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702

  “明诚,这边!”徐志摩使劲挥舞着手臂。
  不得不说,徐志摩这人对朋友实在够热情,轮船可没有准点一说。
  周赫煊走过去跟他握手,笑道:“等很久了吧?”
  “也不久,我早晨八点来的。”徐志摩道。
  汗,快三个钟头了。
  周赫煊介绍道:“这是我未婚妻张乐怡。”
  徐志摩立即问候:“张小姐好。”
  “徐先生好。”张乐怡含蓄地笑道。
  徐志摩带着他们离开码头,帮忙把行李塞到小轿车上,热情地说:“小曼正在家里忙活,厨子今天特意准备了法式大餐。”
  周赫煊汗颜道:“志摩,你太客气了。”
  徐志摩笑道:“你们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好好招待。”
  众人坐车前行,在经过一条租界街道时,突然看着有20多人手拿木棍,手臂上戴着“反日”字样的红箍子,风风火火地冲进商店。
  周赫煊惊讶地问:“那些是什么人?”
  徐志摩笑着回应:“上海各界反对日军暴行委员会的成员。”
  “他们冲进商店做什么?”周赫煊不解道。
  徐志摩说:“查禁日货,凡是销售日货的商店,必须征收高额的‘救国基金’。”
  “这不是乱来吗?”周赫煊狂汗。
  这所谓的查禁日货,自然不可能去查禁日本商店,只可能查禁销售日货的中国商店。
  等于是打着反日的幌子,欺负本国商人来敛财。
  周赫煊不由问道:“这组织是谁搞出来的?”
  “还能有谁,上海第一名人陈德征。”徐志摩不屑地说。
  “他啊,难怪。”周赫煊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陈德征还真是个大名人,被后世戏称为“民国第一伟人”。
  这家伙是真正的斗士,已经到了圣斗士的级别!
  他反共、反日、反帝国主义、反基督教、反商会、反文化人士,逮谁喷谁,见人就咬。
  他一生当中,怼过冯玉祥,怼过宋子文,怼过虞洽卿……怼过太多人。
  就在明年,胡适这个擅长打笔仗的文人,将被陈德征写文章喷得辞职出国。喷完胡适,陈德征又掉头找鲁迅的麻烦,把鲁迅逼得躲进日本人开的书店里不敢出来。
第235章【坐谈】
  来到上海第一天,周赫煊在徐志摩家度过,下午还参加了新月社的聚会。
  第二天,周赫煊又去了趟《大公报》上海分社,说是视察,其实也就随便溜达溜达。
  跟《新闻报》、《申报》比起来,《大公报》太寒酸了:别人自建永久性的报社大楼,《大公报》还在租房子办公;别人使用新式轮转机印报,《大公报》还在用效率低下的老印刷机。
  没办法,只能慢慢发展,等有钱了才能玩大手笔。
  不过采购先进设备是必须,周赫煊在跟张季鸾讨论之后,决定掏钱给《大公报》总部和上海分社各购置一台轮转机。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印出来的报纸也更美观,版面的杂点墨迹会少很多。
  第三天,蒋百里和张君劢同时来拜访,这让周赫煊感到极为惊讶——都是牛逼人物啊!
  “几位请用咖啡!”陆小曼端着咖啡出来亲自招待,然后退到旁边跟张乐怡坐在一起。
  会客厅里有五个男人,分别是周赫煊、蒋百里、张君劢、徐志摩和张嘉铸。
  大家先是聊了阵诗歌创作,纷纷调侃徐志摩谪落凡间,徐志摩笑嘻嘻地任由众人调侃。
  一向伤春悲秋、追求浪漫的徐志摩,在两个月前突然发表新诗《生活》。其内容阴沉、黑暗、压迫且抑郁,一改他以往的风格,简直就不像是徐志摩写的诗。
  这位富贵公子哥,似乎终于体会到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了。
  诗歌聊着聊着,张君劢突然把话题转到政治上,他说:“明诚在《枪炮、细菌与钢铁》中关于中国政体的论述,真是甚合我意。”
  “胡言乱语而已,在当今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周赫煊苦笑道。
  蒋百里突然插话道:“我也赞同社会主义,但实行起来太过艰难。社会主义可以作为一种理想,而理想一旦遇到现实,必然要遇到许多矛盾。要解决矛盾,肯定是有方法的,但必须坚守原则。就拿三民主义来说,也是一种理想,也有矛盾,但如今的国党为了解决矛盾而舍弃理想,此为不智也!”
  好吧,都是同道中人。
  不管是蒋百里,还是此时的张君劢,他们都是社会主义者。
  这得归功于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思想的学者,在1918年到1919年的时候,他曾组织过一次欧洲考察团,而当时张君劢和蒋百里都是考察团成员。
  他们亲眼目睹了欧洲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每天都挣扎在生死线上,跟中国的贫民并无二致。
  他们还看到欧洲社会的矛盾:贫富差距极大,工人们隔三岔五闹罢工。
  从欧洲回国以后,张君劢和蒋百里就变成了社会主义信奉者,认为欧洲的自由资本主义那套迟早完蛋。
  但不同的是,张君劢明确反对共产主义,而蒋百里则对共产主义持善意态度。
  蒋百里甚至还帮助瞿秋白、耿济之、郑振铎等人,支持他们翻译了许多俄文名著,并由“共学社”出版。听这出版社的名字,就知道他们在宣传什么。
  听了蒋百里的话,张君劢感慨道:“是啊,如今的国党已经背弃理想了。他们喊着三民主义的口号,玩得却是独裁专制那一套。我那本《新路》杂志一贯骂国党,也不知道几时被查封。”
  周赫煊心头好笑:若非张君劢的亲兄弟,如今主掌着中国银行,是常凯申的钱袋子,那本《新路》早就完蛋了。
  张嘉铸突然冒出一句:“其实国党还是比北洋军阀好得多。”
  “你知道个屁,”张君劢没好气地批评弟弟,“国党如今的中下层党员,已经全盘变质了。你看看那个陈德征在干什么?他整天在为国党独裁张目,像条疯狗一样到处乱咬,而且在报纸上帮常凯申搞狂热的个人崇拜。现在好多讨论现实问题的文章,在南方地区都不能发表,这是要禁闭言路的征兆。”
  周赫煊不得不承认,张君劢的目光太敏锐了。
  有人说民国言论自由,那纯属扯淡,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是主张言论控制的。
  别的不谈,张君劢的杂志明年就要被查封,他本人甚至会遭到绑架。
  咱们前面说过,陈德征是个圣斗士。
  此人是如何写文章把胡适骂出国的?他自己写文章骂,又带动国党其他文人一起骂,而胡适的反驳文章却无法正常刊发,只能被动承受国党御用文人的攻击。
  徐志摩每到关键时候都很仗义,当时只有徐志摩的《新月》杂志敢刊登胡适的文章,结果是《新月》杂志遭到查封,新月社诗人纷纷退团,这一诗歌团体逐渐走向没落。
  嗯,这也是明年的事。
  至于把鲁迅逼得躲进日籍书店,那更是动用了武力。陈德征最开始写文章批评鲁迅,将其定性为“反动文人”,不等鲁迅写文章反驳,他就已经调动人手去抓捕。
  蒋百里无奈地说:“还是别谈国党了,今天只聊学术话题。”
  张君劢道:“我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先成立一个政党。利用政党走向权利中心,再慢慢实行社会主义政策。”
  “君劢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啊。”周赫煊提醒道。
  张君劢说:“我不是要造反,我是要走政党路线。”
  周赫煊笑道:“国党要一党专政,你另组党派,而且还是摄政党,在他们看来就是要造反。”
  张君劢没好气道:“明诚在《枪炮》一书中所言,不正是支持一党专政吗?倒符合国党的胃口。”
  “我说的一党专政,属于理想状态,前提条件是该党有严格的行政纲领和执行力,”周赫煊摊摊手,“可惜国党根本不符合条件,他们的执行力低得可怕,他们的政党纲领也只是空话。”
  “所以说,还是得一步步来,”蒋百里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社会主义是终极目标,中国现在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还不够,必须先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虽然已经走向末路,但其生产发展方式还是有效的,对中国复兴也是有必要的。我认为,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再一步步改良成为社会主义。”
  周赫煊额头冒汗,不管是张君劢还是蒋百里,其思想的先进性都极为可怕。两人的政治观点虽然略有不同,但基本与英法等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路线相符合,甚至和中国的未来状况也有些类似。
  张君劢的思想一直在衍化,到20年代末,已经逐渐认同蒋百里刚才的观点。他咬牙说道:“百里兄,明诚兄,我们既然志同道合,不如今天就组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名字我都想好了,就要‘国社党’!”
  国社党……貌似希特勒纳粹党,翻译过来就简称国社党吧。
  不过张君劢的国社党,显然全称是“国家社会主义党”。
  张嘉铸兴冲冲地说:“组党啊,我要加入。”
  “小孩子一边玩儿去!”张君劢呵斥道。
  张嘉铸低声嘀咕道:“还是把我当小孩,就你是大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