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702

  周赫煊算盘打得精,留5%的出版社股份给麦克,让这家伙有个奔头,好尽心尽力管理公司。再借15万美元给他,成为麦克的最大债主,除非这家伙自动放弃前程,否则下半辈子都得给周赫煊打工。
  明知道被坑,但麦克还得感激,他问道:“为什么帮我?”
  周赫煊耸耸肩:“整个美国,只有你帮我出书。而且版税三个月一结,就算我远在中国,你也从来没有拖欠过。我正好想在美国找点投资,你人品又不错,是个非常理想的合伙人。”
  “谢谢,”麦克起身说,“趁员工们还没走,我出去宣布一下消息。”
  “请便。”周赫煊笑道。
  麦克快步走出办公室,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大声说道:“伙计们,暂时别忙着收拾东西。有人愿意提供资金入股本公司,困难已经解决,麦克·劳尔图书公司还会继续运转下去!”
  员工们对此惊讶不已,纷纷朝办公室望去。
  刚才老板都走到自杀的地步了,那个亚洲人一进去就解决问题,明摆着是出钱把公司给买下了。
  周赫煊笑呵呵地走出来,对众人道:“以后公司一切照旧,连公司名称都不会改变,希望大家努力工作。”
  当然得努力啊,再过几个月,美国老百姓就知道工作可贵了,甚至连高级工程师都只能找到清洁工的岗位。
  麦克的动作很快,当天便请来律师,并找到那位已经自杀的合伙人的妻子,第二天便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合同。紧接着,麦克又成功申请了个人破产,虽然背负一身烂账,但整个人显得轻松了许多。
  张谋之却有些看不懂,他疑问道:“贤婿,既然美国要爆发经济危机,恐怕出版生意会不好做吧。”
  “确实不好做,但我有我的方法。”周赫煊自信道。
  1929年属于欧美图书市场的最后辉煌,至少要10年时间才能慢慢恢复,成百上千的出版公司宣布倒闭。
  周赫煊在这个时候投资美国出版社,他主要有两个大杀器:一是《乱世佳人》(又译《飘》),只要拿下这本书的代理出版权,再差的出版社也能死灰复燃;二是口袋书计划,这种特殊装订方式的书籍,即便到几十年后都能流行。
  在历史上,30年代要死不活的美国图书市场,就是因为口袋书的出现才成功续命。在10万销量都很难卖出的大环境下,口袋书一经问世,居然几十上百万的狂卖。
  当然,这两个杀手锏,周赫煊暂时不想说出来。
  按照正常发展,麦克·劳尔公司,以及整个美国图书市场都要陷入萎靡。在最为困难的时候,周赫煊再提出口袋书计划,足以让麦克心服口服,惊为天人!
  别以为这属于多此一举,如果不让麦克品尝一下生意失败,以后公司做大了,这位合伙人恐怕心里会生出更多想法,认为自己才是最大功臣,对只拿5%的股份心有不甘。
  周赫煊笑道:“爸,我突然想到一个日进斗金的好生意,你看你愿不愿意做。”
  “什么生意?”张谋之问。
  “在美国开一家避孕套工厂。”周赫煊说。
  “避……避孕套?”张谋之目瞪口呆,随即哭笑不得。
  这个女婿啊,在中国卖内衣不说,居然还要跑来美国卖避孕套。
  如今根本就没有节育的概念,在中国只有娼妓才会用避孕套。如果被人知道,他们在美国做这种生意的话,恐怕会被人笑掉大牙。
  周赫煊却清楚的知道,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只有两种生意最兴旺:一是拍电影,二是卖避孕套。
第320章【五洲洪门】
  美国的股灾还未结束,可怕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发生了。
  当周赫煊、张谋之离开纽约,准备前往旧金山的时候,这座城市的每家银行门口都排着取款长队。疯狂的挤兑潮,导致大量中小型银行倒闭,就连一些大银行都周转困难。
  银行的接连倒闭,又导致许多工厂破产关门,接着是工人失业,美国百姓普遍陷入贫困当中。国民消费能力锐减,致使工农业品更加卖不出去,资本家和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
  恐怖的大萧条时代来临……
  纽约开始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丧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麦克这个家伙还是很有能力的,居然趁机发“国难财”。他把出版社的一半现金,全部用于报纸宣传,纽约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出大标题:《大国崛起》预测成功,美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经此一提醒,美国人终于回想起来,周赫煊早在两三年前,就写书预言了美国的大股灾,以及股灾带来的更严重后果。
  甚至,周赫煊连股灾的大致时间,都预测得非常准确。
  《华尔街日报》还在死鸭子嘴硬,说股灾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美国经济很快就能恢复,周赫煊说的大萧条纯属危言耸听。
  《纽约时报》却对周赫煊的预言表示惊叹:“虽然情况让人难以接受,但毋庸置疑,周赫煊先生在著作中对于大萧条的预言,很有可能真实发生。这位来自远东的学者,就像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占卜师,提前揭示了即将降临在美国的灾难。”
  到后来,甚至都不用麦克再出钱联系报纸了,全美各地的诸多报纸自发地进行报道,甚至有人称周赫煊为“远东巫师”、“魔鬼预言者”。
  然后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现了——
  就在整个美国图书市场萎靡不振时,周赫煊的《大国崛起》逆势狂卖。甚至有破产的街头流浪者,饿着肚子买书来读,只想知道自己是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11月3日,《大国崛起》在美国卖出8000册;11月4日,《大国崛起》的单日销量突破1万;11月5日,《大国崛起》日销量飙升至3万……直到元旦节来临前,《大国崛起》在美国的月销量达到恐怖的32万册。
  如果说,在股灾降临前,梅兰芳是最受美国百姓追捧的中国人。那么,现在一提起中国,美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周赫煊。
  短短几天时间内,周赫煊已经在美国家喻户晓。以至于有些愚夫愚妇道听途说,认为是周赫煊带来了这场股灾,把周赫煊的名字当成魔鬼来吓唬小孩儿。
  当得知周赫煊此时就在美国,包括哈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诸多学校,纷纷发来讲学邀请函,还有几所大学直接请他去做名誉教授的。
  旧金山,唐人街。
  当周赫煊坐着洪门派来的小轿车,从火车站抵达这里时,五洲洪门的龙头老大司徒美堂,亲自拄着拐杖带人迎接。
  超过3000名华人守在街道两旁,想要目睹周赫煊这个预测了股灾的大学者。不仅美国当地报纸派记者来拍照采访,就连一些美国白人,也好奇地跑来见识周赫煊长啥模样。
  张谋之看着街上的盛况,不禁感叹道:“就算是中山先生来旧金山,恐怕也就这个排场了。”
  汽车停稳,周赫煊还没动手,已经有洪门弟子跑来拉开车门。
  周赫煊抬步下车,只见一个胡子花白的老者迎面而来,他立即抱拳说:“司徒老先生太热情了,使不得!”
  “使得,使得,”司徒美堂哈哈笑道,“周先生可是为中国人长脸了,现在谁喊敢说中国人笨?咱们的大学者连股灾都能提前预测。就在前几天,还有个鬼佬问我,想知道中国是不是有神秘的占卜巫术。哈哈哈哈哈!”
  周赫煊跟着笑道:“老先生可以向他推荐《易经》。”
  “你还别说,咱唐人街上算命的,这些日子的生意倒是好了许多。”司徒美堂乐道。
  周赫煊说:“那我也算是为在美国的同胞贡献力量了。”
  两人寒暄几句,司徒美堂伸手引路道:“周先生,请!”
  “不敢当,您走前面。”周赫煊连忙推辞。
  司徒美堂没有再扭捏,而是执着周赫煊的手,并排朝里面的大堂走。
  一个美国白人突然冲上来,对拦住他的洪门弟子说:“我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想要采访周先生,麻烦让我进去!”
  司徒美堂皱了皱眉,回头吩咐:“放他进来吧。”
  众人进入洪门大堂,等诸位坐定后,司徒美堂亲自为周赫煊做介绍:“周先生,这位是芝加哥安良堂香主阮本万。”
  周赫煊立即抱拳问候:“阮香主好!”
  “周先生,有礼了。”阮本万抱拳回礼。
  司徒美堂又介绍:“这位是纽约安良堂香主李圣策。”
  “李香主好!”
  “周先生好。”
  “这位是……”
  司徒美堂陆陆续续介绍了20多人,让周赫煊惊讶的是,除了洪门的副龙头有事未归外,整个美国洪门各堂的香主居然都到齐了。另外,还有一些洪门元帅、总管、护堂、红棍、纸扇,也纷纷上前与周赫煊见礼。
  周赫煊感慨道:“司徒先生,赫煊何德何能,能让洪门兄弟如此劳师动众。”
  “哈哈哈,”司徒美堂笑着摆手,“无妨的,就算我不说,大家也想来见识见识,大学者周先生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
  周赫煊看了眼那个白人,问道:“这位记者先生……”
  司徒美堂直接对记者说:“你先采访吧,结束之后请离开,我们还有要事商议。”
  那白人记者头脑发热闯进来,现在已经有些后悔了,他是进了帮会窝子啊!万一这些黑帮分子不高兴,顺手给他几颗子弹,那可就倒大霉了。
  白人记者战战兢兢地对周赫煊说:“周先生你好,我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杰森·康纳,很高兴能够采访到你。”
  “康纳先生你好,有什么问题请讲吧。”周赫煊笑道。
第321章【新服】
  杰森·康纳问:“你为什么能够准确预测到股灾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