本就不想和中国爆发国战,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劣势。
  真正挑起战争的,是那些没有脑子的军人。
  什么,首相不愿打仗?
  既然如此,为了大日本帝国的未来,首相大人,请你去死吧!
  这就是日本的下克上传统。
  蒋百里对日本人了解极深,在历史上,当中日爆发战争后,蒋百里对中国抗战极为乐观。他写的《日本人》一书当中,开篇居然在可怜日本人,认为日本自寻死路,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预言日本必败。
  蒋百里左右端详着手上的两本书,再次重新阅读后,他忍不住提笔写评论文章:“近日发生的济南事件、皇姑屯事件,再度于中国掀起仇日浪潮。我们仇视一个国家,首先要对它有所了解,仇视不是目的,如何应对才是根本。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戴先生的《日本论》,以及周先生的《菊与刀》,就是当今中国对日研究的最权威著作,对日学术钻研无出其右者,可称‘南戴北周’……”
  正如蒋百里所言,济南事件和皇姑屯事件的接连爆发,导致中国民间仇日情绪高涨。
  《菊与刀》和《日本论》出版后,立即受到各界进步人士的追捧,销量更是刷刷的往上飙。各大报纸、杂志的评论荐书栏目,也都大力推荐这两本书。
  周赫煊莫名其妙的,就跟戴季陶并称为“南戴北周”,被誉为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日本对中国是极为关注的,像《朝日新闻》这种大型报纸,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新闻。《菊与刀》和《日本论》两书,迅速流传到日本,而且还是中文原版,得到日本学者的认可和赞誉。
  没错,就是赞誉。
  至于周赫煊在《菊与刀》中对未来战争的预测,则直接被日本学者忽略了。
第230章【新合伙人】
  天津英租界,海大道。
  三乐堂外。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妈拉个比的,敢跟老子玩儿这套,气死我了!”
  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男子,手里拿着本崭新的《菊与刀》,站在小白楼外愤怒臭骂。
  他的名字叫张敬尧。
  潘复正好坐车前来,笑问道:“勋臣兄,你这是怎么了?”
  张敬尧无比生气地说:“我慕名前来拜访周赫煊,这姓周的居然闭门谢客,纯粹就是看不起我嘛!想老子当年纵横沙场的时候,这姓周的还在穿开裆裤呢。”
  “哈哈哈哈!”
  潘复闻言大笑,随口说道:“勋臣兄,不如随我一起进去吧。”
  “我才不去,谁去谁孙子!”张敬尧不小心把潘复也骂了进去。
  潘复心中极为不爽,但还是笑道:“那就不叨扰了,告辞!”
  “妈的,什么破书?”张敬尧气呼呼把《菊与刀》扔在路边,然后坐进自己的小轿车,呵斥司机道:“快他妈回府,这狗日的姓周的,早晚有一天会落在我手上!”
  潘复则顺利地进入三乐堂,他下车后被佣人带到会客厅,拱手笑道:“周先生,又被你气走一个啊。”
  周赫煊无比头疼:“馨航兄,我已经快烦死了,天天都有人找上门来。”
  “说明你这里有前途啊。”潘复打趣道。
  潘复结交甚广,无论跟哪个派系都来往密切,而且还做过张学良的高级顾问。这个人跑来串门,周赫煊是不方便往外撵的,但其他人可没这种待遇。
  就拿刚才的张敬尧来说,什么玩意儿啊!
  此人比混世魔王张宗昌还奇葩。
  张敬尧在晚清时就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属于北洋老人,按理说该混得很好才对。
  可十年前,张敬尧在湖南当督军的时候,由于贪婪成性、胡作非为,居然把当地的军阀、土匪、士绅和读书人全部得罪,生生被逼得辞职,连亲弟弟都被杀了。
  被逼迫辞职的一省督军,张敬尧应该算民国独一份,也特么是个人才。
  这家伙还是个官迷,吴佩孚得势投吴佩孚,张宗昌得势投张宗昌,张作霖得势投张作霖。现在听说周赫煊是常凯申、张学良跟前的红人,马上就跑来拜会周赫煊,希望能在国民政府或是东北谋个军长当当。
  只要能当官,张敬尧根本不在乎主子是谁。历史上,九一八事变后,他想当官想疯了,居然主动与日本人勾结,密谋在天津进行暴动,以策应关东军占领北平和天津。
  尼玛搞笑呢,那时才1932年,离七七事变都还早得很。日本人根本没打主意入关,张敬尧就积极帮忙了,不知他脑子里装的是不是屎。
  周赫煊让佣人端来茶水,问道:“馨航兄,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哈哈,我是天天有空,”潘复毫不掩饰自己的结交之心,他说,“这个社会,多个朋友好办事,没有正事也可以多走动走动。周末晚上,我那里有个牌局,你要不要去?”
  “打牌就不用了,我不太喜欢。”周赫煊连忙拒绝。
  潘复这人属于极品,他府上每周都要安排好几场牌局。牌友包括奉系、直系、皖系,甚至是遗老遗少、国民政府的官僚,不管在职不在职,不管得势还是失势,他都能凑拢来一起打牌。
  潘复不是刻意讨好周赫煊,他是谁都讨好,这他娘的才算职业政治掮客。
  前两年张学良在天津时,潘复为了迎合少帅,频繁举办各种舞会(少帅爱跳舞)。赵四小姐就是在他举办的舞会上,跟张学良认识勾搭的。
  凭借这一手串联政客、军阀的能力,潘复竟当上了张作霖的财政部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