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702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著鸿篇巨作《法意》(《论法的精神》)。此书出版仅两年,便印行22版,各种外文译本相继诞生。《法意》是美国的建国理论基石,法国的《人权宣言》也脱胎于《法意》,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理论亦源于此书……”
  周赫煊大谈西方列强的法制精神,接下来又把孙中山当做自己的理论武器,他写道:
  “民国七年,中山先生在《孙文学说》中指出,中国的革命程序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常总司令已经宣布革命进入训政阶段,何为训政呢?中山先生称为‘约法之治’,既制定约法,军政府、地方议会以及人民都要遵守,目的是让人民养成平等自由的资格和掌握主权的能力。
  而今之民国训政,只见军政府,却不见约法,或者说法律并不完善。
  最近有人说,党即是国,党即是法,这是在公开反对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吗?
  上海党部封禁我的《神女》和《狗官》,我有两点异议。第一,法律依据在哪里?第二,执行机构在哪里?
  一没有法律,二没有合法的执行机构,此乃违背中山先生之训导。
  我请求中央政府,先订法律,再设相关执行机构,继而封禁我的作品,本人毫无怨言……”
  周赫煊写到这里笔锋一转,开始讨论以法治国的好处,以人治国的坏处,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而且每隔几句,都要提一下孙中山先生,反正把这尊大神搬出来,那些国党都找不出话来反驳。
  第二天上午,《大公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将这篇《论法的精神》全文刊出,立即引起进步人士的热烈支持。
  特别是上海地区,陈德征玩得太疯狂了,不讲道理的见人就怼。他此时主办着上海《国民日报》,经常自己写文章讨伐某人,然后让手下的党棍,甚至是出动流氓混混行凶,完全无视法律。
  周赫煊这篇杂文一出,立即被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开始批评上海党部的胡作非为。
  然而,圣斗士毕竟是圣斗士。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隔日下午,凡是转载这篇杂文的上海报纸,全都收到上海党部的警告。紧接着,30多个流氓冲进《大公报》上海分社,不分青红皂白打砸一通,连张季鸾都受了轻伤。
  这还不算完,陈德征又在上海《国民日报》写文章,逮着周赫煊狂怼:“周赫煊此人,是个彻彻底底的文奸。他喝洋人的奶长大,早就不是中国人了,连思想都彻底洋化。这个人毫无骨气,先给褚玉璞做秘书,又给张学良做秘书。攀附张家父子的权势,就此当上北大的校长。北大乃中国当代大学祖庭,岂是他一个毫无资历,毫无品德的人可以做的?此人妖言惑众,妄自曲解中山先生遗训,其心昭然若揭,就是要反对中央政府。他的《神女》、《狗官》,都是在张氏父子的支持下,为诋毁中央政府而写,上海党部查封他的书,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随即,上海20多家报纸,齐刷刷地开始讨伐周赫煊。
  而帮周赫煊说话的文章,则没有一篇能够发表,谁敢发表谁就要被查封。
  周赫煊气得直发笑,他总算明白,为什么胡适会在明年辞职出国了,这笔仗根本没法打。
  不按套路出牌啊!
  你能相信,陈德征前几年还是个中二文青?这家伙甚至反对文学商业化,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是纯粹的文学。他还号召社会改革,搞什么文学革命。
  结果一朝得势,立马就摇身变成党棍,逮着谁都咬。
  如今常凯申正在和张学良谈东北易帜,这可是超级重要的事情。但陈德征就敢在这个时候,写文章骂张作霖、张学良,认为他们是日本人的汉奸走狗。
  “简直无耻之极!”
  徐志摩气愤地扔掉报纸,对周赫煊说:“明诚,别人不敢说话,我来帮你说。下一期的《新月》杂志,我就发起征文活动,让那些不能发表的文章,全都在《新月》杂志上发表!”
  “不用,你等着看好戏吧。”周赫煊笑道。
  《新月》杂志敢这么做,铁定被查封,就跟历史上帮胡适说话一样。
  几天之后,《大公报》上海分社恢复正常,那些被砸坏的机器也换上了新的,反正周赫煊也准备更换设备了。
  《大公报》的头条标题是——《常总司令爱读书、喜读书、读好书》。
  嗯,其实也没啥特别内容,只是新闻里大肆吹捧常凯申,说他不仅治国有道、治军有方,而且还是个喜欢读书的有内涵、有思想的领袖。文章最后稍微提了一句,常总司令在北平慈云寺行馆的书房里,摆着周赫煊先生的全部作品,包括被上海党部查封的《神女》和《狗官》。
第238章【大水冲了龙王庙】
  七月二十一日,全国反日大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及香港的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会议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星期。
  陈德征走上主席台,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讲话:
  “日本对中国来说,是最危险的国家,为祸远胜于英美苏法等其他列强。从甲午战争起,日本妄图一步步蚕食中国,而今愈演愈烈,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后全国的反日工作,我提议围绕着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反日工作要持久的干下去,必须全国统一行动,我们联合起来才更有力量!第二,对日进行经济绝交,限期肃清中国境内的所有日货。谁敢再售卖日货,那就是汉奸,必须严厉惩处!第三,定期举行全国检察日货周,防止肃清日货后卷土重来!第四,通电全国及国联,陈述日本暴行,并请政府和国联主持公道!第五,告知日本在野党及日本民众,请其督促日本政府觉悟!第六,呈请中央政府确定明确的对日外交方针!第七,严肃惩办汉奸,一切帮日本说话,一切卖日货的中国人都是汉奸。我们绝不能姑息养奸,助长他们的气焰……”
  “啪啪啪啪!”
  一番讲话结束,全场掌声轰鸣。
  陈德征志得意满地走下台,各地代表都向他投去崇拜敬佩的眼神。
  临近中午,全国反日大会暂时结束,大家吃过午饭后继续开会。
  上海商民协会主席邬志豪走到陈德征身边,低声说:“陈部长,商会那边不老实,要不要采取激烈行动。”
  “不可轻举妄动,”陈德征告诫道,“有人告状告到了总司令那里,事情有些棘手,必须徐缓图之。”
  “怕什么?”邬志豪冷笑说,“咱们都是在帮总司令做事,把旧商会扳倒了,商界才能彻底掌握在总司令手里。”
  陈德征说道:“先缓缓,总司令还是支持我们的,但现在还不能动用武力。”
  两人所聊内容,正是商民协会和商会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商会,所代表的是大商人利益,小商人往往是被利用和盘剥的对象。北伐期间,代表小商人利益的商民协会成立,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并联合工农学商,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北伐军所到之处,商民协会纷纷成立。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利益一致,传统商会和商民协会互相配合,而等到北伐结束,双方的矛盾冲突逐渐爆发出来。
  陈德征已经发文章怼了上海总商会好几次,目的是要逼迫商会解散,由商民协会来取代其利益,将中国商界牢牢控制在国党手中。
  不过商会的那些大商人也不是吃素的,立即进行了强烈反击,甚至中断对常凯申的财力支持。国党内部的相关利益者,也对商民总会的做法大加反对。
  远在北平的常凯申立即服软,就在两天前,国党中执会通过《商人组织的原则及系统》,改变了以商民总会取代旧商会的态度,明确指出商会代表大商人利益,受国民政府监督和管理;而商民协会代表中小商人利益,受国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指导。
  不过嘛,这些都是缓兵之计。
  等南京政府和国党的资金宽裕后,还会继续向旧商会开刀,而陈德征就是打压、取缔商会的急先锋。
  他们的做法非常直接而霸道,就在明年,以反日的名义借总商会的办公楼。上海总商会断然拒绝,上海党部随即雇佣铜匠,擅自打开总商会的会客室,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扔掉,并把前来劝阻的商会人员打成重伤。
  紧接着,又在学校举行大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来煽动学生,声讨上海总商会的罪行。最后400多个手持铁棍的混混,撞开总商会大门,洗劫了里面所有财物和部分文件。
  总商会报警没用,上海警察局长亲自到场查看,但没有任何帮忙的意思。甚至没有报纸敢报道此事,从此以后,连上海总商会的电报都要被检查。
  跟邬志豪商量了一番斗争策略,陈德征便坐车返回报社。他此时的职务是上海《民国日报》总编,并担任国党上海党部主任委员、宣传部长。
  刚回到报社总编室,秘书就慌慌张张地拿着《大公报》进来:“陈总编,你快看看这篇新闻!”
  “怎么了?”陈德征扫了眼报头,笑道,“是不是《大公报》帮周赫煊说话?如此正中我下怀,通知警察局那边,把《大公报》给我查封了!”
  “不是啊,”秘书狂汗,“你先看看文章,是关于常总司令的!”
  陈德征这才埋头仔细看文章,发现内容都是歌功颂德的,还引用了美国记者的报道内容,说常凯申是学识渊博的革命者,是坚定纯粹的爱国主义者。
  “哈哈哈哈,”陈德征忍不住笑起来,“周赫煊和《大公报》终于服软了,既如此,我也给他们个面子,就不予追究了。不过嘛,小说肯定是要封禁的,这事没得商量。”
  秘书无语道:“总编,你再看看最后一段。”
  陈德征的目光落到最后那段文字,脸上笑容瞬间凝滞。
  “嘶!”
  陈德征倒吸一口凉气,他抬头问秘书:“总司令真的喜欢读周先生的作品?”
  好嘛,改叫周先生,连称呼都变了。
  秘书答道:“我拍电报给北平的朋友,详细询问了此事,不过对方还没有回电。”
  “再发,再去发电报,一定要问清楚!”陈德征急道。
  可催也没用啊,北平到上海如今还不能打长途电话。至于电报,那玩意儿发过去速度是快,但收电报的人什么时候看到消息就不知道了。
  陈德征心烦意乱地等了足足一天,终于确认消息。
  原来北方的上层圈子都知道,周赫煊周先生是常总司令跟前的红人。
  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陈德征把秘书叫来,虚心问道:“季德,你说给大学者送礼,该送什么才好呢?既要显得有诚心,又不能太过庸俗市侩。”
第239章【可悲】
  徐家。
  张乐怡、陆小曼、张嘉铸和梁实秋正在打麻将。
  如今恰逢暑假期间,梁实秋空闲得很,专门从南京跑来上海找徐志摩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