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702

  蒋百里笑笑摇头:“我不想加入任何政党,也对从政没有兴趣,君劢兄别找上我。”
  周赫煊也说:“我跟百里兄一样。”
  徐志摩闭口不言,张君劢也没指望徐志摩,他叹息一声道:“社会主义中国,难啊!”
  蒋百里见气氛不对,立即转移话题道:“明诚,任公先生身体如何?”
  “越来越不行了,上个月还在医院住了几天。”周赫煊说。
  蒋百里道:“他都是累出来的。上次创办北平图书馆时,他带病主编大部头,直接累到住院,从此以后每况愈下。”
  张君劢、蒋百里和徐志摩,都相当于梁启超的学生。张君劢也不提什么政党了,建议道:“反正大家都闲着没事做,不如等明诚回天津的时候,大家结伴去看望一下先生。”
  “这主意好!”徐志摩立即响应。
  周赫煊自然是要答应的,梁启超确实时日无多了。
  周赫煊当天向张君劢、蒋百里讨要了墨宝,第二日便准备动身去南京。结果火车票都已经买好,却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神女》、《狗官》和《狗官外传》(梦醒后的内容)被国党上海党部查封了。
  同时遭到查封的,还有另外十多本书籍,都是揭露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作品。
  而主持查禁书籍的发起人,正是那位疯狗圣斗士陈德征。
  不得不说陈德征精力旺盛,此人上上个月怼了《新闻报》,接着又怼日本人,上个月又开始怼虞洽卿和上海商会。如今他商会还没怼完,又跑来怼包括周赫煊在内的文人了。
  历史上的陈德征,从1927年一直怼到1930年,他四年间怼过的人,可能比别人一辈子交的朋友还多。
  至于最后的结局嘛,惹得天怒人怨,虞洽卿甚至在常凯申面前直接说,恨不得把陈德征“食其肉,寝其皮”。结果这人就被常校长软禁三年,并且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陈德征后半生穷困潦倒,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嗯,他还是很厉害的,把儿子培养成了新中国的中科院院士。
第236章【党即是法】
  这次陈德征玩得很大,不仅封禁十多本书籍,还差点把《小说月报》都整关门了。
  《小说月报》是由商务印书馆投资的,最后多亏商务印书馆出面,各种送钱走关系,才把《小说月报》给保留下来。
  周赫煊气得不轻,他没有去找陈德征,而是直奔上海市政府官邸。
  刚走到大楼门口,就有卫兵将周赫煊堵住,质问道:“干什么的?”
  周赫煊掏出自己的名片说:“我要见市长!”
  卫兵讥讽道:“你想见就见,你谁啊?”
  周赫煊憋了一肚子火,怒道:“少说废话,你把我的名片递进去就是!”
  卫兵瞅了周赫煊两眼,才低头看名片,结果名片上没有任何身份职务,只印了一个光秃秃的名字。他有些拿不准,对守门的同事说:“帮忙看着,我去通报一声。”
  同事凑过来一瞧,立即笑道:“周赫煊你都不认识,人家是大名人啊。”
  “什么名人?”卫兵问。
  同事说:“你老婆身上的新式内衣,就是这位周先生发明的。”
  卫兵瞬间更加不屑,把名片直接扔地上,呵斥道:“快点滚蛋,一个卖内衣的也想见市长,脑子坏掉了吧。”
  “你嘴巴放尊重点!”孙永浩是个暴脾气,立即跳出来护住。
  卫兵冷笑着说:“怎么的?你还想找茬啊!”
  “永浩,别跟他一般见识,”周赫煊退后几步,突然扯开嗓子大喊,“张群,你给我出来!”
  张群正是市长的名字,卫兵大惊,连忙举枪瞄准周赫煊,呵斥道:“不准大声喧哗!”
  周赫煊冷笑:“你倒是开枪试试,我上个月见常总司令时,他的侍从武官都没你嚣张。你们上海市政府厉害啊,从门卫到市长一个个都是祖宗,市长比常总司令都难见。”
  “你……这位先生,你认识常总司令?”卫兵顿时大惊,说话时声音都在发抖。
  “你说呢?”周赫煊死盯着他。
  “我我我……我这就去通报!”卫兵弯腰捡起地上的名片,撒丫子就冲入大楼。
  他一路狂奔到楼上,拼命的敲开市长办公室房门,语速奇快地说:“张市长,外面来了个周先生,他说想见你一面,还说自己见过总司令。”
  张群皱着眉头接过名片,随即笑道:“一个穷酸文人,跑来找我做什么?让他进来吧。”
  卫兵立即下楼,态度180度转变,讨好地说:“周先生,市长有请!”
  周赫煊懒得理他,踱步走进市政府,这家伙还在后面喊:“您慢点走,当心楼梯。”
  张群属于国党元老,常凯申的同学。别看他只做了上海市长,但却是国党重要政治团体“新政学系”的首脑人物。
  “新政学系”当中九流混杂,既有旧式官僚、军阀,也有新派学者和政客,他们的团体目标是:拉拢各党各派,增强常凯申政权的实力。
  张群见到周赫煊后,笑呵呵地站起来说:“周先生请坐,找鄙人有何要事啊?”
  周赫煊开门见山道:“张市长,我的《神女》、《狗官》和《狗官外传》被查禁了。我就想当面问问你,为什么要查禁我的作品?”
  “查禁?我不知道啊。”张群讶然道。
  “是国党上海党部的人查禁的,”周赫煊挤出难看的笑容说,“张市长,你是上海党部的直接负责人。请问,就算我的作品有违禁内容,国党上海党部又有什么权利查封书籍?你们要查禁书籍,可以,麻烦走正规行政程序,把我的书解禁后再重新禁一遍。我不是为自己,我是为了中华民国的法制!”
  一听是党部那群人干的,张群立即笑着安抚道:“周先生,你不要着急嘛。若是你有异议,咱们可以慢慢讨论,何必一见面就兴师问罪呢?”
  周赫煊坐下说:“我要求解禁《神女》和《狗官》。”
  张群如同个笑面佛,笑嘻嘻地说:“周先生,你的《大国崛起》我是拜读过的,本人极为佩服。但说实话,像《神女》和《狗官》这种书,实在有些抹黑中国的政府和百姓。反正你该赚的稿费也赚了,何必再计较那些。”
  周赫煊言辞激烈道:“你们查封我的书,请问是根据那条法律规定?南京国民政府连《出版法》都没颁布,你在沿用北洋政府的法律查禁我的作品吗?这个中国,到底是北洋政府的天下,还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天下。你们上海党部到底想干什么?想帮北洋军阀复辟吗?”
  张群瞬间语塞,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初创,还真没颁布《出版法》(1930年底颁布),查封书籍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
  还是读书人嘴皮子利落啊!
  张群心中感慨,诡辩道:“周先生,上海党部查封书籍,是出于国党的训政要求。你的书有重大违禁嫌疑,所以才遭到查禁,跟什么《出版法》没有关系,你也别跟我讲法律。”
  张群是绝对不会帮周赫煊解禁的,否则上海党部威严何在?
  周赫煊冷笑问:“也就是说,中华民国只需要党,不需要法律了?”
  “可以这么说,党即是国,党即是法!”张群毫不客气的回答。
  “很好,我明白了,多谢张市长解惑,”周赫煊气得不轻,抱拳道,“告辞!”
  即便是北洋政府要查封书籍和报馆,那也得搬出法律做门面。
  这国民政府还真厉害,连“党即是法”都能说出来。可想而知,当权在位者想干啥就干啥,根本就没有任何限制,这样的政党不完蛋才见鬼了。
  周赫煊气呼呼地回到徐志摩家,对老徐说:“志摩,借你的书房一用。”
  “你又要写文章了?小说还是诗歌?”徐志摩笑问。
  “杂文!”
  周赫煊是真被气得不轻,就算有法不依他都能忍,完全没有法律而乱来,这已经到孰不可忍的地步了。
  周赫煊摊开稿纸,徐志摩趴在旁边看着,只见周赫煊写下五个大字——论法的精神。
第237章【交锋】
  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就写过一部宏文著作,叫做《论法的精神》(原名《l'Esprit
des
lois》)。
  这本书由晚清思想家严复,首先翻译到中国,不过此时的中文译名还叫《法意》,《论法的精神》是后世版本的翻译名字。
  周赫煊提笔写道:
  “先秦诸子当中,法家和儒家塑造了两个强大的力量,儒家主张‘礼治’、‘德治’,而法家则崇尚‘以法治国’。《管子》曾言:‘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意思是说,只要不政出多门,仅仅运用法律,就能如举手投足般轻松治理好国家。可见,我们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从治国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法律。
  汉代虽罢黜百家,后世的历朝历代,也都推崇儒家的‘礼治’、‘德治’,但从来没有哪个朝代,把法律也一起废除掉。中国也没有哪个盛世,不是法律健全,吏治清明的,就连皇帝也要守法!
  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
  宋真宗年间,有个亲事官把皇宫里的金碟丢了。侍从对宋真宗说,先打他一顿。宋真宗不允,命人先找失物。侍从又说,不打他,他不知道厉害。若是金碟是被他自己藏起来的,他还能去找吗?一打他就招了。宋真宗强调,不能随便打人。侍从道,您是皇帝,想打谁就打谁。宋真宗解释道,我大宋是有法律的,大家应该按法律办事,皇帝也不该随便打人。
  此即为:天下之法,当与天下共之,有司守之以死。虽天子不得而私也,而后天下之大公立……”
  周赫煊写了一通中国古代的法律常识,又开始写西方的相关内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